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小伙伴们对名著人物的分析,想要一篇读后感写得有价值,就必须渗透文章内容,以下是句子范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巴金《家》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巴金《家》读后感篇1
激流三部曲,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家》、《春》、《秋》,我读的,是其中一部《家》。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个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高家有三位少爷,大哥高觉新,二哥高觉民,三弟高觉慧。
大哥觉新的性格与二哥三弟迥然不同。他虽然善良,却从骨子里透出怯懦。他视祖父的话为律法,却又对有新思想的青年充满同情,并给予帮助。他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他痛恨封建制度,但这该死的思想却早早的深深的在他的脑海里扎根,他虽然接受新思想的启蒙但却不敢过多的接触。他在祖父和弟弟们之间的夹缝之中生存,我喜欢他的善良,却讨厌他的怯懦,两种性格在他身上如同阴阳两极一般契合。最终,他的“不抵抗”主义却造成了他与妻子瑞钰,表妹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二哥觉民和三弟觉慧的性格倒是十分相似,但是相比于觉慧,觉民要成熟稳重得多。他们受到新思想的启蒙,勇于参加学生青年运动,热心创办刊物,宣传先进思想。
觉新的性子有些激进、叛逆,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爱情的悲剧让他彻底觉悟,离家出走,投身革命事业!
高家,是一个旧社会常见的封建大家族,它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井然有序,但是实际上它处处遍布着黑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两个有思想、有抱负、有理想的新青年出生在此,他们没有被封建旧制熏陶成行尸走肉,而是勇敢地冲出牢笼!
觉慧最终冲出了牢笼,他挣脱了束缚,成为了真正的勇敢者、革命者!
巴金先生以成熟尖锐的文笔狠狠地戳穿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与黑暗,揭露了在温馨和睦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与险恶。此外,他还描写了在新思想的推动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陈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强势,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必然的发展道路相悖,陈旧的制度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如同生物,物竞天择!
巴金《家》读后感篇2
我爱书,在我看来,书总透着一股清香的书蕴,让人情不自禁想要靠近它,翻阅它。从小到大,我读过不少书,从最初的带拼音的一些小读本:《七只小猪》《小红帽》等。随后我便提高难度读些童话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接着读些蕴含小道理的书:《寓言故事》《小智慧故事》等。后来便读些历史书,诗词书:《唐诗三百首》《上下五千年》《史记》等。最后看些反映某个时代形势的长篇小说:《红岩》《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其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本书是巴金所著激流三部曲中的——《家》。这本书主要讲在五四运动推起的浪潮后,一群年青人不屈于旧礼教,不赞同封建思想,于封建家族制度斗争到底的故事。在过程中,他们失过,拥有过,痛苦过,快乐过……他们在这林林总总的经历中成长,升华人格,意志坚定,从而快速强大起来。
我觉得《家》是哪个封建未除,革命新生时代的一个缩影,是那个时代的心声,是那个时代的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与人文风景线。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家》是一部很好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文学记录,具有很高的价值。《家》的记录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
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书蕴。而这些书蕴则是书的精华所在。所以,多读书,读好书,让清香书蕴充实你,使你成为一个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巴金《家》读后感篇3
读巴金老人的《家春秋》,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平淡的语言,却以书中人物迥异的性格,牵住了读者的心,而不同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们绝然不同的命运,一本书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家庭是一个社会的鲜明的代表。
书中的三兄弟同出自一个家庭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老大觉新,从小就是长辈眼中的“宁馨儿”,乖巧、懂事、事事为别人着想,逆来顺受,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安排给他的一切。听从长辈的安排放弃了学业继承家业,放弃了青梅竹马的爱情娶了长辈给选的媳妇,最终他所爱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每次读这本书读到觉新的时候都感觉心里发闷,看完后往往要伸伸地吐一口气,为他的隐忍、窝囊,心里不喜欢这个人物,却又一次次地为他牵挂。
老二觉民是一个不为旧势力屈服的青年,为了自己的爱情跟这个旧家庭顽强地斗争着,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老三觉慧是一个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老大和他的两个兄弟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家春秋》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内心苦苦的挣扎,努力抗争的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懦弱、畏缩的被旧势力冰冻。
巴金《家》读后感篇4
我想这书最适合青春的人去读,十八九岁,刚入世事,见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这书最能激起这样的人的兴趣。他们或许会像觉慧一样反抗旧的东西,去追寻理想和新生事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就是一个人的三方面。每个人都是同样的矛盾体,而对于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着三种不同的计划,恰是三兄弟身上所体现出的性格与行事方式。看书时,会觉得有时自己是觉慧,想要反抗,却困难重重,又对社会抱怨多多,有时是觉新,虽名“觉新”,却很“守旧”,逆来顺受,接受着命运的安排,有时又觉得自己是觉民,可以对他人有着强烈的同情,可是试着用语言抚慰每一个人心灵的伤。
我想我或许是被书本毒害太深的一个人,终究不能如觉慧一样。
再来说说这本书。
这本书很难说是悲剧还是喜剧。因为瑞珏、梅、鸣凤、爷爷的死、大家庭的没落,不得不说是悲剧。而最后觉慧去上海追寻新思想,觉民得到幸福,这又给此书留下了希望。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厚重的书。
此书的语言很简练,却又很深刻。作者在书中有大量评论的话,并将这些话与叙述将结合,这是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提炼的话,将这种深刻有理的话语寓于具体事情之中,更显出其深刻见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将睡觉,便将人的性格与世事和睡觉联系起来,有一段是将花园里的湖,便说这个家就像湖一样,表面平静而内里波涛汹涌。
而总体来说,语言叙述性很强,并有张有简,很流畅,点到为止。详略恰到好处。
我想这部书从整体上来说是值得一读的,你会看见厌烦的有趣的上一辈人,看见积极反抗的下一辈人,还会看见在社会之中漂浮着的这一辈人。你会看见这个社会,或许还会看见你自己。
巴金《家》读后感篇5
激流的青春
“家”,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几个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但是,我却从巴金爷爷的笔下读出了不一样的情感,因为这里充满了对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1920年冬至1921年夏末四川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官内部的故事。小说围绕高家第三代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恋爱婚姻展开情节,着重描写了觉慧、觉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道者之间的不幸遭遇和命运。从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社会的矛盾,感受到鲜明的爱与恨。
这部书中使人印象很深的人有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觉民,觉慧两兄弟。他们两人同时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潮的熏陶,但是他俩在美好理想鼓舞下,去迸发出青春的力量,他们富有反抗精神,敢于与旧势力作不妥协斗争,觉民与姑妈的女儿琴相爱,可高老太爷却让他与封建遗老冯乐山的侄女许配给他,他坚决不答应,高老太爷一意孤行,强令觉民答应,觉民就决定逃婚,他可不像觉新一样顺从。后来,高老太爷因克安、克定目无家规,败坏家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提出要见见觉民,这也就是原谅了觉民,觉民的抗婚行动得到胜利。
而觉慧呢,则是他们家族中反封建态度最为坚决的一个,他敢于公开反抗祖父,把高老太爷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强要囚禁他,他也蔑视禁令,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在外面瞒着家人参加某周报的工作,撰写介绍新文化活动,抨击制度旧思想,他能够不顾家人的反对,同丫头鸣凤相爱,要她做高家三少奶奶,鸣凤最终的惨苦使得他痛苦万分,同时也使他的反封建礼教的意志更加坚定,他支持二哥觉民反抗旧家庭的精神,批判大哥觉新的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希望觉新能够早日醒悟,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我之所以特别欣赏这两个人,不是他们的行为,而是从他们的所做所为中所显现出来的精神,当今社会上有哪些人能够具有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呢?我看恐怕不多吧!我们中小学生,家长让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所有的生活都是由家长来安排的,没有一丝一毫的主观,哪怕家长说错了,也全盘接受,这样怎么能行?家长说错了或是任务太重让我们不能接受时,我们就要敢于向家长提出意见,敢于向觉民,觉慧两兄弟学习,不能畏缩,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我就是我,我要做一个有个性的我,与众不同的我,青春就要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