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部队基层纲要调研报告 部队基层管理纲要篇一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设立基层武装部30个,配备专武干部57人,建立民兵营(连)186个,在编民兵36100人(其中普通民兵32976人,基干民兵31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地、开座谈、考业务、答问卷等方式,先后深入到30个基层武装部(乡镇17个、行业12个、企业1个),34个村级民兵营(连),占总数的18%,与20名乡镇书记(镇长)、30名专职武装部长、20名副部长、1名武装干事和34名民兵营(连)长进行了广泛地接触、交流和谈话;在每个乡(镇)均召开了1次座谈会,共与105名乡(镇)书记、乡(镇)长、基层专武干部和民兵营(连)长进行了座谈。
总得感到,近年来,我县在上级军事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组织完成好经济建设任务和做好多样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上,对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进行了一些努力,使我县的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二、当前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调研认为,虽然各单位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发展的步伐较慢,与上级的要求差距较大,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等、靠、望”思想严重。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民兵基层建设普遍存在工作重心不够突出,多数单位存在时紧时松和上级强调一阵抓一阵的现象,“等、靠、望”思想较为严重。具体表现在“四不”上:一是摆位不正。基层党委落实议军制度不经常,有近10%的基层乡镇党委近三年来没有议过武装工作,不能把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调研与30名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见面谈话了解,有20%的领导对民兵基层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要求不高,标准较低,每年除了训练、整组、征兵等硬性工作任务能得到较好完成外,其它指标“稍软”的工作、活动则落实不够、完成不好,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武装工作,不能实现武装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发展。据统计,有近10%的专武干部属于摆位不正,30%的同志把兼职工作摆在专职工作更重要的位置,还有5%的基层专武干部不乐意从事武装工作。
二是认识不足。调研中,发现有55%的基层单位领导,认为基层武装工作是部队系统的事,是要人要钱的工作,产生不了什么经济效益,在目前发生战争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抓民兵基层建设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有32%的人对自己担负的武装工作职责认识模糊,认为自己兼的是虚职,存在应付、凑呼地完成上级的任务就行,基层建设搞不搞、建不建都没关系的错误思想;有30%多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搞民兵基层建设要花钱,基层钱又不多,能拖就拖,能不建就不建,存有看上级机关怎么说、等上级机关来抓再建的观望思想。有少数单位和领导对武装工作出现“不报不批、不请不到”的现象,视武装工作为一种“包袱”,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从而出现上面抓得紧,下面抓得松,职能部门抓得紧,基层党政组织抓得松,关键时刻抓得紧,平时抓得松等现象。有近50-60%的专武干部,总认为自己在本单位说话的力度不大,武装工作没什么地位,抓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无从下手,难以得到领导支持,存在等待上级出台文件要求,靠上级来抓的思想,难以站在夯实国防建设基础,促进武装工作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思考问题,严重缺乏创造性完成任务的思想认识。
三是投入不大。当前一些乡镇、县直机关党委、主要领导在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问题上,无论是领导的力度、重视的程度,还是投入的精力、经费的保障,都处于支持不够、关注不够、倾斜不够的现状。调研中,我们重点对17个乡(镇)20__年用于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最多的乡(镇)为17000元/年,最少的只有500多元/年,平均为1200元/年,投入多的单位也只是保障正常工作,个别基层武装部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投入任何建设经费。座谈时,虽然一些乡镇主要领导表态比较好,但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往往不尽人意,重讲轻做、只讲不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旦在涉及到需要出人、出力、出钱的工作上,就讲条件、叫困难,阻力就重重,理由和借口比较多,有的甚至把武装工作当成负担,致使民兵预备役工作该投入的钱不愿投入,该抽调的人员不让抽调,该落实的工作难以落实。严重缺乏抓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
四是方法不活。从调查30个基层武装部情况看,70%的单位仅停留在挂几块牌子、记几个本子、建一两支分队上,但对抓基层建设到底要抓什么、怎么样抓、达到什么标准,认识不多、方法不多,有的始终还是停留在老思想、老办法、老框框上迟迟不前。结合实际、结合工作、结合形势研究基层建设比较少,特别是结合抓经济建设抓基层建设开拓创新上还很不够。
(二)两支干部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平战”需要。
从专武干部层面看:
一是“专武”意识有所弱化。目前,全县30名专武部长当中,兼一职、两职的有22人,兼三职的达7人,兼职率达96.67%,副部长(或干事)也兼有包村、蹲点等繁重的地方中心工作任务。应该讲,专武干部兼职,既是形势需要,也说明专武干部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能使地方党委政府放心,并且兼职有利于更好发挥自己的才干,扩大自身的影响,更好地与各级领导和群众进行联系、沟通,以“有为、有位”促进本职武装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兼职过多,导致专武不专问题突出,分散了从事武装工作的精力,有的出现摆不正位置、淡化职能的现象。有一部分同志是把专武干部岗位作为政治进步的跳板,在岗不敬业,不把岗位当事业;有些专武干部将武装工作看成附带工作、多余工作,甚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单位对专武干部的要求也比较单一,更多地只从履行军地桥梁的角色要求,在推荐使用过程中比较偏面,致使一些同志工作不尽心,抓军事斗争准备的热情不高。这样,对于上级军事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影响到中心工作时,就很难得到高度的重视,必将造成武装工作“管人”与“管事”的严重脱节,影响武装工作任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是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高学历的多,有军事工作经历的少;能完成一般性、日常性工作任务的多,能指挥带兵的少;满足于办具体事的多,能站在更高层次主动思考问题的少。全县57名专武干部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有41人,占总数71.9%,中专文化7人,占12.3%,高中以下文化9人,占15.8%,存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转业复退军人8人,仅占14%,进过人武学院培训学习的40人,仅占70%。有的单位专武干部虽然满编,但是挑选和培养不出一个好的民兵训练教员。有的单位要组织一项稍微大一些的活动都非常困难。还有的连一般性军事常识都不懂,从调研中抽考业务知识的情况看,有近11%的专武干部对一般性业务知识回答不全。从座谈了解的情况看,也有近5%的同志对民兵整组、训练、征兵工作应做些什么工作回答不上,只知道按上级要求叫送几个人就送几个人,个人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三是面临实际困难增多。一方面是兼职工作过多带来工作压力大。基层专武干部受军地双重领导,兼职工作过多过杂,工作头绪多,主要精力基本上都投入到抓经济指标(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抓一票否决的工作(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防火、信访、“一大四小”)、抓重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平时很难有更多的精力顾及武装工作,专职工作没干好,必定会受批评,导致了部分同志工作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家庭负担过重带来生活压力。据统计,全县有19名专武干部家属没有工作,27%的家庭经济收入只靠本人的工资收入,有的干部一家还有7、8口人,经济负担非常重;还有25%多的专武干部虽然家住一个县,因在偏远乡镇工作,加之长期得不到调整交流,与家属小孩一直处于两地分居,导致生活压力过大。
四是进出渠道不够畅通。一方面是专武干部来源渠道偏窄。近年来,新任职的专武干部大部分是从农、林、水、教育等专业人员中挑选的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整体军事素质不高;而从人武学校毕业的学员,由于受地方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的影响,有的学员难以分配到基层武装部任职。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调整进入专武干部岗位的干部人员为22人,经过正规训练的只有4人,经过人武学校毕业的仅为1人,比例明显偏低。另一方面专武干部出路不畅。从调查的情况看,现有的57名专武干部中,超过45岁以上的6人,年龄最大56周岁,平均年龄36.8岁,任现职五年以上的37人,平均任职时间8.75年, 任职最长的为22年,明显存在年龄偏大、任期过长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武装部长层面,近三年只有9人得到重用和提拔,11人岗位工作得到交流,比例也非常低。
从民兵干部层面看:
一是难选配。一方面受选举制度的影响。全县186名基层民兵干部中,有157名干部是通过海选产生的,96名民兵干部是由村(居)委会支部书记、主任兼任。选拔使用村(居)委会的民兵干部县、乡两级人武部没有决定权,加之村(居)委会干部编制员额有限制,民兵营(连)长没有专职编,因此导致绝大多数民兵干部不是由村支书、村主任兼任,就是兼任会计、出纳或者兼管计生工作,很少有专职的,目前全县仅有69名为专职。另一方面配备民兵干部别无选择。目前,村(居)委会干部一般只有3-5人,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员,多数都不符合民兵营(连)长条件,如果按照条件选配根本就选不到人,因此别无选择。
二是难胜任。一方面年龄偏大难胜任。据统计,全县186个民兵营(连)长中,超过45岁以上的76人,年龄最大58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42.5岁。而武装工作多数是需要年轻,遇到任务能上得去顶得住的人员,因此年龄普遍偏大难以胜任。另一方面军事素质不高难胜任。民兵干部中,有74%的人员既没有当过兵,也没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还有12%的人员只有小学文化,缺乏较好的军事素养和组织指挥能力,从素质上难以胜任。
三是难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民兵干部换届快,人员更换快,加之村干部兼任民兵干部只有干事没有特殊待遇、没有岗位补贴,导致了一部分村干部不愿担任民兵干部职务,造成难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民兵营(连)长是兼职且没有任何经济和政治待遇,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错误思想。有的还片面地认为,武装工作干好了,选举时又不能赢得更多的选票;相反,工作做得越多,有可能得罪的人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不利于选举,所以也给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三)民兵预备役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调查情况看,乡(镇)基层武装部和村级民兵营(连)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硬件建设不够过硬。有的乡(镇)武装部和村级民兵营(连)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调研所到的30个基层武装部中,有68%的基层武装部没有单独的“二室一库”,有35% 的没有配备办公电脑,有47%的没有建“青年民兵之家”。应急分队器材除永平、鹅湖、稼轩相对配备较齐外,其余单位都是像征性地摆四、五种类型的装具,难以满足遂行应急任务的需要。调研组所到的34个有村部的民兵营(连)中,有近51%的办公场所比较简陋和破旧,既没有悬挂职责制度牌,也没有配套的资料柜。据统计,全县还有近66个村(居)委会还没有建办公场所,租用或在村干部家办公,硬件设施建设几乎处于零起点上。
二是软件建设不够有力。在资料管理上,有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专柜存放,有的整理归档不及时且没有装订成册,零零散散,到处乱丢、随意乱放,丢损、毒烂现象比较普遍。从抽查情况看,有近70%的单位历年来的资料保存不够好,15%的民兵营(连)历年来的资料已经丢失,甚至有5%没有村部的民兵营(连),以前统一配备的文件资料箱已丢失,有的虽然放在乡镇武装部集中保管,但也是长年不用,里面存放的文件资料也没有及时更新,多数为03年以前的资料,且大都已变黄,积满灰尘。在工作秩序上,有的基层武装部办公室满屋子是灰尘且凳椅东倒西歪,民兵营(连)没挂办公室牌子的达到了5%。一些目前即使看起来建设比较好的单位,也落后于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有7-9%的单位对原来配发的旗子、章子已经丢失。
(四)民兵工作面临的“三难”问题依然凸显。
一是经费保障难。民兵基层武装工作经费保障没有规定的标准、没有专门预算,主要靠专武干部个人与乡(镇)、行业、企业主要领导相互感情和内部协调,靠企业负责人的国防观念和地方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靠个人的协调能力得到经费保障。
二是人员集中难。近年来,在组织民兵整组、训练和开展活动时,找不到人、到不齐人、集中不了人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每年民兵整组中,多数单位的实际“到点率”仅为35%以下,有的甚至更低。在组织民兵分队担负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完成参建任务时,据统计有60%以上的在册民兵不在位,很难召集起来,即使召集起来,也往往是“童子军”、“胡子军”,直接影响了民兵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是活动开展难。多数单位开展民兵工作往往靠“人情”办事,靠专武、民兵干部的资历、面子、关系“疏通”来落实,难形成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如:在民兵整组上,“有编无兵”和在册不在位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民兵组训上,一方面因无装备、无技术难组织,始终停留在低层次、老办法、老课目上徘徊,如我县现编有专业技术分队三类30支1422人,因相关的装备器材普遍老化,普遍训不起来;还因近年来部队装备更新较快,一些复退军人竟然不懂旧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操作规程,无法实施教学;另一方面因经费保障不足,民兵参加训练的误工补贴过低,导致很大一部分民兵不愿参加训练,召集不齐人员,导致训练难组织、效果难落实。在民兵教育上,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年过节返乡时间缩短,像以往那样利用返乡时机搞教育和开展刊授教育、远程教育等已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民兵“教育难”、“难教育”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把民兵政治教育看成是“软指标”,甚至看成是多余的工作,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是要切实树立抓好民兵基层建设的信心。要正确认识看待基层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既要充分肯定近三年来基层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又要充分看到基层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因为当前基层建设矛盾和问题突出而失去信心,要充分认清抓好民兵基层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领导的决策部署,是人武部工作职能所系,是落实应急作战准备向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的基础所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特别重视端正基层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克服形式主义、克服畏难情绪、克服“等、靠、望”思想,要把省军区推进“整县整团”建设思想贯穿于基层建设的始终。要把“一线指挥部”建设与基层建设,基层人武部建设与民兵营(连)建设捆在一起抓,要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与平时基层建设落实捆在一起抓,要把健全组织、落实制度与发挥民兵作用捆在一起抓。坚持统筹兼顾、固强补弱,切实筹划好每项建设,规范好每个制度,落实好每项工作。既要从实际出发继续规范好基层基本设施建设,又要坚持高标准抓好“软件”建设。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和基本制度落实上,从而推进基层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二是要积极探索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新办法。当前,民兵基层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和“老大难”问题。对此,各级一定要在与时俱进中,探索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办法,谋求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力度,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广大基层专武干部正确认识当前民兵预备役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变化,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迎难而上,开阔思路,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另一方面,要采取集体攻关等形式,解决好重难点问题。要结合基层建设调查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分门别类,然后区分任务、区分责任,组织集体攻关,分头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
三是要不断增强民兵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在民兵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方法手段上想办法,找对策,在教育对象上加以区别分类。要走出误区,改变思路,以变应变,适新求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突出教育效果,改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民兵预备役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义务,提高其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专武干部、民兵干部提高素质的内动力。首先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尤其要注重军事素养,调动大家专武精武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次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协调,按上级规定将专武干部纳入地方公务员范畴进行统一管理,做到该提拔的要提拔、该调整的要调整,尤其是对素质较低、不能胜任本职或超过任职最高年龄的,要及时搞好交流,努力把专武干部队伍建强搞活。结合“双强双比”和“落实五项指标”活动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把专武干部的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并与奖励、评先、晋升挂钩,做到奖优罚劣,努力营造“凭素质成才、靠能力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基层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落实双重领导,坚持党委议军、武委会、军事工作会等党管武装制度,研究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探索述职报告、定期办公、军事日等活动制度落实的方式方法,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和大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以及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领导任期目标和年度考评内容;把乡镇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企事业单位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单位财务预算。采取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培训,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提高抓好武装工作的自觉性。
部队基层纲要调研报告 部队基层管理纲要篇二
为贯彻落实赣办字[20xx] 4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县民兵基层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有新的发展,县人武部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调研阶段,组成两个专题调研组,从4月上旬起,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县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设立基层武装部30个,配备专武干部57人,建立民兵营(连)186个,在编民兵36100人(其中普通民兵32976人,基干民兵31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地、开座谈、考业务、答问卷等方式,先后深入到30个基层武装部(乡镇17个、行业12个、企业1个),34个村级民兵营(连),占总数的18%,与20名乡镇书记(镇长)、30名专职武装部长、20名副部长、1名武装干事和34名民兵营(连)长进行了广泛地接触、交流和谈话;在每个乡(镇)均召开了1次座谈会,共与105名乡(镇)书记、乡(镇)长、基层专武干部和民兵营(连)长进行了座谈。
总得感到,近年来,我县在上级军事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组织完成好经济建设任务和做好多样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上,对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进行了一些努力,使我县的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二、当前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调研认为,虽然各单位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发展的步伐较慢,与上级的要求差距较大,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等、靠、望”思想严重。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民兵基层建设普遍存在工作重心不够突出,多数单位存在时紧时松和上级强调一阵抓一阵的现象,“等、靠、望”思想较为严重。具体表现在“四不”上:一是摆位不正。基层党委落实议军制度不经常,有近10%的基层乡镇党委近三年来没有议过武装工作,不能把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调研与30名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见面谈话了解,有20%的领导对民兵基层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要求不高,标准较低,每年除了训练、整组、征兵等硬性工作任务能得到较好完成外,其它指标“稍软”的工作、活动则落实不够、完成不好,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武装工作,不能实现武装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发展。据统计,有近10%的专武干部属于摆位不正,30%的同志把兼职工作摆在专职工作更重要的位置,还有5%的基层专武干部不乐意从事武装工作。
二是认识不足。调研中,发现有55%的基层单位领导,认为基层武装工作是部队系统的事,是要人要钱的工作,产生不了什么经济效益,在目前发生战争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抓民兵基层建设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有32%的人对自己担负的武装工作职责认识模糊,认为自己兼的是虚职,存在应付、凑呼地完成上级的任务就行,基层建设搞不搞、建不建都没关系的错误思想;有30%多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搞民兵基层建设要花钱,基层钱又不多,能拖就拖,能不建就不建,存有看上级机关怎么说、等上级机关来抓再建的观望思想。有少数单位和领导对武装工作出现“不报不批、不请不到”的现象,视武装工作为一种“包袱”,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从而出现上面抓得紧,下面抓得松,职能部门抓得紧,基层党政组织抓得松,关键时刻抓得紧,平时抓得松等现象。有近50-60%的专武干部,总认为自己在本单位说话的力度不大,武装工作没什么地位,抓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无从下手,难以得到领导支持,存在等待上级出台文件要求,靠上级来抓的思想,难以站在夯实国防建设基础,促进武装工作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思考问题,严重缺乏创造性完成任务的思想认识。
三是投入不大。当前一些乡镇、县直机关党委、主要领导在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问题上,无论是领导的力度、重视的程度,还是投入的精力、经费的保障,都处于支持不够、关注不够、倾斜不够的现状。调研中,我们重点对17个乡(镇)20xx年用于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最多的乡(镇)为17000元/年,最少的只有500多元/年,平均为1200元/年,投入多的单位也只是保障正常工作,个别基层武装部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投入任何建设经费。座谈时,虽然一些乡镇主要领导表态比较好,但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往往不尽人意,重讲轻做、只讲不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旦在涉及到需要出人、出力、出钱的工作上,就讲条件、叫困难,阻力就重重,理由和借口比较多,有的甚至把武装工作当成负担,致使民兵预备役工作该投入的钱不愿投入,该抽调的人员不让抽调,该落实的工作难以落实。严重缺乏抓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
四是方法不活。从调查30个基层武装部情况看,70%的单位仅停留在挂几块牌子、记几个本子、建一两支分队上,但对抓基层建设到底要抓什么、怎么样抓、达到什么标准,认识不多、方法不多,有的始终还是停留在老思想、老办法、老框框上迟迟不前。结合实际、结合工作、结合形势研究基层建设比较少,特别是结合抓经济建设抓基层建设开拓创新上还很不够。
(二)两支干部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平战”需要。
从专武干部层面看:
一是“专武”意识有所弱化。目前,全县30名专武部长当中,兼一职、两职的有22人,兼三职的达7人,兼职率达96.67%,副部长(或干事)也兼有包村、蹲点等繁重的地方中心工作任务。应该讲,专武干部兼职,既是形势需要,也说明专武干部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能使地方党委政府放心,并且兼职有利于更好发挥自己的才干,扩大自身的影响,更好地与各级领导和群众进行联系、沟通,以“有为、有位”促进本职武装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兼职过多,导致专武不专问题突出,分散了从事武装工作的精力,有的出现摆不正位置、淡化职能的现象。有一部分同志是把专武干部岗位作为政治进步的跳板,在岗不敬业,不把岗位当事业;有些专武干部将武装工作看成附带工作、多余工作,甚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单位对专武干部的要求也比较单一,更多地只从履行军地桥梁的角色要求,在推荐使用过程中比较偏面,致使一些同志工作不尽心,抓军事斗争准备的热情不高。这样,对于上级军事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影响到中心工作时,就很难得到高度的重视,必将造成武装工作“管人”与“管事”的严重脱节,影响武装工作任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是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高学历的多,有军事工作经历的少;能完成一般性、日常性工作任务的多,能指挥带兵的少;满足于办具体事的多,能站在更高层次主动思考问题的少。全县57名专武干部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有41人,占总数71.9%,中专文化7人,占12.3%,高中以下文化9人,占15.8%,存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转业复退军人8人,仅占14%,进过人武学院培训学习的40人,仅占70%。有的单位专武干部虽然满编,但是挑选和培养不出一个好的民兵训练教员。有的单位要组织一项稍微大一些的活动都非常困难。还有的连一般性军事常识都不懂,从调研中抽考业务知识的情况看,有近11%的专武干部对一般性业务知识回答不全。从座谈了解的情况看,也有近5%的同志对民兵整组、训练、征兵工作应做些什么工作回答不上,只知道按上级要求叫送几个人就送几个人,个人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三是面临实际困难增多。一方面是兼职工作过多带来工作压力大。基层专武干部受军地双重领导,兼职工作过多过杂,工作头绪多,主要精力基本上都投入到抓经济指标(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抓一票否决的工作(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防火、信访、“一大四小”)、抓重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平时很难有更多的精力顾及武装工作,专职工作没干好,必定会受批评,导致了部分同志工作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家庭负担过重带来生活压力。据统计,全县有19名专武干部家属没有工作,27%的家庭经济收入只靠本人的工资收入,有的干部一家还有7、8口人,经济负担非常重;还有25%多的专武干部虽然家住一个县,因在偏远乡镇工作,加之长期得不到调整交流,与家属小孩一直处于两地分居,导致生活压力过大。
四是进出渠道不够畅通。一方面是专武干部来源渠道偏窄。近年来,新任职的专武干部大部分是从农、林、水、教育等专业人员中挑选的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整体军事素质不高;而从人武学校毕业的学员,由于受地方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的影响,有的学员难以分配到基层武装部任职。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调整进入专武干部岗位的干部人员为22人,经过正规训练的只有4人,经过人武学校毕业的仅为1人,比例明显偏低。另一方面专武干部出路不畅。从调查的情况看,现有的57名专武干部中,超过45岁以上的6人,年龄最大56周岁,平均年龄36.8岁,任现职五年以上的37人,平均任职时间8.75年, 任职最长的为20xx年,明显存在年龄偏大、任期过长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武装部长层面,近三年只有9人得到重用和提拔,11人岗位工作得到交流,比例也非常低。
从民兵干部层面看:
一是难选配。一方面受选举制度的影响。全县186名基层民兵干部中,有157名干部是通过海选产生的,96名民兵干部是由村(居)委会支部书记、主任兼任。选拔使用村(居)委会的民兵干部县、乡两级人武部没有决定权,加之村(居)委会干部编制员额有限制,民兵营(连)长没有专职编,因此导致绝大多数民兵干部不是由村支书、村主任兼任,就是兼任会计、出纳或者兼管计生工作,很少有专职的,目前全县仅有69名为专职。另一方面配备民兵干部别无选择。目前,村(居)委会干部一般只有3-5人,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员,多数都不符合民兵营(连)长条件,如果按照条件选配根本就选不到人,因此别无选择。
二是难胜任。一方面年龄偏大难胜任。据统计,全县186个民兵营(连)长中,超过45岁以上的76人,年龄最大58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42.5岁。而武装工作多数是需要年轻,遇到任务能上得去顶得住的人员,因此年龄普遍偏大难以胜任。另一方面军事素质不高难胜任。民兵干部中,有74%的人员既没有当过兵,也没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还有12%的人员只有小学文化,缺乏较好的军事素养和组织指挥能力,从素质上难以胜任。
三是难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民兵干部换届快,人员更换快,加之村干部兼任民兵干部只有干事没有特殊待遇、没有岗位补贴,导致了一部分村干部不愿担任民兵干部职务,造成难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民兵营(连)长是兼职且没有任何经济和政治待遇,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错误思想。有的还片面地认为,武装工作干好了,选举时又不能赢得更多的选票;相反,工作做得越多,有可能得罪的人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不利于选举,所以也给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三)民兵预备役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调查情况看,乡(镇)基层武装部和村级民兵营(连)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硬件建设不够过硬。有的乡(镇)武装部和村级民兵营(连)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调研所到的30个基层武装部中,有68%的基层武装部没有单独的“二室一库”,有35% 的没有配备办公电脑,有47%的没有建“青年民兵之家”。应急分队器材除永平、鹅湖、稼轩相对配备较齐外,其余单位都是像征性地摆四、五种类型的装具,难以满足遂行应急任务的需要。调研组所到的34个有村部的民兵营(连)中,有近51%的办公场所比较简陋和破旧,既没有悬挂职责制度牌,也没有配套的资料柜。据统计,全县还有近66个村(居)委会还没有建办公场所,租用或在村干部家办公,硬件设施建设几乎处于零起点上。
二是软件建设不够有力。在资料管理上,有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专柜存放,有的整理归档不及时且没有装订成册,零零散散,到处乱丢、随意乱放,丢损、毒烂现象比较普遍。从抽查情况看,有近70%的单位历年来的资料保存不够好,15%的民兵营(连)历年来的资料已经丢失,甚至有5%没有村部的民兵营(连),以前统一配备的文件资料箱已丢失,有的虽然放在乡镇武装部集中保管,但也是长年不用,里面存放的文件资料也没有及时更新,多数为20xx年以前的资料,且大都已变黄,积满灰尘。在工作秩序上,有的基层武装部办公室满屋子是灰尘且凳椅东倒西歪,民兵营(连)没挂办公室牌子的达到了5%。一些目前即使看起来建设比较好的单位,也落后于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有7-9%的单位对原来配发的旗子、章子已经丢失。
(四)民兵工作面临的“三难”问题依然凸显。
一是经费保障难。民兵基层武装工作经费保障没有规定的标准、没有专门预算,主要靠专武干部个人与乡(镇)、行业、企业主要领导相互感情和内部协调,靠企业负责人的国防观念和地方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靠个人的协调能力得到经费保障。
二是人员集中难。近年来,在组织民兵整组、训练和开展活动时,找不到人、到不齐人、集中不了人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每年民兵整组中,多数单位的实际“到点率”仅为35%以下,有的甚至更低。在组织民兵分队担负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完成参建任务时,据统计有60%以上的在册民兵不在位,很难召集起来,即使召集起来,也往往是“童子军”、“胡子军”,直接影响了民兵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是活动开展难。多数单位开展民兵工作往往靠“人情”办事,靠专武、民兵干部的资历、面子、关系“疏通”来落实,难形成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如:在民兵整组上,“有编无兵”和在册不在位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民兵组训上,一方面因无装备、无技术难组织,始终停留在低层次、老办法、老课目上徘徊,如我县现编有专业技术分队三类30支1422人,因相关的装备器材普遍老化,普遍训不起来;还因近年来部队装备更新较快,一些复退军人竟然不懂旧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操作规程,无法实施教学;另一方面因经费保障不足,民兵参加训练的误工补贴过低,导致很大一部分民兵不愿参加训练,召集不齐人员,导致训练难组织、效果难落实。在民兵教育上,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年过节返乡时间缩短,像以往那样利用返乡时机搞教育和开展刊授教育、远程教育等已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民兵“教育难”、“难教育”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把民兵政治教育看成是“软指标”,甚至看成是多余的工作,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是要切实树立抓好民兵基层建设的信心。要正确认识看待基层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既要充分肯定近三年来基层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又要充分看到基层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因为当前基层建设矛盾和问题突出而失去信心,要充分认清抓好民兵基层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领导的决策部署,是人武部工作职能所系,是落实应急作战准备向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的基础所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特别重视端正基层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克服形式主义、克服畏难情绪、克服“等、靠、望”思想,要把省军区推进“整县整团”建设思想贯穿于基层建设的始终。要把“一线指挥部”建设与基层建设,基层人武部建设与民兵营(连)建设捆在一起抓,要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与平时基层建设落实捆在一起抓,要把健全组织、落实制度与发挥民兵作用捆在一起抓。坚持统筹兼顾、固强补弱,切实筹划好每项建设,规范好每个制度,落实好每项工作。既要从实际出发继续规范好基层基本设施建设,又要坚持高标准抓好“软件”建设。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和基本制度落实上,从而推进基层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二是要积极探索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新办法。当前,民兵基层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和“老大难”问题。对此,各级一定要在与时俱进中,探索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办法,谋求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力度,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广大基层专武干部正确认识当前民兵预备役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变化,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迎难而上,开阔思路,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另一方面,要采取集体攻关等形式,解决好重难点问题。要结合基层建设调查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分门别类,然后区分任务、区分责任,组织集体攻关,分头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
三是要不断增强民兵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在民兵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方法手段上想办法,找对策,在教育对象上加以区别分类。要走出误区,改变思路,以变应变,适新求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突出教育效果,改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民兵预备役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义务,提高其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专武干部、民兵干部提高素质的内动力。首先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尤其要注重军事素养,调动大家专武精武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次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协调,按上级规定将专武干部纳入地方公务员范畴进行统一管理,做到该提拔的要提拔、该调整的要调整,尤其是对素质较低、不能胜任本职或超过任职最高年龄的,要及时搞好交流,努力把专武干部队伍建强搞活。结合“双强双比”和“落实五项指标”活动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把专武干部的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并与奖励、评先、晋升挂钩,做到奖优罚劣,努力营造“凭素质成才、靠能力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基层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落实双重领导,坚持党委议军、武委会、军事工作会等党管武装制度,研究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探索述职报告、定期办公、军事日等活动制度落实的方式方法,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和大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以及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领导任期目标和年度考评内容;把乡镇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企事业单位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单位财务预算。采取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培训,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提高抓好武装工作的自觉性。
部队基层纲要调研报告 部队基层管理纲要篇三
为贯彻落实总队泉州现场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的发展,今天,支队在我大队召开全市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汇报会,这既是支队领导对我大队基层建设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大队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武平大队党委和全体官兵,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向关心、支持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武平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的各级领导,向支队党委的高度信任,向支队基层建设指导组的辛勤工作,向兄弟大队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月21日,全省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州召开后,支队党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召开了全市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基层建设工作。在全市消防部队大力开展基层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大队紧紧围绕基层建设这个重点,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科技强警为突破口,着眼巩固提高和改革创新,在前几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巩固和加强基建政治建设,建立正规管理秩序,努力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同时认真探索新时期部队基层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细化、精化、强化基层建设,着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队的部队建设水平和管理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四个程序和执法程序日渐规范,官兵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下面,我代表武平大队党委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大队开展基层建设的工作情况:
一、抓好组织领导,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部队基层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下很大的精力和心思。从90年代开始,我省消防部队先后掀起了三个周期的纲要建设热潮,在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大队警力少,工作量大,要求严,标准高,官兵的思想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为此大队党委从抓好组织领导入手,在统一全体官兵思想认识上狠下功夫。
一是大队党委重视抓好落实分工,精心安排。根据支队下发的《龙岩市消防支队基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支队动员会精神,大队党委及时召开了党委会、队务会,对照两个《标准》和两个《实施细则》,结合大队的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武平县消防大队基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成立了以吴华昌教导员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列出了具体的时间、任务安排表,并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大队领导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为了确保工作质量,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队多次召开队务会,对实施方案进行分析、修改和完善,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统一了官兵的思想认识,纠正了错误观念。为了转变官兵的观念,克服多次开展部队正规化建设所带来的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有效地调动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大队及时召开了动员会,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多次组织官兵深入学习两个《标准》和两个《实施细则》及一系列规定,进行广泛的教育、引导,使官兵真正领会开展部队基层建设精神实际,明确基层正规化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三是多渠道筹集部队建设资金,搞好经费保障。按照两个《标准》、《实施细则》和《福建省消防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福建省公安消防部队大队器材装备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根据我大队现有的营房装备器材设施状况,抓部队基层建设,需要花费较大资金投放。为解决好这一“瓶颈”问题,大队领导把开展部队基层建设试点工作的情况向县委书记、县长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拨出专款,用于购置装备器材和搞部队建设;县人大、县政协和县公安局的领导也十分关心我大队的基层建设工作,多次到有关单位呼吁、宣传,帮助我们筹集经费;一些单位得知我大队的建设情况后,主动购买空调、电脑、饮水机等办公、生活用品赠送到我大队,纷纷表示要出力改善我队官兵的执勤、训练、办公和生活环境。大队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也使我队的部队建设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为了保证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大队在支队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队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器材装备采购计划,各项配置和设施基本达到《实施细则》的要求,此外,在搞营房修缮过程中,大队还充分发挥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大队官兵自己动手油漆装饰、粉刷墙壁等,为大队节约了经费开支。
二、抓好制度落实,在部队管理上下功夫。
在开展基层建设工作中,根据支队的指导思想,我们把部队管理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认真对照两个《实施细则》,依据条令条例,结合学习瑞金大队的成功管理经验,认认真真、扎扎
实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基层正规化建设贯穿于官兵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狠抓官兵的日常养成。在部队管理中我队注重条令条例和《实施细则》的学习,强化官兵条令意识,培养官兵的日常养成。为了保证效果,我们着力把握四条标准:一是在内容上求细,按照学习、训练、执行、检查四个环节对条令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梳理分类,组织官兵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对《细则》的不同内容,重点对干部加强学习,并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考验等措施,使官兵达到了“学好共同的、精通本职的、熟记常用的、了解相关的”要求;二是在理解上求深,引导官兵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条令、对《实施细则》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上,并坚持进行宣讲和辅导,使官兵不仅清楚学什么、怎么学,还懂得为什么要学,怎样才能学通弄懂掌握好;三是在方法上求活,就是采取环境熏陶,气氛感召,启发自觉等方法,增强条令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队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和课程,训练队列和养成,培养官兵无论是外出,还是在营区内,做到二人成行,三人成列,按队列动作行进的要求,军人之间相遇,进见首长时必须行举手礼,规范官兵的言行;四是在时机上求准,注重把握新兵入伍、任务转换、季节变化、政策调整、老兵复员、外出执#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行任务等时机,及时进行学习教育,从而强化了官兵条令意识,提高了官兵执行条令条例和规定的自觉性,培养了良好的军人形象。
(二)加强大队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大队是基层这一意识,认真对照《实施细则》,督促抓好大队人员的五同六到位,建立起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狠抓大队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规定大队干部必须参与中队的管理教育,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重点抓好大队人员的起床出操、站队集合、点名讲评、战备执勤、查铺查哨、安全活动等到位情况。积极开展大队执勤战备教育,抓好大队干部的“六熟悉”,执行大队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建立《值班登记制度》,每天进行一次交接班,严格落实干部留营住宿制度及战备执勤出动及灭火战斗等要求,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大练兵”活动,强化了大队干部的素质训练,规定每周二、四下午为大队干部训练日,每周三晚上为大队业务理论学习日,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加强了对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考核,提高了大队干部的军事业务素质。通过加强管理,改变了以往大队管理机关化的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大队的职能和定位。
(三)因地制宜,加强营区各场所的规范建设。坚持按照两个《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统一规范、利于工作、便于管理的要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队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场室进行重新布置,规范整理,对营房设施进行了翻新、修缮,新增设网络室和视频会议室,接要求添置和更换了部分办公和生活设施,严格内务设置、摆放、确保整洁、美观、实用,部队营区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
三、抓好信息化建设,在科技强警上下功夫。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消防部队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大队的信息管理和整体作战水平,我大队在开发电脑网络信息化和增强装备设施上狠下功夫,运用科技手段规范部队管理,增强实力,不断提高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激发了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部队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一是开发了电脑网络系统,建立三级网络,逐步实行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大、中队办公室原有配备电脑的基础上,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投入了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了网络室和视频会议室,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互联网络系统,新购置了电脑十台,充实到网络室和办公场所,保障了网络的互联和畅通。同时聘请了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协同支队指导组制作了武平消防网页,设有办公系统、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后勤保障、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了大队一级的内、外互联网站,为消防业务的开展和部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通过办公电脑网络环节和流程,实现了从上到下的逐级管理,逐级负责,有效杜绝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为上级部队的监督管理,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是实现了网上“六熟悉”和网络模拟训练、重点单位资料数字化、直观化,提高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利用网络系统数字化,对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预案等资料进行联网管理,使官兵能够熟知自己的任务分工和行动路线,方便地开展灭火救援演练。实现网上“六熟悉”和网络模拟对抗训练,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的训练模式,减少演练成本,降低了器材损耗,提高了演练质量和整体作战能力。
三是实现了网上学习、教育和网上在线考试,提高了官兵的综合素质。针对基层大队人员少,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开展不正常的特点,大队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平台,建立了政治、业务学习教育网页,开设政工论坛,建立网络书库,积极推进网上政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实施政治教育,业务学习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开展多项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和互动讨论;实行在线考试,定期进行政治、业务理论网上考核,把以往政治、业务单调的理论说教变成内容丰富、图示并茂、多媒体并用的直接交流和互动,调动了官兵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有效地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抓好执法规范,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大队作为基层的独立执法主体,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窗口”,如何按照《实施细则》要求,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大队在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执法为民专题教育活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在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在服务质量好上加好,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服务水平。大队严格按照公安部68号令、73号令和新颁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建审验收、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管理,火灾事故调查等工作做了修正和规范。一方面,在消防服务“窗口”推进“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申报登记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使群众办事只需走一处、找一人,极大地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同时大力推行阳光作业,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对外公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职责范围、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进度和各监督员的职责身份,并建立了警务公开群众评议建设,实行“开门评警”,不断完善消防服务“窗口”功能;坚持双人执法,严格落实法核制度和各项消防监督执法规定,加强内部审批,明确人员职责,做到层层把关;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执法过错追究和监督工作失职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及时解决干警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开成了重绩效、讲实绩、比服务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设立便民服务窗口网站,开辟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结果查询、社会监督等栏目,设置了电话语音系统,公布了办事指南、举报电话,积极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营造了“透明消防”的理念,窗口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