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一
人都有当配角的时候,但你如果是配角时却总以主角自居,那是很悲哀的。
如果双方的辩论既长久又激烈,却没有结果,那只能说明双方都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谁不渴望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生活的本真应该是半忧半虑的,一个人如果真的到了无忧无虑的地步,那他就离大忧大虑不远了。
只要你不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好处,奉承也算是一种美德吧,至少可以满足别人的虚荣、保护别人的面子,有何不可呢?
良言逆耳,有的话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只有在多年后他才会明白,不过你必须现在就说,虽然他会反感。
大凡你鄙视的人大都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扭曲的性格中有着无法改变的东西。
要真正让人对你袒露心扉,你就必须让人信任你,如果你把自己的内心遮盖得很严实,谁会愿意让你洞悉他呢?
有一种报应不是让人受到经济上或肉体上的惩罚,而是精神上的惩罚,既就是让他的良心长久不安。
嫉妒者都是可怜的,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很明白自己不如别人,于是只盼着别人倒霉,却不思如何能提升自己。
男人都离不开女人,但成大事的男人却要适当的远离女人。儿女之情总会搅扰事业之成。
真正相爱的人不存在谁陪谁,本质上是互陪,相互陪伴、相互呵护、相互珍惜。
顾影自怜,既是对自己的怜惜,也是对自己的欣赏。失意落魄时“顾影自怜”是一种应有的态度。
人能做到不卑不亢是不容易的,那需要极高的修炼和极深的沉淀,那是一种内在之气,装是装不来的。
有恻隐之心者众,有博爱之情者寡,这就是为什么面对落魄者唏嘘者多、援手者少。
看景不如听景,原因何在?因为听景会让人想象,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梦幻,添加进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听景自然就迷人多了。
人对自己爱戴的人,往往不一定了解,很多时候正是“不了解”才让人痴迷不醒。
人之一生有苦有甜,临终时回忆旧往,有的人觉得苦,有的人觉得甜,更多的人说不出生活到底是苦是甜。
能称王的人不一定能力有多强,但在特定的圈子里,他一定比别人强,哪怕强一点点,他也是出类拔萃的。
为什么贫穷者更合群、更友善?因为他们彼此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如不合群就生存不下去了。
年少时,幻想未来是美妙的,会产生激情;年老时,回忆过去是快乐的,能消除孤寂。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二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
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
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
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
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三
卢梭的一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思考?相信看过《忏悔录》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对其人生轨迹及其思想的形成做一个梳理,期待我们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我于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个钟表匠,母亲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她聪明又美丽,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不幸的是母亲因生我而死。父亲心里一直深藏着她的音容笑貌,在我母亲谢世四十年后在我继母怀中逝去。
父母唯一留给我的就是一颗温柔的心,这颗心铸就了他俩的幸福,却造成了我一生的所有不幸。我在我的一位姑姑关怀照料下长大。从小父亲就教我阅读母亲留下来的一些书,甚至包括外公留给我们的书,内容涉及宗教、历史、传记、科学、小说等等。我身边的人把我当成宝贝,我始终被疼爱,却不是娇惯溺爱。从来没有人要压制或满足我的那些古怪的脾性,这些脾性归之于天生的。
后来我舅舅把我送到博赛在一个牧师家寄宿学习拉丁文。此后两年我在乡村度过了儿时的一段幸福时光。这种生活方式的基调是温柔、亲切、恬静的情感。回到日内瓦,我在舅舅家呆了两三年,有时也去尼翁看望父亲。后来我还被送去学雕刻。我从未觉得金钱是一件向人们说的那样宝贵的东西,而且我从来也没觉得它是万能的。我对金钱的恐惧胜过我对美酒的喜爱。我因嗜好读书而读了一些平庸乏味之作,但幸好没有读到那些下流淫秽的书。通过对读书的爱好,我改变了我无赖顽童的习气。读书把我的心灵引回到比我的职业赋予我的情感更加高尚的那种情感。就这样,我到了十六岁了。
在牧师家学习拉丁文其间,老师是一个极其通情达理的人,他既不忽略对我们的教育,又不过多的用作业来压我们。尽管我并没从他那儿学到很多东西,但我并没花多大功夫而且丝毫没忘,这足以证明他善于教学。他的妹妹对我们有着一种母爱,对我们也就有了权威。谁会料到,一位三十岁的女子用手责罚一个八岁孩子的这种处罚竟然违背常理地决定了我今后一生的兴味、欲念、激情及我这个人呢?在我的肉欲被激发的同时,我的欲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致我的肉欲只局限于我曾经感受过的,根本不想再另有所寻了。甚至到了婚娶年龄,这种奇怪癖好也没有使我失去似乎本该失去的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胆怯听话,但弄急了便激烈、桀骜不驯,不可驾驭。那孩子素来由理性所支配,一贯受到温柔、公正、和蔼的对待,都不知道何为不公正。如果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处治,他的脑子该有多乱啊!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四
“我们生来本不是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灵魂与肉体,如果不是二者同时在受苦,其中必有一个在受苦,这一个的良好状态差不多总会对那一个有所不利。”——忏悔
卢梭在《忏悔录》中仅以自己的名字为人所知,并不担心自己会受到伟大思想家的影响。
这本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卢梭去巴黎谋生时结束,讲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卢梭诚实地叙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恶习和他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感情。
卢梭的坦率之所以对我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很多令人尴尬的事情,甚至盗窃,他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给读者看。作为一名读者,我读下去会觉得很尴尬的事情,但他还是把它写了下来。
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来,始终是一种源自幼年丧母的而来的恋母情结。同样令我惊讶的是,华伦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关系竟能保持如此和谐。
在后来与乌德托夫人和圣朗拜尔的三人关系中,乌德托夫人对他的冷漠,我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谁能说他比当事人更了解他们的关系呢。
第一部分对风景的描写是整个自传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卢梭能把风景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围美丽的风景。无论是乡村还是峡谷岛,明亮清新的景色与之后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远离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
无论他受到怎样的迫害,卢梭丰富的精神世界始终支撑着他。他的才华和思想令周围人羡慕和妒忌,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他被社会视为异端。
从卢梭的软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来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围的人最坏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个性格给他带来了灾难,也给他带来了站在他身边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断卢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对他的看法,但就从这样一个自传来看,一个人可以被称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的新想法,因为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丽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弃,被驱逐通缉。虽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这种磕磕绊绊的生活还是照样下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这个世界上幸福的。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的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
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许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不大,因为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大致意思是对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六
合上卢梭的《忏悔录》,我不禁掩卷叹息。从日内瓦到圣彼得岛,卢梭一生仿佛都在进行着一次死亡才能结束的旅行,傅塞城、昂西、都灵、里昂、尚贝里……他在二十五岁以前的经历几乎可以与平常人的一生相当。
肉体的流浪往往来源于精神的躁动,卢梭更是如此,这颗温柔、善良而又充满热情的心,几乎无时不刻不向往着奇遇,也许让他流浪,也有命运的安排,但真正最后促使他流浪而不是忍耐的,却是因为他的精神对现实的叛逆〔毕竟,他的许多同伴在同样的情况下选择了继续忍受〕,为了摆脱师傅的折磨,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逃跑,为了与巴克勒的友情,他抛弃了就在眼前的富贵前程,选择了与好友一起流浪,直到与巴克勒告别,再次回到华伦夫人身边,他才真正安定下来,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颗与自己同样高贵的心,然而,在历经波折之后,他发现自己在华伦夫人心中的地位已经被取代,在失望、忧虑和幻想的同时作用下,卢梭再一次地选择了流浪……
是不是所有的流浪都是为了寻觅一个归宿?我只能说:“不知道,但卢梭的流浪——在我看来——是的。”他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甚至沉溺幻想。他说:“我始终是一个爱好孤独的人,乍看起来,这种性格显然是极端恨世的,十分阴郁的,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善良、温和亲切的心产生出来的,而这颗心,由于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就不得不耽于幻想了。”他的一生充满苦难,他把自己的出生视为苦难的开端,他享受过的短暂幸福只给他留下了会令他泪流满面的回忆。幻想与现实的差距越大,苦难越是刻骨铭心,正如《新爱洛伊丝》中圣普乐的自述:“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这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
不如归去,可是,归去何方?华伦夫人抛弃了他,半个欧洲放逐了他,曾并肩作战的百科全书派与他决裂。卢梭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美,为此,他不愿做任何妥协,这注定了他不断地追寻,又不断地被放逐。这种绝对纯真的美,大概就是卢梭梦中的归宿吧,而在今天,它又何尝不是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信息社会不仅杜绝了肉体流浪的可能性,也日益消除着精神叛逆的可能性。”而卢梭,却以他惊人的坦诚和细腻感性的笔调,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让处在纷繁忙碌中的人仿佛在灯火阑珊处遇见了静静等候的知己,向自己讲述着那些“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故事。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流浪情结”,即使在紧张忙碌的白天里,疲倦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它,但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们那偶尔失眠的心灵难道不会泛起一丝一毫的惆怅与焦虑吗?
可能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想起让-雅克·卢梭,与他一起开始一段心灵深处的流浪……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七
“暗”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观念,“忏悔”是对人生中暗语言的显露,它抚摸着人性与心灵相共的凹凸面,所以才那么的让人敬畏。
卢梭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赤裸裸的。愿意把自己像一个未经修改的原创在众目睽睽下展览,明知有无数的瑕疵,却似乎更乐于承担那份“不完善”的痛感。
卢梭与他的妻子泰雷兹生活了 25年后才与之结婚。他说“我在一半落空的期望之中,在我选定的住处,同一个我所钟爱的女人,过着一种合我口味的生活,但我却感到自己几乎是孤单一人。”同时他爱上了乌德托夫人,太爱她,以至于不愿占有她。卢梭的爱情观或许很难让我们去接受。不管他在身处何处都会与谁发生爱的情愫,哪怕是他与他“妈妈”瓦朗夫人的半乱伦行为,我更觉得:卢梭很孤独。在卢梭的内心深处,愈是孤独,他愈是怀揣着对爱的饥渴。正因为他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他比常人更加拥有的爱的容量。似乎正是因为他的秃笔下流露的对孤独的体验,才让我感受到不一般的品格与爱的力度。卢梭用他的语言写下他的孤独,但用语言可以表达出的都尚未表达充分。
即使读完卢梭也不会让我的心有如释重负的快感,或许暴露在我们面前的人性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不美。当卢梭的生命轨迹划过我的心灵,所谓的是非评判标准已经无足轻重了。我无需对他的淡泊明志对他的高尚品德或者是关于他在情感世界的混乱赘述,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对他的生命的认可与尊重。
周国平曾经说过:苦难与觉悟并不能使我们免于人性的弱点。卢梭亦是。虽然我从未体验过他的苦难和苦难带给他的觉悟,也未有一颗同理心,却让我感知他的那份尊严——对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的承受力,更让我们觉得弱点的可亲,尊严的敬畏。
“我心比天高,可却怀才不遇,自感无可奈何,常常潸然泪下,因为我喜欢让泪水纵横。”静静的聆听他的内心独白,有点荒凉,有点秋意,可还能看到生机。在我们的印象里,他的模子是迟钝又敏感的,情商不高却感情泛滥,愤青又超乎功利……有时候幽静而不荒野之所是他恍如遁迹的天涯海角;有时他感觉把自己看作一个死人时才开始活着;有时说幸福到处尾随着他却不知明确的东西;……我什么都能感觉的到,也什么都看不到。卢梭,你的感情那么的实在,实在的让我觉得语言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宗教盛谈“心性”。卢梭是一个随心性生活与感知生活的人。他承认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有多么纯洁,总不免窝藏着某些可增的恶念。然而无论现实给予卢梭怎样的境地,他都会选择一条善道。不难发现卢梭骨子里对宗教信仰,虽然他总是变化着宗教。因为信仰来自智慧。此时我竟有一种难耐的共鸣。我深知自己是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或是对人情交往缺少艺术能力的人,但是因为心性的足够善良让身边的人无尽的包容我的幼稚和缺点。有句话太适用卢梭了:一个人一旦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当形而下的心性指导着他的宿命,那些超越理性的行径是多么的合情合理。
不能看透的东西,总有“永恒”的韵味,生活就是对永恒的试探。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远缺少那个理解自己的人,卢梭亦是。我们不过是自己孤独的走在只有自己的那条路上,去承受一些原承受不了的东西。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八
《忏悔录》是长春市纪委20__年12月印制的内部资料,主要是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和纪律意识,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各级党员干部要从这些审查对象的忏悔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我从书中录入的22名审查对象的忏悔和反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党,对于家人充满了内疚和悔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可以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尤其是有的审查对象还曾经是区里的老领导,其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不言而喻。有的把腐败变质过程说得很清晰。"我的蜕变始于一把手之后,根源在灵魂深处,核心是思想上防线没筑牢,对法纪的漠视,严于待人,宽于律己。表现在不平衡的心理,对权利的滥用和所谓遵守潜规则上".共产党员应时刻以党章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按党章要求做事。领导干部应时刻起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打先锋,站排头,自立、自省、自警、自强。尤其是关键少数。
一、理想信念总开关必须拧紧
思想总开关坏了,必然行动上越规矩。精神上缺钙了,必然信念上患软骨病。思想上动摇了,行动上就跑偏。学习上不透、不深、不全就导致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因此,做事能百折不挠,经得起各种诱惑保持住气节,必须靠信念的力量支持。没有对党性坚守的信念,就自然开始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不思考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信念缺失的必然结果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使自己向错误的道路走去而又不能自觉自醒。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必须牢记在心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工作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负责,为人民大众服务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如果宗旨意识铭刻在心,把自身的力量和智慧用在工作上,群众身上,就能想着努力工作,想着为人民服务。反之,为满足个人欲望,想着追求享乐,就会热衷吃喝玩乐,就会自私自利、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三、慎独内省至关重要
有很多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是有一定的觉悟和警觉的,但廉洁的防线往往是被一条烟、一张卡攻破的,"温水煮青蛙",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慎独慎初、知内省尤为关键。吾日三省吾身,想一想,你今天学识增长了吗?你今天道德完善了吗?你今天的言行妥当了吗?做没做自查自纠?因此,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要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莫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忏悔录读书心得1500篇九
上一周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卢梭的《忏悔录》和余华的《活着》。
感觉到的不是某些情节的动人,而是那种隐藏在其后的幸福与自由。
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匮乏,想突然间读完所有的书,有人说读书应该“少而精”,有人则认为该多而广,我被这些相左的观点弄得很迷茫。我想不论怎样还是先来个多而广吧,因为如果精就等到上了博士再说吧!
喜欢的是卢梭那种自由,他的自由不与金钱挂钩,他追求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他喜欢阅读,喜欢到处游玩,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写作,喜欢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尽管他做过坏事,而且“有罪者的良心为无罪者复仇”,他终身为了良心的谴责而不安。他在那个时代,是个不与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下层人,却有着超出时代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我想给自己的自由也许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告诫自己不要过多的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约束自己,毕竟束缚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走自己的路,不管对不对,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能够超越原来的自己。
《活着》给我的启示是幸福。幸福不必然和金钱或背景相联系,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够彼此真心付出,相亲相爱。有了那种维系全家人的感情,一切都不重要了。也许福贵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是在精神上一定是幸福的。虽然他“在笑中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可是家人给他的爱让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我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但是我缺少这种家庭真正的爱。不是说父母不爱我,而是发现他们总是为了钱而争吵。我和妹妹在他们的争吵中长大,一直认为钱是最重要的,因此很早就立下目标赚好多好多的钱,以后不让父母吵架。于是,我在努力,而努力的目标不是自由与幸福,是束缚人使人异化的金钱。于是觉得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金钱的奴隶。拼命的家教挣钱,宁可为了挣钱而放弃一切娱乐和自由。这种想法让我过的好累。好想让自己离开这样的生活,可是每每想到父母吵架的心寒,和对我抱有的期望,我都会投降。于是,我不是快乐的,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是快乐的,难道别人的目标是轻松的吗?
现在我找到了原因,弥补家庭裂痕的药膏不是冷冰冰的金钱,而是真情。虽然母亲还在为了那五斗米而拚命的苦干,而我也没有办法劝说母亲休息,那么能给他们的只能是我对他们的爱。
我想未来的社会一定不会再有一个我,因为钱将在未来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