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一
可我认为清洁工人是最了不起的拉!他们的工作是我们学生每天早晨都能看见的,可是你们的父母在医院里你看见他们认真工作了吗?我想你是看不到吧!也听不到吧!也许你的父母在工作的时候还有的吃有的说还有的座更别说薪水了,这个薪水是清洁工人的两倍还要多。那哪些清洁工人呢?他们没的座没的吃没的说,只能拿着扫帚和畚箕在大马路上扫啊扫的,薪水也低,但他们为了养家只能这样了,因为他们文化少啊!他们是用勤劳来赚钱的,用自己的双手来赚钱的。你们也可以去常识一下扫地的滋味啊!我想那是你们吃我消的工作,你们扫到半个钟头也不到就说累了,那他们呢?他们比你们要少的时间长,可他们不怕累不怕苦,用自己的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去支撑起一个家庭来,那是不容易的吧!
在炎热的夏天,他们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扫地,没有冰凉的空调,没有冰凉的泉水,没有夏天所用的防晒霜;只有嘴里冒着白泡的口水,头上流着黄豆大的汗珠,身上披着一层黑色的肌肤,中暑了连医院也不去,生怕要花钱去看病,在家里叫自己的老伴帮自己在身上扭两把(这个是杭州人的传统方法)就可以解除中暑了,这个我也常识过,这样扭其实是很痛的,一直要扭到背上起黑色才可以结束。而那些做医生的呢?在凉丝丝的空调房里吹这些和冷气,坐在那里舒舒服服的喝着茶,看着报纸和同事们说说笑笑的,多么的舒服啊!和清洁工人们比起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呼呼秋天,树上的叶子纷纷的落下来,在马路上满地都是叶子,清洁工人还是那样的帮着马路打扫,可这个季节是他们还算不怎么累的呢。可冬天呢?雪在马路上厚厚的,一层,让他们扫的腰酸背痛的,脸上长了冻疮,手上也长了,脚上也长拉!让人看的都心疼啊!可他们还是勤劳的扫着,为人民服务着。
在寒冷的季节里,他们全身冷的直打哆嗦,连手都快不听使唤拉!还在那里扫啊扫啊!不知道扫了多少年拉!每个人都在家里吃着热乎乎的早餐,而清洁工人呢?每天起个大早不怕冷不怕累的,在为人民服务。
在我的心目中清洁工人是最好的劳动者拉!因为他们默默的在保护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二
是谁在我们睡眼朦胧的时候,挥动扫帚,与街道为难?
是谁在我们嬉戏玩闹的时候,面朝黄土,与大地作战?
是谁在我们逛街购物的时候,指挥交通,给车辆开路?
是谁在我们深夜做梦的时候,面对孤灯,和教材搏斗?……
是他,是她,是他们——伟大的劳动者。
从刀耕火种开始,我们的祖先就踏过冰川草原,历尽千难万险从岁月的深处一路走来。他们学会了狩猎,学会了采摘,学会了耕田,学会了织布,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学会了用劳动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巍巍长城,诉说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葱葱绿林,感怀奉献者的劳动消减了漫天飞扬的黄沙;高楼大厦,映照出建筑工人、技术员圣洁的灵魂。是劳动使荒凉的世界变得多彩,是劳动将漫漫沙漠变绿洲,是劳动将建筑的美轮美奂之歌传唱千古。
没有詹天佑的劳动,哪有京张铁路的完美竣工,哪里有中国人的扬眉吐气?
没有袁隆平的劳动,哪有今日丰产的水稻,哪里有今日的从温饱追小康?
没有李素丽的劳动,哪有乘客放心的神情,满意的微笑?
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劳动、工人的劳动、农民的劳动、警察的劳动、教师的劳动,因为劳动,才有我们生活的蒸蒸日上,才有国泰民安。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付出脑力和体力劳动养活了整个世界。
可是,当胜利之歌奏响大地,有人忘了艰苦的岁月,他们开始狂妄,开始无病呻吟,开始故作清高,开始鄙弃劳动,开始对劳动者表示不屑,他们说“农民一身臭汗”,说“煤矿工人一身上下黑死个人”,说“扫大街的真个下贱”……这是一种良心的走失,是道德的背叛,是一种人格的缺陷。鄙视劳动者的人,没有权利享受生活,因为所有的生活资料,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来源于劳动。所有的幸福都植根于劳动,当你开始对劳动产生质疑时,说明你的价值观在游移,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将导致你价值取向的迷失,使你走上人生的歧路。
让我们感念劳动,坚持“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让我们感念劳动,做一名现代化建设的光荣劳动者。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三
学习杨汉军的“铁骨柔情”
20__年8月9日下午,杨汉军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因公牺牲,人生定格在55岁。他是一位近30年的“老组工”,牺牲时任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汉军离开已经几个月了,但是回忆起他的点滴,干部群众依旧有说不完的话。我觉得,干部群众念念不忘的是他那坚持原则不动摇的“铮铮铁骨”和关心干部群众的“万般柔情”。
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在一些人看来,组织部长位高权重又带有神秘色彩,往往成为一些“想走捷径”的别有用心者追随、攻关甚至围猎的对象。但对杨汉军来说,始终坚守底线、树立高线、筑牢防线,在他面前歪门邪道总会吃“闭门羹”。在省委和武汉市工作近30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直到牺牲办理后事时,许多干部才第一次到他家。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杨汉军用实际行动践行,组织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严于律已,防微杜渐,克已奉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近人情的组织部长,却对狮子型干部“情有独钟”,为“小瑕疵”干部撑腰鼓劲。从事业出发选人用人,他考虑的是“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有冲劲有闯劲干部到了“实改虚”年龄却获得重用,不因干部考察中的小“瑕疵”而影响使用……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杨汉军为组工干部树立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的榜样。
敢于坚持原则有“铁骨”,对待群众却“柔情似水”。“我跟你一样,都是给老百姓做事的”, 关心联系点的贫困户,关心留汉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只要老百姓需求的、村居民反映的,都是他要解决的。对老百姓,充满了感情;对选调生、大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对人才,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官当得再大,终有一天要退下来。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做了多大贡献,干了几件实事。”我们学习杨汉军要学习他的群众观,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大爱之心,视群众为亲人,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心入群众,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铁骨铮铮,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敢于担当。柔情万般,以人为本,心系群众,追求卓越。以杨汉军为镜,比学习,比干劲,比实绩,比廉洁,争当为幸福奋斗的先锋!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四
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1530.76公斤……
在揭阳,也有这样一片水稻田,因与袁隆平院士结缘,凭借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力量,成为创造“水稻神话”的“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时间回到20__年1月5日,市科协牵头揭阳市灿邦农业有限公司(简称“灿邦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签订共建“揭阳市乡村振兴灿邦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采取“政府推动,院士参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模式建站,开展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同时,袁隆平团队计划在揭阳开辟超级稻试验田,筛选水稻品种,并对当地的产量、土壤、气候、抗性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
20__年10月26日,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协调推进乡村振兴院士工作站顺利落户揭阳。
20__年1月26日,广东山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赵伟携旗下子公司——广东灿邦农业有限公司领导班子一行,应邀到海南省拜访了袁隆平院士,双方就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会谈。在本次会谈中,袁隆平院士表示:“揭阳是个生态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温控条件特别适合水稻生长,希望工作站和揭阳的农民、技术员合作,努力攻关,共同努力实现超级稻在揭阳亩产超过1000公斤,晚稻实现800公斤,两季一亩地能够产1800公斤!”
20__年3月2日,灿邦公司以位于揭东区新亨镇大坪埔乡后的农场为实践基地,与当地农民签订关于灿邦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揭阳实施超级稻“湘两优900”的种植合作协议并交付种子,标志着袁隆平院士在揭阳开发实施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工作的落地。
20__年5月,广东省科协授予灿邦公司“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牌子。
20__年7月25日,在揭阳“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基地里,金色稻浪一望无际,袁隆平院士提供的超级杂交稻“湘两优900”,品种优质,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下长势良好,农户喜获丰收。尽管当时由于雨水原因,早稻收割比计划晚了近一个星期,但产量却没有受影响,湿谷亩产平均达1000公斤。
20__年,市科协推荐灿邦公司向省科协申报建立了“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继续与袁院士团队合作,为社会做贡献。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五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10万多人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我是支书,我去!” 刘善平同志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洪水猛兽中的勇士,他爱国爱家爱民,在大难当头却涌现出最美党员气概。
6月20日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恸,万物凄凉。黎平五开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男女老幼,前后挤不进人,首尾看不到头。他们噙着泪水,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人们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善平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当身上烙上“人民公仆”的印记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点一滴,把他对群众的爱、对群众的好诠释的淋漓尽致,他踏实、坚持、奉献,他苦了自己,甜了群众。
刘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刘支书是为救人而牺牲的,我带儿子来学习英雄事迹,教育他从小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敬佩刘支书的勇敢无私,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人”,“刘支书是个好人,我们村里的事都是他带头干,他从来不叫苦,可惜了,这么好的支书,就这么走了”,群众万分悲痛纷纷道别。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尽管刘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却永远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怀念。因为,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永远会把他当亲人。在党中央要求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刘善平同志当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从刘善平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把刘善平同志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透,把刘善平同志忠心向党、真情为民、清正坦荡的精神转化到我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中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两学一做”最美践行者,为灿烂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学习刘善平先进事迹心得3
6月20日,整个黎平县城笼罩在浓重的悲伤情绪之中,舍己为民的好支书,侗乡人民的好儿子刘善平同志遗体告别会在该县殡仪馆举行。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数万群众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前来送别的群众,人人深色着装,臂戴哀花,没有任何交谈,没有任何吵闹,眼睛一致朝着殡仪馆过来的方向,焦急而又安静地等待着。
一对老年夫妇,手牵着手,站在人群的最里面,翘首相望。旁边的小学生,拉着横幅,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右前方。后面拥挤的人群里,大家相互搀扶,踮着脚侧着身子探望。街道上的汽车,放弃了营运,整齐地停靠在送行的路边集体向英雄致敬。
上午11时许,灵车驶出殡仪馆,奏着低沉的哀乐,缓缓沿着挤满告别人群的街道驶来。送别的群众,眼睛远远凝望着侧面驶来的灵车,眼神自觉地随着灵车的移动而转动。人们矗立着、凝望着、默哀着,灵车从身前驶过,没有一点声响,只听见低沉的哀乐在空中回响。
沉痛的心情,伤痛的泪水,轻声的啜泣,送别的群众无不潸然噙泪,泪水模糊了每一个人的双眼。
九潮的村民倾村来了,他们热泪盈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六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__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乐观积极,心态良好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_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收看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篇七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xx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xx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