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一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们道个谢!谢谢你们!牺牲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日夜不停的奋斗在抗疫前线,从鬼门关拉回来一个又一个肺炎患者,谢谢你们!
突如其来的一场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国。一时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几乎每个人都在“明哲保身”。他们有些人高价贩卖医护用品,趁机发财;他们争先恐后的逃离武汉,不管疫情会不会扩散,不管这么做会不会导致更多的人感染病毒。无一例外,他们在逃,他们在害怕,人之常情。也正是这种时候,金子才会更加耀眼!是你们!身着白衣,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冲锋在一线,抗战在一线!
起了抗疫的信心与希望。你们是真正的英雄,也是时代最可敬的人!有人说,疫情是一堂课,一堂公开课,一节爱国课,一堂科普课,一堂团结课,老师就是抗疫战士,甚至用生命去上这么一堂课!你们的岗位永不调换,你们的足迹却遍布四方;你们的双鬓有一天会斑白,你们的青春却永远不衰!我们会记住你们逆风的白衣战袍,记住你们逆行的背影,记住你们坚守岗位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
“其实,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面对媒体“国士无双”“侠之大者”这样铺天盖地的赞美,你们选择了淡泊名利,选择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愿风雨过后,一切安好,我们会在春日的艳阳下,静候英雄凯旋!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二
20__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的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揪心。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没有飞机,他就坐高铁;没有坐票,他就买站票。他在高铁的餐车里办公、小憩,让许多年轻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在这群人当中,还有无数志愿者默默地负重前行,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些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真正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视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己任,冲锋在前、连续奋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用最美“逆行”,彰显“担当”,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增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卫生健康局研究决定,对5名援鄂医护人员和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42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分子予以表扬。5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服从大局,奔赴武汉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彰显了景泰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42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分子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恪尽职守、拼搏奋战,是全县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全县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单位要以此次通报表扬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以先进个人为榜样,主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在疫情面前,依旧有许许多多的勇士,不怕自身被感染,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一线。
许多的医务人员今年临时接到通知:“支援武汉”的消息,他们立刻放下了回家的包,再次穿上了那一身雪白的外衣来到工作岗位上。武汉一位出租车司机接到一位特殊的乘客,这名护士是主动请缨到金银潭医院救护前线的。他们原本可以团团圆圆和亲人在一起过一个幸福年。可现在,国难当头,他们放下了心中的思念,放下了身上的疲惫,放下了回家的行李,奔赴抗击病毒的大前线。几天几夜不合眼,只为多救治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是最美的天使,最帅的英雄!
一位快递员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护士打开盒子,里面是热心群众送给医务人员的干果,里面黄色的小纸条上写着:“平安,加油”。我们没有那么专业的医护知识,我们是平凡人,所以只能尽我的平凡之力,保护我们的医护天使!
有一次,我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上面讲的是一位老人来到警察局门口,放下了一个小纸袋后就匆匆离去。可这个画面让拍了下来,就这样找到了老人!那个小纸袋里放着一万多元钱,还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为武汉抗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我们知道了老人是村里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和他的老伴都是环卫工人,而捐的一万多块钱是他们攒了好几年的钱。尽管现在我们无法帮助祖国,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长大后学业有成,成为祖国的建设者,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不要畏惧寒冬,因为暖春总会来临,依旧有一群人在温暖着我们。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帮我们过关。隔离病毒,绝不是隔离爱。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挺过这个病毒肆虐的寒冬!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四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为一名中国青年所肩负的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通过收听收看每天的新闻报道学习到了医护人员在一线抗“疫”时的不惧艰辛,看到了公安民警在各道口的坚定值守,外卖小哥为城市运转的点点付出,以及每一个普通的人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的种.种努力。
同为中国90后青年,虽然不能亲上前线,我想我们能做的也有许许多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社区进行志愿,为一方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者在家中认真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为将来国家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贡献力量时做好准备。而其实,我们每个人要做的都很简单,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身为一名大学生,在疫情面前,减少出门,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疫情无情,人间又爱!在这场疫情中有无数的平凡人让我们泪目,有人为吃不惯米饭的援鄂医疗队送去10万个大馒头、有人为酒店医护人员送去最新鲜的蔬菜、有人为医护人员送去爱心午餐、有人捐出自己费劲周折买来的口罩、有人专门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无数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国难当头,举全国之力共克时艰是每个中华儿女在国难面前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春天已经来到,冰雪渐渐融化,我们一定很快便能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相信,疫情终会结束,经历过战“疫”的中华儿女一定会更加勇敢坚强!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五
回顾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不断取得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抗疫成绩。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抗疫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次难忘的磨砺和经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更需要竭尽所能,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广大需要帮助的病患。
还记得,大年初二医疗队初到武汉时,因为封城,整个城市街道空无一人,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当时面对这种未知的传染病,队员们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我们主要负责的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冠重症病房,当时隔离病房还在彻夜改建,施工完成后我们就需要立即进驻。时间紧迫,所以一到武汉,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地和当地医院对接、进行防护培训、并着手开始制定患者接诊的流程以及诊疗方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们也担心防护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适应并开展工作。但真正开始工作后,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而且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其实医疗队的同事们在医院里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识,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护,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这个新的集体中,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从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队与其他医疗队一起接管第一个隔离病区,到第三批100余名同事组成的医疗队开始独立接管病区,我们经历了三个隔离病区近两百名患者的诊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那样,每次刚开放病区收治病人,其实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间,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队员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等等,对体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验,虽然我自己也参与过援藏工作,但防护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区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下,大家也都坚持下来了。
面对这种突发未知的传染病,科学和专业知识是我们应对疫情最有利的武器。虽然最初对这种疾病很陌生,但随着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疗队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同时也在见缝插针地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文献、学习各地治疗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共同起草病历模板、商讨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尽最大可能精细化接诊流程和治疗方案,通过对每一个病人都进行细致的个体化评估,进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时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时间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机,这对队员们的快速反应能力、统筹施治水平,都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我们至今仍对两位患者的救治过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刚入院就病情非常凶险,血氧极差、心率快、血压低,处于休克状态,已经意识不清,我们快速判断病情已危及生命,随即迅速把患者转移到病床,给予心电监护,这时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与生命赛跑。在医护的配合下,我们迅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满负荷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另一位是年轻患者,他入院时氧合也很差,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脱离氧气,我们就每日根据症状、血氧饱和度和肺部病变的情况进行精细调整,一个多月后他终于能够撤下吸氧管。然后他告诉我们说,终于可以和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妻子见面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备受鼓舞也特别为他高兴。两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疗后陆续好转,从卧床不起,到能下地活动、能唱歌聊天,最后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所以过程再辛苦大家也觉得值得,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最大的使命所在。
其实,除了临床上的诊疗,医疗队员们每天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除他们的恐惧、缓解孤独和无助情绪。在化验指标有所好转时,我们更会第一时间跟病人解释指标意义,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康复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医患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经常在查房时病人会对我们说,北京大学的医疗队来了,他们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别是我们每一次给患者家属打_,除了谈论患者的病情,他们叮嘱得更多的却是你们在武汉辛苦了,你们一定要防护好自己。每当面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武汉英雄人民,我们都深受感动,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名患者,给他们带去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虽然以前在临床上也会面临很多生离死别,但通过此次武汉抗疫,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嘱托的,我们广大医务人员要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在病魔面前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这既是任务、更是使命。作为北大医学人,我们也将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用心关爱病人、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去守护我们的家园,去践行这一身白衣带给我们的无畏与奉献。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六
疫情之下,他们是中国的骄傲之星,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楷模!
这次疫情来的很突然,让所有人都触不及防,本该热热闹闹过个春节,结果谁也没到会这样。虽然不能像以前一样串门,但是作为一名青年中国人,我觉得很幸福并且十分骄傲!因为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90后,在这次疫情下,象征这着年轻一代的精神以及使命感,彰显了中国少年奋发图强、不畏艰险、舍己救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20__虽然很差,但是对于中国年轻一代来说是一个历练,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们也许不知道,原来中国人民是如此坚强,如此团结;也许不会知道,原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医护人员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党员们冲锋在先,他们不为什么,就为了保护好14亿人民!
84岁的钟院士亲临一线进行指导工作,他不仅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榜样,而且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之星。他是抗击08年非典的大功臣,今天也是新型冠状肺炎功臣之一。像他这样默默为祖国贡献的人太多了,例如:李兰娟、屠呦呦、南仁东等,他们总是默默为祖国贡献,甚至是一生都在追寻中。只要祖国需要他们,总会及时出现,不管何时何地!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最朴素、最珍贵的品质——勇敢、善良而朴实、不畏惧的精神!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青年人该具备的品格之一,永远保持一颗谦虚学习的态度,明白党交给我们的使命,并且把它做到极致,这样的青年人才是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九零后的青年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严格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及思想,这样才不负总书记和党交待我们的使命以及期待,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合格的接班人!继续为人民服务!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七
德叔的自信,源于对中医的自信。
1988年,张忠德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就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在这所“南粤杏林第一家”的滋育下,一大批名老中医以及他们背后深厚的中医理论让他受益终生。
特别在师从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等后,张忠德医术日渐精进。他还记得,无论遇到什么疑难杂症,老师甄梦初开药一般都是7~9味,绝不多开。当时国内的医疗资源还相对落后,很多国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慕名寻来,甄梦初总是药到病除。
这让张忠德对中医有了强烈的自信,折服于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功力,同时更坚定自己在中医事业上的不懈探索。时至今日,张忠德依然保持每周阅读和整理经典医案的习惯。
在多数人眼里,中医是慢郎中,应对新冠肺炎这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是否会跟不上救治节奏?
张忠德介绍,历史上发生多次瘟疫,中医应对的效果是有史可考的。他以这次常使用的“四大南药之首”槟榔为例,据《湘潭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湘潭发生瘟疫,最后正是通过槟榔解毒、避秽,解除城中瘟疫之害。
“大家要摆正心态、发挥优势,让救治效果最优化。我们的经验是中医西医‘两手都要硬’。”张忠德认为,既要有扎实的中医功底,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也要有过硬的现代医学抢救能力。
与此同时,中医更强调辨证施治、因人制宜。
湖北、武汉是抗疫主战场,张忠德带领团队依据这里的地理、气候、患者体质特点制定方案,“在武汉、湖北地区,我们摸索出的规律是,虚证贯穿了重症患者的全程,主要表现是气虚、阳虚。所以我们在救治重症患者时非常强调扶正,进行补气、温阳,这对于缓解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效果更好。”
随着接诊经验越来越丰富,张忠德形成清晰的思路,一些经典古方大有可为,如明代名医吴又可治疗瘟疫的名方“达原饮”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经方“麻杏石甘汤”用起来效果甚佳,同时辅助八段锦、耳穴贴敷等传统疗法和外治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中西医救治的组合拳,是中国战疫的特色和优势。
张忠德把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称为抗疫的“上甘岭”。对于这类病人要不断进行治疗调整和病例讨论,对症状改善不好、转归把握不定的患者,还要及时请教各方专家,“我也会打电话请教钟南山院士,他给了很好的建议,帮助我们大幅提高了临床效果。”
2月14日,在广东中医医疗队入驻隔离病区刚满半个月后,张忠德出席新闻发布会,亮出了中医药战疫成绩单:截至2月13日12时,广东中医医疗队共收治116名病人,其中108例是重症、危重症,105例服用中药后病情明显改善,其中19例出院,22例符合出院标准转入缓冲病房。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八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奔赴抗疫前线,正因为有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才能给我们筑起了一道健康的防护线。他们是援鄂医疗队,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的优秀事迹,说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也预示着在这场必将载入史册的防疫阻击战中,我们年轻一代能肩负起责任,也能扛起先辈流传下来的使命,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如今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他们的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奉献出一份力量。
想当初我们在老一辈眼里,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基本是独生子女,打不得骂不得,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也没经历过战乱,更不用说挨饿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似乎遇到一点挫折就扛不住。这是很多人对于90后年轻一代的看法,娇气任性是90后的代名词。
然而在疫情面前,4.2万余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默默奋战着,守护我们的国家,保佑国家的人民。危难时刻义无反顾、直面危险,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抗疫战场上的勇士,穿着繁琐的防护服,戴着厚重的防护镜,日以继夜地在疫情一线忘我地工作着,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就是“中国脊梁”!总之,他们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少年了。
融入时代的青春之歌叩击灵魂,走近抗击疫情的青春画卷力透纸背,我们是90后年青一代,理想之于我们是不断精进技术本领。我们会将理想化作指路明灯,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实现个人价值,进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九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个卫生室间,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包扎伤口,偶尔也会背着医药箱进组入户。疾病面前,他们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们成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村医“大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一枚党徽的担当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志和象征,带上它,意味着亮明了身份,严于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当前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控物资尤其是口罩至关重要,安徽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医吴章学深深明白这一点。村干部说这个村医有点“倔”,卫生室防控物资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一天送出去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他都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了,亲戚来找他多拿几个口罩,他绝对不会多给一个,但是一听说有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观察出不了门,他却主动为他们送去口罩、体温计、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并引导他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他说:“目前防控物资比较紧缺,大家绝对不能浪费,要先给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后,这位56岁的老党员、老村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随时上门为外出返乡人员和村民量体温,一有空闲,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一辆三轮车的轨迹
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骑着三轮车,一路向前,他是群众心中最可敬的村医。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医师鄢德江,家住在高湾村,在复杂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出发,骑着那辆三轮车,向卫生室赶,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骑得更快。由于身有残疾,他看病拿药、测量体温的动作可能没有那么利索,但他总是耐心的嘱咐看病群众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还要骑着三轮车上门为武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送去防控物资,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自带的盒饭,这个春节里,他放弃和家人的团聚,靠着一辆三轮车,坚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盏白炽灯的情怀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晚上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的卫生室总是亮着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既感到暖心,又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默默守护。村干部张忠洋说:“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吴孔胜医生还在加班加点,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非常感动,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本来还觉得一身疲惫,看到那盏白炽灯,我顿时又充满了动力。”一个50岁的村医,在基层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履行村医职责,白天深入武汉返乡人员家中监测体温、交代隔离事项,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每家每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及明白纸,晚上在村服务群里,普及防疫健康知识,接诊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无怨。他说“既然选择当一名医生,就得担负起我的责任。我是桐岗村的村医,我就得对桐岗村群众的健康负责”。
一支体温计的温暖
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进出村路口有7个,卫生室有2个,防疫任务较重。由于廖荣贵医生对村民情况熟悉了解,工作经验丰富,他就主动承担了给群众量体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带上体温计,奔走于武汉返乡的重点人员家里,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细心登记造册,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下午他在两个卫生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一般群众量体温,发放防控物资。对于廖医生的工作,乡村干部高度认可,但大家在夸赞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本分工作,关键时刻,村医不能当逃兵”。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群村医“大白”,凭着一个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个村庄卫生室,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在基层,除了村医,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默默奉献的群众、不辞辛苦的乡村干部,平凡人物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属于20__年的春天。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篇十
“其实想跟病人交流,想给她们一个加油的微笑,可是我的脸被一层一层的护具压得已经没有表情,说话时,面部的表情肌都不是那么的配合,只有心里默默地为她们加油打气。”重庆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李文均在2月1日的日记里写到。
当日是她随重庆市级医疗队到湖北省孝感市支援的第6天。1月26日,144名来自重庆11家医院呼吸内科、传染病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受命集结,在大年初二的夜晚奔赴千里之外的湖北孝感,支援当地医疗机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周过去了,这些在抗疫一线战斗的队员坚守其中,仅在休息时间写下百字日记,记录工作,抒解情绪。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呼吸内科护士周柳吟在日记里,写下自己对患者的“心里话”:“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我们汗流浃背,戴上防护口罩,非常的憋闷。一名患者得知我们来支援的,连声道谢还让我们离他远点,怕传染给我们。我哽咽了,泪水悄然留下。我们是白衣战士,疫情就是命令,这个时候我们怎么会离你们远点呢,我们既然来了,就不怕靠近你,我心里默默想着。”
“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逆行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黄倩的日记里则记录着自己意外和坦然:“出征仪式,瞬间点燃了我的斗志,会开始想象到湖北后的一切状况,也会憧憬着脱下口罩的自由呼吸。”黄倩登机前,平日少言的爱人在微信朋友圈为她发了一条信息:请一定安全回渝,我的英雄。
“洗漱完毕,我穿上了尿不湿,工作时间要从上午8点到下午2点,穿上尿不湿可以避免中途上厕所,做好安全防护准备。我们小组四人,六小时都没有时间坐下休息,一直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下班取开口罩时,脸上也被压伤,双手被手套捂的发白,内衣也被汗水浸湿。”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长兰花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