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400字(4篇)

2024-01-04 互联网 实用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400字篇一

首先,作者将现实和梦想联系在一起,是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小说,这是它的创新之处。作者在回忆和现实中徘徊,虽然讲的都不过是简单易懂的事情,但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起的效果完全不同。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讲述同样的故事,因为人的生活本质没有变,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在无时无刻走向死亡这一事实,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回忆的方式来抗拒死亡,抗拒遗忘,在梦中,或许一切都不同,但于再另一面反应社会现实,逃避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面对。小说将现实与梦想之间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虚幻来表现真实往往直接比揭露现实更有震撼力。

其次,作者叙述读后感的方式很特别,不仅仅叙事,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特定的中心人物,都不是完整的故事,也没有明显的贯穿全书的线索。它主要以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活动为主,看似一个个之间支离破碎的,但是却是形散神不散,可以分为多个独立完整的小说,这和传统的小说截然不同,没有特定的主题比只有一个主题更能吸引人,真所谓单音节的旋律是无法与宏大的交响乐相提并论的。

《追忆》在叙述角度和结构形式上的创新是具有革命性的,但在有些方面又具有两面性,呈现出一种转折点的面貌。首先,它的叙述者不是全知全能的形象,具有多重性,即有自我的多重存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主导的自我也发生变化,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变化。但是在每一个断片也就是分裂的时间段内的自我并不呈现为分裂状态,而是呈现为单一显性自我的主导性和多种隐性自我的和平共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小说中的“我”应分成两个主体,一个是行为的主体即主人公,一个是叙述的主体即叙述者,“叙述者秉持着叙述大权,但是他把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权利交给了主人公;叙述者虽然拥有全知的意识,而身在局中的主人公只有有限的意识。但是叙述者尊重主人公的局限性,并不要求他跟自己一致”。

这与卡夫卡是不同的,卡夫卡的分裂的自我是同时存在的。这也是昆德拉认为卡夫卡作为真正现代性的开始在文学史上具有比普鲁斯特更重要的地位的原因所在。在昆德拉心目中的小说史里,“是卡夫卡开辟了新的方向:后普鲁斯特方向。他构思自我的方式是人们完全意料不到的。……卡夫卡确实时时表现k的各种想法,但这些想法都仅仅是关于即时处境的……任何可能超越于这一处境之外的东西都没有向我们展示。”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400字篇二

寂寞如果可以在春天归来时开放,应该是青春中最阴霾的一朵花,终要在阳光的温暖中凋零。但脆弱的往往是岁月的韶华,无法守住与青春之间的任何一个承诺——纵使当时的信誓旦旦历历在目,也一样无动于衷。

香榭丽舍的常春藤爱上了蔷薇色的夕光,所以日日等待,就像“我”对希尔贝特的,只属于青春的爱情。日落时分,都以知晓还有二十四小时的漫长旅途才能再度重逢,但却天真的臆想只要尽力挽留就可以避免道别,却最后成了现实的奴隶,匆匆惜别。或许不是爱情,只是青春点亮的心底的悸动,在初次相逢的地方散落了多少心灵的碎片,总要使人不厌其烦的回到邂逅发生的地点,拾起这不堪的玩笑。

恐怕只有寂寞的人才会觉得青春仓促,像一本早已过时的三流言情小说,第一页中是一对满怀希望的恋人,一页一页,十年二十年……书的最后他按照每天的惯例在养老院中散步,脚步蹒跚,没有人同他讲话,因为他已经老到足以忘记一切。青春的伤痛大致如此,也许只是因为最快使人发现的美是最容易让像一样厌倦的美吧!又因为时光残酷的可怕,一点一滴的攫取年华的美好,虽然这些美好在普鲁斯特笔下只是一场华丽的幻觉,就算充满暧昧的风花雪月,到最后也只是无望的幸福,哪怕拥有一切,也难以留住青春的满头乌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年华款款 ,青丝换白发。

但青春停留在了一个字迹潦草的练习本上,上面写满了希尔贝特的名字和地址,一遍一遍的倾诉,不为结局,只是徒劳且苍白的奢望有一天,本子无端落入她的手中,那么这在心头徘徊了如此之久的折磨便终有回报了。可惜,这世上除了岁月,还有什么无端的事可能发生呢?

终究会有一天,回忆占据了整个空乏疲惫的心灵,他知道,青春的爱情如同佛罗伦萨的春天,开满了纯净的百合与银莲,但永远不会有人采撷,因为完美的永远只是幻像,花季一过,凋敝的凋敝,零落的零落,纷繁的把心碎丢弃在眼前。总会明白的,就像普鲁斯特一样,人们只可以把世界变得复杂,却无法让他来的简单化。

人生最难寻找的并不是最终的一个正确答案而是人生到处都充满了正确答案。放弃又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 ,于是走过青春的人,往往两手空空,只是满满的回忆,走向一去不回的,命中注定的路途。

幸福不是一个瞬间可以兑现的,就像青春难以用爱情来计算,因为片面的永远无法成为全部。如同那条“我”所钟爱的槐树路,槐花缥缈的香气已经消失殆尽,可枯萎的秃枝与嶙峋的树干依然存在,像是在挽留,仿佛垂暮的老人只能靠记忆来吊唁已逝的青春。

就算青春可以停滞,时光可以挽留,又有谁愿意牺牲全部的未来与无限的希翼,只为曾几何时的那个动人心魄的凝眸浅笑。

大概普鲁斯特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这样支离破碎的威尼斯,只得靠无数记忆的桥梁才可以连接起拼凑成难以名状的优雅与极致的美丽,难以触碰,无法拥有;与香榭丽舍相似,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碎琐屑的故事,却也埋葬了太多太多绚烂的青春。而青春送给我们记忆的也只有一张一张拍坏了的泛黄老照片,像生活一样,永远难以掌握。

那么青春在普鲁斯特的眼中就是一场场虚假的爱情,来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最后却也难逃消逝的命运,一落在年华猖狂的风暴之中,没有怜香惜玉,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葬送。而普鲁斯特终归是看破红尘的人,所以可以微笑的接受并记录下风花雪月里无情的青春。

可是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400字篇三

近一段时间,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粗粗读过(洋洋240万字,够累的),叹为观止。若有时间和闲心细读,玩味之际可能快乐更多。这是一部奇妙的心灵独白史。没有紧凑的故事情节,只有滔滔不绝的文字奔涌至眼底,看了上句若不看下句,你猜不出作者会讲些什么;看了上段,下段的内涵你根本就推测不出来。几乎每句话、每段文字都是美的闪光、都是智慧的标题、都是真知灼见。

许多地方的文字,并不比人类历史上那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话逊色。这是一部散文式的巨著。它好象撒满了五光十色的宝石的草原;草原上有花在开放,有草在生长,有虫儿在鸣唱,有蝴蝶在起舞,还有阳光雨露,电闪雷鸣,月辉彩虹。细看,在阳光下在草丛中随处可见宝石的闪闪烁烁。那是真的宝石,可他们象小石子一样多、一样不起眼。若没有阳光的映照,则看不见他们的闪光,还真不把它们当人间瑰宝看待。这阳光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读者的会心一笑或拍案一叹。而这些宝石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作者随笔写的一个词或几句话。这词之精彩、这话之绝妙,不看想象不出来。

普鲁斯特对文学、美术、雕塑、音乐、建筑、美食、时装等高雅之物的欣赏知识达到专业人士的高度。普氏尤会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上流社会的男女心理活动。他笔下的少女和鲜花一样,自然而生动,敏感而娇美。他对人类的友情、亲情、爱情之体验之细腻,描述之细致达到空前之高度。他笔下的天空、大海、山坡、田野、教堂等美妙绝伦,变化莫测。我尤其喜欢他在乘车旅行时,透过车窗对沿途看到的风景之美的描写。

现实中,我也喜欢在乘火车时欣赏沿途的大好河山。可我的文笔之笨拙,难再现真实的风景之美的万分之一。普氏一代大家,那文笔就不同了。他能为大自然增色添彩。他对旭日和落日的描写我也赞叹不绝。红日初升的天空与落日的时分的晚霞被他的笔描写成天堂的景色。有趣的是,他很少描写满天繁星和月光皎洁的文字——我猜想这是因他身体不好,夜晚不大出门有关吧。普氏的文笔非常优美。

有的地方则是不露声色的幽默,语句或辛辣或俏皮。作者对上流社会那种无聊空洞而奢华的生活随时随地加以冷嘲热讽。他常常将某个实物东西当成有知觉、有思想的生命之活物来写,这颇符合佛家的万物平等之原则。他笔下的对话能非常逼真地再现书中当时当事的气氛和人物的背境。这些由书中人物说出来的原话是作者随心所欲地插进来的。由此可见作者的记忆力之强!有些地方,对于社会、人性的哲学议论有卢梭的风格。对于大自然风光的描写则有《瓦尔登湖》的影子——亦或反之;与《猎人笔记》迥异。

普氏笔下的少女都是一些天真烂漫而又不乏任性的精灵。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嗔一笑都展现出其纯洁心灵之海的波光艳影。有些女孩还喜欢恶作剧——淘气而又不失节制。他们都是天堂的使者,所以她们脸上都洋溢着阳光。她们也是海的女儿,因此她们在蔚蓝的海滩边追逐浪花,那么投入、那么快乐。我能从这些女孩身上看到郝斯佳的影子亦或林黛玉的遗风。我想每个少女——哪怕最平凡、最乡气——也能成为作家或画家笔下的艺术女神。如果能真实地再现这个女孩的肉体和精神之美,我们会发现这种美中的率真与随心所欲。

女孩的美随时随地灵光—现又转瞬即逝——连她自己也意识不到适才美神亲吻了她。一旦她意识到这种美对人的诱惑,而想通过各种手段固定下来,保存起来时,少女已堕落成交际花了。但凡自然之美是不能参有人之意志的刻意。自然就是自然,如同生命、如同日月星辰、青山绿水。普氏深得其趣——他以高出女孩们的智慧与敏感与她们一块游戏,以便欣赏之、享受之、影响之。他以此为乐、亦以此为业。若不是写出这部惊世之作,他的生活,我们可以认为是曲型的纨绔子弟的空虚无聊的人生游戏。女孩们老了,但其妙龄年华却在普氏的笔下复活,这于人类之精神文化多么有意义!

我想普氏的创作生活定然不象路遥创作《平凡世界》那样“苦行僧”吧。普氏下笔万言,恣意汪洋,随心信笔,为所欲为。我看起来却非常累。拿此书当小说读那是笑话,只能当散文读,最好是当哲学著作读。那种阅读时的快感全来自闲而又闲、静而又静的时候。要想读的“过瘾”,最好找《基都山伯爵》和《红与黑》之类的快意恩仇的书来读。说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去“探险”,“洗涤”人心,则找《追》来读不错。我以为梭罗的《瓦尔登湖》与《追》是同一类书。普氏是靠精雕细刻人物的心路历程,来展现人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在普氏所写的人物中似乎没有一个是我所倾心欣赏的。勉强说一个,我选安德烈。这个女孩聪明高贵、机智灵活;另外还非常大度和善良。

我向往的是普氏笔下的海洋、小镇、山坡、田野。我对普氏所描述的教堂尤为感兴趣。普氏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描写这些教堂,我则更愿去亲身感受教堂里的宗教氛围和《圣经》有关的文化内涵。我最想去的不是那些大都市中游人如织的著名教堂,而是安静肃穆的小镇教堂。这种教堂最贴近上帝,也最能代表教徒之虔诚。我也想听听普氏醉心的那段音乐——看看是如何地动听迷人。普氏笔下的贡布雷是一个迷人的小镇。该镇的真实名字为伊利耶——系普鲁斯特父亲的故乡。浪漫的法国人现在已将此镇取名为伊利耶——贡布雷了。镇上有小说中的饭店、点心、餐馆、杂货店等实物招待游客。因此,你根本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普氏虚构。

有人说,人们的情感中有两种幸福观的辩证法:一是赞歌形式,一是挽歌形式。一是现实的前所未有的极乐的高峰;一是永恒的轮回,无尽的追怀回归太初,回归最初的幸福。在普鲁斯特看来,正是幸福的挽歌观念——亦可称之为伊利亚式的 ——将生活转化成回忆的宝藏。普氏把“没有要点的故事”写得“兴味盎然”,其实是在普普通通的故事上,通过回忆之手涂上了空灵的五光十色的彩粉。人的回忆是奇妙的魔术师,能将一件小事,一段小曲,一幅小景凭空变成意味深长的启迪,美妙无穷的享受,绚烂多姿的天堂花园。有人怀疑这些幻化后的瑰宝是否真实时,普氏理直气壮地说是真的,我的回忆告诉我就是这个样子。

再说,哪部伟大的小说不是回忆录?世间一切都变幻无常、流转不定,惟有人的记忆是永恒的。诚然,一个人若只能在回忆中再现过去的美好时光,那只能是“回光返照”,只能算是月光似的没有温度的热情,只能算是挽歌了。这表明我们得人生开始“往回走”——回到我们来得地方,回到我们本来之所——我们走在思想情感的归途。这种回忆的滋味虽甘美,必定还夹杂忧伤与哀婉——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普氏的七卷巨著,几乎每一行,每一段文字都是清畅哀亮的挽歌,都是凋谢之花——“飘落风尘,虽有悲意也从容”。读着读着,会有这样的感伤:哦,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难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都是些美丽的花朵,可惜都没有结果。有些刻薄的读者会说:切,这都是普氏老了不能动了,躺在床上的“意淫”和“自慰”。当然,我会问一句:是吗?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400字篇四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他同巴尔扎克一样,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1987年以来,法国好几家有影响的出版社,竞相重新出版普鲁斯特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并不是一部哲学意味深长的小说。正相反,它是一部生活气息极其浓厚,极具强烈的小说。它主要写的是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的受溺爱的孩子缓慢成长的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存在。而这,正提醒了我们对于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再卑微,再弱小,首先他不能否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前进路上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别人的评论可以影响到我们,但是绝对不能左右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判断,对于人生的每一个抉择。在若干年后,我们回过头去,或许会笑自己当初的青涩、莽撞。但是自己所做的决定是绝对不会后悔的,因为了解自己,因为“我”就是“我”!

总的来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的小说,从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开始,一直写到他晚年的心情。作者三十多岁由于严重的哮喘与气管炎,怕见阳光,怕吹风,把自己囚禁在斗室中,白天绝对不出门,也尽量少接见来访者。实际上从那时起,他已经与世隔绝。《追忆似水年华》,它是一个自愿活埋在坟墓中的人,在寂静的坟墓中回想生前种种经历与感受的抒情记录。

作为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和一般的回忆录以及一般的自传小说都有所不同。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回忆录,作者对回忆的概念,对于时间的概念都与众不同。而对往事亲切而多情的回味,是作者创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主要线索。

读《追忆似水年华》,很自然地让人想起雨果的话:“比海洋和天空更为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普鲁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阅历也不算太丰富,生活所见也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没有写《追忆似水年华》,人们在墓地回顾他的一生时大概非常平淡。然而在他的小说中,他把心灵之门打开,用他不由自主的回忆方式把这平淡的一生写得曲折而奇妙。心灵的世界是最神秘,也是最浩繁的。天地万物,都可以包孕在心灵的世界中,变幻无穷,缥缈无际。

再来一篇
上一篇:2023年感谢挫折演讲稿600 感谢挫 下一篇:最新乡镇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