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职数学教案篇一
什么都不懂。加以总结、积累。三、汽修职业心理课不能少现在汽修业门坎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进出较容易而且频繁。而现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在急烈的角逐中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及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在汽修企业从业数年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纷纷放弃改行他业。整个汽修业从设备、人员等竞争惨烈、优胜劣汰,人员结构“金字塔现象”严重,要想从汽修市场中、汽修职场中胜出必须做到:1、要全面认识汽修业的现状作为一线汽修专业的教师,我们必须如实介绍汽修最新状况,从企业构建、设备、技术、人员配置等都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汽修企业有一定的了解。2、要有良好的汽修职业心理由于传统的汽修企业存在“脏、乱、累”等现象,造成现今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汽修企业就业。现今汽修企业已经变得更加整洁、设备技术更加先进、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气动化、液动化,与传统汽修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而且现今汽修企业迫切希望高素质、强技能的本科人才的加入,整体薪金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看好。我个人对中职汽修学生的要求是:在校期间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基础技能操作训练;顶岗实习强化汽修专项技能等。力争中职三年成为汽修专业的一个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有条件和基础好的学生将来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效果会更好。3、要有一个行业内职业规划及吃苦精神作为中职汽修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作一个较详细的行业五年职业规划:前三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汽修行业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后两年要对本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经验总结积累,争取成为一个名汽修企业内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在整个五年规划中首要条件是:肯干、肯钻、肯吃苦。四、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现行汽修企业接轨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必须配备汽修实训基地,由于汽修实训基地投资大、运作费用高,所以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的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要求:1、实训场地布置应模拟汽车修理企业设计。2、实训设备应与现行汽修企业一致。3、实训车辆及部件尽可能采用较新车型。4、实训作业流程应与汽修企业生产流程一致。5、实训课程最好实行维修工时制。6、实训指导教师要有一线修理企业生产经验。第一章
汽车史话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2.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3.知道汽车的一些经典趣事教学重点:汽车的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教学难点: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先进技术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节汽车的诞生教学导入:思考问题:汽车是怎么诞生的,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教学内容及过程: 汽车的萌芽阶段:一、车轮和车1、早期的2、马车的发展:铜车马模型、指南车、记里鼓车、梯车、巢车撞车、滑轮车风力车、发条车。3、自动车辆的尝试蒸汽机的发明瓦特三、蒸汽汽车的发明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
云四、内燃机的发明1877年8月4日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内燃机汽车的诞生“现代汽车之父”——勒本茨的第一辆汽车: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三轮配火花塞点火汽油机戴姆勒的第一辆汽车: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汽车,四轮思考:蒸汽机、煤气内燃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第一辆蒸汽汽车是何时何人发明的什么意义? 第二节汽车的技术发展史教学导入:内燃机汽车刚发明时,并没有立即在各种路面车辆中显示很强的竞争力。美国销量最多的还是蒸汽机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燃机汽车才在路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内燃机的发展完善
?在汽车发展史上有
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汽油的气化传统的化油器无法精确地获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就是用电脑精确控制发动机每一循环的喷油量,计量准确,雾化燃油精细点火装置的发展近100 年来, 汽车点火系统总共有式、磁电机式、蓄电池式和计算机控制式等。勒发明的第一台汽油机采用热管点火。内燃机的冷却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起动系统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早期的汽车发动机润滑大多采用“全失”润滑系统。机油送到发动机的工作部件,进行润滑,使用后的机油就白白地流到地上浪费掉。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是压力飞溅润滑系统,在采用了压力润滑后,发动机寿命大大提高。气门的布置
它它
4种形式, 即热管
1883 年戴姆1930年以前的发动机,大多数采用侧置式气门的设计方案。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逐步采用顶置式气门。其优点是可使气门的动作加快,减少气门阻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换气,还可使燃烧室的设计更加紧凑。二、发展完善的底盘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本茨在他发明的三轮汽车上,首先采用了所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是靠一根操纵杆控制方向。1908年,福特t型汽车采用了行星齿轮转向器。1923年,美国的马尔斯采用了滚珠蜗杆式转向器,是最早的循环球式转向器。1954年,液压动力转向器应用于凯迪拉克轿车上。1966年,美国轿车上开始采用可伸缩的转向柱。思考:1.汽车的内燃机系统包括几部分?2.汽车的底盘系统包括几部分,技术发展有哪些?第三节汽车趣事教学导入: 1、你知道哪些汽车名人?请列举不同国家的汽车名人2、你知道世界上最贵的轿车吗?
这便3、哪些国家是靠左行驶哪些是靠右行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世界汽车之最世界上最贵的轿车“银色魔鬼”最早在月球上行驶的汽车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这辆汽车将配备一台“台风”战斗机的发动机和一枚鹰”火箭。英国空军飞行员安迪·格林将驾驶这辆“猎犬超音速汽车”。将搭载新型战斗机发动机,在车辆加速至500km/h后,位于车顶的一种混合火箭发动机将继续为车辆加速,直至最终的极速。二、道路交通管理趣事右行左行趣闻交通信号灯马路的由来路标的来历汽车驾驶考试轶事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2 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
“猎1
中职数学教案篇二
中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
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
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
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
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
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课时. 2.3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
式的图像解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2)了解或的解法.
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
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不等式或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
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
课时安排: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
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
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3.2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
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
定.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
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2)掌握
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1)
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
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
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2)
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
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
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4.2指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 用.
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
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
力.
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 4.3对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
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
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数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4.4对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
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
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问题的题意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5.1角的概念推广
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2弧度制
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
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
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
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
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
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
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上的简图.
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
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
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
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篇2: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 ”,“ ”,“ ”的正确使用.教学难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高温导热油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课时. 2.3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 或 的解法;(2)了解 或 的解法. 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风冷式离心油泵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不等式 或 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课时安排: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 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3.2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bwcb沥青泵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 定.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课时安排:2课时.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yhb立式齿轮泵段函数在点 处的函数值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1)
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yhb轴头齿轮油泵指数幂的互化.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2)
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4.2指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函数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 4.3对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数的ycb齿轮泵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4.4对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zyb-33.3a问题的题意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5.1角的概念推广 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2弧度制
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zyb系列渣油泵角函数值.
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
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 5.5诱导公式 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搅拌站渣油泵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zyb型增压渣油泵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 上的简图.
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
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
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课时安排:2课时. 6.1数列的概念
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zyb重油泵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课时安排:2课时. 6.2等差数列(一)
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2等差数列
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前 项和公zyb煤焦油泵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3等比数列
【篇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中职数学教案篇三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 ”,“ ”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课时.
2.3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 或 的解法;(2)了解 或 的解法. 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不等式 或 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课时安排: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
(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 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3.2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 处的函数值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1)
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2)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4.2指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
4.3对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数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4.4对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问题的题意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5.1角的概念推广
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2弧度制
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
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
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
5.5诱导公式
知识目标:了解“ ”、“ ”、“180° ”的诱导公式.
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 上的简图.
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
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
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课时安排:2课时.
6.1数列的概念
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课时安排:2课时.
6.2等差数列
(一)
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2等差数列
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前 项和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3等比数列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3等比数列
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3课时.
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
7.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2)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的概念.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课时安排:2课时.
7.3平面向量的内积
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为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有关问题奠定基础.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向量内积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数量积的概念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课时安排:2课时.
8.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知识目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能力目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介绍两个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8.2直线的方程
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角、斜率的概念;(2)掌握直线的倾角、斜率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8.2直线的方程
(二)
知识目标:(1)了解直线与方程的关系;(2)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直线方程的适当形式求直线方程. 课时安排:2课时.
8.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
知识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能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解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8.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
知识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能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8.4圆
(一)
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正确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8.4圆
(二)
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了解直线与圆相切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9.1平面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的概念、平面的基本性质;(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
教学难点:对平面的概念及平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9.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异面直线的概念与画法,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想象与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9.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知识目标:(1)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9.4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目标:(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2)掌握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判定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 课时安排:2课时.
9.5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一)
知识目标:(1)了解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2)掌握棱柱、棱锥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及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正棱柱、正棱锥的结构特征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棱柱、正棱锥的相关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9.5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
(二)
知识目标:(1)了解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2)掌握圆柱、圆锥、球的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及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其面积、体积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0.1计数原理
知识目标: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难点:区别与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课时安排:2课时.
10.2概率
(一)
知识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2)理解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事件 的概率的定义.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0.2概率
(二)知识目标:掌握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公式 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0.3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
(一)
知识目标: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总体、个体、样本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10.3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
(二)
知识目标: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 教学难点: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10.4用样本估计总体
知识目标:(1)了解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2)掌握用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标准差. 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绘频率分布直方图. 课时安排:2课时.
10.5一元线性回归
知识目标:(1)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思想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工具的使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回归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中职数学教案篇四
中职语文教案(精选)
江苏省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
“两课”评比
英语
(教案)
《飞扬的诗情》——“阅读与欣赏”
目 录
一、语文课情分析?01
1、课程性质与任务???01
2、课程教学目标01
3、教材特点与教材处理?01
4、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02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02 1)重点 ??02 2)难点 ??02
二、学情分析???02
三、教与学方法的选择???02
1、教学方法??02
2、学法指导??02
四、教学实施设计(教案)?03
五、单元教学后记?27
一、语文课情分析: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教材特点与教材处理:
⑴教材特点: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中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一年级所学的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从阅读与欣
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
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飞扬的诗
情》——“阅读与欣赏”属于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单元的内容,全是诗歌。提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丰富的情感、鲜明的节奏、瑰丽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走进这一单元,同学们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教材从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中外现代诗歌中挑选了几位诗人的代表作,通过对他们的欣赏,可以感受青春的激情与梦想,领悟对祖国和土地的挚爱,体会自然的美丽和爱情的美好,接受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会领略到诗人们精湛的诗歌艺术。
4.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根据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需求,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学会在阅读中体验情感,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能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接受精神上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
⑴重点:依据教学大纲与三维目标确定。
⑵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文内容特点确定。
二、学情分析:
职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不少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不高,敏感、冲动、思维活跃,控制能力不强。知识上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较少,感悟能力不强,对名家的名篇虽都是略有耳闻,但真正会欣赏的很少,他们读诗歌一般只从字面上去解读,很难被诗歌打动,根源在于对诗歌过于冷静,不能沉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懂抓住诗中的意象去感知。另一方面,刚入学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诗歌。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多种手段,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3)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各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与“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教学方法。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我也采用了诗歌教学的常用方法——朗读法,尽量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投入到诗词中。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质疑讨论法去领会和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2.学法指导: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根据职校学生的学情,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以“朗读——想象——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对文章的圈点勾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内容。
四、教学实施设计:
10 11
25 26
五、单元教学后记:
在《飞扬的诗情》——“阅读与欣赏”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根据职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7 荐荐二2014下语文教案(3000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中职数学教案篇五
中职物理教案
篇1:中职物理第一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点
1、理解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
2、初步掌握位移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
1、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
1、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宜采用讲授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位移的概念
(二)、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三)、疑点
如何看待质点的概念
(四)、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的办法。
(1)、从概念上讲清位移的概念。
(2)、用图示的方法弄清位移的概念。
2、难点解决的办法
用实例和做图的方法使学生弄懂位移的概念。
3、疑点的解决办法
讲清能不能把物体看作是质点要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性质而定。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物质→机械运动→质点→路程→位移→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 p11页习题。
第二节 直线运动 速度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点
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初步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
1、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总结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
1、通过物理的实例分析,增强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法
通过理论和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速度的概念。
(二)、难点
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疑点
如何理解瞬时速度。
(四)、解决的办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举例来说明它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通过实例来研究平均速度,并强调它是与时间和位移有直接(来自:
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
作者:刘满
摘要: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不但要培养钢琴演奏能力,也要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把握作品风格、理性分析作品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完善钢琴演奏法、用心用耳倾听音乐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关键词:中职学校;钢琴教学;音乐才能
abstrac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iano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music, not only to develop ability to play the piano, but also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of works, both must train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work style,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to work, must train the student to improve piano works carefully, with the ear to listen to music ability,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quality and creative ds: secondary piano teaching, music can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不但要培养钢琴演奏能力,也要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
如作曲家的个性特征、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等。首先以生动、贴切的语言使学生对作品、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对于学习钢琴起点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他们个人对作品风格理解上的偏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作品风格,并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出作品的个性特征。但是,由于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够丰富,在音乐中难以显露出某种个性,所以,要让学生先听自己弹奏的效果,让他们自己发现所听到的和心里想要的效果相去甚远。然后,再让学生听大师的演奏效果,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在内心听觉方面有新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发现问题,让他们不断在内心积累对音乐风格的体验,他们就会逐步学会在弹奏中体现出作品应有的风格的能力。二、培养理性分析作品的能力 对于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简要分析和声、织体、曲式的能力。进行这种分析耗时不宜过多,因为钢琴课毕竟要以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为主。但是这种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加强听觉方面的记忆,避免只运用单一、机械的手指记忆。而且,大学生学习钢琴,应以理论带动实践。这种在教师启发下的分析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对于已具备某些分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多运用讨论的教学法,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
【篇2:钢琴基础教案5】
钢琴基础教案5
第五单元附点节奏的双手配合练习
教学内容:附点节奏的双手配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附点节奏的双手配合,进一步加强弹奏的协调性,双手的控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完整、连贯地弹奏乐曲。
教学重点:
附点节奏的弹奏特点。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双手协调配合。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欣赏法、评价法、练习法等等。
教学时量: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课:
演示:请2—3名学生到台上演奏《湖上天鹅》。
讨论:请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归纳:教师总结弹奏要领并范奏《湖上天鹅》。
二、天天练练:通过讲述、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放松协调练习。
2、手指独立支撑练习。 3、附点节奏的双手练习。
三、附点节奏。 讲述:附点节奏的概念。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带有附点音符的节奏叫附点节奏。
练习:附点节奏练习。
1、列举两条附点节奏练习片段(重点练习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2、二声部附点节奏练习。
四、基本练习:
1、降b大调音阶琶音(两个八度)
练习:1、降b大调音阶:主音从黑键开始,右手指法是2指弹主音,凡黑键后的白键转1指;左手指法是主音,凡1指后的第一个黑键跨4指。
归纳:手臂、手腕放松,指尖力量集中,转指、跨指动作迅速,先分手慢练,熟练后再合手。双手弹奏时声音要整齐统一。
练习:降b大调琶音:由学生找到降b大调的主三和弦(降si、re、fa)三个音的位置反复进行练习。右手上行指法2124124,左手上行指法3213212。左、右手下行原路返回。
归纳:手指伸开,手掌支撑到位,手腕横向移动重心转移快。
五、练习曲
1:拜厄 第48首
感知: 教师示范该曲,学生初步感知旋律的节奏特点。
讲述: 这是首四三拍的练习曲,右手重点练习同音连线及附点音符的节奏,左手是和弦的全分解形式。弹奏时用连音奏法,右手一个连音线起一次手腕,左手连绵不断的弹奏。
练习:
a、找到高音do、re、mi、fa、sol五个音的位置,右手指法为12345,教师带学生练习一到四小节的右手,重点练习同音连线及附点音符的节奏。
b、学生自行练习9到12 小节的右手,教师个别辅导。c、学生总结左手伴奏声部的和弦及弹奏指法。
d、学生自由配对重点练习1到4小节及9到12小节的合练。2: 拜厄 第51首
感知: 教师示范该曲,学生初步感知旋律的节奏特点。
讲述: 这是首四四拍的练习曲,右手重点练习附点音符的节奏,左手是全分解和弦的交替形式。弹奏时用连音奏法,右手一个连音线起一次手腕,左手连绵不断的弹奏。练习:
*带学生划拍唱谱,连奏连贯。
*找到高音do、re、mi、fa、sol五个音的位置,右手指法为12345,教师带学生练习一到四小节的右手,重点练习附点音符的节奏。*带学生练习左手,教师个别辅导。
*学生总结左手伴奏声部的和弦及弹奏指法。*学生自由配对重点练习1到8小节的合练。
六、乐曲:《平安夜》
感知:教师示范该曲,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
讲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子动听,歌词优美,充满了一种属天的安宁。可以想象当年的默默无闻的mohr神父在圣诞节前的晚上在山坡上望着奥地利乡村月下的景色,遥想圣经中关于救主降生的记载,感慨上帝借着道成肉身的圣子成就的救恩,是任何心被恩感,灵感奔涌,写下这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的不朽诗句。mohr神父一生微寒,仅有的财富全部奉献给当地的学校和养老院,病逝的时候身上不名一文,真正体现了圣诞传统“博爱惠施”的精神。
练习:
*带学生划拍唱谱,连奏连贯。
*将学生分为三组,练习三种手位。
*由学生找出三种手位在旋律中的位置并进行练习。*由学生找出左手的和弦及弹奏规律,教师总结。*让学生自由配对进行合练。
*记忆本首乐曲中所用的表情记号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
学生分手练习新学乐曲,熟练后,两个人一组合练,相互纠正。
八、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正确的练琴方法。布置新作业。
【篇3: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
总学时:170课时 周学时:2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贯彻统一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在掌握钢琴基本弹奏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和编配幼儿歌曲伴奏的能力。钢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必修专业课程。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胜任将来的音乐教学对钢琴演奏的要求,并顺利完成音乐教育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和编配幼儿歌曲伴奏的能力。
3、教学任务: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所必需的弹奏技能和表现能力。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自学能力、分析作品、处理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钢琴演奏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良好的乐感、自学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精神和养成爱护、保养乐器的习惯。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钢琴基本常识、弹奏的基本要点与非连音奏法(第一册)(18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基本构造、性能、保养常识以及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掌握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手形、非连音、跳音的基本弹奏方法,提高学生单手独立弹奏和双手配合协调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弹奏姿势,手形,非连音弹奏方法,跳音的弹奏方法。
3、教学内容:
第一课 钢琴基本常识、弹奏的基本要点、分手单音练习(4课时)
第二课 双手交替练习(6课时)
第三课 双音练习(4课时)第四课 跳音练习(4课时)
第二单元 连音奏法(18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奏的基本弹奏方法,提高双手配合的协调能力,对乐句的理解能力及两手连接乐句的弹奏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连音的弹奏方法,双手配合能力的培养,和弦的弹奏方法。 3、教学内容:
第一课 分手连音练习(4课时)
第二课 双手交替练习(6课时)。
第三课 双手配合综合练习(4课时)
第四课 五指练习(始终贯穿练习)(4课时)
第二学期:
第三单元 c大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c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三拍子、六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开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掌握,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 c大调与三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 c大调与六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g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 g 大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 g大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五单元 f大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f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f 大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 f大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三学期:
第六单元 d大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f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d大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 d大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七单元 降b大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降b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降b大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降b大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a小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a小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a小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四学期:
第九单元 e小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e小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e小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e小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十单元 d小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d小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3、教学内容:
第一课d小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d小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一单元 两升两降以内各大小调音阶的强化训练(第二册)(时)
乐曲《音阶歌》、《前进》
第二单元两升两降以内个大小调琶音的强化训练(6课时)乐曲《渴望春天》、《大海啊,故乡》
第五学期:
第三单元两升两降以内个大小调和弦的强化训练(6课时)乐曲《练习曲》、《士兵进行曲》
第四单元 复调作品弹奏训练(6课时)
乐曲《乌克兰民歌》、《小步舞曲》
第五单元a大调(4课时)
乐曲《春天年年到人间》、《小红花》
第六单元 额外选取乐曲(10课时)
乐曲《叙事曲》、《牧民歌唱毛主席》
五、课程教材
1.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钢(风)琴》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钢琴基础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六、课程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 2.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考核技能方面的内容。
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