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放牛歌古诗 放牛的文章篇一
说是山,其实山上却很少有树,稀稀拉拉的不过大人高的白树,由于土地贫瘠,多年也不见长高,仅剩树杆,没有白树叶,就象一个个多年生病的老汉。
山上也没什么草,在哪个吃不饱、连小人书也很难看得起的年代,山里的孩子放牛、割草成了份内的事。
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石头裸露,只能看到黄褐斑斑的泥土。就连许多草垛也被这帮穷孩子挖回家晒干了当柴禾。蛮大一个山坡,也只有零星枯黄的碎草,一眼可望透十里八里。
黄牛水牛、大牛小牛十几头,象撒在山上移动的玩石,不停的移动着,和山上的泥土一样的颜色。水牛还好,很少乱饱,多是只埋头慢慢找草吃。可黄牛就不行了,没草吃,跑得飞远,满山乱窜,稍不小心就跑到人家庄稼地吃青苗。
这下就不得了。除了向人家赔礼道歉、挑粪补水加肥助苗生长,少不了挨大人打骂。大人会一边打一边叫:“你这个挨刀的,叫你去放牛,却让牛吃人家庄稼,看不打死你!”竹板劈哩啪啦的响声,却落在木凳子上。这响声一半是在演戏,让人知道是在管教孩子。
这群饿着肚子贪玩的孩子,可穷得开心。声音象响雷,从山腰滚下山沟,在河水里旋转。
不是在山上捉猫藏,就是玩石块修房、修路修水渠挖山洞。
天冷,穿得单薄,就挖个洞,藏进去,挡寒风。
天热,躺在山洞里,挡日晒。
有时,为防止牛跑远,就将牛绳拴在石头上,要不将两头牛的绳子拴在一起。
人难吃饱。牛也很难吃饱。
太阳西下,炊烟升起,山和夜一起黑了下来。
只听到:“猪崽”“牛崽”“路长”“么毛”……之类叫喊声在山洼里回荡,这才见一群赤脚露肉的小孩们爬在牛背上“叽叽喳喳”赶着牛回家。
山村的夜这才宁静下来。
放牛歌古诗 放牛的文章篇二
放牛山歌
教学内容:学唱《放牛山歌》
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2、聆听歌曲
师:他们唱的歌词好象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去读读看。(跟着老师一起读歌词“背上那 背个 哟啥”重点解决)师:谁知道有意思的歌词在那? 生:括号里的词
师:对,这是我们山歌的独有特色,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心里默默地跟着演 唱一次。(听音乐)
师:歌词有意思吧,还有更有意思的等着大家,准备了。听音乐,我来做,你来猜,老师做的动作是哪个颜色字的。
(放音乐生听,师做动作。一遍师做生猜;二遍核对答案;三遍一起做)师:谁能来告诉我他们的名字 生: x — 二分音符 2拍 x 四分音符 1拍 师:考考大家 x 是几分音符,几拍? 生: x 八分音符 半拍
3、跟琴学唱歌曲
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课件出示乐谱:(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师:太阳出来了,山坡上长满了青草,牧童赶着他心爱的牛儿,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啊?(高兴)那同学们得唱出这高兴的心情啊。好,下面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再对唱一遍。创编活动 同学们,下面老师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不带伴奏的哦!请你们听一听,我唱的和同学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师唱第一段(山歌风味)抽生说:前面慢,后面快。
师:同学们说是不是啊。这首歌曲就是带了那么点儿山歌的味道,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它的节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长。又因为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的,所以它的声特点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下面,我们就把它改成山歌形式。老师就不伴奏了,看着老师的手。师指挥,生唱(前四句即可)一遍。
师:下面我呀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假设这是山谷,左右两边都是两座大山。周末了,同学们作业都做完了,太阳出来了,山这边的小伙伴要找山那边的小伙伴一起放牛,怎么办?(喊)怎么喊?(如: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左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那山这边的小伙伴怎么办?(如:哦,来 啰)右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哦,来啰)
师:在山上放完牛,捡好了柴,太阳也要下山了,孩子们是不是该赶着牛儿回家了。那你们说最后一句,孩子们的声音怎样啊?在强弱上有什么变化?(弱一点)那我们试一试。连唱三遍,声音音量越来越小。
师:接下来,我们把刚刚喊小伙伴的,加上我们改编过的,加上结尾的一起完整的来一遍。
师:牧童越来越远了,回家了。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四、师生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放牛歌古诗 放牛的文章篇三
《放牛山歌》初稿
新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五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
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为题材内容的四川民歌。2/4拍,无声徽调式。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用“mi
re do ”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第一、二乐句的第2小节与第4小节分别采用了上移一度和同度进行的手法。衬词“呦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x x.”切分节奏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的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有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时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放牛山歌》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第5册第六课内容。这首歌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以欢快的情绪展现了孩子们在劳工过程中喜悦之情。歌曲中众多衬词,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们学唱这首歌的积极性。本课通过了解四川地区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情绪,用高亢嘹亮的声音调动学生们情绪。并利用多遍聆听以及节奏训练让学生易懂易唱,并创设放牛的唯美情景在表演时进行大胆演绎。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旋律唯美多变的特点,感受音乐情绪以及山歌的风格。
一、师生问好。(利用两种方式)
1、一次,通过一首歌曲做问好。
2、再次,通过四川方言来和学生做问好交流,感受地方特色。
二、情景导入。(了解四川风土人情)
1、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四川景色。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我国什么地方的方言?
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2、观后简短介绍四川。
师:四川美不美啊?美。。四川是我国西部的中心,有历史、有文化,还有勤劳智慧的人民,不仅山川秀美,而且风景?如画!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如果居住在这里,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四川小朋友们的幸福生活啊?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三、学习歌曲(通过三听三唱方式细致讲解)
1、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出示歌谱以及歌词)师:歌曲听完,谁能说一说四川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啊? 生:说说感受。(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并找出当地方言)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情绪,并轻声哼唱方言。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听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我们试着小声哼唱一遍。
(出示歌谱以及歌词,师用手指着歌谱中重要词句)师:歌曲的速度是?????情绪是????????
3、穿插山歌讲解(利用ppt图片欣赏和当地山歌的聆听,感受方言特色。播放影音文件)
师:在四川有很多很多民风民俗,其中包括:赛龙舟、聚会赏花、火把节、春耕防水庆典,最具特色的就是赛歌会了。赛歌选手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都会唱上几首自编的山歌,在四川当地“唱山歌”也被称为“吼山歌”。
师:咱们来一起听一听吧。听听山歌声音是什么样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
生:声音偏高,音是长的。
师:你们能找出《放牛山歌》中,哪句声音相对最高,哪句最长吗? 生:哥儿啰喂~~~~哥儿啰喂~~~~
3、三次聆听,跟唱重点乐句。师:我们知道“喂”字是二分音符唱两拍,歌曲中哪里还出现了二分音符?用你雪亮的大眼睛快速找一找。(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找到)就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并且唱出这些长音。
4、初次学唱歌曲。完整的跟着录音演唱。
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老师带领大家完整的演唱歌曲。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
5、二次学唱歌曲。(读节奏、读歌词,跟钢琴慢慢唱)
师:同学们刚才演唱的不错,但怎么才能唱得更好听,更准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谱吧。
师: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前八?后十六音符,还有附点八分音符,这些音符的时值是长还是短?。短。谁能试着打一打歌曲第一小节节奏?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打一打歌曲的节奏。(教师带领)
师:让我们来增进一点难度吧。有节奏的读歌词。1,2。。。
(教师带领并且划拍子读,顺便讲解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就让我们跟着老师的钢琴慢慢唱一遍歌曲吧。
6、第三次学唱。(稍微加快速度用钢琴带领,注意呼吸换气地方和正确的发音咬字,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形式多样)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形式多样)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形式多样)
1、在教师指挥带动下,利用歌曲原伴奏演唱歌曲。
2、在教师指导了,利用放牛鞭的动作,演绎歌曲。
3、在教师引导下,分角色分组模仿“吼山歌”的模式,对唱歌曲。
五、拓展加课堂小节
师:同学们的表演和歌声都非常有表现力。那么你们都知道2008年四川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56个民族团结一心。08年最具震撼力的一件大事---汶川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美丽的四川。全国人民都伸出援助之手来建设新家乡。做为祖国的儿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更为祖国栋梁之材,建设伟大的祖国。
放牛歌古诗 放牛的文章篇四
《小放牛》教案
厚岸学校:刘慧
【教学内容】
1、学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2、欣赏京剧版本、任桂珍民歌版的《小放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河北民歌《小放牛》。【教学难点】
1、八分休止符。
2、切分音的准确处理。【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
2、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民间歌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二四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鞭。【教学过程】
一、欣赏河北另一版本的《小放牛》。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1)请同学们听听它唱了什么内容?你可以从中挑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来说(赵州桥)?(2)歌词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式)
二、赵州桥的介绍和传说。
(1)同学们,歌中唱到的赵州桥你们听说过吗?有谁能把你所知道的和我们分享一下?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它!(播放视频)
(2)这么坚固的桥,到底是谁造的呢?真的是歌中所唱的鲁班吗?不是。其实是隋朝的李春所修,歌中提起的“鲁班、圣人、张果老、柴王爷”都是传说。都是为了突出赵州桥的伟大而神化了。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鲁班造桥、神仙相试”的传说吧!(放视频)
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刚才我们听的是河北流传最广的民歌《小放牛》,他轻松活泼的曲调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唱“赵州桥”的这一段,最是经典,它已成为了河北省的招牌歌曲,就像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一样,家喻户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
1、初听歌曲:说说它的演唱形式和节拍?(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二四拍)强弱规律
同学们的耳朵挺灵的,歌中大部分采用了独唱的形式,最后也用到了齐唱,从听觉上当你仔细聆听时,你会发现有两个小朋友在唱,第一段在问,第二段在答,我们再来听听看,你能分辨出来吗?这个由二个人唱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叫对唱。
2、出示歌谱:说说演唱顺序。
听一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第四乐句)
3、师带学生认识歌谱上的音(谁认得快就来当小老师指谱)。
4、认识八分音符,切分节奏。
音已经认识了,如果我们再加上节奏就能唱出歌谱的旋律了。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音乐符号“7”是什么?(八分休止符)他有什么作用?(休止半拍)这种前后都是八分音符,中间四分音符的节奏叫切分节奏,中间一个音唱强一些叫切分音,跟老师一起唱一唱歌谱,八分音符处我们打个响舌,听!(师范唱、生学)
5、跟琴两小节模唱歌谱(请一名学生指谱)。
6、加进歌词演唱。
(1)跟琴唱第一段歌词第一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第二遍注意:强弱。
(2)下面听老师把第二段的结尾唱一下,与第一段有何不同?(最后一句提高八度)标记一下,并跟师模唱最后一句歌谱及歌词。
(3)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7、分角色演唱。
(1)跟琴师问,生答(模仿老师的声音、轻快的突出强弱)。(2)跟原伴奏男生问、女生答、最后反复处齐。
四、欣赏京剧《小放牛》。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歌曲《小放牛》,很早以前就被引用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这段载歌载舞的戏曲片段,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时想一想:
(1)这个戏曲片段属于我国的什么剧种?
(2)请你跟着剧中的唱腔唱一唱、做一做!男孩模仿牧童,女孩模仿小姑娘!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表现方式丰富多彩,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民歌永远会陪伴我们,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让我们在《小放牛》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放牛歌古诗 放牛的文章篇五
放牛歌
大水完小 六年级徐永柯
下午四点半,牛往山上赶。
几个小伙伴,吆喝到半山。
悄悄在商谈,回到小河畔。
齐喊一二三,就往水里钻。
傍晚七点半,太阳早下山。
速把衣服穿,忙往山上赶。
满山都寻遍,牛儿还不见。
后悔去贪玩,心里直发颤。
回到家里边,父母没发现。
饭桌前面站,不敢端饭碗。
借口去方便,竟有大发现。
呵呵呵……,牛已在牛圈。
指导教师:潘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