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最新老师都不敢惹的祸(4篇)

2023-12-26 互联网 实用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师都不敢惹的祸篇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意法西斯给世界人民所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希特勒(英文名:adolf hitler 1889~1945)正是德国法西斯进行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纳粹德国首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他奇迹般地集狂人、玄学家、反犹太主义者、政治家、军事家等特质于一身,并让全德和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集权的可怕。一致认为,他在上个世纪给世界带来了太多难以想象的灾难,难道说真的是从他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的时候起就注定他必定会这样吗?要了解纳粹运动的方法我们暂且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即,如果说纳粹活动再度出现,有哪些先决条件必须再度聚合?又有哪些力量支持或哪些因素导致下一个‘阿道夫·希特勒’的出现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与经济根源呢?

那么,到底是谁支持了阿道夫·希特勒呢?

首先,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从其主观因素,希特勒自身来说。他儿时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固执与狂热的性格。作为家里第四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早年的不幸使他性格怪癖,几乎没有可以敞开心扉交谈的朋友。他的政治世界观当然也随之极度扭曲:反对宽容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世界观,反对民主和议会制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集团,反对社会平等和政治自由。胡其鼎著《希特勒》中称其为“杀人魔王”。回顾历史,简单看一下他经历:1889年诞生在奥地利勃劳瑙镇一家小客栈里。从小学学习成绩就不好的他并不讨人喜欢。1903年1月也就是他14岁的时候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逝世,几年后他的母亲也患癌症死去。1909~1912年,希特勒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流浪鬼混。1913年,他离开维也纳到慕尼黑谋生。迁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狂热信徒。一战开始后,他申请奔赴前线获准,期间几经负伤甚至差点双目失明,1918年底返回慕尼黑决心做一名“政治家”,后又在“政治训练班”学习并担任教官,其主要任务就是:讲授同所谓危险的思想——和平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作斗争。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而认识纳粹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前身“德意志工人党”,并于次年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并成为该党的委员。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掌握了纳粹党的领导权,取消委员会,确立“领袖原则”。1923年因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发动政变——“啤酒店暴动”,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失败而被捕入狱,之后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反资本主义及反共主义等宣传手段得到支持。1926~1929年是纳粹运动时运不佳的几年,希特勒却以“花岗石般的意志”进行党的重建工作。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快速将德国变为***。希特勒极欲建立纳粹,以霸权于欧洲。为达到目的,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张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及德国的重新武装。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之后的三年里,德国及其他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然而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德军渐居劣势。至1945年,盟军已反攻解放遭德军占领的大部分地区。而在战争之中,欧洲犹太人几乎遭受到种族灭绝。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之时,希特勒与其女友爱娃·布劳恩结婚并在30日自杀„„

为什么要介绍这么多他本人的奋斗成长史呢?我们可以先反思一下,希特勒用什么使一个只有7人的小党一跃而发展成为夺取全国政治的大党,又是什么使

他从一个维也纳的流浪汉走到让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恐惧的独裁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小人物偶然的经历,其中有太多的原因需要我们去追问。他痛苦的童年生活,他罪恶的执政方式,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展开,或许都对他后来成为一代盗世奸雄产生了不可言喻的影响。“战争狂人”希特勒也许正如一位历史学家评价的那样: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由小丑扮演了一个英雄的角色。”(《从乞丐到希特勒》约翰·托兰著)借此评价,我们来审视1918年的希特勒,就能够清晰地发现未来的独裁者骚动不安的特征。这些特征代表着他习惯方式的一些持续不变的方面,除了未来扭曲的强度以外,几乎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这位不为人知的士兵,在1919年从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向越来越多的人施加催眠术,他那是已经展示出一些令人惊讶的性格特征包括:

⑴、对犹太人偏执狂般的恐惧;

⑵、将世界分为尖锐的、毫不含糊的对立面的鸽笼心理;

⑶、习惯性地需要将内心的感受投射或外化为一些外部的替罪羊——犹太人、和平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等;

⑷、没有能力和他人,特别是女人构成亲和的关系。在所有人际关系中,都表现出冷酷和操纵的态度;

⑸、极端地专注于非现实的幻想和宏大的幻想;

⑹、欣赏残酷的力量和成功。

正如《盖世奸雄——希特勒》中所提到的“我们这个世界中间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政治投机分子和社会野心家,他们为一种偏见生活着,他们因为人生的不幸而心态变得狰狞可怕。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表面上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生活着他们与我们没有肤色,没有语言,甚至没有信仰上的差异,但他们却与我们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心灵世界之中。他们可以为了一小撮人的利益,用各种各样隐蔽的蛊惑人心的手段来攫取权力和利益。他们可以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想法或者说是一个偶尔的念头,用惨不忍睹的方式,用人类可以采取的的任何戕害人们的方式,牺牲者无辜的人们的生命。一旦他们的阴谋得逞,大权在握,他们就会私下虚伪的面纱,露出本来狰狞的面孔,将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推向苦难的深渊。”作为纳粹德国首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他奇迹般地集狂人、玄学家、反犹太主义者、政治家、军事家等特质于一身,并让全德和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集权的可怕。

总之,希特勒的世界观是一个偏见的体系,而不是建立在受到精心证明的前提、客观的论证、逻辑推演的结论之上的哲学。希特勒对此也十分的清楚。在政治方面,他相信在神话和情感领域比在科学和理性领域存在着更多的认知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支持他的因素及其代表作《我的奋斗》,那就更能够容易地确定它自身那四个主要的偏见:对历史种族主义的解释;对军国主义生活方式的热爱;对自然和生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将德国变成世界强国的信仰。他的扭曲思想是充满仇恨的,因为他早年的不幸经历。在与人们交谈中不断交谈中学会了怎样去说服别人,怎样找到他人的缺陷,并总能给以致命的还击。但,就是他这种扭曲而坚定的信仰使他似乎又充满着“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使他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不管他们是出于信仰还是出于对社会经济的自我利益或者是仅仅是出于机会主义或者赶时髦的动机,他们带着誓死的决心跟随着希特勒的。据说他们大都是由复员士兵组成,对于他们来说,“国家社会主义诞生于前线的生活,也只有了解前线的生活,一个人才能理解国家社会主义。”

再有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德国或者世界局势状况了。正如一句可笑的纳粹口号认为的那样:希特勒不是德国,德国也不是希特勒。那么支持希特勒的还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德国的背景。产生了相似于国家社会主义的运动有五个主要的先决条件可能是本质的:

⑴、存在着半封建和半工业的混合社会,这个社会还带有长期存在的军事化

和集权主义的传统。

⑵、作为社会控制和国际侵略的工具,民众被国家化。

⑶、生物一种族的信仰得到了尊重。

⑷、军事上的失败和经济上的崩溃引发了极端的压力,这种压力产生了创伤

性的结果。

⑸、反社会的任务和排外的运动同时出现。

这些原因中的三个根植于战前的社会条件,但是它们不能自行导致阿道夫·希特勒的兴起。希特勒上台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必然产物。事实上,人们可能认为,战前的德国尽管显示了某些社会失调和不稳定的迹象,但它依然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的、稳定的和人性的社会。导致希特勒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德国的战败和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其中包括革命、《凡尔赛和约》、赔偿、通货膨胀、政治极端主义以及经济的崩溃。一战建立的所谓“凡尔赛体系”只不过是列强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他建立在掠夺战败国、损害弱小国家主权,以及战胜国尔虞我诈基础之上的国际政治体系。当然这种不公必然会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处境恶化等等促成了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当然,假如不是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社会可能能够更为成功地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挑战。法西斯的上台也是德国历史与现实结合的产物。希特勒上台作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的必然结果。而德国社会经济危机又为纳粹运动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战败和无力现实地应对一系列战后的灾难,加重和再次激起了先前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这些社会失调征候一并出现产生了尖锐的社会和文化危机,这些社会危机不可能以同样的形式重复出现,不过可以设想到,由于受到内部巨大的工业变化和外部战争的威胁,传统的和不发达的社会可能会倒退到集权主义的策略中去解决他们的社会问题。德国历史的主题之一是政治的碎片化,即德国人没有能力去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像其他的欧洲人,德国直到很晚才获得自己的国家形态,并且它不是广泛的民主一致性的结果,而是依靠占优势的普鲁士军事力量获取军事胜利的结果。在1864年到1971年之间,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统一了德国,并且把它体制上军事和集权的特性强加给德国的其它地方。暂时放下这些历史渊源不谈,在新的普鲁士化的德国具有高度的军事化、集权化,德国也陷入了深渊——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年代。

尽管希特勒大肆宣传的千年帝国只持续了12年,但是,世界从来就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见过如此邪恶的犯罪行为。远去的两次世界大战,个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痛苦的回忆。战争已经灰飞烟灭,人们也逐渐淡忘那一样段历史。时移势易,我们已经进入到21世纪,但就是在和平的现代,这个骚动的世界仍然不那么平静。从中亚五国、俄罗斯、朝鲜半岛、南亚半岛等和中国的安全问题,到若隐若现的美日军事同盟与日本对外军事扩张,再到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等等,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历史俨然已是历史无法改变,但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财富,铭记历史不是铭记仇恨,而是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

老师都不敢惹的祸篇二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社平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简称,顾名思义,社平工资就是指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工资制度只统计城镇全民单位和集体单位即可以基本达到全面统计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后,其他经济成份单位蓬勃发展,虽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后增加了内资和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单位,但仍然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缺少私营单位以及个体经济单位雇工的工资统计,导致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工资的平均水平。近两年,通过私营单位工资调查试点的数据推算,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约为现行工资统计范围中从业人员的一半,并且其中54.2%集中在制造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较广,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都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统计并公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实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目前平均工资计算的覆盖群体仅为城镇以上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包括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的在岗职工,并不包括私营企业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

很显然,平均工资以一个数据确实不能代表每个职工的实际水平,它代表的是工资总体情况,并不代表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

资料来源:苏雅彤、蔡启奋《平均工资代表了谁》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09(有修改)

袁编辑,您好,《平均工资代表了谁》选自中国统计学会2011年在全国开展的统计科普征文活动的征文集,25篇结集出版,并命名为《无处不在的统计》,苏雅彤、蔡启奋的《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我的教材在资料来源的注明是《平均数工资代表了谁》应改为“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是其中被选中的作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原文比较长,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需要,我做了改动,但仍能反映作者的主题思想。

《无处不在的统计》是中国统计学会编(或作者),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书号:isbn978-7-5037-6341-0/c.2557

袁编辑,您辛苦了,请您多多指教,有事我们及时联系。

老师都不敢惹的祸篇三

导语:招惹是指指引起麻烦、是非或其他不利的事情,如招惹是非,招惹注意,招惹祸端。“招引”指有目的吸引,如招引了一帮人,招引蝴蝶等。以下是小编整理招惹怎么造句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基本解释】

1.引起

招惹是非

2.〈方〉∶触动;引逗

大家一致说他是个招惹不得的坏家伙

详细解释

1.招致引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沉文端公家书》:“勿要开了此端,出入公门,招惹是非。”《好逑传》第二回:“声名渐高,交结渐广,皆能招惹是非之祸。” 叶紫 《星》第五章一:“像 梅春姐 和 黄 他们那样的人,也许原有些是自己招惹来的吧。”

2.挑逗;勾引。

《红楼梦》第七七回:“那媳妇……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 赖大 家人如蝇逐臭。”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七章:“那倒是受了人家的招惹,变得浪荡了。”

3.触犯;触动。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学校里的同事们都不愿招惹他,而他就变本加厉的猖狂,渐渐的成了学校中的一霸。”赵树理 《福贵》:“我们的区干部到他村里,见他很穷,想叫他找一找穷根子,可是一打听村里人,都一致说他是个招惹不得的坏家伙。”

4.搭理,理睬。

草明 《乘风破浪》第四章:“ 少祥一听,知道老人家又呕了气,他故意不招惹他。”

招惹的造句

他在你的客店里招惹是非。

我警告你们不要去招惹它。

他从来不干会招惹是非的事。

招惹起这件事来真是个大错误。

这人招惹不得。

他给自己招惹了一些我不希望有的麻烦。

任何人保存他自己的档案,只是招惹麻烦。

牟取过高的利润有时确实不很得当,会招惹麻烦。

他从来不干招惹是非的事。他会说:“莫惹是非”。

如果他过去曾主动找架打或招惹是非,那就会是另一回事了。

没有哪一家租赁飞机的公司愿意招惹阿拉伯人对它进行抵制。

他苦苦地思索着,以期想出一个办法,既能解释他为什么单身,又不致招惹这个世界上的加登夫人们向他卖弄风情。

不过你不应该像刚才那样招惹他

我不知道的是我们哪儿招惹了这家伙

你为什么要去招惹别人的女朋友?

总统的演说招惹了许多议论。

我短时间内不想再招惹你的女友了

你如果招惹了这条狗,它可能会咬你。

为什么他招惹不得?-因为他是个花花公子

-为什么他招惹不得?-因为他是个花花公子

老师都不敢惹的祸篇四

教师招惹了谁?

评论者:韩华涛

这几年媒体关于教师的丑闻报道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是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下降了,还是部分民众本身心态不正,不尊师重教,故意以小放大,折射出教师地位极其卑微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违背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件发生,教师丑闻只是极个别现象,民众不应因个别事件去否定道德楷模——教师这个群体,如果非要把“丑陋”、“披着羊皮的狼”、“奸诈”等这些带有明显歧视和侮辱性的词语戴在广大教师的头上,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评价,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辛勤付出的教师的感情,更伤害着教育的质量和民族的未来,是一种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

一、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教师是一种奉献型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今大部分教师奋斗在祖国基层,长期拿着低工资、低福利,为国家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全国大部分地方教师工资低于2000元,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广大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涌现出了如张丽莉、吕映红、范妹锁等这样的道德楷模,可以说广大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地,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论,拿着1000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干一辈子的平淡的“臭老九”,这样的活不好找人干,但在中国却有3000多万人干着这样的活,至少有2000万基层教师在贫困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职业,这不是傻得表现,如果说这事傻,那么这2000万人大部分愿意傻,这种傻是人类最纯洁的奉献!广大教师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所以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故意炒作是一种违背良知的丑陋心态,混淆视听,不分青红皂白的侮辱教师,是对奉献的一种践踏,这种心态严重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挫伤了教师奉献的积极性。

二、极少数不代表整体,不要用不健康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

当今社会,百姓对于部分公务员腐败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中国有700多万公务员,如果100人中有1个腐败分子,那么700万中就会有7万名腐败分子,百分之一的腐败率是很正常的,这7万名腐败分子的行为损害了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于是坊间议论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好东西,这是典型的以小夸大,高估了中国的腐败程度。同样,因为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而去否定教师这个群体,反对教师涨工资、加福利、反对教师享有较高的退休金,这也是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归根结底,部分不理智的民众就是只看到公务员和教师的光鲜的一面,看到拿较高退休金的一面,于是就嚷着教师丑闻,实际是在为教师不该涨工资、不该拿高退休金而造势,他们从来不去看看教师一辈子的辛酸,一辈子的奉献,可以说是一种恶人思想。

三、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近年来教师队伍里出现了很多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等等这样或那样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法律规定的事件,说到底,还是因为工资待遇差。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工作,教师也是人,也有家庭,也需要养家糊口,教师也有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权利,说白了,工作不能养家糊口,别说是教师,任何一个人都会想法设法改变困境,为了多赚钱,为了更好生活而奋斗。所以教师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资低。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再来一篇
上一篇:最新快递行业访谈提纲 快递行业 下一篇:物流合作合同协议书 项目合作合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