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2023年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2023-12-23 互联网 实用范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相关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学思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3、教学关键: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导入。

1.游戏:师生作相反动作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2.课件展示 :搜集的天气预报视频。根据天气预报中的0下摄氏度的读法和记录方法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负数的产生:课件展示,通过天气预报的介绍,引出负数。

① 听:听天气预报是怎样播颂的。(板书:零下3度

1度)

② 看:让学生观察屏幕上是怎样写的。(板书:-3℃ 1℃)

③ 让学生试读-3℃,教师借机介绍“-”是负号,强调不是减号,并说明在1度前可以加上“+”,记作“+1℃”,介绍“+”是正号,强调不是加号,“+”可以省略不写。(2)强调温度的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

① 课件展示:在温度计上标出0刻度。并引导学生标出-3℃、1℃,并说其原因。

② 试一试:学生试着标出-5℃、+5℃温度计,进一步强调温度的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

(3)巩固练习: ① 完成课本123页的试一试。② 课堂活动第一题。

先让学生先试读出温度;再让同桌指读;最后让学生找出那个城市最冷,找出那个城市最暖和。进一步加深正、负数的认识。

2、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多媒体出示:看屏幕,屏幕上是什么,对珠穆朗玛峰你了解些什么?

(2)介绍海平线。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4)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5)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三)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小结归纳: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正负数概念。

(3)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4)让学生各写出三个正数和三个负数。并说出写的这个数是想用来表示什么的?

(5)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2、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 国家”。

3、模仿练习。课本124页试一试。

4、发散练习:课堂活动第二题。

(四)联系生活,通过练习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出示存折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电梯图上的负数。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结合自己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情况,搜集有关负数的资料,并把搜集的数据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零下3度

-3℃ “-”是负号

1度

1℃(或+1℃)“+”是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正数:(……)负数:(……)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认 识 负 数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两河中心校 曾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上

2、左

3、起立

下面要加大点难度了,仔细听,看谁反应最快。

1、服装店今年九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两河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两河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这里有三个地区的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情况猜想他们的气温吗?第一个是叙永(夏季)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

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计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4.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

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山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

—155米)3.模仿练习。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师“刚才.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3.讨论:0属于正数或还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四,综合练习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2】乒乓求比赛,小明胜4局输3局

3、5月份,李叔叔收入2000元,支出1200元

4、(课本125页课堂活动2题)五,完善板书、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六、了解负数的历史。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播放)

七、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4或4 +4读作正四,像+

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读作负四。-

4、-

11、-

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认识负数(1)》教学设计

淮阴区南陈集镇中心小学 徐兆刚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3页的例

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1---6题

【教材简析】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海拔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概括,从数的理性高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最后教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丰富了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新

1.(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http:///programs/view/pr3atbp1dka/)谈话: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老师从节目中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

出示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的情境图。

2.观察讨论:仔细观察这些温度计,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讨论情况,介绍“℃”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稳温度的,第 1 页 并适当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汇报: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是零上4℃,南京0℃,北京零下4℃)追问:上海的气温与北京比一比,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3.小结:以0℃为分界线,上海的气温比0℃高,北京的气温比0℃低,一上一下,刚好相反)。

4.启发:那同学们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吗?

让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谈话:为了便于表示,通常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4”读作正四。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另外“+4”前面的正号(“+”)也可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4”读作负四。“—”是负号,书写时,要先写负号(“—”)再写4。强调:负数一定要先写负号(师板书,示范写法)。

5.指导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

学生填好后,指名读数,共同校正。6.做“练一练”第2题。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大声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

二、探究研讨

(一)学习例2.

第 2 页 1.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结合情境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谈话: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记作+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记作—155米。

2.做“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一”第2题。

学生先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设计意图: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零上或零下的温度,而用正数与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与前者相类似,加上学生出示已有了一些经验,很容易实现知识迁移。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海拔高度的含义作必要的讲解外,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1.课件出示:你能把+

4、-

4、40、-

34、-40、+88

44、-1

55、19、-

11、-7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再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把这些数排成两列)+

4、40、+88

44、19 -

4、-

34、-40、-1

55、-

11、-7 2.小结,讲述:像+4,40、+88

44、19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

34、-40、-1

55、-

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出示、齐读)师相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3.引导学生观察: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讨论:0属于正数还是属于负数呢?正数、负数与0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

引导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出示、第 3 页 齐读)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不大可能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正数、负数的含义。因此,这里采用了列举的方法来描述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并结合具体的0摄氏度、海平面来理解正数、负数的含义以及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

三、应用实践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2.做“练习一”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问:为什么不写0?

3.做“练习一”第4题。

学生看懂题意后,独自连线。指名说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4.做“练习一”第5题。先自己读一读,再指名度。提问:题中哪些温度是正数?哪些温度是负数?水结冰时的温度是正数还是负数?

强调:-88.3也是负数。负数不光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5.做“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作图,然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共同评议。

四、评价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自己本节课中的表现满意吗?

五、拓展开放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正数与负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学生很熟悉的“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节目引出学习内容,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全课展开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接着引导学生迁移类推继续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的方法,把正负数分类,让学生初步建构负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的0摄氏度与海平面来理解正负数的含义,以及正负数与0的关系。

最后,再通过呈现多样的生活中与正负数有关的习题,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正负数,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加深学生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第 4 页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计划(15 下一篇:电子教案 电子课程设计小结(三篇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