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思品课教案(5篇)

2023-12-23 互联网 实用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思品课教案篇一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财产所有权被侵害的典型案例。学生:收集学生中或家中财产被侵害的事例。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⑴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⑵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⑶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⑴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 ⑵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 ⑶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被社会上的人敲诈或是被高年级学生敲诈的事情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时有发生……。说一说: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件事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2、板书课题: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二、讲授新课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情境或动一:(见教材p71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说一说:

①设身处地为小涛想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是何心情? ②靠什么使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这说明了什么? ⑴ 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相关链接:(教材p71页)(大屏幕展示材料)

教师赠言: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设问过渡: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为我们个人的合法财产保驾护航吗? 情境或动二:案例分析(大屏幕展示材料)法庭纪实一:(见教材p72页材料)

①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什么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②假如范某不执行判决,你认为王某应该怎么做?法院会怎么处理?请你对这种处理发表意见。

⑵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相关链接:(见教材p72页)想一想:

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么?(民法通则)

停止侵害

排除干扰

侵害财产所育权追究民事责任的方式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

农民甲于2005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只毛驴。2005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2005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②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赠言: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拥有权的重要武器。情境或动三:共同探讨(大屏幕展示材料)(见教材p72页)想一想:

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何种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见教材p73页)想一想:

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么?(刑法)

判处有期徒刑 侵犯财产罪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 无期徒刑

死刑等

教师赠言: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⑶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情境活动四:身临其境(大屏幕展示材料)创设情境材料:

①如果你放学回家,发现家中被盗,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②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教师赠言: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情境活动五:实践演练(大屏幕展示材料)

材料: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

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①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

②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教师赠言:发生财产争议时,确认财产所有权是非常重要的。⑴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

维权体验:连一连(阅读教材p74页第一段后完成)(大屏幕展示材料)

连一连 续一续

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

请求赔偿损失 被他人占有拒不返还

恢复原状 财产损坏或灭失 请求确认所有权 可修复的争议 请求返还原物 …… ……

假如,侵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是政府部门,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情境活动六:案例分析(见教材p74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议一议:(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相关链接材料分析讨论)①甲县工商局作出的上述处罚法合法吗

②请你给赵某献计,使其采取有效方式,保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教师赠言:遇到行政违法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⑵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链接:(见教材p74页连接材料)

小结:上述案例以及相关链接的法律规定告诉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部门也不例外。

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当我们遇到下面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情境活动七:身临其境(见教材p75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想一想:

①请你为朱某出主意,使其采用合法方式讨回被吕某索要的2000元钱。

②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 教师赠言: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⑶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

三、课堂小结:(略——相见板书设计)

四、课堂练习

(详见《资源与学案》)

思品课教案篇二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增强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知识目标:理解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孝敬父母是教学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感悟到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育自己做人,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多数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具体怎样去做却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将孝敬父母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感受父母恩情是教学难点。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少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父母之情,这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让学生首先阅读和感受教材中的《游子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第一步: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父母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有哪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给自己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对自己的无私恩情,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

第二步: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发生在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的事情,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明确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

第三步: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感人文章、歌曲、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知道不能忘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第四步:展示《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讲述其中的1-2个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扇枕温衾、怀橘遗亲、郯子鹿乳奉亲等)。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孝敬父母的典范事迹,以及“万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本”的道理,明确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步:展示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服装店招聘启事首先要

求孝敬父母的图片和材料,如今国家和社会重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孝经》的部分内容、相关法律条文点拨)让学生明确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对“我”的牵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承接第一层次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几种情景(如: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耐克运动鞋;某同学不好好学习,破坏学校纪律;父母生病了等),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出今后改进的具体方法,做到感激、尊敬和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与父母之间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

最后,结合自身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如顶嘴、惹父母生气等),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结合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实际就是谈收获,将理论知识灵活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够真正孝敬父母。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近父母

第2—3课时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积极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能力目标:培养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采用有效方法调控情绪,克服“逆反”心理。

知识目标:了解“代沟”的含义及“代沟”产生的原因。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沟通与和谐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他们缺乏、也难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析疑是教学难点。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新的认识和评价。加之心理和社会阅历等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以及同龄伙伴的影响,学生会感觉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代沟和辩证看待、克服“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代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请学生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寻找青云和妈妈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并回答:对于青云的苦恼,你是否有同感?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不愉快,分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联系学生与父母相处遇到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了解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烦恼、矛盾和冲突。

2.第一层次:“代沟”析疑

(一)认识代沟

联接导入,学生继续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思考并讨论教师的相关设问。(如:你的真实想法,青云的苦恼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你会怎样应对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做法,明确进入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称为“代沟”或“代沟冲突”。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方式一:让学生结合教材p6的两幅漫画进行思考:两幅漫画突出反映了父母和子女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评析漫画自主发现问题,了解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对于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了解父母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对我们不放心、担忧。通过对两幅漫画的分析,总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独立性不断增强是产生“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在业余爱好方面、在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几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同父母产生了分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上述分歧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p7文字材料,适当点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自己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代沟”产生的又一原因。

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送伞》,让学生交流: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各方面差异,主人公为了同伴执意不与母亲一起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妈妈独自一人的心中感受,了解造成“代沟”的另一原因,同伴友情的密切致使与父母亲情的疏远。

结合教材p8的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分歧、矛盾,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回顾或者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青少年情绪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结合以上所学,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与父母之间会有“代沟”,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正确看待“代沟”。

3.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

方式一: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同时滚动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家庭的和谐融洽。

第一步: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复晓琴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爱的分歧,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更需要积极的沟通。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会换位思考,明确亲子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双方合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消除误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的。

第二步: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

生小组探究,通过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父母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富有经验、深度,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今后应尊重父母,愉快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

第三步:结合教材p12的活动,说说自己对父母了解多少?如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各方面的情况,感受父母的处境和体验他们的心理,了解父母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给予父母关心和精神安慰。

第四步:结合教材p13事例,列举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何看待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反之,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要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妥善处理尊重、孝敬和帮助父母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方法。

第五步:活动设计:检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反思过去与父母相处时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地方不妥?并说说今后怎样做?引导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不依赖,自主不逆反,与父母和谐相处。

最后,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1课时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等;树立尊师观念,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尊敬老师。尊师的具体做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边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落实在平时的具体行动中,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因为教师的工作特点是时间长、事务杂、强度大、变化多,所承担的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特定使命和社会责任,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诸多烦恼,这些都是学生可能不了解的老师的另一面。因此,学生在了解到这些后,才能够从内心真正地尊敬、理解老师。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展示一首蕴含教师工作特点或者体现教师形象的诗歌或一段话(其中不能出现“教师”这个词语)。这里让学生猜描写的是什么人物?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教师职业的神圣,教师工作的辛苦,对教师职业有初步了解。

再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教师的崇高奉献精神,感悟教师这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对教师的工作有初步了解。

2.第一层次:为什么要尊敬教师

学生观察教师,小组回顾交流:一位老师一天工作的详细情况(假如自己是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的辛劳。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了解。引导进一步了解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明确传递人类文明的教师职业是崇高神圣的,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之情。

学生阅读并交流故事说明的道理:①《送东阳马生序》中宋廉的故事。②展示《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书中的江泽民尊师的故事。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教师节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学生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我们尊师做出了榜样。现代社会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的风尚,激发尊敬、热爱教师之情。

学生阅读并感悟故事的道理:①教科书p17“程门立雪”的故事。②教科书p17毛泽东的尊师故事。③现代社会中歌颂先进教师、表彰先进事迹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历史上的尊师典范,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分析毛主席贺词的内涵,并结合现代全社会的尊师重教风尚,使学生更加明确要尊敬、热爱老师。

3.第二层次:如何尊敬老师

一:教师创设情境:如上课起立问老师好时,有学生不认真,故意站姿不规范;给老师起不礼貌的绰号;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看小说等。学生评价分析,说出这样做的危害。学生结合身边事例,分析出现不尊师现象的原因,并反思自己的言行。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尊师是理解老师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尊师应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视频:山村教师背药罐站讲台30年,让学生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尊敬、热爱自己的老师?(礼仪、人格尊严、劳动成果、关心和教育、烦恼和快乐等方面)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究具体的尊师做法,注重情景的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共同总结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或最崇敬的一位老师,并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做到情感升华,真正将尊师落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展示5.12地震中舍命救学生的谭千秋真实事例,让学生谈感悟,小组讨论列举尊师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分别从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列举,联系自己的实际及身边同学不尊师的现象,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出尊师的具体做法,激发学生对教师真正的热爱。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2课时 良师与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积极建

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意识,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热爱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师生关系、提高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懂得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学生都有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指导的自然倾向,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成为朋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掌握必要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这一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课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同时滚动放映一组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谈心、运动、郊游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出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然后通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引导出师生间的融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第一层次:新型师生关系 展示教科书p19的相关材料,分析相关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歧和隔阂也是客观存在于某些师生之间的,需要彼此沟通。列举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出现或者仍然存在的分歧、矛盾和冲突,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结合事件发生时双方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原因,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期望和向往。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学生所期望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经验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内心深处向往、期待的新型师生关系,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3.第二层次: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方式一:展示几种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景:情景一:上课时,我能回答的问题老师不问我,我不会回答的老师偏偏又叫我回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出洋相吗?我恨死这个老师了。情景二: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情景三: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地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情境产生的原因、后果,并简要提出解决的方案(如: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如与老师有分歧或对老师有意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尊师,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老师出错的情景,如:阅卷算错分数、上课出现口误、解题的多种方法没有想全面等,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遇到这种情景是怎样对待的?引导学生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的缺点、过失,知道若有分歧、意见,可选择合适时机,善意指出。

回忆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是怎样对待老师的缺点与不足、错误与过失的?结果怎样?如果现在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1课时 友谊,心灵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才能在独立意识增强的前提下,学会与他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和同龄人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进而主动获取真正的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友谊是心灵的需要”。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会有种种精神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对中学生来讲,在这些需要中,友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和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心灵的需要,是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这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体会这一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过程】

1.导入 方式一:让学生朗诵或阅读本单元首页的一段诗(或使用课外搜集到的其他材料),而后展开对这一主题的讨论活动:听过这段诗朗诵,你有何感受?再按教科书顺序导入。通过唯美的小诗或其他资料,先入为主,让学生对友谊产生美好的遐想,对友谊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材料主题进行讨论,进而引出课题。

2.第一层次:友谊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 依据教科书上的材料,搜集相应的音像材料,或用自己制作的相应的课件配合《高山流水》乐曲片断表现“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听到钟子期已去世的消息后,俞伯牙哀痛万分,悲弹一曲后把琴摔了个粉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充分挖掘教材材料的辅助作用,用历史典故说明友谊的重要性。

用搜集来的故事或学生的相关体验与经历,启发学生思考友谊对满足自己精神需要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友谊的了解,抓住学生自身体验,及时归纳总结。

3.第二层次: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完成教科书设计的活动“有了烦恼跟谁说”,让学生认真填写教科书上的表格,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个人的想法。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4.第三层次: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情感之一 通过讨论教科书第29页的材料《谈朋友》,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或友谊的感受,通过与同学分享有朋友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有朋友的感觉。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各小组交流课外搜集来的关于友谊的词语、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各小组最后汇总交流。通过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资料,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友谊的重要性,受到心灵上的启迪。

课件呈现诗歌,请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可分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分享。通过续写诗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将写得好的句子整理成册,或者挂到教室里进行展览。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2课时 友谊,与成长同行;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事例分析,培养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了解青春期心理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生活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展。一方面,少年学生对于友谊的向往、追求和需要使友谊的的重要性得到彰显,他们渴望交到朋友;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遇到挫折,害怕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影响到交友。这样,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交朋友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并展示《朋友》的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仔细体会友谊。教师导入新课: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不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朋友还会伴我们同行,用友谊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仔细品味这首歌曲,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明白,在成长道路上,朋友伴随自己成长。

2.第一层次:友谊,与成长同行

畅谈自我感受: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遇到过哪些挫折?遇到挫折时你的心情如何?你希望从朋友处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一活动的设臵以学生自我感受和讨论为主,着重启发学生深入探讨:友谊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第二层次: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步骤一:我的人际圈。请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描绘出自己的交往状况,由外向内分为一般交往的朋友、较好的朋友、密友等几个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在绘圆的同时思考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朋友更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理解友谊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明白封闭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从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步骤二:帮帮方平。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方平的故事并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2)假如你是方平,你会怎么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封闭自己,会使我们陷入孤立;保持开放的心态,会被更多的人接纳。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确: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是获得友谊的重要途径。

步骤三:续编故事。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学生续编方平的故事:方平有朋友了吗?有朋友后方平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善交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友要讲原则”。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对友谊非常渴望和向往,但由于误读友谊、交友不慎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所以交友要讲原则成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朋友,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其在思想上真正做到区分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搜索身边的交友事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生活中你的朋友多吗?交到朋友

后你是怎样跟朋友相处的?朋友做错了事情你会怎样做?不同的朋友对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导入教学:交友要有所选择,结交益友,可帮助自己进步;远离损友,可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结识朋友、获得友谊,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艺术。通过身边事例的介绍,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2.第一层次:“益友”的含义 方式一:读教科书提供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材料,让学生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友谊的典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或直接在班上发表个人意见,集体归纳结论,围绕结论再进行深入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结交益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善交益友的必要性。

方式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益友的分类: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让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古人总结的这个标准发展到现代,有没有变化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提示:变化是有的,但其中的实质没有改变。那就是:“能帮助自己上进”的人就是益友。直奔主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明确生活中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5.第二层次:交友要讲原则

步骤一:案例分析:《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思考:他们的“朋友”是益友吗?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懂得交友的原则。教师小结 :善交益友也要求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着重分析反面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辨析友谊与“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的区别,强调不要盲从别人的言行,防止因分辨不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步骤二:课堂辩论: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有无区别。通过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友谊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在知识得到强化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

识和主体意识。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2课时 远离损友;交友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了解交友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远离损友”。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一旦结交“损友”,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让中学生远离损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交友的艺术”。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因此能否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交友艺术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问题(复习)导入法 :益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益友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所有的朋友都是益友吗?万一交上不好的朋友会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损友”的含义

步骤一:讲述寓言故事《小树林和火》,思考问题:小树林为什么变成了一片焦木林?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后归纳:生活中,有一种朋友会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朋友就是损友。请大家反思一下:你有损友吗?他们对你有什么影响?通过讲述学生喜欢听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归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步骤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交流对“损者三友”的认识和理解,启发学生理解“不交损友”的必要性;进而明确指出,我们与人交朋友,要慎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通过引用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明确,远离损友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交友之道,从而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3.第二层次:远离损友

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黎明和陈凡”的案例(或者由教师、学生提供搜集到的其他案例),思考问题: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分析案例,讨论“如何远离损友”,让学生认识到远离损友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正确的交友原则。充分挖掘使用教材中的事例,启发学生从同龄人的遭遇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远离损友必要性”的理解,从而落实知识,明确观点。

4.第三层次:交友的基本方法

步骤一: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思考并交流:根据上述对话,结合自己的经历,你能否总结和归纳出交友的方法和艺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出交友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教材中的这段对话对学生极具针对性,客观反映了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中学生的交友问题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步骤二:创设情境《真正的朋友》,学生分成 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思考并讨论:(1)列举每个案例中“我”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2)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用马克思的名言总结: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分析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设身处地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交友的基本方法。

5.第四层次:获得友谊三大法宝

方式:创设情境《大康的故事》。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分析大康不

能获得友谊的原因。

(2)教大康几招,他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通过讨论分析大康不能获得友谊的原因,并让学生为

“大康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

6.第五层次: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

方式:根据教科书第41页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续写故事,分角色表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当友谊出现问题或与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都易冲动、情绪化,在讲授该内容时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提高他们对交友问题的解决技巧,对其健康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1课时 男孩!女孩!纯真的友情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珍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并能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异性喜欢的人。

知识目标: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知道男女两性有各自的优势;了解异性交往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异性同学之间要正常交往”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中学生而言,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既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但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因此,让学生增强对异性交往的正面和积极认识就有一定的难度且至关重要了。

【教学建议】

1.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男生(女生)最受欢迎?学生回答,导入教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直白而又敏感的话题,在启发思考的同时直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2.第一层次:男女生各自的特点

步骤一讨论活动:认识男生和女生。将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所有学生用两分钟思考异性组同学具有的优点,以及男女生对彼此的看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回顾反思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言行,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将学生提出的优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彼此找优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异性的优势,同时可以检验彼此对异性的了解和接纳程度,为进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客观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的教学目的。

3.第二层次: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

方式:现实生活大碰撞——有了烦恼跟谁说。通过自由发言,让学生意识到很多同学平时喜欢而且习惯于与同性同学交往,回避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现实。在此适时揭示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补充介绍青春期身心变化有时候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通过这一活动,最终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机会。

6.第三层次: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

步骤一:创设情境:快来作抉择(如果你现在面临择校,有三种学校任你选择,即女子学校、男子学校、男女生混合学校,你会选择哪种学校?为什么?)通过活动,让学生讨论女子学校、男子学校以及男女生混合学校的优劣,从中体会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步骤二:辩论会:班级建设中男生重要还是女生重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让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辩论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明确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必要性。

7.第四层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以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为题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将讨论结果与教科书第47页插图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对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这些注意事项符合。再次强调异性交往中应遵循的交往原则。

方式三:呈现故事《丁丁的烦恼》,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为什么会误解丁丁?(2)丁丁的什么行为让同学们产生了误解?(3)通过分析丁丁的故事,归纳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法。教师总结:坦然面对,不用烦恼,也不必过多地去想;交友尽量广泛,试着和每个人融洽地相处;交往要适度(如玩笑和一些行为要考虑性别差异)。同学之间传播流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此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传播流言的学生的心理,然后分析流言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2课时 青春的心弦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爱慕异性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知识目标: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了解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分寸;女生学会在异性交往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异性交往问题是中学生比较关注而又经常困惑的问题。青春期生理的发育,使他们萌生了对异性的渴求,但又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当学生暗暗喜欢某个异性同学时,往往会因此而处于矛盾冲突中,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道德问题,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对于许多敏感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度。如何创设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问题(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积极作用,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异性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有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带来消极影响,怎样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探讨的内容。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步骤一: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一名困惑的中学生”的来信,通过讨论,为这位中学生出主意。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对于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交往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步骤二:呈现故事《露露的烦恼》,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露露应该如何选择?教师要积极引导,客观地分析利弊,不能简单地说教或武断地评判是非。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每个人在把握自己的情感的时候,都要考虑承担责任。

4.第二层次:应该理性地对待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出现的情感问题

步骤一:结合教科书48页“小芳”的案例或解释分析搜集来的其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中的问题:(1)小芳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2)收到异性同学表达爱慕的纸条,该怎么办?(3)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该怎么办?教师归纳和梳理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步骤二:组织学生学习教科书第49页的阅读材料“此时不要采摘禁果”,可以通过表演、热线咨询、讨论等活动围绕主题让学生分析、认识。活动完成后,教师总结,指出在处理异性同学之间情感问题时理性和意志的重要性。

步骤三:欣赏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体会如何理性处理男女同学间的情感。引导学生归纳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步骤四: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早恋”的看法: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小诗欣赏《青春心事》。教师总结:我们该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我们的情感?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1课时 剖析从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星期天,你到市场上去买苹果,有两个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样的品种,质地和价格,甲摊前有一些人购买,乙摊前一时无人光顾,你会选择买哪个摊主的苹果? 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做出两个选择,到甲摊前购买或到乙摊前购买,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都可以导入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2.第一层次:从众种种 拉呱节目开始啦!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结合课前准备,让学生列举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从众现象,并简要说出由此造成的后果。看哪个组列举的多。

教师要对学生的举例进行适时地评价和引导,可以捡取学生列举的典型事例就势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从众现象?就是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将学生列举的现象,把关键词板书在副板书上,并有意识地分为两栏,即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便于学生了解从众的分类。最后,在学生充分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生活中从众现象十分常见。让学生简要说出因从众造成的后果,为下一步教学“从众是与非”做好铺垫。

通过这一环节的举例,学生能看出有的从众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也有的从众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从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样就过渡到了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2.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第一步:讨论探究

向学生展示几则材料并进行探究

(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材料中的现象有什么作用?学生不难看出,小钟的行为是一种从众行为,但它是积极的,这种从众行为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遵从规范,保证团队良好的秩序,提高团队的效率,同时有利于个人向他人学习,获得自信心,有利于个人的进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55的辅助文,全面了解从众的积极作用。

(2)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学生不难回答出:这种从众现象是消极的,会造成交通堵塞,耽误自己要去做的事等,也就是盲目从众是消极有害的。接着用课本p55福尔顿所谓“习惯的帽子”事例和p56“愚蠢的毛虫”这一科学实验(老师也可以将“毛毛虫的试验”制作成动画,效果会更加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分析盲目从众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归纳总结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

(3)2007年8月中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对“黑龙会”涉黑案开庭审理。向学生介绍此少年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及团伙成员的相关访谈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中学生为什么加入“黑龙会”?加入这一少年帮派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从这一案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不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这样采用真实的事例来印证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盲目从众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给学生敲响警钟,切勿盲目从众。

最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从众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逐步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走向真正的自主。

第二步:探究活动

利用教材p57的探究,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将学生四人一组分好,进行讨论、探究,并让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身边的盲目从众现象,明确其消极影响,提高认识,避免盲目从众,具有很好的导行作用。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2课时 走向自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心中有原则,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知识目标:懂得盲目从众的原因,知道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掌握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分析从众心理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但他们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盲目从众是有害的,我们要克服盲目的、消极的从众心理,逐步走向自主,直接导入课题。

2.新课学习

步骤一:合作探究

材料一: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同学的嫉妒。这些同学在班上有意与她作对,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同学们的行为吓怕了,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

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得这样才能被那部分同学接纳。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组,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讨论从众的原因,各组派代表交流看法。

然后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分别讨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避免盲目从众。最后各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针对第一个原因,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对策就应该是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应怎样增强这一能力呢?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针对从众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即: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应采取的对策一: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老师们可以选用教材p61的选择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应采取的对策二: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深刻地分析造成从众心理的原因,并能有针对性地探究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在生活中克服盲目从众,真正走向自主。

步骤二:情景体验。

晓平平时比较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时,没有警察,同学们全都飞快地闯红灯过去了。晓平会不会闯红灯?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身边常发生的事例,如:教科书p58的交流活动,同学邀你星期天去游戏厅玩电子游戏;或去网吧;参加歌迷会等让学生来体验。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自己和身边的从众现象,亲身感受一下为什么会从众,从而分析从众的原因,进而寻找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第一步:下面就以闯不闯红灯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1)如果不闯红灯,分析一下没闯红灯的原因。学生不难回答出: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我们要珍爱生命,闯红灯是缺乏法制观念,不遵守规则的表现等,也就是在其他同学飞快地闯红灯过去的时候,你没有盲目从众,原因是你认清了是非,会独立思考。反之,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寻找方法,进行交流。

(2)如果你闯了红灯,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别人都这么做(闯红灯),自己也就跟着这样做(闯红灯)了,如果不这样做,同学们会说自己“胆小鬼”、“不勇敢”等,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老师就势进行引导,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也会使人从众。这样就分析出了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抵制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所以从众。因此,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抵制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避免盲目从众呢?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和探

究,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步:我思我悟。回忆自己曾因为从众而做的一件事,分析原因,造成的后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时该怎么办?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真正做到走向自主,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赏析教材p63的“梨无主,我心有主”,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原则,充满信心地走向自主。

第三步:从今天开始,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如起哄、模仿时尚、追求时髦等)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1课时 透视“追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的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知道“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追星”的利与弊和偶像崇拜的原因。因为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透过事物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步骤一:小品导入。播放赵丽蓉、蔡明等主演的小品《追星族》,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情境。

步骤二:播放短片《杨丽娟疯狂追星酿惨剧》,导入主题。

故事大概: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专职”在家迷恋华仔。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生活并不宽裕的杨丽娟一家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并负债累累。连家里的房子都卖掉,父亲甚至想到了卖肾。最终,杨丽娟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凌晨,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2.第一层次:“追星”溯源 步骤一:星光灿烂话追星

第一步:说说心里话。你有喜爱或崇拜的明星吗?如果有,你最崇拜或喜欢哪位明星?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崇拜或喜欢明星呢?谈谈你的感受和体验等。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段学生自述,联系自身感悟和体验来交流,同时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教材p65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追星原因。

通过交流,学生们可能会谈到之所以追星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让自己羡慕,或因为他们代表了时尚流行等,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能找到现实生活中向往而得不到的东西,找到成功,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已经实现的理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自我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也可能是为寻求刺激,追求时尚与流行,追求浪漫等。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通过对学生“追星”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的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追星现象深入分析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为使学生有理论上的认识,可以借助心理学家的一段话来加以印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寻求自我道路上的普遍现象,甚至很多成年人也乐于为自己树立榜样,这是印证自我发现的一种渠道。——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姚计海教授

第二步:调查与探究

对于p66的调查探究活动,老师可以按照偶像职业运用分类投票的方式来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追星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讨论:我们应该追什么样的星?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在学生明确追星是一普遍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追星选择。

第三步:畅所欲言

在同学回答中找出共同喜欢的一位明星,请同学谈谈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视他的什么特点?

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体验来谈论,也可以借用教材p67两位学生对篮球明星乔丹不同的喜欢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追星存在类型差异。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印证。见p67页“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

心理学上,一种崇拜属于表层性欣赏,其特点是欣赏偶像的形象特征;一种崇拜属于实质性欣赏,其特点是重点欣赏偶像的人格特征。这种差异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同时也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第四步:自我反思

老师们可以用p68页的反思活动,也可以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补充问题来充实教学,如:你认为你对明星的崇拜属于哪一种类型?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步骤二:青春物语

某校心理咨询室收到一封来信,在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爱笑爱哭的女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迷恋周杰伦的歌,同时迷恋上他酷酷的眼神,迷恋他能写会唱的音乐才华,我收集了他的大量图片和光盘,爸妈发现了我的做法,他们说我不务正业,耽误学习,没收了我的mp3,不允许我保留周杰伦的图片,为此我和他们大吵一通,我很苦恼,难道崇拜明星也有错吗?

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这种现象,帮助这位同学解脱烦恼。老师可以围绕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

3.第二层次:追星利与弊 步骤一:唇枪舌剑

辩论主题:追星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有利

反方观点:追星有弊

具体活动操作如下:第一回合:双方陈词。正反双方各有一名代表简要陈述本方观点和主张。第二回合:短兵相接,双方自由辩论。找出对方弱点予以反击。第三回合:总结陈词。双方各找一名代表总结辩论结果进一步论证本方的观点。

(为使辩论能有理有据,教师要求学生在准备时要搜集大量素材,既可以阅读教材p6

8、p69的文章,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

思品课教案篇三

第二课时 让生命之根更深

教学目标

1、知识: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挫折是人生的学校。

2、能力:做生活的强者,自我激励,增强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教学重点

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教学难点

“生命之钙”的理解。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与挫折有关的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汶川大地震中幸下来的芭蕾女孩李月《永不停跳的舞步》视频。

师:芭蕾女孩李月在汶川大地震中截肢了,为什么又能重舞台,实现她的舞蹈之梦?请哪位同学们先说说?

生:对生命的热爱;凭勇气和信心以及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师:人生中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使一些人一蹶不振,甚至被它所吞没,而芭蕾女孩李月勇敢的战胜了挫折,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受到哪些教育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生命之根更深》。(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耐磨的人生》,然后分组讨论:“生命之钙”包含哪些成分?

老师在黑板上描绘生命之树,然后叫学生将对“生命之钙”的理解写在黑板上。

生:①顽强的意志;②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③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的心态;④人生历经的苦难,在人生不如意的境遇中顽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

2、“想一想”:你所经历的挫折给你带来了什么?

生:首先是焦虑、失望、忧虑、担心、痛苦等消极情绪;然后是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坦然面对,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战胜它!所以说,挫折增加了我们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失败和挫折中使强者更坚强,更聪明,更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愈挫愈勇,走向成功。

师:没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就找不到真理。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考验人、更能锻炼人,使人受益终生。(板书)

总结归纳。

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让生命之根更深

1、挫折是人生的学校。

2、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关键在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挫折是人生的学校。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走出挫折方法途径。

2、能力:做生活的强者,自我激励,增强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培养战胜挫折的积极心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面挫折。教学重点:

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面对挫折要有积极的心态。教学难点:

对“生命之钙”的理解。面对挫折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与挫折有关的事例、练习题等;在挫折面前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收集战胜挫折积极心态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已。灾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2、设问:(1)对于挫折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呢?(2)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挫折? 分析名言学生自由回答。通过设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细细品味”

1、设问:不同的心态会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

2、要求学生阅读《别让眼睛老去》一文。

3、归纳不同的心态带来不同的结果。

根据文章进行分析,保罗迪克和他外祖母两种不同的心态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明白不同的心态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

第二环节: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

1、出示“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做一个心理测试:你看到了什么?

2、填写“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 学生填写并交流 了解什么是消极心态与积极心态,感受他们的力量。第三环节:“友情链接”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积极走出挫折,走向成功? 认真阅读“友情链接”,找出答案。突出重点,进一步掌握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具体的、有效的方法,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第四环节:走近桑兰

指导学生阅读《致微笑的桑兰》。

1、学生阅读

2、交流收集有关桑兰的信息。

3、写一封“致桑兰的短信”,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课后完成)通过了解桑兰的遭遇、情感体验及她与命运的抗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坚强和精神的力量。

第五环节:自我反思(总结)

你以往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生反思并大胆交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往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反思

思品课教案篇四

洪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检测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答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栏内。3分×16=48分)

1.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家庭保障b.学校保障c.法律保障d.社会保障

2.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公民与人民在范围上的关系的是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体现了公民权利的a.真实性b.广泛性c.对等性d.平等性

4.下列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

a.小强将校门口一家非法网吧的门砸破

b.在午休时,小琳同学在宿舍里大声喧哗

c.晓峰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d.小李搜查同桌的书包寻找自己丢失的钢笔

5.古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对儿女的亲情,就像大海一样深厚,作为子女,成年后应该

a.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b.永远守在父母身边

c.脱离父母,独立生活d.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说明了权利和义务是

a.一致的b.相互对立的c.相互矛盾的d.相互独立的7. 公民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下列不正确的观点是

a.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b.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c.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1页(共4)

d.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8. 右边漫画中,作者的网页被克隆,这一现象反映的道理是

①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②公民要学会依法维权③公民

行使权利不能随心所欲③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很广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9.下列不属于珍爱生命健康权的是

①奋力抢救路遇的伤病者②怕打针吃药,患了感冒久拖

不治,结果得了心肌炎③因自卫打伤入室抢劫、行凶的人④闯红灯过马路,险些与汽车相撞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0.为了追捕“大毒枭”刘招华,公安机关将其照片在媒体上

公布,并通过互联网传到各地。该做法

a.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b.不符合法定程序

c.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d.属于越权限行为

11.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12.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同学们都要在操场上做广播操或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这是学校保障

同学们积极行使

a.生命健康权b.名誉权c.人格权d.人身自由权

13.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体现是

①监护人行使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权②冒用他人姓名③给他人起绰号④盗用他人姓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4.某中学为了方便管理,规定交费多的学生与交费少的学生穿着不同颜色的校服,以此区分“贫

富”学生。这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b.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属于正当的学校保护d.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15.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②网站将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信息公司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缉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④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⑤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⑥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⑥b.②⑥c.①④⑥d.②④⑤

16.法律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下列属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行为的有

① 私自窃听他人的电话② 毁弃他人的信件 ③ 擅自拆阅他人信件 ④ 公安人员检查罪犯的信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2页(共4)

二、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3=36分)

17.观察下列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评析漫画中

人物的行为(6分)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好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6分)

18.杭州某电器企业未经允许使用演员孙俪的形象用作商业宣传,经劝阻无效后被告到法院。日前,该公司被法院判决败诉,在公司官网发声明向孙俪致歉,并向原告孙俪支付赔偿费。以下是2012年6月4日该公司在其官网发出的向孙俪致歉的声明:

致歉声明

发布时间:2012—06—0410:10:56

我公司在未经演员孙俪同意的情况下,将孙俪形象用于我公司的厨用电器产品宣传,我公司的前述行为已经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侵权,为此,我公司向演员孙俪深表歉意!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杭州某电器企业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4分)

(2)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这种权利?(8分)

19.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但因隐私权受到他人侵害而诉诸法律的案件仍屡见不鲜。请看下面两则实例;

事例一:某班语文老师检查学生日记,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写日记的情况,承诺决不告诉任何人。同学们出于对老师的信任都上交了,结果,该老师把其中一些同学对某位老师看法的内容传了出去,引发了师生矛盾。

事例二:最近一段时间,小张学习有点心不在焉,成绩下滑。针对他的异常情况,班主任偷偷地扣留了他的信件,查看了信的内容,并把情况告诉了他父亲。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3页(共4)

针对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吗?(6分)

(2)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8分)

三、实践探究题(要求结合材料情景和自身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16分)

20.“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灯绿灯无

关”。一条“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在全社会

产生强烈反响。

据统计,2012年1月至10月,我国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红灯肇事,86人死于违反道

路标志线肇事。2012年12月2日是首个“全

国交通安全日”,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围绕“遵

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联合部署了相关活动。公安部门开展了交通安全

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民警走上街头,走进学

校和社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普及道

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

意识。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l)“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是不珍惜

什么权利的表现?(2分)

(2)谈谈我们应怎样积极行使这项权利?(6分)

(3)为促进全社会“告别‘中国式过马路’”,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从国家、执法人员、行人三方面)。(6分)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4页(共4)

思品课教案篇五

磨砺坚强意志 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2.知识与能力:了解磨砺意志的方法,能也能用这些方法去初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8分钟左右)

观看视频《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洪战辉》。(请一些同学谈一下看过之后的感受)

师:从古至今,像洪战辉一样与命运搏斗的人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几张

图片。(ppt展示,分别都先让学生说说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略。

师提问:(1)是不是只有身体有残疾的人、运动员才需要培养坚强意志呢?

(2)来问问自己,你们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认为有的举手。(应该

没多少学生会举手,这时我会说:没关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告诉

大家一些磨砺意志的方法,相信到下课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

2.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8分钟左右)

师:刚刚也看到了勾践卧薪尝胆,你们有看过这个故事吗?

(学:有。)

师:有谁愿意来给我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吗?(如没有学生主动,就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略。

师:(再告诉你们,勾践复国前后经历了10年)整整10年,每天睡木柴、尝

苦胆,你们说,他做这些小事与复国有什么关系啊?(学生回答,师总结,略)

师:下面再来看一幅漫画(ppt 挖井的故事),(下面最好引导学生在下面一

起说)这个人挖了好多的坑,却怎么也挖不到水,水就在他的脚下,他却不

知道。他为什么挖不到水呢?也就是说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再来回头比较一下这两个故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持之以恒,最后

怎么样?(生齐:复国成功)挖井可总是半途而废,这么小的事都坚持不下

去,最后挖不到水,失败。古人也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见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贵在坚持。这就是

磨砺意志的第一种方法: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期间同时展示ppt)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伟人是遵循这样的方法,如马克思《资本论》用了40年。

爱因斯坦《相对论》用了40年。李时珍27年写成了《本草纲目》等等等等。

3.做不感兴趣却有着长远意义的事情。(12分钟左右)

师:看过了伟人的例子,下面来反省一下自身吧。

讨论:下面来开展一个活动:回首成长路。前后四人讨论:(1)哪些事是你

喜欢做、每次都会完成的?(2)哪些小事明知道重要却无法坚持?

(3)想一想都是些什么原因导致的?(展示ppt,板书上一个标题)

学生讨论略。

师:有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吗?中间这排,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一下。学生发言。

师: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是我们感兴趣的吧,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学习)我敢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喜欢学习吧?那为什么有的人学习那么好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平常喜欢打游戏、看电视,为什么你们的家长、老师不能由着你们就这样玩玩,都想要你们好好学习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师:对,就如学习一样,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感兴趣,但却具有长远意义,能让我们有个更好的未来,(可再举跑步)我们必须坚持去做,在这个过程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所以第二种方法就是:做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4.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6分钟左右)

师:小伟也不喜欢学习,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故事。

(ppt展示 板书上一个标题)小伟以前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人物。但是,自从进入中学后,这种优势就越来越小了,到了后来,期末考试竟然有好几门不及格。新学期很快开始了,小伟决定努力找回自己的优势。他为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要在期中考试时跃进到班上的前十名。在复习时,小伟很想科科俱到,但又不知道从哪学起,所以刚学了15分钟英语,忽然想起数学也很重要,就又翻出数学书,没看两行,又想起明天语文要提问,于是又端起了语文书。周末同学约他打篮球,他犹豫了很久,实在抵不了篮球的诱惑,最后还是去了。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期中考试,小伟不但没有达到目标,成绩还更差了。

师:看好了吗?小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有意识的定了目标,可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谁来帮他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略。(应该会有多种回答,到时一一总结一下)

(如没有回答到想要的)师引导:小伟定了期中考试时进班级前十的目标,虽然有了动力,可是却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你们觉得是缺少了什么吗?

学生:计划。

师:那你们觉得他的这个目标定的怎么样?(以前好几科不及格,现在却要进前十)

学生:定的不切实际,太高了。

师:所以说,我们不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还要合理地定这个计划,有针对性,合理性,不可好高骛远。(板书这个标题)

5.主动迎接挑战(5分钟左右)

师:有了上面这些方法,可是却能躲就躲,只是等着磨难找上门的一天再来应战,这样能算有坚强意志了吗?孟子说过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pt展示,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

师:有谁知道这大致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师:(先总结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最后一种也是我觉得最难做到的方法: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是不是觉得很傻啊,好日子不过,去自找些磨难?但正如书34页上门捷列夫说的:(让学生齐读)平

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迎难而上,不可退缩。

6.总结升华:逆境不会永远都是逆境 (6分钟左右)

师:下面,我们把书上的四种方法,也就是四行粗体字划下来,齐声朗读一遍。(板书上一标题)

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逆境会永远是逆境吗?认为会的举手。(应该没多少人举手)看来大家都认为逆境有变顺境的一天哪。谁能来举个例子吗?(如时间不够就不要了)

师:(如没有)那我先来举个例子吧,这里选取了一些林肯的经历。(ppt展示林肯的故事)

1817年,母亲去世;

1832年,竞选州议员,落选了;

1833年,工作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或17年菜还清;

1835年,结婚后未婚妻却死了;

1843年 1846,年,两次参加国会大选,都失败了;

1856年,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跟他的经历比起来,你们是不是要幸福多啦,可这样,他都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再叫人举例)也就是说,逆境并不可怕,我们要积极地遵循刚学到的四种方法,磨砺坚强意志,总有一天,成功会在前方等你。

师:最后,有一句话我想与大家共勉:(ppt展示,学生齐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所有同学以后都能通过努力磨砺自己的意志。

7.课后任务

36页上的探究,练习册

再来一篇
上一篇:2023年市场监管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下一篇:最新小学思品课教案人教版(6篇)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