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最新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9篇)

2023-12-22 互联网 实用范文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一

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加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

2、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考题,能熟练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3、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90分以上,优分率达85%以上,及格率达9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3%以内。

三、教学措施

1、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2、要重视基础教学: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教学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不做超过课程标准的繁难试题,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4、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5、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四、教学课程和时间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补课2.1-2.8第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讲声音的特性噪声与声的利用第3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第4讲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补课2.18-2.27第5讲物态变化第25讲分子热运动内能第26讲比热容热机第27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3.1-3.7第6讲电流和电路第7讲串并联电路第8讲电压电阻第9讲欧姆定律

2、3.8-3.14第10讲电功率及其测量第11讲电与热安全用电

3、3.15-3.21第12讲磁场电流的磁场第13讲电动机与发电机第14讲信息的传递

4、3.22-3.28第15讲宇宙和微观世界第16讲质量和密度第17讲运动的描述时间与长度的测量

5、3.29-4.4第18讲力与运动第19讲弹力重力摩擦力第20讲杠杆简单机械第21讲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

6、4.5-4.11第22讲浮力及其应用第23讲功功率机械效率第24讲机械能

7、4.12-4.18综合一与声音相关的问题综合二与光相关的问题综合三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综合四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问题

8、4.19-4.25综合五与密度相关的问题综合六与压强、浮力相关的问题综合七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综合八与做功、机械相关的问题

9、4.26-5.2综合九电路的连接和控制综合十欧姆定律电功率综合十一电与磁

10、5.3-5.9专题一作图专题二简答

11、5.10-5.16专题三实验5+2

12、5.17-5.23专题四计算题5+2

13、5.24-5.30基础补漏5+2

14、5.31-6.6作图实验5+2

十15、6.7-6.13计算创新

16、6.14-6.20自我调整

17、6.21-6.27中考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二

一、学生情况简析:

10、15班总体上学生较服从老师教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但仍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10班学生优秀率在一定程度上波动较大,合格率较稳定,因此在学期要着重培优,让优秀率稳定下来。

15班学生优秀率潜力较大,合格率有波动,加之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更缺乏一些,因而本学期15班培优补差需同时进行。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上学期已经完成了所有新课部分,本学期进入初中部分物理总复习,完全围绕中考展开各知识点复习。

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立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还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物理实验和方法的复习,突出核心实验,重视探究过程,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三、目的要求:

1、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抓优生,保证优秀率进一步提高;

3、提高合格率,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4、利用一切课堂教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配合班主任帮助学生德行的提高。

四、方法与措施:

(一)平时教学时应注意:

1、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2、强调应用,强化动手;

3、重视实验,重视探究;

4、关注热点信息,体会科技进步。

(二)辅导学生时应注意:

1、对优秀率的学生应注意课堂提问频率;

2、对后进生应尽量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

3、在6:30—7:00进班为学生答疑;

4、在班级里建立帮扶小组。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三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识点:

⑴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⑵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⑶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⑷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⑸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6)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自主点:

⑴联系能量守恒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

⑵自主学习半导体、超导体等等。

3、综合点: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相关学科:理化生综合如:如何听到声音与耳朵的结构关系;透镜成像与眼睛的关系;电池中的化学变化等等。

4、拓展点:

联系所学知识向实际生活、生产领域拓展,向当前高科技领域拓展。

5、创新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见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创造性小发明、小制作。

〈二〉技能目标

1、自主能力: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

2、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拓展能力: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

4、创新能力: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预习、复习、练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2、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面对错误的意志品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两个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人。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两个班学生整体物理学习水平都不算好,一班有尖子生,但两极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学习水平比较均匀,但整体处于弱势。两个班的纪律还行,一班略好一些。两个班的同学共同的缺点是: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并且没有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同学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和一学期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从物理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电现象,以及力学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物理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能力发展水平:

我校初三学生虽然各班均是按成绩平均划分和安排的,但从调查来看,各学生水平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总体上有两极分化倾向,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纠正这种倾向。另外,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对这门课程了解不深,不扎实。应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物理世界,争取取得好的中考成绩。

(三)学习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知识的掌握,着重于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表现得尤其突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较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能够掌握学习规律,识物达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走上活学活用的轨道上来。

(四)、学习态度与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分析

多数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记笔记、建立问题记录本等方法帮助学习,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局限于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物理课讲授内容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十八章、十九章、二十章。外加初中全部物理知识中考总复习。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四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时间安排

3月12日——3月16日第一章1、2、3、4、5节

3月19日——3月23日第二、三章

3月25日——3月29日第四、五、六章

4月1日——4月5日第七、八、九章

4月8日——4月12日第十、十一、十二章

4月15日——4月19日第十三、十四章

4月22日——4月30日第十五章1、2、3、4、5、6节

5月8日——5月11日第十六章1、2、3、4、5节

5月14日——5月18日第十七章1、2、3、4、5节

5月21日——6月11日查漏补缺,迎接中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下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五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差异、分化很大。简单地说,这些学生将来所处的社会层次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实施初三最后总复习阶段的教学呢,我想从自己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的情况来说一下一些想法和做法。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

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然后让他们再来做一份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一次带初三的青年教师,感到茫茫题海,无从下手。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计划要细,细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做什么类型的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计划还要全:包含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学校组织的联考、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等,另外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和练习,也要合理安排。复习中要强调重点,多练难点,不漏知识点。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是必要的。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可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这轮复习实际上是完善初中物理复习目标,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液gv排中, 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对浮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五、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

知识点主要有,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电学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

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力学:

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

一、浮力、密度型

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厘米3。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

入液体中。(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2)物体的密度。

二、浮力、压强型

例:(河南)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分米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下。

求:(1)将物块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多少?(2)若盛水的容器

是一个底面积为0.2分米2的圆柱形铁桶,则物块放入水中后,水对铁桶底部增加的压强为多少?

三、浮力、密度、压强混合型

四、解方程组型

例:(北京)某人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米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下0.5米处的过程,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54焦。当将物体拉到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牛。不计绳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体的密度。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六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分别用新、旧电池给同一个小灯泡供电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所看到的现象。

教师追问:新旧电池为什么会造成同一灯泡亮暗程度的不同?今天的学习会给我们新的启示。板书课题: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1)

(二)、新授:

1.建立电压的概念:

(1)实验引入: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按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

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取下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亮。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2)介绍水流形成的原因,类比出电流形成的原因

①(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并回答)将装有水的u型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两管内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②再向u型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打开止水钳,将会看到水从左管流向右管。在什么时候会看到水流?当两管液面不平是会看到水流。

③(教师解释)水位差形成水的压强差(又叫水压),水压是使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追问:你看到的水流时间长吗?怎样才能出现长时间的水流?(学生讨论)

要始终保持两管的水位差。

④教师结合课本插图进行解释:我们可以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乙处抽到甲处(课本图13-26),使甲处的水总比乙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水流。

⑤教师引导学生将水路与电路进行比较:

两个水槽----电源的正、负极;

两个水槽水位有高低----电源两极电位有高低;

水位差形成水压----电位差形成电压;

水压形成水流----电压形成电流;

抽水机产生、维持水压----电源提供、维持电压。

(3)归纳: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4)学生自习课本,了解以下内容:

①电压的符号用u表示。②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③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④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几种电压值,要求记住的电压值: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3.介绍电压表的使用:

(1)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思考、讨论:

电压表的作用?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含义?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电压表:

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从表盘的下排刻线读数,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当使用“-”和“15”接线柱时,从表盘的上排刻度读数,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2)利用投影进行电压表的读数练习。

(3)学生阅读课本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①较零;②并联;③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压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量程,然后进行选择。

(4)讨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异同点?

(5)教师演示电压表的使用。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

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学

【课件图片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

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二)

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活动(三)

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温度。

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

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

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

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

扩散现象。(3分钟)

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启思点拨

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

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四)差异评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我还有疑惑的是…

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学

思考后回答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

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

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三鑫美不美?

生:美。

师:爱不爱三鑫?

生:爱。

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

师:1m =____nm 10-10m=_____nm

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

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生:是酒精。

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

生:是。

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

生:闻气味。

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

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

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

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

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

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

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

生:cu so4 溶液。

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

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二)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现象: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活动(三)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晒衣服

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三)启思点拨

课件展示: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

生:转换法。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

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温度。

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八

随着春天的来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能,实现各人心中的美好理想。在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好“厚书变薄,薄书变厚”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工作,争取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有好成绩。

教学目标:

初中毕业考试的平均分争取达到60分,及格率达60%,优秀率达5%

提高物理在全旗各校的排名位置,争取进入前6名内。

在升学考试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更要提高学生的优生率,更期望能有满分卷。

一、 本学期教学内容

1、 讲完第二册物理书的11、12两章(电和磁)

2、 复习初中物理第一册和第二册。

3、 做好分部和综合训练。

二、 复习的行政重点和难点

1、 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2、 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做图学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 具体的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四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种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四、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加强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和修养。

加强对学困生的知识补救,减小对升学的影响。

尤其对两个班级的后十各学生,多与他们进行情感和教学上的沟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有改变现在学习状态的思想,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

增强学优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考出优异的成绩。

加强对中等学生的关注程度,这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体。对他们多关心和沟通,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让学生有愉悦的精神状态,处于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中。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篇九

一、目标与要求

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总体思路:

继续发扬团体合作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三、具体措施:

1.开展研讨,集体备课,课堂效益创新高。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工作,在集体备课中注意聚焦问题,确立主题。每个主题设立中心发言人,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资源利用等。形成专人主讲,共享资源,每个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发挥每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形成全组公认的教学预案。在教授过程中,对研讨时没能预料到的问题,又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课堂实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3.加强组内“转转课”,互听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跟踪会诊。对课堂实践效果和观课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指出,聚焦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对好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及时肯定并借鉴

4.加强教学反思,积累经验,业务水平上台阶。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我们共同参与意见,研究课型和教法。

5.抓好教学进度。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工作的主动权。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做好单元测验卷、月考卷的命题、阅卷、分析、讲评工作。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具体安排:

(一)、新教材新课标要求本学期学生必做的实验

1.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2.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3.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大致时间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11.1电荷摩擦起电

2、11.2电流和电路

3、11.3串联和并联

1、复习11.3

2、新课11.4电流的测量

3、11.5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12.1电压

2、12.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12.3电阻

4、12.4变阻器

1、13.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13.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13.3测量电阻

4、13.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复习前三章内容

1、复习准备月考

2、月考

1、月考试卷讲评

2、14.1电能

3、14.2电功

1、14.3电功率

2、14.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复习电功率

2、学习14.5焦耳定律

电功率综合复习

1、15.1家庭电路

2、15.2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3、15.3防止触电

1、家庭电路复习完

2、考电学综合

3、电学查漏补缺

4、讲电和磁

1、复习电和磁

2、电和磁单元检测

3、讲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1、讲汽化液化

2、升华凝华

3、单元检测

1、分子热运动,内能及其改变

2、比热容

3、热机

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复习热和能

单元检测

复习初四所有知识并检测

综合检测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中物理面试教案(六篇) 下一篇:2023年报检员岗位职责(七篇)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