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2023年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十四篇)

2023-12-15 互联网 实用范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一

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词汇,已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他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被媒体报刊等不断披露出来的众多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监督严重滞后性以及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担心,更使消费者对政府,企业,经营者产生信誉危机。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校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重大。如何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

本次调查我们针对本校其中一家小卖铺的食品安全现状而展开的,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校学生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访谈形式直接与铺面老板面对面进行交谈,了解其店铺食品来源,存储管理及安全管理状况。本次调查我们随机向本校学生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6%。最后,我们在分析综合结论的基础上,从小卖铺食品安全现状,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校园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我们的建议四个方面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反馈。

1、食品安全现状:经访谈与实地考察,

①该铺面老板对于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有了较完整的食品进货、储藏、销售及清理标准。

②该铺面颁有由湘潭市卫生局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及工商局颁发的个人营业执照。

③在经营环境方面上其满足基本的卫生环境条,但也较为一般甚至存在一定的卫生死角。

④铺面老板对于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较为注重。

⑤经随机的抽样查尚未发现存在变质或是过期食品,据了解也未曾发生过相关的食物中毒事件,且普遍的消费者对该小卖铺的反应较为良好。

2、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该次问卷调查我们共设计了十个问题包括:

①你平常是否常到北苑小卖铺购物?

②你会到该小卖铺购物的原因是?

③购物时你一般会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相关信息么?

④你了解一些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么?

⑥你是否在该小卖铺里吃过亏(不幸买到过期变质食品或是劣质物品)

⑦你是否了解消费者的相关维权知识并时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

⑧你平时是否关注过自己的消费权益并时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⑨你吃亏时你是如何维权的?

⑩你对于如何保障我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有何较好的意见与建议?经调查后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基本上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意,了解一些基本的相关安全知,也具有一定的相关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从整体上说,我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辨别力不高,控制力不强,维权意识不够。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相关知识传授,加强同学们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行动。

3、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食品生产商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出产掺假、掺劣的食品,从源头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②食品在运输存储方面未能达到标准,同时又缺乏相关部门的质量监控与管理。

③经营商虽然有食品安全意识,但又存在麻木侥幸的心理,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而抛弃消费者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而可能做出卖假、卖劣的不道德行为,从而进一步将安全隐患触发。

④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与安全隐患意识,其在购买食品之时未去关注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4、参考性建议:

①国家应不断完善食品经营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大力发挥行业协会及相关消协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沟通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并引导新闻媒体的人民喉舌的作用,大力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跟踪。

②加强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应牢牢树立顾客生命安全第一,顾客利益至上的理念,自觉执行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法规标准,自觉采取保障食品安全的举措。

③开展科普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高食品安全的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增强自身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同时,通过自身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积极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为校园食品安全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二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情况仍不乐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xx乡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食品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我乡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

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qs。而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村群众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价格,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很盛行。还有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即使食品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伪劣食品农村横行,却很少受到举报。面对与城里人差别极大的农村消费人群,不良商贩更是将农村当成了伪劣食品的倾销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专供"农村。

三食品销售加工场所简陋,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一般比较简陋,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加上农村食品经营者进货数量少,档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进货渠道以就近、简单、价格便宜为原则,这也为假劣食品大开方便之门。农村家宴也是农村餐饮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对农村家宴的管理和监管。但是农村家宴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严格,农家宴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加工、保存难以符合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农村家宴的问题更为突出。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工作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长年经费不足、人员匮乏、车辆紧张等这些都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经费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食品经营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其责任意识,其次要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做到食品经营证照齐全,制度齐全,亮证亮照,督促食品经营户加强索票索证、台账记载。其次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处,重罚,手不留情。最后要对经营者进行信用管理,提高经营户诚实守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经营户,要及时公开甚至吊销其执照。另外在政府在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倡导、引导、鼓励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规范进货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三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就食品消费而言,大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食品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食品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须,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食品的要求日新月异,这也成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院在校大学生购食品的情况。

(一)人、财、物力支撑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机构改革后,我局编制空缺数目大,人员迟迟没能到位,现有人员是多部门整合而来,食品安全监管业务需经历学习期、磨合期、熟练期三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经历一个集中爆发期。二是物力支撑不足。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食品行业的监管,为食品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三是财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日渐重视,饮食是人们首先关注的,而零食作为一种被人们曾经当作不健康饮食的消费品,现在因为人们对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零食消费状况和习惯。

1、食品品牌包装对大学生消费有什么影响

2、选购食品的时候主要关心什么

3、学生们经常在哪里购买食品比较多

4、生主要购买什么类型的食品

5、大学生对食品的价格的要求

研究类型:定量研究

上网查找大学生爱吃零食的有关资料。

发调查问卷,对被访者面对面访问收集第一手资料,所有被访问者随机产生。

整理、统计资料,了解大学生被周边零食吸引的原因。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及教师

我们于10月1日到7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收回有效问卷36份。

1、购买趋势

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他们购买次数较多,购买批量一般。

2、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3、购买地点

我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如乐购、沃尔玛等等。

4、品牌广告的影响

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他们追求时尚。各种明星代言的食品深受大学生的信赖和喜欢。大品牌的食品容易使大学生接受,品牌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5、购买食品类型

买包装类食品比较多,男生比较喜欢肉类食物。女生则比较喜欢糖果类食品。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食品消费的基本状况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并分析了男生和女生在食品消费时考虑的因素和购买类型。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各类“习惯性”消防违章,确保长效管理,确保“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两者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之后,市、县(区)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基本实现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纵向领导机构;突出“六个精准”,科学编制“1+18”实施方案和“2表+8图”作战方案;加快组建驻村帮扶队,达到了贫困村全覆盖;围绕精准识别,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总体来说,市、县(区)、乡、村各级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力量不断强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1、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

2、他们购买视屏的价格在3~4元的比较多,一元以下和4~6元也相对较多。

(三)增强监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了酒类流通管理,加大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xx县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被监管单位诚信经营。要求定点屠宰企业学习《生猪定点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酒类经营户宣讲《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3、在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自主性,他们喜欢各种包装可爱的食品

4、广告和品牌对大学生购买食品的影响非常大。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想方设法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走“农户+协会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四

20xx年机构改革完成,新组建的食品的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监管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和谐。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食品的行业发展现状,全面分析食品的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促进xx县食品的行业更加健康、稳步、持续地发展,我局对我县食品的行业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我县现共有注册餐饮服务单位910户,未取证的小餐饮店212户;食品的流通经营主体1040户,未取证的小食品的店621户家;食品的生产企业26家,未取证的小作坊201家;未取证的食品的流动摊贩100余户;不规则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随着食品的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县食品的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涌现出了一批名优产品,包括麻辣牛肉、飞龙面、龙女酒、盐皮蛋等;西南商圈著名零售商企业重百商城看中xx县消费潜力,在沿口镇开设两个零售店;印山假日酒店、渝源庄、雪花啤酒风情街等餐饮业领头羊和餐饮服务示范街则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助推我县食品的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我局为摸清食品的安全现状,抓住食品的亮剑行动的契机,集中查处了一批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后续又多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包括食品的添加剂、大米、白酒、饮料、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等多个方面,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局共计办理食品的生产经营违法案件127件,罚没款合计23.33万元。同时,为了严防食品的安全风险,根据市局年初下达的食品的抽样方案和我县实际情况,我局共计开展民生工程抽样96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7.8%;开展监督抽样55批次,不合格32批次,合格率41.8%;对抽样不合格的产品,一律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我们清楚认识到,我县食品的安全总体现状较往年有所提升,但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的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一是监管人员数量少。按照“三定”方案,全局共设立编制80个,到位人数46人。从事食品的安全监管的人员紧紧23人,食品的安全监管面积大、战线长、监管基础薄弱、动态性强,同时食品的行业兼具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强的特点,现有监管人员即便超负荷工作,也不能达到监管率100%。二是监管设备缺乏。目前我局共有快检设备2套,只能针对极少部分品种做基础检测,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食品的,我们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时间是采取凭经验肉眼看、鼻子闻、手摸和检查购物凭证等方式来辨别假劣产品,支撑食品的安全工作的物质技术力量无法保障,难以及时发现,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办公场地受限。我局共设立6个监管所,为我局的派出机构,办公场所在监管所乡镇府所在地划转,但目前无一个正常运转,监管所缺乏电脑、打印机、执法车辆等一系列办公设备。

(二)食品的安全隐患突出。一是经营者食品的安全意识淡薄,隐患突出。食品的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绝大部门来自农村或者是城镇下岗职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食品的安全意识淡薄,未实行进货查验及台账登记、索证索票制度或者记录、索证索票不全,不能及时处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基本的食品的安全知识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的安全隐患。二是消费者食品的安全意识不高,维权困难。在我县很多消费者没有基本的食品的安全意识,特别是一些老人、小孩在购买食品的的时候,基本不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这些标识,这就给一些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而部分经营户往往不会主动提供发票和小票,一但出现问题,维权就会比较困难。三是农村食品的市场名目繁多,秩序混乱。农村食品的市场上廉价食品的琳琅满目、山寨食品的品种繁多,因农村消费者普遍对食品的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加之我局食品的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农村食品的市场和城乡结合部是低价劣质食品的的倾销地,农村消费者也是假冒伪劣食品的的直接受害者。

(三)食品的经营缺乏有序竞争。一是食品的生产经营户分散不成规模。我县食品的经营店分布范围相当广,从城区到几人、十几人聚集的农村居民点都有食品的生产经营户;但绝大多数规模都不大,有两张桌子就组建一个小餐馆,有几十包小食品的、几瓶酒、几包糖果就能构成一个小食杂店,有简单生产工具在简陋的棚户内搭建的小作坊,同时,很多农村地区的餐饮服务单位及食品的流通经营户未取得相关的证照,小作坊也未到监管部门实施备案管理,这给职能部门监管带来较大难度。二是食品的行业小、散、乱、差问题凸显。食品的行业作为一般的服务业,普遍投入不大,技术含量偏低,尽管完全由市场竞争来选择,但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等问题,缺乏有序的竞争力。除进行注册登记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的流通经营户、食品的生产企业及已实施备案管理的小作坊外,食品的流动摊贩随处可见。因不能对未获证或登记的食品的生产经营户进行食品的原辅材料、制售过程、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控制,所生产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隐患大。

(四)食品的安全监管难度大。一是监管依据缺乏。20xx年全省对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但针对“四小”的监管办法依然没出台,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可适用的法律条款不明确,在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监管对象数量庞大。我局负责除食用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整个食品的市场的监管,涵盖食品的生产、食品的流通、餐饮服务、集贸市场的监管,监管对象适量庞大。三是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针对食品的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的安全法》及《食品的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法律责任条款折射出我国食品的行业违法成本较低,获利空间较大,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收益,故意违法现象频发。四是监管责任分工不明。今年“毒豆芽”事件屡见报端,一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主要原因是监管责任分工不明,豆芽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五)法律宣传效率低下。一是法律宣传惠及面窄。我局虽每年都借助3.15、食品的安全宣传周、科技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食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但是受惠面基本集中在城区和乡政府所在地,广大农民群众未能及时获知食品的安全相关知识,食品的安全意识低下。二是普法教育未能跟上。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食品的经营商家犯了法都不知自己触犯了法律,不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有的认为只要罚点款就能了事,这些都反映了普法教育和宣传力度远远没有跟上。部分经营户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对食品的安全电子溯源、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管理制度思想认识程度不够,嫌麻烦,消极应付。有些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购买食品的时不看生产日期、保质期、不看合格证、不查证验证,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意识也不强。虽然我局每年都对食品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但部分食品的从业人员责任心差,操作随意性大,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差甚远。

我县食品的安全问题纷繁复杂,食品的安全隐患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财、物力支撑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机构改革后,我局编制空缺数目大,人员迟迟没能到位,现有人员是多部门整合而来,食品的安全监管业务需经历学习期、磨合期、熟练期三个阶段,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会经历一个集中爆发期。二是物力支撑不足。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食品的行业的监管,为食品的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三是财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的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的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二)食品的行业管理水平低下。一是食品的行业规范化程度低。我县现有食品的生产经营户几乎都采用家族管理,家庭中不同的成员在食品的生产经营不同环节担当不同角色,控制着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各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主要依靠经验,随意性较大,不能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二是食品的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的生产企业虽然都制定相应的产品执行标准及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发现企业受文化素质、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按照既定的标准和制度严格实施,主要表现在食品的生产从业人员工作服鞋帽穿戴随意、购销记录不全面、食品的添加剂采购及使用记录时有时无、产品出厂检验更是形同虚设,同时生产企业食品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对食品的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食品的安全风险较大。

(三)食品的安全监管手段平庸。一是执法监管各自为政。食品的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从多年的监管履职情况来看,各部门联合执法频率低,信息互通量少,震慑效果不佳,不能及时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二是社会参与度低。现阶段是食品的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期,特别是部分制假售假窝点为躲避执法检查,隐蔽于居民小区、采取非工作时间或夜里开工,紧紧依靠执法人员的日常巡查难以及时发现,劣质食品的流入市场,食品的安全隐患较大。大部分群众知晓此事,但不会及时向食品的药监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导致违法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四、加强我县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充实监管力量,做好安全保障。机构改革后,食品的监管范围广、面积大,而执法人员及执法装备却不能满足实际执法的需要,各乡镇食品的药品监管所不能正常履行监管职责。希望上级政府能加快充实食品的监管队伍的速度,充分发挥乡镇食安办的作用,并在乡镇、村社区聘任食品的安全协管员,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的监管的投入,配备精良准确的食品的监管设备,在食品的安全监管上形成合力,保障食品的安全。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安全意识。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食品的安全相关知识,普及食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群众食品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另一方面我局继续加大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经营业主的食品的安全培训及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食品的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的安全“准入关”。

(三)构建信息平台,筑好安全防护。一方面要重视食品的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关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互相交流通报,加强沟通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动态管理,共同筑好食品的安全监管的“防火墙”。另一方面各级媒体要引导群众加入食品的安全监管队伍中来,发现问题及时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让不法分子无容身之地。

(四)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盲区。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对达不到卫生条件要求的食品的单位坚决不予以发放证照,对经营条件十分差、安全隐患十分严重的无证经营单位坚决取缔。二是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食品的安全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三是加大食品的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大型商超、承办宴席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食品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单位法人是食品的安全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食品的安全意识。四是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履行职责全面到位。对违法犯罪分子要用重点治乱,绝不能心慈手软。五是突出重点环节,加大打击力度。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的添加剂、食用过期劣质食品的生产加工食品的、猪肉冒充牛肉等食品的安全重点环节下大力气查处,坚决打击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管方式,坚持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相结合,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大力强化服务,做到监管于服务并重,寓监管于服务中,通过监管体现服务。为方便食品的流动摊贩的监管,建议县委政府在食品的流动摊贩聚集地划定一块食品的流动摊贩集中区,实行统一管理,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夯实食品的安全基础。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素质建设是执法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执法工作。我们应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是转变执法作风,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把先进性教育与开展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结合起来,引导每个执法人员都来深入思考:作为食品的监管部门的人员,怎样通过做好本职工作来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二是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法律知识、专业常识以及执法行为规范化的培训工作,把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作为工作中的常修课和必修课,加强对法律深层理论的认识,提高执法质量。三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际运用和实践锻炼,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规范和指导工作的实际能力。

(七)加强行业自律,构建信用体系。我局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要层层落实食品的安全责任,签订食品的安全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经营户负责人身上。同时我们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的安全信用评价、食品的安全信息披露、食品的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的安全信用环境,杜绝故意违法现象的发生。

(八)加大监管投入,构筑安全保障。县级人民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解决我局及监管所、检验检测中心无办公场所的实际困难;同时拨付专项资金采购检验检测设备,让县级食品的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正常履行检验检测职责,发现问题,立即抽样检验,检测出问题,及时查处,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构筑食品的安全新防护。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五

摘要:民以食为天。我们生存离不开它。但是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我国加大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xx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20xx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重如山,加强食品监管刻不容缓。 〔关键词〕(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监管) 20xx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这拉开了三鹿事件的序幕,而三鹿事件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安全重如山,加强食品监管刻不容缓。 20xx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获得高票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食品卫生法将同时废止。 从“卫生”到“安全”,食品安全立法不仅是法律名称的变化,更是监管理念的提升,是适应社会新形势、顺应群众新要求的切实之举。食品安全法的制定,为我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所以我们进行了这一次的调查研究,希望可以在关于食品安全上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

本次调查地点在杭州西湖周边、杭州地铁站以及下沙高教区共发放纸质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其中女性占42.8%,男性占57.2%。调查对象有学生、个体经营户、公司职员、农民、其他等。

答案分单选和多选,是否题三种。采用无记名的形式,由被调查者自主选择填写,答题后

当场交卷。问卷结果采用计算器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1)现状:

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的大国,但我国目前的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如此。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这将会给相关部门的检查机构的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虽说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总体上还可以,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可忽视。许多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暴利,置法律道德于不顾,弃广大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只是向着钱看,罔视食品安全问题,干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从苏丹红染色剂到“漂白”木耳,再到人造化学鸡蛋,再到“三鹿”奶粉,到地沟油,到染色馒头,到双汇瘦肉精事件??这一件件无不在警示着人们食品问题相当严峻,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关注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方面老是出问题,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次次的警钟响起,不得不让相关部门和商贩反思!

根据我们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

图表1

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食品的放心程度。大部分的人还是对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不是很放心,因为这几年的食品问题已经刺激到了人们的神经,食品问题已经关乎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小组做了这次调查。

(2)原因分析:

第一,是因为食品产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一些小型企业只是以营利为目的,忽视了安全和质量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山村地方食品加工厂的条件落后,启动资金不够,环境差设备破,环境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他们更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走上不归路。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用化学原料“制造”鸡蛋,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使用便宜的地沟油,为了增加利润,他们甚至用苏丹红做红心鸭蛋……

第二,是因为从事相关食品制造的人员素质较低,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生产制造食品。根据我们小组做出的调查来看,大部门人最不放心的就人们最不放心的环节

是生产制造的环节。那些违法者做出令人发指的事与他们的道德素质有关。他们之所以会干出那些事来,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法律素养低,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以上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现在我国社会在道德法律方面教育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水平发展迅速,社会财富积累的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着,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欲更是疯狂地增加。特别是最近以来人们过度地强调物质财富的重要性,不管强调,“有钱便有了一切”、“结婚要有钱、有房、有车”等社会观念的出现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贫瘠,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刺激着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欲念指数爆炸,因此,才会有些人便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来。既害人又害己。,既破坏了他人的家庭,也破坏了自己的家庭,最终导致一些人间悲剧的发生。

第三,是因为相关部门未做好监督职责,并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事,使得一些不法商贩有空可钻。老实说吧,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还是很不到位的,相关部门也并没有做到自己相应的职责,而且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实行免检制度本意是为了激励企业,但不完善的制度终究会酿成祸患。“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件很好的例子,还有红牛的配料中含有国家不允许在维生素功能饮料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这种事例还有很多。甚至有些地方的监督人员为了个人谋取私利,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和违法犯罪的企业合作赚黑心钱,尸位素餐,这不仅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还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挑战,也给我们的食品安全的检测和监督带来了挑战。从我们小组的调查情况来看

图表2

民众对相关部门有无做好职责的看法大多数民众对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责还是抱有怀疑态度,认为相关部门的人员并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且根据我们小组查阅的资料来看,现今的很对食品问题,都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不法商贩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当玩笑,出现了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相关监督部门部门部门也并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一些食品制造商和一些不法商贩,这是间接的导致了食品问题的发生。第四,是因为有些民众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让不法商贩有机可趁。

图表3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的相关新闻或常识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各个层次的人的民生问题,而最近的电视新闻媒体和报纸书刊也报道了许多的食品安全的案件,例如毒大米,毒牛奶,注水牛肉等等,说明现在的食品安全形势还是很严峻的。而人民是否会关注呢?由上述的图表数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六

三绿工程是由商务部会同中央12个部门联合实施的,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目的,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围绕当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20xx家城市市场、1324家农村市场和4507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调查表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市场管理、检测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

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据对南京市所辖的溧水县调查,93.4%的农民在买到有问题食品时放弃投诉,高于城市35.8百分点。

各大城市高度重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严把市场关口。上海市把建设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和20家生鲜超市建设作为政府实事项目来抓;南京市每年从财政预算内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蔬菜农残检测和农副产品市场等建设,建立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站点370个,添置检测仪57台,配备检测人员610名,覆盖了全市各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和超市、大卖场;合肥市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农贸市场23个,拆除违建及骑路农贸市场14个,每月2次定期对全市16个经营生鲜的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示;青岛市完善了以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核心、170家批零市场、生产、配送、消费单位全面布控的三级检测网络体系,今年1-9月全市累计抽查重点农副产品43.3万批次,同比增长47.9%;湖南省大力推行产品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挂钩等准入措施,确定了4家著名食品工商企业为肉类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单位,3家著名超市公司和农产品市场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省级试点单位,各市州也确定了3-4家食品安全试点企业。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数地区将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如浙江省构建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督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三张食品安全网,福建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但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组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成为部分城市食品经销企业的自觉行动。被调查的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的达77%,对消费者实行先行赔付的达24.5%;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和质量验收等制度的达43.05%,比上年度上升了18.6个百分点;开展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的达38.41%,为上年的2.2倍;建立自检制度的占75.8%,其中开展入市检测的占66.29%。城市农贸市场中,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理、商品质量巡查、投诉处理、信息公示等制度的达70%以上,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的占45.2%,对水产品甲醛进行检测的占33.9%,对面食及豆制品中的吊白块进行检测的占31.01%,对注水肉进行检测的占45.6%,对熟食品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的占25.62%;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建立了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制度,其中39%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部分零售商还建立了较系统的供应商审核流程,一些大型零售商已趋向于依靠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对食品质量安全做定期检测。各城市流通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观,交易厅棚发展迅猛,其中批发市场的交易厅棚平均面积较上年增长82%,农贸市场进入厅棚交易的已近八成;拥有陈列冷柜等保鲜设备、运输冷藏车等均成倍增长,鲜活食品的保鲜条件改善;批发市场内设立检测室增长了50%,农贸市场中有26.68%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过去检测设施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速测仪与色谱仪的平均保有量比上年均增长2倍多。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加之农村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场监管缺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调查显示,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65.2%为自产自销,46.1%来源于流动摊贩;散装食品所占比重达30%以上,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的比例达到50%以上,散装酒高达80%;23.8%的包装食品没有标明保质期;19.2%的店主对过期食品选择降价销售;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落市后第二天继续拿出来出售。

据对农村生产者调查,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即采摘上市销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10%以上的种植地和养殖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

由于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过轻、以罚代刑,导致部分企业负责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据调查,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场当成出租摊位、收取管理费的“摇钱树”。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而已,并未付诸实施。一些单位虽然购置了检测设备、污物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为应付检查,平时闲置不用。

部分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在采购环节,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应审查导致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运输环节,零售商不能完全遵从基本的储存和消毒要求;在销售环节,现有的设备和处理办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个价值链上,冷链完整性都没有被很好地发展;在组织结构方面,总部缺乏独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门和外部质量审计监查,使整个企业食品安全的执行变得困难;在人力资源体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训和激励体系不能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够的支持。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商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等;有关部门查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标签不符、添加剂超标等,其中包装食品标签不符中缺斤少两占50%左右;从食品类别看,问题最多的是鲜肉及肉制品,占24%,其次是休闲食品和乳品类,分别占15%和11%。

据调查,尽管国务院已明确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原则,但由于涉及众多管理部门,有的地区涉及30多个部门,彼此理解不一,导致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权的抢,有责的推;同一部门,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裁判员,还当运动员;城乡执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门执法宽严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充当不安全食品的保护伞。凡此种种,使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难以尽快得到解决。例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投诉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这给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隐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国家治理食品污染的成本。

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由重点治理生产源头转向重点培育绿色市场,加强对上市销售食品的安全监测,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安全生产;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成本远大于犯罪收益;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七

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今的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呢?

县食安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获取校园相关教育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20xx年6月,我县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对七里营镇中学1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根据统计问卷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与家人、同学或是朋友经常谈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占21%,由于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才开始谈论的占32%,只是偶尔会聊上几句的占45%;从课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占6%,由网络电视广播了解到占67%,阅读报刊杂志占22%;对食品安全的专用名词如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了解占19%,hacc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占4%;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很高的占6%,一般占75%,比较差占14%。

情况分析:中学生当中关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相关专用名词81%的人不知道,他们所了解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大部分来自网络电视广播,说明对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匮乏。目前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和家长,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

(二)该校高中部学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学生选择在校外小餐馆或流动摊点吃饭,其中81%的觉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种多,37%的是因为校园食堂不卫生。

情况分析:学生绝大部分认为校园食堂饭菜不好吃,却很少有关注食品是否卫生、安全,说明消费安全意识不强。

(三)购买食品看厂家、品牌、产地的占57%,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92%;只有14%的从来没有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7%的经常买到,79%的有过但很少;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占3。5%,自认倒霉占55。8%。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购买食品有基本常识,但买到不安全食品却很少有人知道向相关部门举报,大部分选择自认倒霉,不知道维权,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四)大部分学生担心地沟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洁、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少部分担心散装食品卫生及转基因食品;大部分认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认为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消费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各占三分之一。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散装食品的质量比较疏忽,对转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说明对散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81%的学生不知道qs是什么,更不知道国家有对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帖qs标志的要求。对搞好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还是依靠政府监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

针对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不仅成年人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孩子们更要从小学习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建议一方面在校园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趣味文体活动等形式宣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另一方面,开设食品安全课堂,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系统学习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到餐饮服务各环节简单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再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定期走上课堂,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关部门举报,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

(二)加大检查力度。相对来讲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相关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对校园食堂及校园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监管。从从业人员健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环境卫生、食品进货检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原料储存、餐具清洁等各项内容进行重点检查,严格监管。二是对校园里面及周边超市、小摊贩严格监管。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沟通配合,不断整治规范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开展联合执法,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经营者依法进行查处,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三)强化舆论导向。对于孩子们来说媒体宣传很关键,他们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从电视或网络上,购买零食看广告的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建议媒体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大量曝光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激发他们参与食品安全宣传的热情。

社会广泛关注,各部门加强监督宣传,全力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八

20xx年6月至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全面系统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范围覆盖北京、重庆、湖北、宁夏、吉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包括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各类食品批发、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其中城市市场1329家,农村市场1108家;城市消费者3547位,农村消费者2879位。调查内容包括市场基础设施与安全监管条件、食品质量管理与市场准入制度、检测检验状况与市场管理水平、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与最关注的安全问题等。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基本满意,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检测手段、监管条件和市场管理等方面明显改善,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食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与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有信心。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增强。据调查统计,有82、6%的城市消费者表示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有58、1%的农村消费者表示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有78、5%的城市消费者认为超市是相对安全的食品购物场所,并且有69、3%的城市消费者把超市作为首选购买食品场所;选择“价格便宜”为购买理由的农村消费者比例为36、4%,比上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实地访谈还发现,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越是偏僻落后地区的消费者越不关注食品安全,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关注食品安全。

消费者认同当前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显示,七成左右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表示认可。有79、1%的城市消费者和85%的农村消费者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及格以上分数;有66、2%的城市消费者和75%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大,可以解决;有76、9%的城市消费者和81、8%的农村消费者对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建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正在提高,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与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场地(厂)挂钩制度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53、7%的城市批发市场与农产品供应基地或生产厂家建立了场地(厂)挂钩制度,比上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市场有41个挂钩供应基地和85个挂钩生产厂家;有15、3%的批发市场表示定期对挂钩地(厂)进行源头质量检测,比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在超市经营的初级农产品中,32%由供应商直供,22%由自建基地供应,有效促进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索证索票制度基本建立。调查显示,有80、4%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对入市经销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比例分别为81、4%、82、1%和58、8%。有78、1%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对入市经销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比例分别为88、8%、87、1%和59、7%。超市不仅完全落实索证索票,还对部分商品的运输条件、标识以及上游供应商都有严格的准入政策。城市市场还对入市商品推行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明(qs)、定点屠宰加工证明(肉类)、检疫证明(肉类)、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商品条码证明(包装食品)、认证食品证书和标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索证制度,有效提高了城市农产品市场的诚信度和产品的质量水平。

商品购销台账制度逐步完善。调查显示,有78、2%的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购销台账制度,比上年增加38、6个百分点;有70、7%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购销台账制度,比上年增加13、2个百分点。

商品质量承诺制度基本建立。调查显示,有80、9%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质量承诺制度,比上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有86、5%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质量承诺制度,比上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还有89、9%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87、6%的农贸市场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给?30?家蔬菜园艺场建立了“电子档案”,并为全市?300多家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建立了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保证了农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山东省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探索,通过编码系统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从农民生产出蔬菜到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信息都可以通过编码显示出来,如果发现蔬菜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即可通过编码系统进行追溯,查明责任。

三、城市市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显加强

城市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保障设施明显改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市场秩序。被调查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94、8%。

食品安全保障设施明显改善。56、1%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比上年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检测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比上年增加了2人;配备速测仪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比例由上年的15、9%增加到78、4%,还有26%的市场配备了色谱仪等高精度检测仪器,比上年增加14、4个百分点。50、5%农贸市场拥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比上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检测室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配备速测仪的市场比例为28、1%,与上年26、7%相比略有增长。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拥有2、4辆冷藏车,建有封闭式垃圾楼、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分别为23%、28、4%,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比例比上年增加了64、7个百分点,提高到89、7%;超市拥有清洁卫生设备的比例为77%。

上市食用农产品认证和分区销售得到实施。被调查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上市食用农产品82种,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2、1%,绿色食品占5、9%,有机食品占4、4%;农贸市场上市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0、4%,绿色食品占4、1%,有机食品占0、6%。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了分区销售,其中批发市场中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区、绿色食品专区、有机食品专区、国家免检商品及名特优商品专区比例分别为27、7%、16、1%、7、1%和4、4%;农贸市场中设立上述专区的比例分别为19、2%、12、9%、6、7%和5、3%。在被调查的超市中,经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比例分别为91%、91%和74%。

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得到加强。调查显示,大部分市场对进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有64、8%的批发市场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比上年上升26、7个百分点;农贸市场检测蔬菜有机磷和注水肉的比例分别为51、2%、53、1%,分别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肉类产品氯霉素、水产品甲醛、面食及豆制品吊白块、熟食品色素、熟食品亚硝酸盐等常见食品安全项目在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均有不同程度检测。有21%的超市对食品的每个批次进行检测,有50%的超市对出售的商品每天检测一次;还有21%的超市引进了第三方服务机构,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公正性。

有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实施。?80%以上的城市农副产品市场普遍建立了商品抽检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日常巡查制度、投诉处理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监督自查管理制度。分别有89、9%、87、6%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比上年分别提高26、8、20、1个百分点,其中采取协议销毁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占41%和38、7%,采取退市处理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占48%和47、8%。在被调查的超市中,有26%的超市设置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比上年翻了一番;有38%的超市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独立于采购部门,提高了管理公正性;政府主管部门对超市的监管全面严格,没有提前通知的随机抽查比例高达96%。

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形势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市场的交易环境、检测条件和配套设施总体上有所改善,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但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散装食品仍然是我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调查显示,虽然经营食品中散装食品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市场由上年的21、5%下降至14、9%,但比例在30%以下的市场比上年增加近16%,达到61、1%。仍有超过50%的农村市场经营散装豆制品、散装干果、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有超过30%的'市场销售散装酒、散装酱油、散装醋。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调查显示,“三无”食品是农村消费者遇到最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有56、4%的市场经销商品主要来源于流动送货商,有34、4%的被访者购买过“三无”食品;还有14、4%的农村市场对过期食品进行降价销售处理;有13、2%的市场不标明食品保质期。虽然有44、5%的市场对过期食品向经销商退货,比上年有2、7个百分点的增长,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少数被退掉的食品被更改标签后又出现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销售。

市场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数据表明,农村市场交易场所地面硬化率刚刚过半,仅为55、3?%;还有73、4%的市场没有配备最基本的速测仪;只有48、6%的市场配备了陈列冷柜,缺乏冷库及其他现代化保鲜设施;市场平均拥有分类垃圾桶仅4、8个。

五、生产环节把关不严是最大隐患

调查显示,仍有48、4%的种植地和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与上年48、8%的比例相比基本无变化。35%的农民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经验使用,64%的农民种植的蔬菜上市前没有进行产地检验,这两项指标和上年相比均无明显好转。另外,农村小作坊、黑加工点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其原料和加工过程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在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依次是:农药残留、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包装不合格、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添加剂、注水肉;城市农贸市场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依次是:农药残留、过期食品、假冒伪劣、注水肉、包装不合格、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添加剂。上述问题大多源自生产环节。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源自生产环节的问题比重较大,其中城市消费者遇到有害物超标的比例为52、7%、注水肉为48、8%、三无产品为45、3%、病害肉为40、6%、包装不合格为34、8%、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为32、16%;农村消费者遇到三无产品的比例为34、4%、注水肉为29、8%、有害物超标为17、9%、包装不合格为16、7%、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为14、8%、病害肉为12、?9%。

今年9月份,上海连续发生了“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波及到上海市9个区300多人。而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广东省工商局9月28日公布的近期食品抽检报告显示,超市售卖的熟肉制品和非发酵类豆制品的合格率分别只有45%和36%,这两部分商品的微生物超标较为严重,有的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建议

针对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全程安全监控和可追溯体系,以及监管体系中有效的问责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重视食品安全的市场秩序;理顺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关系,调整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合理确定食品质量责任主体。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九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

8月20日—8月23日

学府平价超市,中青超市,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

实地调查,上网调查。

走访调查

我去了学府平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5%。

在中轻超市,调查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8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0%。

而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7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85%。

在街旁的地摊上,我惊呆了。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5%,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10%。

地点 绿色商标 生产日期 保制期 质量安全标志 厂方地址

学府平价超市 85% 95% 95% 90% 95%

中轻超市 80% 90% 95% 80% 80%

学校附近的小店 50% 65% 75% 70% 85%

街旁的地摊 15% 10% 5% 5% 10%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大型超市购买东西,不在中轻、佳惠、旺达等小型超市购买东西,尤其是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等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地方购买东西!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状况,据网上资料显示,发现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

其实,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把保障食品安全视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能力大大加强,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同时,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门联合行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也已建立起来,基本覆盖了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从食品种植到消费的环节多,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涉及的行业发展水平不一,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希望通过社会的舆论监督与相关部门的有效控制可以给广大老百姓一个放心安心的饮食生活环境。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十

x县辖区面积约2540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47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全县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的餐饮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固定店面的餐饮总数为862家,其中有许可证的为560家,无许可证的为302家,即将转让的为13家,获证率约为64.9%。在所有餐饮单位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15家,学校食堂40家,农家游199家,绝大部分为小型餐饮单位,占全县餐饮单位总数的96%。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县餐饮单位基本呈金字塔状,塔顶端的大、中型餐饮单位数量最少,中间部分为较为规范的小型餐饮单位,最底端则是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强、从业人员不稳定、设施设备缺乏、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的“五小”(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餐饮单位。

(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无证经营现象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方便快捷的就餐需求越来越大,餐饮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除较规范的酒店外,绝大多数是家常风味店、特色小吃店、休闲餐厅、烧烤店、大排档、农家乐等,而这些小型餐饮单位常常抱着“省钱经营”的心态去经营,投入少、成本低、分布广、条件差,加之多数业主法律意识不强,存在事先不申请,不管卫生条件符合与否,不经许可即行开办的现象,有的企业则是被查处时才被迫x,不查不办,更有甚者是遇到检查,听到风声不对,干脆“收兵回营”,躲过检查后再继续经营,导致我辖区内存在着一大批未x的餐饮单位。

(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健康体检不到位。目前,我县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的居多,部分从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起码的卫生知识都一无所知,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操作;有的企业不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或者为了应付x,节省体检费用,从业人员体检几个就算了事,不符合全员体检的规定,加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体检了的走了,新来的未经体检随即上岗,特别是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全部未进行健康检查,若有患有传染性疾病(如甲肝、肺结核等)的人员上岗,给消费者构成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些患病从业人员成为餐饮业的“隐形杀手”。

(三)设施设备简陋,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众多的小餐饮单位受自身经营规模、方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业主不愿意在硬件设施上投入,难以做到分间操作,有的甚至生熟案不分,也不能达到远离厕所、粪堆、污水沟等污染源的要求。日常监督检查时经常见到库房、操作间的物品就地堆放或堆放无序,废菜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较为脏、乱、差。特别是夜市、小吃摊点、火锅店等大多数集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段,来往车辆多,卫生环境条件极差,加之自带的清水和餐具有限,但是需要洗刷的餐具、用具又多,为了节约用水,两盆水撑到底,一盆去油,一盆冲刷,更别提卫生消毒了,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隐患。

(四)小餐桌、小食堂管理缺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还比较到位,但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获证率较低,学生小饭桌的获证率极低,这些小食堂、小餐桌未获许可,基础条件差,操作规程混乱,餐饮具消毒空白,责任管理缺失,对其监管难度也很大,几乎处于脱管游离状态。

(五)监管力量不足,制约监管工作有效开展。随着监管体制的调整,餐饮消费环节由我局负责,同时我局还承担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责,而我县餐饮业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执法装备尤其是仅有的3台执法车辆远远不能适应新任务的监管需要,存在着“力不从心”的困境,而我局在乡镇村又没有派出机构,与数量众多而监管难度大的餐饮单位形成了悬殊鲜明的对比。

(六)检验检测技术手段不到位。《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餐饮食品检验检测将实行“买样制”,检测设备、抽样费和检验费将面临巨大缺口,这将成为制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因素。还有,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交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但检验检测工作仍由疾控中心承担,餐饮监管与检测检验两者能否有效对接,能否协调运转都值得商榷探讨。

(七)农家游、农家乐监管工作是一个棘手问题。我县是一个旅游大县,大力发展农家游、农家乐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旅游本身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特殊时令性、区域特色性等特点,尤其是xx月中旬至xx月中旬较兴旺,农家游、农家乐在这一季节也逐步成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主要表现在:许多经营者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下对外开放经营,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现象;开办者大部分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卫生意识相对较差;厨房功能布局不合理,功能间缺少,卫生设施不全,x造成交叉污染,部分经营户为体现“农家乐”“家常便饭”的意图,在食品操作加工上采用不卫生的“土方法”;部分经营户不配备或者虽配备了餐具消毒、保洁设施,有的不经常使用、有的由于游客数量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形同虚设;前几年,我县为发展农家游、农家乐专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和许可条件,但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旅游人数日渐增多,饮食花样日益繁多,原有的许可条件和规范远不能符合满足现实的监管情况。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经营者守法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上街咨询、手机短信、投诉举报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饮食卫生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xx月份,利用一周时间,我局通过召开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大会,公开发放执法服装、设置展台、接受咨询,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优秀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五进”活动和餐饮服务执法检查开放日活动,营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要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其进行《食品行业从业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操作规程》等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人员规范管理、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扎实开展从业人员年度体检工作,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要采取强制措施,调离其直接接触食品的岗位,x月x日,由市局统一安排,组织全县380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二)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申领许可证的企业就其现场布局、设施设备、人员条件等项目进行实地核查验收,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目前,我局已受理餐饮服务经营企业申请书31份,已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20件;

对辖区内餐饮企业落实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追根溯源,x月份我局印制了统一的台账登记册,发放到餐饮企业,同时完善了23项餐饮食品安全制度,指导餐饮企业健全餐饮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重点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和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以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研究制定“五小”餐饮企业管理办法,借鉴重庆市小餐饮临时许可办法,对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或者就餐座位在30座以下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等符合餐饮服务“即时制作、即时消费”基本特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办理6-8个月的《餐饮服务临时许可证》,既使临时性企业得到规范,又不至于浪费资源,符合小型企业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特点。x月份,我局在对全县餐饮企业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突出监管重点,将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食堂、农家院、农村集体聚餐及经营规模小x出问题的餐饮服务摊点、小餐饮列为重点规范对象,经过上下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拟定了《x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x县餐饮服务摊点监督管理办法》、《x县农家宴席监督管理规范》、《x县农家院监督管理办法》《x县小餐饮临时许可审查规范》,已上报县政府,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四)全面推进餐饮业信用体系建设。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饮去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将餐饮企业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有利于促进餐饮服务经营者提高自身食品安全信用等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我局在具体工作中将坚持“监管并重、量化评价、动态监管、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量化分级;除此之外还将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示范试点工作。通过制定标准、广泛发动、积极参与等形式评选出10名餐饮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店(学校)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推动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新台阶,同时主动曝光一批无证经营、无证上岗、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且屡教不改的企业或摊主,使违法经营者无容身之地。

(五)关注群体聚餐,纳入重点管理。小食堂、小餐桌及婚丧嫁娶流动饭店是容x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场所,应重点准入管理和责任管理,按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开办者、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饭店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证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六)强化餐饮业检测工作。按照国家局《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技术装备基本标准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备基本标准的通知》文件要求,争取资金支持,加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技术监督能力建设,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其为餐饮业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等工作服务,目前,我局已购买四个食品快检装置,xx月xx日,特邀请专家对餐饮食品安全人员进行了快速检测箱的现场培训,并把快检装置充分利用到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按照《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的要求扎实开展驻会保障工作,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截止目前,我局共完成包括“红色太行颂党情—走进狼牙山”活动、“走进英雄山”全国旅游媒体登山大会、柿子节等24项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受到了县级领导的好评。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十一

1、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2、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1、调查对象: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大学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

3、调查方法:随机向同学们发放50份问卷,然后不记名回收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76%的人对报道的危害食品表示愤怒,24%的人对其表示习以为常;而对于食品的生产日期,有80%的人会看或偶尔看,只有一小部分不看,76%的人对报道的危害食品表示愤怒,24%的人对其表示习以为常;而对于食品的生产日期,有80%的人会看或偶尔看,只有一小部分不看,有部分男生会因产品而定;如果同学们买到过期或劣质产品大约44%的人会选择与经营者交涉,而其余的都选择自认倒霉;66%的同学会偶尔关注食品安全问题,24%的同学会经常关注,极少部分同学从不关注;对于品牌食品80%的人表示信任,也有超过10%的同学表示不信任;对于食品添加剂方面,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看看,也有同学根本不看;向街头小吃这样的快餐,同学们则显得比较理智,44%的同学会考虑其安全问题,44%的同学会综合考虑其价格安全美味,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同学看重其美味;几乎所有的同学对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制度都不满意,甚至有30%的同学认为非常糟糕;关于促销产品的购买,20%的同学会经常买,70%的同学偶尔会买,其他的从来不买;65%的女生喜欢吃零食(如饼干、腊肠等),36.7%的男生喜欢吃零食,其他的大学都不喜欢吃,10%的男生不喜欢;最后关于学校1罗俊,男,1992生,江西抚州人,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电子专业11—4班,电话:15179174768电子邮件:694183010@。

食堂的饭菜,60%的同学感觉一般,16%的同学感觉还行,其他的同学则表示有点糟糕,不出所料没人觉得餐厅的菜很好。

从结果分析可得,同学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然而同学们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会选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大多数同学选择“忍”字当头,没有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诉讼或求助,这种现象无疑会助长非法制造商的邪恶之风。而同学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一般的也会注意像生产日期等安全问题,但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还远远不够,像购买促销产品,尤其是食品都快过期了,这可能与同学们的个人经济水平有关(生活费不多,能省就省)。另外,不管是从调查还是从社会现象都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尽如人意。由于调查对象的限制,通过问卷只能得出学生这一个群体对食品问题的态度这一个方面。但是我认为要分析下导致食品问题的其他具体原因,让人有所了解。这也是此报告的目的所在。上面分析提到许多,这里再作下总结。具体有:1。个体商户利益熏心,违法成本低,利益巨大。2。法规不健全,食品指标不全。添加剂种类繁多,没有全面定义和规定,无法统一监管3。政府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处罚力度不够大。4。消费者还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鉴别真与假,好与劣。

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而不断了解社会现状的人群,了解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持有各自的度。如何具有相对客观的见解,如何在辨别真假时具有相对准确的意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本报告综合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和针对性的日常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从正文分析可见,权威媒体与机构在宣传上具有较强感染力与影响力,而我校调查的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并不是很强烈。从报告本身来看,特别关乎日常生活的问题有如烫手山芋,分支多,管理难,学生群体在不了解具体事实原委是常情,但是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却是应当关注的地方。联系社会环境等因素,从政府机构到管理部门,到运营厂家再到顾客本身,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很多问题,就各个层面做出何种调配安排与分工从而最优化我们现有的制度,改善食品安全的现状才是我们,包括大学生在内,去分析实践的根源所在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

(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执照、无生产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

(3)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4)完善食品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

(5)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 6 )续开展品安全专项整治

(7)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此外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提高自身素质,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有害食品,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也呼吁社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让不法分子无地嚣张。

为增强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应牢记的一些生活上的安全小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5、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6、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天天喝水八大杯,对身体有益,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7、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8、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

9、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因此切忌放在床边。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十二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科学领域。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市食品超标问题依然存在。目前,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仍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7%,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为%。据对7万多家食品市场检查,发现不合格散装食品19万多公斤,病害肉40多万公斤,假冒伪劣酒类案件万件。二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失。总的看,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法律条款仍相对粗疏。食品很多都是鲜活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保鲜、贮藏等要求较高,应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此外,市场准入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项制度的实行尚缺少上位法的支持。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主要还是靠行政管理,亟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我国有食品质量标准近3000个,而与流通有关的标准仅有100余个,相比于生产和加工标准数量差距甚大,流通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严重不足,即使食品生产质量合格,也难保不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四是食品流通检测及环保体系仍不健全。调查显示,全国5万多家食品零售企业中建立检测中心的不足1%,全国万家农贸市场配有

垃圾处理设备的不足1;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此外,检测体系不健全,还表现为各部门的检测工作缺少协调,检测力量缺乏整合,检测资源不能共享,快速检测的技术手段落后。五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该领域的企业信用数据的征集工作也处在小范围尝试阶段。因此,从总体看,掌握企业食品卫生质量的信用状况难度仍然很大,很难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褒扬守信者,遏制失信者,追溯责任方,形成诚信经营氛围的作用。

(一)是市场管理不到位。我国市场区域广阔,各种交易场所如集贸市场、批发摊点、零售门店和小卖部等都出售假劣商品,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往往使整顿难以得到深入。

(二)是惩治力度不够大。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对制假售假的处罚办法主要是罚款,以罚代管、以罚代刑、一罚了之的现象比较普遍。刑法规定,售假5万元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真正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假者却少之又少。造假者的造假成本很低,赚的钱比罚的多,使得造假者感到有利可图,更加有恃无恐。

(三)是投诉索赔难度大。农民权益遭到侵害时难以讨到公道,如买了伪劣食品,遭受了损失,进行投诉时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才能找到证据,分清责任。而鉴定耗时长,费用高,很多农民承担不起。在索赔困难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即使发现买了假货,大多也是认倒霉而不去寻求赔偿。

(四)是管理人员执法违法。有些市场管理人员、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由于收受了制假售假者的钱物,对制假售假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面有行动就象征性地管一管,有的还为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从中捞取好处。

(五)是鉴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虽然有关部门和媒体经常提醒农民朋友增强防假意识和辨假能力,但农民的辨假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虽然一些正规生产厂家不断投入资金,进行产品包装防伪标识的开发和宣传,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我国食品安全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在一些地区比较突出,严重扰乱了我国食品市场秩序,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监管工作,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切实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切实把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人员到位、精力到位、监管到位。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各乡镇政府要与各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把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分解、量化到村,构成全市我国监管网络体系,

(二)是要部门联动,紧扣主题。质监部门要以全国整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契机,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业主签

订质量承诺书,明确业主的责任和义务;工商部门要深入开展“我国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制定我国食品安全经营示范店创建标准、我国食品安全经营示范店十项标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商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卫生部门要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通过各职能部门的紧扣我国食品安全整治这一主题,进一步规范本市我国食品市场,从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要加强种植养殖业监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从源头抓起,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农药、药物残留、违禁药物滥用等专项整治,向农民普及安全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知识,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三大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

(四)是要抓好宣传,提高意识。针对我国消费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法辨别食品质量优劣与真假的实际,各职能部门要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转变我国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采取上街设置咨询点、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加快食品安全知识进课堂、进课程步伐,增强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最早的“苏丹红”到近期的“塑化剂”,这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质大量侵入我们的生活,牛奶、鸡蛋、鲜肉、果蔬这一列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彻底的席卷了我们生活,对我你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明确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强弱,清楚他们关注哪些方面的食品问题

食品安全、意识、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则直接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人们要提高安全意识,看清其重要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

1)消费者一味的追求味道而忽视了安全问题

2)食品的价格左右了消费者的消费范围和食品质量

3)一些个体私营对添加剂的使用量和质量要求不达标

4)消费者因消费目的不同,单一的食品安全不引起其重视

5)消费者有安全意识却不够全面

1)作为广大的消费者,不能单纯的抱怨企业的道德缺失、不负责任,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色香味,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我们要将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遇到不合理的、非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其他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时,要使用合法的手段博取自己的利益

2)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大监控力度,从源头控制好食品的质量,发挥广大市民的监督作用,积极举报伪劣商品,打击非法制造不安全食品人员的势力

3)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物,以保证所需昂食品的安全性

4)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买东西务必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不含或少含添加剂的食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蛋糕的颜色这么鲜艳?”“为什么这种零食这么便宜?”具备这种精神,在挑选食品时,将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当下依旧不可小觑的问题,在前不久的“马肉丑闻”风波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食品安全没有旁观者,它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食品供应链已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而单单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不能一味的就事论事,它所折射的种种现实让我们每一个公民深思。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十四

近日,《哈尔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出台。根据《预案》要求,哈市将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按照事故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发生事故需在1小时内初次报告。

a 按照事故级别启动应急预案

《预案》按食品安全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4个级别。

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各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事故等级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了解情况后,分别向本级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报告。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应立即会同同级卫生计生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和各自职责分工进行调查处理。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食品药品监管局向市政府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后,成立哈尔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事故所在区、县(市)政府组织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b 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测预警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大节日、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的监管工作。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测,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同时,依托国家及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开展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对监测数据、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汇总、评估,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c 处理结束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预案》要求,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初步核实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其中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止。

再来一篇
上一篇:最新最新单位宣传工作总结(6篇) 下一篇:最新大学的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