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2023年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十四篇)

2023-12-14 互联网 实用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与旧版教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新教材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即: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教材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教材编写的这个理念,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其一: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从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改成以学生为主,以传授知识变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要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二:教师备课时不应只是备教材、写教案,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对知识结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让学生对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有所了解;其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实际收集教学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改进实验,增加新的校本学习教材,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等。

其三:备课时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好实验,不单纯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印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实验过程中做出来的现象,往往和理论上有出入,我们要引导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好实验,重视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在让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现象的前提下,同时还要注意环保问题,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就是我们化学学科的特色。

传统的评价观念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石,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对学生进行考核,基本上否定了学生在过程中寻求方法、探究学习的行为,基本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实践能力。新课标提出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倡导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即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建立起全新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知识技能评价和学生、家长的主客观评价等等。而化学学科,只要针对自身学科特点,在过程评价中注重实验技能的考核。其中包括:

(1)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①遵守实验室规则;

②良好的实验习惯;

③实验操作考试。

(2)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实验理论测试;

②探究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做出综合评价。

从课程资源的应用来看,应用更加广泛最突出的是把学生本身看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变得潜力无限。从运用手段看,结束了过去单调的教学模式,用现代教学媒体对教学进行组合设计,整合了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同时使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能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社会发展对化学人才的要求。包括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气体性质,化学实验现象的表述,尾声处理等重要化学知识要求。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不注重实验,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材的。

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自始至终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如甲烷燃烧注意观察火焰的颜色,是否有黑烟,与乙烯、乙炔燃烧现象做对比。又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滴定中点时,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在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往往就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原动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的目的、操作细节、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理论解释,这些环节的完成,对其思维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为您编辑]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能使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能很好的培养其思维能力。如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学生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及产生气体的颜色,最后溶液的颜色,可以推出反应的实质及产物,可以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做反思型的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打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注重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激发求知的欲望,提供给每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老师的互相协作下,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已经半学期了,回顾走过这半期的路程,收益良多。上半学以来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现就这一半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备好了每一节课、做好了课件、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积极参加了组里的听课、评课,以及积极向高级教师张建、林晓红等请教,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来指导自已的实践,以不断完善自已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批改了作业、讲评了作业,做好了课后辅导工作。课间总在教室认真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易误解和混淆的地方,分析原因,及时给以解决。

3、重视了基本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坚持了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5、重视了化学实验教学,努力做好演示实验,督促学生做好学生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实验推动化学教学。

6、搞好章节、单元复习及总复习,搞好测评及讲评,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加强课间工作。

7、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在本期的期中考试中,三个班的化学成绩还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我的要求,这次考试试题基本上都是我反复讲过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精准度掌握的还不是很理想,这需要反复的训练加深印象,还有部分学生粗心大意失分也很严重,大多数学生很后悔,印证了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这一说法,粗心大意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只有想办法降到最低,完全的细心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每天都强调注意审题,审题很关键,把会做的题尽量都拿到分这样平均分才能有所提高的

2、由于本人工作努力,踏实认真,诚然,在工作中,本人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克服,迎取更大的成功。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教辅材料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已经不再拘泥于现有的课本。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充实了头脑,开阔了眼界,带来的是无穷的乐趣和愉悦的体验。

1。教材中的各种阅读性材料是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贴近生活,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视野”等栏目的阅读材料大量介绍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现代科技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这些阅读材料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2。无论是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还是自主性学习,教师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视野”选编的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整合和反馈信息;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相结合,将其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自学的成就和乐趣。

3。新版教材十分注重向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化学发展历程方面的渗透。例如:抽象的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经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百余年的艰苦探索,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还在不断延续。我国科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锑、铈、铕等相对原子质量;20世纪20xx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现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的垄断,造福于人类。这些阅读材料,印证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它们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人类揭示自然科学奥秘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任何一个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阅读“拓展视野”等材料,学生将进一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懂得结合身边的现象、联系生活生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的运用,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的热情。

“拓展视野”栏目短小精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为了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通俗易懂,学生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材料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布置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阅读紧扣教学主旨。

2。学以致用是阅读的作用之一。教师根据材料的内容,让学生以提问、对话等形式回答问题,交流心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重点、关键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内涵、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3。阅读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应挖掘材料的深层次含义,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例如,在介绍“侯德榜与联合制碱法”时,可以增加简介联合制碱法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练习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工业生产的效率问题,适时提出联合制碱法的重大意义。教师要善于根据材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外延。

(八)“整理与归纳”即在每章结束前,提示学生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改变过去直叙知识要点后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章重点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兼顾对观念性问题的思考,从而增加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

“整理与归纳”栏目安排教材各章末,该栏目和过去教材中的“本章小结”相似,但它一改过去章小结直接陈述或以框图表示本章知识点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理出一些问题(线索),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小结的支架。栏目由导语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导语对学习采用的方式加以说明,而正文则指明了整理与归纳的内容。

“整理与归纳”的教学要求:

“整理与归纳”栏目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章节学习的必要补充,是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能力、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该栏目的教学效益呢?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为落实“整理与归纳”栏目的教学,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替代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理解和建构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2)正确认识整理与归纳的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归纳与整理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成,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参与整理与归纳活动,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3)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整理与归纳的欲望和能力、尊重学生在归纳与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整理知识;只有尊重学生,学生习·会在宽松条件下积极参与。

2。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整理与归纳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切实实地发挥栏目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点:

(1)提出明确要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中来,根据栏目提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2)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充分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交流,只有充分思考的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3)给予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时间。教师作为整理与归纳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了思维的碰撞,才能引发学生的反思,并进一步诱发学生新的思考,从而发挥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最大效益。

3。给予方法指导

前面指出,学生虽然具有自主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愿望和潜能,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方法、完整有序地归纳、整理一章内容并科学、合理、简约地表示出来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自行整理与归纳知识时,可能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并将整理与归纳的指导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联想、比较、图示、聚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具体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或网络图。例如,指导学生按因果关系(如:组成—性质一用途、制法和保存)、按事物发展关系(如:金属一金属氧化物一碱一盐)、按物质问反应或相互转化关系等组织知识,画出物质关系图。

(2)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对于知识应用型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应用范围,打破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的封闭状态,增加知识的弹性:对于探究实践型的问题,强调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实验、访问、查阅资料等的方法,以及撰写小论文是的注意事项以及交流的形式、内容等。

4。及时反馈与评价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栏目问题(或线索)的综合程度,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小组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知识关系图(表)等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可能只涉及部分内容,但不够完整、全面: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等。这就要求对学生整理与归纳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与评价。

要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价,首要的工作是对整理与归纳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如何展示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儿秆方法:(1)在板报或专题栏中展示,组织同学们相互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2)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引用,并组织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讨论;(3)召开交流会、讨论会,让同学讲述、介绍并相互探讨。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要及时观察、认真听取、深入剖析,同时作出评价: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好的现象、所听到独到见解、好的整理结果等,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与鼓励;而对活动中不好的表现、错误的答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补充等。从而做到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完善网络、激发情感等。

综上所述,新教材增加的这些栏目不仅使得教科书充满活力——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而且拓展了教材功能——对话功能,充分体现教与学、人(师、生)与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当然,不同栏目有不同的教学功能;而栏目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科学施教。因此,教材中,必须深入挖掘栏目教学价值,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20xx年度,我被遴选为xxx初中化学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对象,于x月xx至x月xx日在xx师范大学进行了几天培训学习。我有幸在炎热的夏天来到x师大,走进x师大讲堂,成为“xx省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x师大初中化学班的学员。在这紧张而忙碌的四天时间里,与多名教授、学者和一线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学习和交流的`时光。回顾这次培训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了自身素质。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下面就国培学习情况谈谈个人的五点体会:

多位教授、学者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如:x师大教授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所xx的专题讲座《基于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x师大xx教授的《践行四有标准提升综合素养》xx老师的专题讲座《做快乐奔跑的蜗牛》及x师大文学院xx老师的《教师职业礼仪文化》。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结合专家的讲座及名师的示范课,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加强学习,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四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感觉自己已经落伍了,这才认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含义,体会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期间我写了十篇教学心得体会和一篇教学论文。国培学习使我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改进我的教学。学无止境,学习并没有结束,新的学年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新知识需要我去了解、去掌握。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要想教好化学,自己必须先学好化学。一个人化学水平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化学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化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的技术,以书为载体,以爱的渗透为激活点,抓住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教材,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只有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勤练业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从老师来说,一定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化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必须施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众所周知,化学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点上讲,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尤其是注重实践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当今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应当被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自主学习而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形成深刻的体验,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什么样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以何种方式被运用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是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出出适当的问题,起到他应有的辅导作用,作为一种基础科学的教学活到,这是成败的关键。

二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例如,在探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建议4人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通过实验验证,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一个人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而这种合理的分工在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分工,这样的结果使所有的学生在其中都得到了锻炼,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两极分化。

三是教师本身应当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该表扬的给与表扬,该指出错误的应该给予适当的友好的批评,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了老师的亲和力,感觉到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培养锻炼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未来的考试中减少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四是教师在课后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科学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整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来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会说两极分化现象会得不到消除呢?

时代在发展,人也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作为人的基础阶段更应当好好被重视,也必须有新的进步,两极分化不能有,双峰现象不该出现,这些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某一阶段某一地点或者说在中学化学上的特殊现象,在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探索。而新思维、新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应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运用,只有这样,我认为才会从根本上避免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避免出现教学结果上的双峰现象,才会出现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加强化学教学就要加强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要制取氢气时可以编成口决’’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辙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形象生动,加强基本操作,有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规范操作,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对教师的操作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酸碱中和试验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结果准确,现象明显。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走进实验室前了解实验的制度,实验结束时养成清洗、清点仪器的习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让有兴趣的同学实验室为他开,实验管理员辅导和指点,让实验爱好者多作实验。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在仪器的购置,教师的配制方面多想办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触决。

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用做实验,用实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科研形的人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领导的责任。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深知要上好这门课,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扬弃和改造,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化学组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1、教师理念的转变

①善于吸收------做学习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恒的创造潜能,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学生中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经常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平时要多钻研教材、多钻多做题目(中考试题、竞赛试题)、多看书、听课学习(我校有很多名教师)、多参加各种业务学习、专家讲座!我们学校经常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我讲学,我有时也反感,但坚持静下心听一听,想一想,再结合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收获。真正理解校长说的精神福利!

②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如何在下一节课里弥补?这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节课中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收获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要不断地提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才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每个人一般都是带三个班级,大家都深有体会,第一节课的班级一般不如后面两个班级上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重温备课笔记,重温往年备课笔记特别是老备课笔记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力争第一节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平了道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们在课前就要下功夫!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为此,我们平时特别注重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我校在开展备课组活动方面注重从细实入手:平时每天晚上第一节晚自习,星期四大组活动。各位同志先自己备课,形成初稿,教研组活动时候主备人先发言,其他同志补充!据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开课的、示范课、评优课的,更是一人上课,全组努力;一人获奖,全组荣耀;一人开课,全组受益!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会生存,首先是要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会学习,他们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独立生存。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实践使我们课改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那种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培养"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备课,把一节课上要传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获取知识!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民主、和谐、人文、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班级不同的同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课后的作业包括作业的检查也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学习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密切结合区情、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这一开放的学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多年的坚持在初三学生学习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磷肥厂。通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习,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化肥厂和磷肥厂的参观学习,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分子的运动(很远就闻到氨气的味道)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我们班级的板报经常出现“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浓硫酸等小文章”

3、学生能力的变化

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几十

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 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深,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会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 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去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行为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现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转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师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方法上,我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对化学实验,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圈。我们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专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而是改变书上的教学,设计通过把四个浸有石蕊的干燥蕊纸分别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动脑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学习后面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原理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师在费口舌,这就是探究教学的优势。对一些概念计算等内容,我尽努力尝试,如在上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一节课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也能自制标签,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当然教学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 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而且比教师的角色更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去主动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有时又组织组与组之间或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班级顿时活跃起来,有很多问题、知识、方法是我没想到的。课外我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让学生利用碘酒去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淀粉等,学到课本没有的知识。这种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和体验,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成绩好就水到渠成。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把教师最阳光的一面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 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 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 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 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 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 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 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在当前的课改大气候下,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4)个别学习、小组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近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2、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近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如:不能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有效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1、抓好化学复习的重要的三条线:一是《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语言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特点综合专题可分为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基本实验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溶液ph值的确定,守恒思想的应用,常见酸、碱、盐及其与单质、氧化物的关系,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化学图象、图表专题。……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平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这学期的化学教学已经按计划顺利完成。从实际出发,注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所有学生的通过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点经验:

1、打好基础,努力赶上进度是不可取的。中考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重中之重。掌握基础知识,也就是化学课本知识,努力通过教学中的每一章。由于学生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赶上普通教学的进度,以保持更多的复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掌握基本功,掌握化学术语的使用技巧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每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能强调结论,忽视过程,强调简单应用的机械练习,忽视对问题场景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而是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的思维方法”。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注意知识的应用。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局限,减少机械操练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大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虽然我们学校没有新的实验化学课程标准,但教师们已经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前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5、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互学习和讨论。听完课,我可以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提出不足之处,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实验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和复习中加强这一部分。

7、要自信,做好学习,不遗余力。特殊技能学生将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为特殊技能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氛围,鼓励他们脱颖而出,为今后培养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总结教训。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像既是地理学科内容的呈现方式,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和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是地理学习最重要的能力。用好图像化语言,就是以地理图像为主要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图像可分为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地理漫画等类型,是地理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是语言文字描述所不能替代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就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十四幅。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这些图像资料、直接关系着本节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结合“中国的地形”一节的教学,我着力在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环节步骤上遵循“六步走”:第一步“图像导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运用多种媒体展示图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问题生成”,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结构,展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通过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读图探究”,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地理图像为载体,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连接方式,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以建立地理图像信息和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之间的联系。

第四步“讨论质疑”,在学生自主探究取得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达成共识。

第五步“图像总结”,在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第六步“巩固拓展”,学生开展旨在巩固学习成果的课堂活动,教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并联系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重点:

1、以能突出教学目标的图像为重点

不同的地理图象所体现的知识侧重点不同,教师在选用时要有目的,要以能突出教学目标的图像为主。比如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一个特征——地势西高东低时,根据教学目标我选取了教材上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图2—28“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还搜集了“地势阶梯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剖面图上自西向东依次出现的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变化;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地貌特征;发源于西部山地,最终向东注入海洋的大江大河的流向。这些地理图象使教学目标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教学目标。

2、以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图像为重点

形象思维理论指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方法过程不同,形象思维不是以概念和推理的认知结构为载体,而是以形象形式的知识为载体,形象思维中的形象包括感觉形象、实践形象、观念形象三种类型。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图像,绝大部分属于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关键图像。

而地理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含了大量的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图像,这些地理图像形象、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可以引发学生形象思维,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究进而获取新知。比如在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二大特征“地形复杂多样”时,我选取了教材上“云贵高原景观图”,

“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湖泊广布的长江中小游平原的照片还搜集了遍布梯田的江南丘陵、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等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图及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景观图,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图像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找出其地貌的不同,并分析不同地型类型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这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照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很轻易就懂得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这为我国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对人民生活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同时还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学习下一节“中国的气候”做好铺垫。

3、以覆盖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地理图像为重点

地理教材中除了反映某一个知识点的单一地理图像外,还有一些能体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地理图像。这类地理图像包容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往往在归纳小结时利用效果更好。比如,在学完“中国的地形”这一节知识点后,归纳小结时,我选取了教材中图2—9“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结合图全面回顾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三级阶梯分界线,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大致位置,然后在图上查找,确定、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地形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在深化拓展教学目标、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上,着力强化自绘地理图像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因而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些简单地理图像也是地理学科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通过学生自绘地理图像,不仅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漏补缺,深化拓展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完“中国的地形”一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自绘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标出以下内容:三大阶梯分界线、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大致位置,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动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

图像化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学习活动,以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不断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表明地理图象语言比文字语言能更形象直观的反映地理事物的性状、特征,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最优途径之一。

再来一篇
上一篇:最新园艺技术实训总结(九篇) 下一篇:2023年个人转正申请书简短 个人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