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谚语 列表页

俗语大全及表述(精选99句)

2022-06-18 互联网 民间谚语

1、人留子孙草留根。

2、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3、牵牛花上树——顺杆爬

4、猴儿下竹竿——溜到底

5、水缸里抓王八——稳拿

6、冠军和亚军——数一数二

7、烂柿子落地——软成一摊

8、鼻孔里长瘤子——气不顺

9、一根笛子八个眼——气相通

10、七寸蛇配疥药——以毒攻毒

11、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

12、串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

13、书桌上的笔筒——粗中有细

14、昆仑山前搭戏台——背景高

15、草帽戴在膝盖上——不对头

16、黄病鬼开药铺——自产自销

17、千只麻雀炒盘菜——多嘴多舌

18、寒冬腊月作报告——冷言冷语

19、对着镜子扮鬼脸——丑化自己

20、杜十娘沉百宝箱——人财两空

21、这山看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22、进了棺材还比赛——死不认输

23、【演空城计】见“唱空城计”。

24、人各吃得半升米——哪个怕哪个

25、心里生起一盆火——浑身热乎乎

26、我和妈妈在街上看到一张布告,

27、【撒野火儿】(惯)指故意闹事。

28、不吃桑叶的老蚕——净是丝(私)

29、急救车碰上了救火车——急上加急

30、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准没好事

31、属马鳖(蚂蟥)的——净吸人家的血;吸血鬼

32、【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惯)比喻机构重叠。

33、搬起楼梯上天——高攀不得;无门;找不到门路

34、【关门不见开门见】(惯)指经常见面,互相来往。

35、【扁担长的“一”字都认不得】(惯)指人不识字。

36、【一槌敲响了闷鼓】(惯)比喻一句话使人顿时明白。

37、【虎不离山,龙不离渊】见“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38、【羊毛搓的绳子,又抽在羊身上】(惯)比喻自作自受。

39、【打哑谜】(惯)指不直接把意思说明白,故意让对方猜。

40、【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惯)比喻身为农民,生活在农村。

41、【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42、【摸不着头脑】(惯)比喻弄不清底细或缘由。 也作“摸不清头脑”。

43、【拿柳条当棒槌】(惯)比喻轻信别人,把别人随便说说的话当成真的。

44、【搞鬼把戏】(惯)指暗中使用阴险的手段或计策。 也作“搞鬼名堂”。

45、【脸红脖子粗】(惯)形容人激动或发怒的样子。 也作“脸红脖子胀”。

46、【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惯)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自相矛盾,使自己难堪。

47、【钻死胡同】(惯)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形容人固执,认死理,不知变通。

48、【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49、【抓不住老虎,在猫身上出气】(惯)比喻斗不过厉害的,就把怒气发泄在弱者身上。

50、我在订本子,怎么也弄不好订书机,妈妈说:“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辽宁·朝阳)

51、三赖的儿子和他一样不安分,村里人说真应了“腥锅里煮不出素豆腐”这句老话。(河南·新野)

52、【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

53、【人不辞路,虎不辞山】(谚)人不能离开道路,就像虎不能离开山冈。指人总要上路,上路总要靠别人帮助。

54、【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歇)可着:尽着,就某种范围不增不减。指刚够,没有一点剩余。

5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过街的老鼠——到处有人喊打”。

56、【常赌无赢客】(谚)经常赌博的人,没有一个是赢钱的。指凡赌博,最后都是以输钱为下场。 也作“久赌无胜家”。

57、【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歇)擀面杖:擀面用的木棍儿,没有通气孔,无法用来吹火。本指空气不流通,转喻不通达事理。

58、表妹今天很不开心,愁眉苦脸的。妈妈见了,对她说:“高高兴兴精神好,烦烦恼恼人病倒,天天开心才不易老啊!”(广东·龙门)

59、【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谚)原指风水在河东的,几十年后又会转到河的西面。后谓人或部落的盛衰,常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60、【人死如灯灭】(谚)指人一死,就像灯被吹灭一样,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也作人死如灯灭,香烧一堆灰。 人死如灯灭,阴阳两不接。

61、【吃一堑,长一智】(谚)堑(qian):阻断交通的壕沟,比喻挫折困难。 受到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见识。 也作“经一失,长一智”。

62、李叔叔正拿着一份请柬为钱发愁,他表弟结婚又送来了请柬。李叔叔叹气说:“真是人情逼死债,头顶锅头卖啊!”(新疆·乌鲁木齐)

63、【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歇)掸子:一种除尘工具,常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胆子太大。

64、【鸟靠翅膀,人靠脚力】(谚)鸟要生存,全靠翅膀到处飞翔;人要生存,全靠自己的脚力到处活动。指人是凭着亲身实践开拓事业的。

65、【民不举,官不究】无人检举控告,则官府不加追究。郑义 《老井》:“那种事,民不举,官不究,人家段家不告,用得着咱 穷操心?”

66、【一力降十会】(谚)十:多的约数。会:会武艺的人。一个人只要力气大,就可降伏多个会武功的人。指武功较量,体力大是基本条件。

67、【急用卖得堂前地】(谚)堂前地:正屋前面的地。人在急用时,就连堂屋前的地也舍得卖掉。指人到窘困不得已时,任什么都舍得割爱。

68、【赶鸭子上架】(惯)鸭子本不会爬高,却硬赶着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强逼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鸭子上架。 拿鸭子上架。

69、【 败棋有胜着】不能全盘否定,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历史 图书《千百年眼》:“谚语说:败棋有胜着。可惜,当局者迷, 看不到这一点。”

70、【扁担无钉两头塌】两头落空。或说:扁担没扎,两头打 塌。周立波《山乡巨变》:“那边挡驾,这边又不能转去,落得 个扁担没扎,两头失塌。”

71、【务名不务实】追求外表,不务实际,浮夸。清代《儒林外 史》:“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 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

72、不知为什么,李叔叔这几天满脸的不高兴,说起话来火药味十足。爸爸说:“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还给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73、【现钟不打打铸钟】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74、【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释义:指重阳这天阴沉下雨,这一年就有好收成。例句: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归路日,有雨主来年熟。

75、【不够塞牙缝】分量少,不够吃,不敷所需。成语:微乎其 微。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别怕,你跟着我,小小 几个土匪还不够我塞牙缝的。”

76、【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释义:借指原有基础雄厚,虽然衰落了,但仍超过一般情况。例句:“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只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

77、【管山的烧柴,管河的吃水】(谚)管山的有柴烧,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业,就靠哪一行业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78、【篱牢犬不入】不让坏人有机可乘。或说:篱笆扎得紧,野 狗钻不进。明代《水浒》:“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 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79、【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谚)舆(yu):车。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现。指相马要从它拉车的表现上判断它的耐力,相士要从他的平素为人处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80、【外头赶兔,屋里失獐】(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像鹿而比鹿小,头小而尖,毛较粗,没有角,皮可制革。外头赶着捉兔子,家里却丢了獐子。比喻贪小而失大。

81、看着姥姥栽下的两把又黄又小的干葱,我直担心它们能否成活。“有句老话,饿不死的兵,旱不死的葱。”姥姥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把它们埋在土里,就一定会返青长大的。”(陕西·铜川)

82、【挥泪斩马谡】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痛心地将马谡斩首。 借指为了顾全大局,挽回失误,只好牺牲局部。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都知道袁是张多年的战友,张不念旧情挥泪 斩马谡。”

83、【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谓人的思想心情,常从语言中 流露出来。成语:言为心声。明代《醒世恒言》:“太尉夫人 再也不来盘问。游玩至晚归家,各自安歇不题。正是:要知 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84、【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指引起公愤,群起而攻。类似的:鸣 鼓而攻之。《北京日报》(19:“现如今,对于不正之 风,可以说人人皆议之,人人皆非之,人人皆恶之,早就到了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程度。”

85、【 行得春风,指望夏雨】指因果关系,做事会有结果。类似 的:行了秋风,望下了雨。明代《警世通言》:“我施某也不是 无因至此的,行得春风,指望夏雨!当初我们做财主时节, 也有人求我来,却不曾恁般怠慢人!”

8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谚)好药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诚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行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苦药利病,苦口利用。

87、【心有灵犀一点通】释义:灵犀:犀牛,传说它是灵异之兽,角内有白纹直通角的两头。比喻心意相通或心心相印。例句:江汉说:“应该说,刘局长有指点,也有暗示,但是,只那么稍微的点一下子,你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88、【天早锄田,雨涝浇园】(谚)指天越旱越要加紧锄田,因为锄田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雨越涝越要加紧浇园,因为雨后浇井水,能改善地面水质状况。 也作天旱不误锄田,天涝不误浇园。 天旱不忘锄田,雨涝不忘浇园。

89、【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惯)指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也指过高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而对己方的力量估计不足,因而助长对方气势,使自己灰心丧气。 也作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90、这几年,我家渐渐富起来。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锅饭时,咱这儿房子破,地皮薄,耗子进家要挨饿;现如今,可是仓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夹脚,衣能遮体。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怀里搂,日子是越过越有甜头啊!”(安徽·萧县)

91、【此处无声胜有声】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更能表达出心意、情感。例句:此刻,他在“长辈”面前用眼泪表达自己的委屈,即可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又会表现出一条刚烈汉子的真情。他这手“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把戏,真是用到了点子上。

92、【—是一,二是二】谓区别明显,不含混。曹禺《原野》序 幕:“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这样]是五八,不[这样]是四十五八等于四十,谓反正都 是一样。李准《李双双》:“没有功没有利,连个工分也不记, 劳动是五八,不劳动是四十,你去白出那牛力干什么呀?”

9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人,就应信任,否则不可能同 心同德。语序亦可换置。茅盾《子夜》:“这个骄蹇自负的年 轻人显然以为吴荪甫不在家中守候捷报,却急冲冲地跑到 厂里来,便是对于部下的办事人还没有绝对信任的意思,那 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那就不是办大事的风 度。”

94、春季的一天,我和妈妈去田里插秧,天突然下起了雨。妈妈说:“这个鬼天气,真没用。”该插晚稻了,太阳火辣辣的,又听妈妈说:“这个鬼天气,要你晴又不晴,要你雨又不雨。”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插早稻要天晴,而插晚稻又要下雨呢?”妈妈说:“早禾不怕火烧天,晚稻不怕水淋田。”(江西·全南)

95、【大意失荆州】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96、【厨师的高帽】厨师戴白色的高帽是世界通行的习俗,显得清洁卫生、别致。它源自希腊。最初,它只是一种作为区别他人的一种标志,没有行业色彩。中世纪的希腊,战乱频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避难。据说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进修道院,他们换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样。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区别开来,于是将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从此,厨师们戴的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97、【谈天】“谈天”一词,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家事,大到国事,无所不聊。那么,“谈天”一词源出哪里呢?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孟荀列传》:“邹衍之述,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日:‘谈天衍’。”战国末期,齐国的哲学家、阴阳学家邹衍曾经游历许多诸侯国,针对各国的现状,他常常发表大胆的言论,并写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论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点,其研究方法是从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无边际。人们听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绝,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论却是感到非常困难。后来齐国的人都称邹衍为“谈天衍”。《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邹衍之所言……尽言天事,故日‘谈天’。”这就明确指出“谈天”的初义和出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就把随便的闲谈称作“谈天”或“聊天”了。

98、【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99、【不倒翁】现有玩具叫“不倒翁”。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贬义,可引起处世圆滑、官运亨通等联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时期。史载,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一块璞玉。此物外表平凡,与一般石头无异,然而却是一块真正的美玉,卞和两次将此宝献给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顽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断卞和的双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璞玉,在荆山脚下号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随后哭出血来。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问他缘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断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宝玉当成石头,把正直的人当成欺君的骗子,这是我悲哀的缘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将石剖开,果然获得一块宝玉,文王乐不自胜,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战国时“完璧归赵”就是此璧,价值十五城)。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于是称赞卞和说:“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据此有“不倒翁”一词,但由褒义演化为贬义。另有一说,“不倒翁原为玩具名。形状像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起来,也叫‘扳不倒”’。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再来一篇
上一篇:抖音短视频民间俗语经典话语(精 下一篇:有关民间俗语(精选98句)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