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哥长嫂当爹娘。
2、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3、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4、旱地蛤蜊——死不张嘴
5、飞机上弹琵琶——高调
6、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7、麻雀当家——七嘴八舌
8、九月九上山——登高望远
9、头皮上擦火柴——划不着
10、石头做枕头——自讨苦吃
11、山谷里敲锣——处处有回音
12、打灯笼走亲戚——明来明去
13、耗子啃皮球——嗑(客)气
14、属蜘蛛的——满肚子丝(私)
15、绣花姑娘打老虎——胆大心细
16、针鼻不叫针鼻——线(显)眼
17、阎王爷不戴帽子——鬼头鬼脑
18、【飞到高枝上】见“爬高枝”。
19、乌鸦当向导——把人带到死尸堆
20、大年初一看日历——日子长着哩
21、摔倒五味瓶——酸甜苦辣都尝到
22、闭门造车——自作聪明;不合辙
23、背水作战——不留后路;没有退路
24、【踏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25、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划不来
26、牛屁股缝里的虻虫——钻了空子又吸血
27、狗尿苔做点心馅儿——不成仁(人)儿
28、喜鹊老鸹同枝叫——悲喜交加;连喜带忧
29、【太阳从西边出来】见“日头打西出来”。
30、【找个缝下蛆】(惯)比喻找机会干坏事。
31、【找台阶下】(惯)比喻寻找摆脱窘境的机会或借口。
32、【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惯)比喻自己找死。
33、【扳倒葫芦洒了油】(惯)比喻不惜一切,坚决干到底。
34、【神归庙,鬼归坟】(惯)比喻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35、【抓头不是尾】(惯)形容人急得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做才好。
36、【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见“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37、【猫见了鱼——真想求荤】(歇)荤:谐“婚”。指真的想求婚。
38、【牵着鼻子走】(惯)比喻控制别人,强迫其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39、【羊羔知道跪乳,乌鸦知道反哺】见“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40、【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41、【雨天的泥人儿都是晴天做就的】(谚)借指凡事都应预先筹划,提前行动。
42、【谁养孩子谁当娘,谁种土地谁收粮】(谚)指谁出力经营,成果理当归谁所有。
43、【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歇)农历三十晚上没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没有盼头。
44、【倒了核桃车子】(惯)装满核桃的车子倒了,一车核桃哗哗泻地。形容人说话又急又快,滔滔不绝。
45、【先明后不争】(谚)指事先把该讲的条件讲明,该划的界限划清,事后就不会发生纠缠,引起争端。
46、【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47、【不够塞牙缝】(惯)形容食物太少,根本不够吃。也比喻消灭对手毫不费力。 也作“不够填牙齿缝”。
48、【拈不得轻,负不得重】(惯)拈:用手指夹取东西。轻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动。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没有。
49、【财连于命】(谚)钱财和人的生命相连。指钱财等同于生命,对人非常重要。 也作财命两相当。 钱财通性命。
50、吃过晚饭,我觉得很困,就上床睡觉了。奶奶笑着说:“落了夕阳关山门——真是老实和尚啊!”(河北·沧县)
51、【 大石头压死蟹】受制于位高势大者。《小说月报》(19 :“刘茂良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大石头压死蟹,又能奈他 何!”
52、【怪由心作】(谚)怪异妖魔的景象,都是由人的主观幻觉产生的。 指人只要心怀坦荡,光明正大,就不会见神见鬼。
53、李青和张玲是同桌,关系很好,这两家的父母也特别合得来,常走动。奶奶说:“真是一辈同学三辈亲哪!”(河南·太康)
54、一到冬天,我就好感冒,经常嗓子刚刚不疼了,又开始咳嗽。妈妈说:“你这是去了个孙悟空,又来了个猴儿。”(河南·新野)
55、【打官腔】(惯)旧指说一些官场上的门面话,现指利用规章制度来推托、责备。也指拿冠冕堂皇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来应付人。
56、【话想三道,稳;绳捆三道,紧】(谚)三:多的约数。说话反复思考才能稳妥;捆东西多束几匝才能紧牢。指说话贵在多想少说。
57、【锄一恶,长十善】(谚)锄:除去。 除去一个恶人或一种恶类,就等于助长了十倍多的菩人或善类。指除恶比积善的功效大得多。
58、【只有千里人情,没有千里威风】(谚)人情可以传播到千里之外,威风只限于一定的区域。指人情比权威传播得更远,更能感动人心。
59、【当面锣,对面鼓】释义:当面把话讲清楚。例句:“找文房四宝来!”何大学问大喊,“咱们当面锣,对面鼓;白纸黑字,立下文书。”
60、【千里井,不反唾】(谚)出远门在千里之外,饮过井里的水,不要以为再不路过此处,便朝井里吐唾沫。指为人要忠厚,不可做欺心的事。
61、【把稻草说成金条】把坏的说成好的,说谎骗人。成语:信 口雌黄。《香港内外》:“那混蛋哪,真是江湖骗子!那些嘴 能把稻草说成金条!”
62、【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头】错过了好时机。成语:不识时 务。明代《封神演义》:“你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头,你做一 世大帅,不识时务。”
63、【人嘴两张皮】释义:比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话没准,不可信。例句:“真是人嘴两张皮,愿说什么说什么。分明是刚才你和钱掌柜商量的。”
64、【听见风,就是雨】释义:比喻做事轻率,盲目。也指轻信。例句:“这号人哪,都是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风,就是雨,看见闪,就是雷,……”
65、【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谚)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拥有千金家财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伤身体。指财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66、【少饮不济事,多饮济甚事?有事坏了事,无事生出事】(谚)酒饮得少了不顶事;饮得多了,不是坏事,就是生事。指饮酒害多益少,劝人应戒酒。
67、【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惯)乔:假扮。乔家公:假冒的家长。指不管有没有关系,都要装出很亲的样子。讥讽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68、不知为什么,李叔叔这几天满脸的不高兴,说起话来火药味十足。爸爸说:“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还给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69、【狗还向主人三分】释义:骂人不知向着主人,不如狗。例句:,狗还向主人三分。你们端着掌柜的碗,掌柜的遭了难,一点都不着急,简直是没良心。
70、【穷算命,富烧香】(谚)算命:用迷信方法预测人的前途命运。旧指穷人喜欢算命,指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富人喜欢烧香,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长富不贫。
71、【现钟不打打铸钟】(惯)放着现成的钟不敲,却等着敲正待铸造的钟。比喻放着现成的人或物不用,却空耗精力等着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远。
72、【会家不忙,忙家不会】(谚)会家:会做的人,懂行的人。指从容应对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脚的必是外行。 也作会者不忙,忙者不会。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73、【 银样蜡枪头】谓中看不中用。语出《西厢记》。成语:虚 有其表。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地名不好,只要人中用。 人不中用,银样蜡枪头,于国于家何益?”
74、【力贵突,智贵卒】(谚)突:迅猛。 卒:通“猝”,急遽。用力贵在迅猛,用智贵在快速。指用力也好,用智也好,全在一个“快”字上。 也作“力贵疾,智贵卒”。
75、【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显的敌人容易对付,暗藏的敌人 和阴谋诡计难以防备。王蒙《活动变人形》:“明枪易躲,暗 箭难防。不怕黄鼬吃鸡,就怕黄鼬给鸡拜年。”
76、【用来一把抓,不用一脚踢】只是利用,并不重视。孙犁《风 云初记》:“可是张荫梧对待高疤,就像他对待那礼义廉耻的 词句一样,也是用来一把抓,不用一脚踢。”
77、【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释义:天下没有人比亲娘待自己更好的了。例句:“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看来还是其产党好,我,我一家准备搬回雷坪来住。
78、【 好心不得好报】好心得不到感激,反而落不是。成语:以 怨报德。海外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你这人!我好心没好 报!我跑来是想侍候你们两位小姐过那破吊桥呀!”
79、【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谚)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轻美貌求取宠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指凭着美色取宠,等到年逝色衰,就会被抛弃,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80、表姐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终日埋头苦读,可一次测验的失败让她失去了信心。舅妈心疼地说:“眼前苦,往后甜,凡事都要往前看。既然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广东·龙门)
81、【 快刀打豆腐,两面光】指两面讨好,或使双方满意。或说: 刀切豆腐两面光。清代《活地狱》:“黄大老爷这样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瞒过了。”
82、【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惯)1形容陷入困境,毫无办法。2形容地势险要,无路可走。3形容无法逃脱。 也作上天没路,入地无门。 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 入地无门,升天无路。
83、老师正在讲故事,我先是发现小刚没坐正,举手告诉了老师。接着我又发现小风在抓痒,正要举手,老师说:“你呀!真是一只多管闲事的老母鸡,孵了鸡蛋还要孵鸭蛋。”(浙江·绍兴)
84、【自己打嘴巴,给别人听响儿】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王 蒙《失态的季节》:“要不写个检讨,出发前给大进送去?他 一激灵。他也是要摘下舌头烧小菜的。他也是要自打嘴巴 给别人听响儿的。”
85、【木偶能跳动,自有提线人】(谚)木偶:木头做的人像。木偶戏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牵线操纵。比喻有人出面闹事,是后台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会自己跳,幕后定有牵线人”。
86、【 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为了追求个人名利地位,牺牲别 人。张洁《沉重的翅膀》:“他从来把话说在明处,不背后整 人,不编排事情算计人,不背地里打人的小报告,踩着别人 脊背往上爬,也不给人小鞋穿。”
87、【给个棒槌认作针】(惯)别人给个棒槌,就拿它当作针了。针:谐“真”。形容人老实厚道,别人随便说说就信以为真了。也形容做事过于认真。 也作给个棒槌就当针(真)。 给个棒槌就认针(真)。 给个棒槌当针认。
88、【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释义: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多得。例句:弯弯绕希望有个人出头露面,能够钳住萧长春,多报点产量,多分点麦子。不论怎么一个方法,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弯弯绕的要求仅仅是这个。
89、【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谚)蝼蚁:蝼蛄和蚂蚁。像蝼蚁这样微小的昆虫也知道贪生,人生七尺之躯,有什么理由不爱惜自身。指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作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死。 蝼蚁且贪生,人岂不惜命。
90、【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谚)和尚跑得了,和尚庙却跑不了。指当事人可以跑掉,但产业还在,有干系的人还在。比喻暂时的应急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作跑了和尚有庙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观。观:道教的庙观。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91、【猪八戒摆手儿——不伺猴】(歇)猪八戒:《西游记》中人物,原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误投猪胎,变成猪的模样,后与孙悟空、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成为孙悟空的师弟。猴:即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猴王,谐“候”。指甩手不干。
92、【 死牛顶墙根】形容人脾气犟,固执,死心眼儿。《解放区 短篇小说选》:“他是那样一种人:不大说话,也不管别人的 闲事;不过要是一有了主张,那主张就在他脑子里生了根, 而且这些根子不晓得会到多长。这就是,别人叫做‘死牛 人’,或者叫做‘死牛顶墙根’的那种人。”
9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惯)《三国演义》中描写:周瑜要火烧曹操战船,一切准备就绪,只因冬天没有东风,不能顺风势放火,因此而病。诸葛亮前来探病,索纸笔,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来诸葛亮“借”来东风,烧了曹操战船,曹兵大败。比喻事前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94、【不废江河万古流】释义:这是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句。原意是借长江大河奔流不息的形势,说明唐朝初年四位杰出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现用来比喻革命洪流滚滚向前。例句:韦克老师在分手的时候,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不废江河万古流!革命就像黄河的水永远滚滚向前,一定会得到最后胜利!”
95、【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释义:对横行霸道的人冷眼相对。例句:曾有一个笑话,道是一个老翁有三子,临死时分付道:“你们倘有所愿,实对我说。我死后求之上帝。”一子道:“我愿官高一品。”一子道:“我愿田连万顷。”末一子道:“我无所愿,愿换大眼睛一对。” 老翁大骇道:“要此何干?”其子道:“等我撑开了大眼,看他们富的富,贵的贵。”此虽是一个笑话,正合着古人云:“长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96、【老人家】“老人家”一词,是对老年人和长辈的尊称。但它并非是汉语的土产,而是外来语的意译。据《宗教词典》载,“老人家”一词,是解放前中国伊斯兰门宦对教徒的一种尊称,是阿拉伯文“穆尔西德”一词的意译。它源于“道路”(指修炼过程),意为“引路的人”,指伊斯兰教苏非派某些教团的宗教导师,负责接受和指导新参加教团的信教人。十三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部分中亚西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迁居传人中国,并发生语言的融合。从此“穆尔西德”被译为“老人家”,出现在元代及以后的汉语和文学作品中。此译一出,便同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传统美德相契合,便在国人中很快流行起来。
97、【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以那些小败嘲笑大败的人,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它源自战国时期的《孟子》。战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孟子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尽心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战败的一方免不了会丢盔弃甲,飞奔逃命。那只跑了五十步的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是贪生怕死。这对不对呢?”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样的道理。”后人用此比喻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自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程度轻些罢了,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98、【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99、【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