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谚语 列表页

民间俗语老话语句(精选99句)

2022-04-22 互联网 民间谚语

1、牲口进磨房一兜圈子

2、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3、出须的萝卜——肚子空

4、石灰拌白糖——分不清

5、耩地看耧眼——走着瞧

6、膝盖上打瞌睡一自靠自

7、茶馆搬家——另起炉灶

8、山里的石头——雷打不动

9、戏台上拜天地——假夫妻

10、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11、独臂做饺子———手包办

12、猪胆包黄连——苦中有甜

13、菜瓜打驴——两下都去了

14、丝绸上绣腊梅——锦上添花

15、城墙上的草——风吹两边倒

16、好汉打虎不打猫——找对手

17、老大娘吃黄连——苦口婆心

18、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19、天狗咬了吕洞宾——不认真人

20、屎巴巴棍子搭戏台——臭架子

21、电灯照雪——明明白白;明白

22、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23、狗尾巴放三年——变不了水貂皮

24、肚脐眼上挂钥匙——开胃(味)

25、草尖上的露水——不长久;留不住

26、两个瞎子挤眼——谁也不知道什么事

27、亲邻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28、鸭子的巴掌鸭子的脚板——联成一片

29、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空想

30、头顶上长眼睛——目空一切;旁若无人

31、牛皮灯笼——肚里明;里头亮;心里亮

32、白娘子喝雄黄酒——得意忘形;现了原形

33、【合唱一台戏】(惯)比喻勾结在一起做某事。

34、【上轿扎耳朵眼儿】见“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35、【撒了芝麻捡个西瓜】见“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36、【血盆里抓饭吃】(惯)比喻从事危及生命的工作。

37、家雀儿跟着夜猫子飞——白熬眼:吃食的吃食,熬跟的熬眼

38、【咬耳朵】(惯)比喻凑近入耳旁小声说话,不让他人听见。

39、【怕摔跤先躺倒】(惯)比喻怕受挫折而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40、【一路荣华到白头】(惯)指一生官运亨通,富贵显达。多用作祝福之语。

41、【知己者莫过夫妻】(谚)知己:彼此了解。指夫妻间彼此最了解、最知心。

42、【费唇舌】(惯)指费了许多话去解释、劝说或表白。 也作费口舌。 费唾沫。

43、【六月里蚊子——叮死了】(歇)叮:谐“钉”。指眼睛死死钉住想要的东西。

44、【泼冷水】(惯)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积极性。 也作泼凉水。 泼冰水。 浇冷水。

45、【金漆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闻】(歇)指人外表华丽,内心卑劣丑恶。

46、【半天下雨——不知来头】(歇)本指不知雨滴来的地方,转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47、【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谚)有车在前边行,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有树长得高大,

48、【经风雨,见世面】(惯)比喻经历各种磨难、考验,增长知识才干。 也作“经风浪,见世面”。

49、【大不正则小不敬】(谚)长辈行为不端正,小辈就不会敬重他。指小辈的不敬,是由于长辈的不自重。

50、【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嘴】(歇)炒面:炒熟的面粉。本指张不开嘴巴,转指碍于某事,不好或不能开口说话。

51、【半斤对八两】(惯)旧制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八两。形容双方一样,不分上下。 也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52、【不做网的蜘蛛捉不到虫】(谚)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劳动自然就有收获。也比喻要想逮住对手,必须做好周密的安排。

53、【开绿灯】释义:交通信号中,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比喻让通过。例句:有人反对,认为小说已经“过时”,有人认为

54、【吃了虎心豹胆】释义:形容胆大,什么也不怕。例句:你们吃了虎心豹胆了呀!啥厉害,你们干啥?你们就没有怕的事么?

55、【君子不见小人过】释义:君子不计较小人的过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见小人过,……咱们就把他放了罢。”

56、【除了死法有活法】(谚)除去原本固定的办法,更有许多灵活变通的办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规,只要放开思路,办法很多。

57、【上嘴片碰下嘴唇】(惯)形容人只会说。也形容要说的话非常容易、轻巧。 也作上嘴唇儿一碰下嘴唇儿。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58、【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瓮里抓鳖——手到擒来。

59、【蔫人出豹子】(谚)蔫人:不起性的人。豹子:猛兽,代指举止凶恶的人。指脾性一贯和善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作得非常暴烈。

60、【光棍遇着没皮柴】(惯)没皮柴:剥了皮的木柴,一根光光的棍子。 光棍遇到光棍。比喻遇到了对手。 也作“光棍撞到没皮柴”。

61、【水过地皮湿】(惯)1形容事情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指从所经手的事情中捞到了好处。 也作“雨过地皮湿”。

62、【下雪不冷消雪冷】(谚)指下雪会吸收冷气,因而不觉得冷;消雪要吸收热量,自然觉得冷。 也作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不寒化雪寒。

63、【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除恶未尽,留下后患。姚雪垠 《李自成》:“要杀,一齐杀,不要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纵 它伤人。”

64、【掉枪花】(惯)枪花: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能使对方产生错觉。比喻花言巧语,或耍花招、使手段、开玩笑。 也作“掉花枪”。

65、王照好吃懒做,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改。人们背后说:“竖得起竹竿,竖不起井绳。什么时候进墓坑,什么时候才会勤快。”(河南·邓县)

66、【帮人帮到底,救人救个活】(谚)帮人要一帮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无事。指帮助人要做到负责到底。 也作“帮人帮到头,救人救到底”。

67、【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易浸水。本指蓑衣遭雨淋后会越来越重,转以形容负担越来越重。

68、【狮子大开口】狮子嘴大,借指开口要大价钱,提出高要 求。海外张爱玲《连环套》:“她们是大宅门里串惯了的,狮 子大开口,我可招架不了!”

69、【饭要一碗一碗地吃】比喻逐步完成。碗,也说:口。成语: 循序渐进。茅盾《蚀》:“他是精明老练的,他服膺一句老话: 饭要一碗一碗地吃。”

70、【—分忍耐十分福】遇事要忍耐,冲动没有好处。汪幸福 《浪迹台湾岛》:“一分忍耐十分福。既然是邀人家做生意, 就应让人家有个考虑的余地。”

71、我有个叔叔,最喜欢去别人家里玩,而且玩得十分高兴,可一回到家就愁眉苦脸的。婶婶说他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挂在门外头。”(重庆·奉节)

72、【起脚饺子落脚面】(谚)起脚:人出远门,离家时称“起脚”。落脚:从远方归来,脚进家门称“落脚”。 指民俗讲究远出离家前吃饺子,归来时吃面条。

7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到运用知识时才恨书读得太少,事情不经过实践就不知道艰难。指书要在平时勤学苦读,事要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74、放学回到家里,我总爱在妈妈面前说别的同学这点不如我,那点我比他强。妈妈教育我:“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别人的优点多着哩!”(山西·平陆)

75、【贞洁女子街上走,板壁缝里出妖精】(谚)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贞洁女性,寻欢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贞洁,并不在于是否在公众场合露脸。

76、【酒不醉人人自醉】谓环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楼一座,与玉堂春做卧房。随其科派,件件许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77、【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谚)墙壁里谈话,墙壁外会有人听;窗里面说话,窗外会有人听。指私下密谈的话语也有可能泄露。 也作“隔墙须右耳,门外岂无人”。

78、星期天,我和姐姐去车站接二姑婆。二姑婆一下火车就拉着姐姐的手说:“真是毛头姑娘十八变,临上轿了还要再变三变。几年不见,长得这么水灵了。”(浙江·绍兴)

79、【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谚)荒年:饥荒年景。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的人。指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人们处处离不了他们,故谋生容易。 也作“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80、弟弟在学校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一公布,他回到家就夸耀自己的成绩。奶奶说:“酒量小的人,喝两杯就会天旋地转;骄傲的人,稍表扬就不知天高地厚。”(河南·宝丰)

81、【伯乐一顾,马价十倍】(谚)伯乐:春秋时秦人,善相马。指只要伯乐对某一匹马看上一眼,这马的价钱就会提高十倍。也借指经威望高的人推荐,其人的地位就会大为改观。

82、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本来准备早点动身,可是我忙着带这样那样,磨蹭到八点多钟才上路。妈妈说:“你呀,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安徽·舒城)

83、【藕发莲生,必定有根】释义:比喻问题的产生必定有根源。例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看来,他们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这个事,搞什么把戏,居心叵测,葫芦里不定装着什么毒药呢!

84、【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温和,老实巴交的人。这样的 人有时也会大发脾气,或有惊人之举。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蔫人,出豹子啊!小豆倌儿这家伙,你可千万不 能小瞧!”

85、【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谚)世间夫妻之间的关系最亲近,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最真切。指论亲近数夫妻,论恩情数父母。 也作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 最亲不过父母,最近不过夫妻。

86、【 疾风知劲草】刮大风,可以看出草长得是否壮实。比喻 在困难中可以看出人的品质。张恨水《啼笑因缘》:“古人 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所以必定要到为难的时候, 才看得出好人来的。”

87、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88、【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瞎指挥,形成混乱。相关的:上 边放个屁,下边一台戏。古华《浮屠岭》:“公社主任梁友如 亲自把这一光荣任务布置给田发青。真是上边动动嘴,下 边跑断腿,田发青可作大难了。”

89、【麻秆儿打狼——两害怕】(歇)麻秆儿:指剥掉皮的麻秸秆儿,又细又脆,容易折断。用麻秸秆儿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争斗双方对对方都有所顾忌。 也作麻秸秆打狼——两头害怕。 麻秸秆打狼——两头怕。

90、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说会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却不善表达。奶奶笑着对我说:“你小姐姐说起话来有梗就能添出个叶,有苗就能说出朵花;你小弟可差远了,他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却吐不出。”(黑龙江·哈尔滨)

91、【前人栽树,后人修剪】释义:比喻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发扬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辈闹革命啃草根、吃皮带,还要流血牺牲;现在咱吃细米、嚼白馍,只不过多流几身汗。这就好比“前人栽树,后人修剪”。

92、【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歇)木锨:扬场用的木制农具,形似铁锨,长柄大头。本指木锨大的一头在后面,转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93、【兔子不吃窝边草】释义:兔子不去吃自己窝旁边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门口或当地干坏事,不去侵犯周围人的利益。参见“老鹰不吃窝下草”、“猛虎不吃傍窝食”。例句:洪大哥,我不是来追赶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窝边草。”

94、【三请诸葛亮】刘备请诸葛亮出来辅佐他,曾三次到他的 住处(茅庐)拜访。事见《三国演义》。借指难请,或礼贤下 士。成语:三顾茅庐。张孟良《儿女风尘记》:“就是说讨账 比刘备三请诸葛亮还难!我要了多少次了,也没讨出个铜 子来呀!”

95、【打免的不嫌兔多,吃鱼的不怕鱼腥】释义:比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嫌多、嫌不好。例句:以前,咱是避着他们走;往后,就得迎着他们走,不然,到哪搭去弄枪?打兔的不嫌兔多,吃鱼的不怕鱼腥,瞅准了,得下手时就下手,枪不就到了咱的手里么?

96、【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长起来的】释义:参天:树木高耸在天空中。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步成长起来的;人的才干也是慢慢锻炼出来的。例句:老会计笑着说:“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权长起来的,工作本领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我打包票,你能干好。”

97、【登山观虎斗,坐桥看水流/坐山观虎斗】采取旁观态度,伺 机得利。浩然《艳阳天》:“这样一来,乡里立刻就会来人解 决问题,萧长春在上边下边都别想再站住脚了。只有请马 之悦出来重整旗鼓。他越想越美,手都发痒了。真是登上 高山观虎斗,坐在桥头看水流。”

98、【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九州一词起源于何处,最早见于金文《叔夷钟铭》,说中国的疆域有九州。具体指哪几州,众说纷纭。一种采用《禹贡》的说法,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划分的情况是: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九州”只是传说中的行政区域而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国的文化史中沉淀下来,人们便以它泛指中国了。

99、【黄花闺女】人们习惯地把没有出嫁的女子称为“黄花闺女”,它源自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时代。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在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它“花黄”或“额花”。梅花妆在宫内普遍采用,不久便流传到民间。《木兰辞》里的花木兰,从军返家以后,立即卸下戎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梅花妆已经普及到了平民百姓,风行南北朝。因为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采取这种妆饰的人一般都是少女,而等到她们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装束,另作一番打扮。因此,人们便习惯地将未婚女子称作“黄花闺女”,至今未变。

再来一篇
上一篇:关于教育儿女的民间俗语老话(精 下一篇:风水中明堂代表什么意思?(精选10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