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谚语 列表页

2021年全新俗话(精选99句)

2022-04-17 互联网 民间谚语

1、乱麻一团——解不开

2、吃咸鱼蘸酱——多余

3、鸡毛掸子——净招灰

4、刨嘴吃刨花——没个饱

5、惊险小说——危言耸听

6、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7、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8、八仙吹喇叭——神气十足

9、半云空上长草——破天荒

10、玻璃缸内关苍蝇——乱窜

11、野马上笼头——服服帖帖

12、鸭子扎猛子——深入下层

13、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14、大树上的鹦鹉——多嘴多舌

15、米仓里的老鼠——尽你享受

16、糖浆里加毒药——阴险毒辣

17、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18、借票子做衣裳穿——浑身是债

19、八月十五涨大潮——浪高一浪

20、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一样

21、犬守夜,鸡司晨——各尽其能

22、野狗见了饿狼——个比一个凶

23、针鼻不叫针鼻——线(显)眼

24、鳄鱼吊孝——假慈悲,真凶狠

25、麦芒掉进针眼里——巧上加巧

26、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27、拿着草帽当锅盖——尽是出气眼;乱扣

28、地里的萝卜一上青下不青(上清下不清)

29、【爬格子】(惯)指在有格子的稿纸上写作。

30、【心窄得放不下颗黍子】(惯)形容人心胸狭窄。

31、老鼠的脑壳——不粗;挤不出多少油水;翘不起来

32、升不离斗,秤不离砣,筛子不离筐和箩——各有各的搭档

33、【老王的拳捣老王的眼】(惯)比喻自己人内部发生争斗。

34、【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见“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3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6、【撞大运】(惯)比喻抱着侥幸心理去碰好运气。也比喻走运。

37、【掉书袋】(惯)指爱引经据典,卖弄才学。 也作“调书担”。

38、【随风倒】(惯)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39、【惊开六叶连肝肺,唬坏三魂七魄心】(惯)形容极其害怕、震惊。

40、【雨过了送伞】(惯)雨下过了才送来用不着的伞。比喻假情假意。

41、【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42、【天落馒头,也要起早去拾】(谚)指机缘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43、【里三层外三层】(惯)1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非常多。2形容层次多,一层包着一层。

44、【弹不到一根弦上】(惯)弹:谐“谈”。弦:琴弦。指意见不一致,说不到一块儿。

45、【蝎子放屁——毒气大】(歇)毒气:本指有毒的气体,转指毒辣的手段。形容人非常狠毒。

46、【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谚)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47、【绕圈子】(惯)1比喻说话不直截了当。2指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出不来。 也作绕脖子。 绕弯子。

48、我们上课要是捣乱,数学老师就说我们是:“犁沟渠渠埋秤砣——不是好籽儿”。(陕西·永寿)

49、我和堂哥打闹,不小心被打着了眼睛。爷爷在一旁说:“人狂有祸,天狂有雨。”(广西·鹿寨)

50、【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惯)l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2指人自私,光为自己着想,不顾别人。

51、【和尚哭丈母——多揽这层闲】(歇)揽:兜揽,拉到自己身上。和尚不结婚,没有岳母。指多管闲事。

52、【看人下菜碟儿】(惯)比喻根据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来分别对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见人下菜碟儿。

53、【穷人无灾即是福】释义:穷人不遇上灾害便是福气。例句:我们有什么好呢,穷人无灾即是福,托庇草草平安。

54、【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55、【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团表面上虽已衰败,但不死心,仍有复活的念头。 含贬义。

56、王婶丢了钱包,她叹气说:“唉!人走了运,扁担头儿都开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陕西·干阳)

57、下课了,大家都到前边交作业。一个正在抄黑板上习题的同学嚷开了:“喂!我是抄题还是画脑袋呀?”(天津·宝坻)

58、【囊漏贮中】(谚)囊:口袋。贮:储存。装粮食的口袋破了,粮食仍漏在粮仓里。指财物流通在内部,不算什么损失。

59、【好像欠他二百钱】形容人脸色难看,态度不好。海外张 爱玲《金锁记》:“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她二百钱似 的。”

60、【与其欠钱,不如卖田】(谚)欠钱:借债。卖田:变卖财产。宁愿变卖家业,也不去借债欠人钱。指借债付息,殊不可取。

61、【管勺的管不了烧火】(谚)做饭时,掌勺的专管掌勺,不能同时又管烧火。指人只能专务自己职权内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62、元宵节下雪了。奶奶看着漫天雪花,笑着说:“今年一定是好年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都是好兆头。”(河南·孟县)

63、小华明明知道小强在搞小制作,却故意问:“你这是在摆弄啥呢?”小强说:“你是和尚戴个道士帽,装啥迷瞪僧呢?”(河南·邓县)

64、【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6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难找,偶然得之,幸运。 鲁迅《朝花夕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 引寻到了。”

66、【一正敌千邪】(谚)正:正气。 邪:邪气。只要有一派正气,就能住各种各样的邪气。指任何邪恶总是惧怕正气的。 也作“一正压百邪”。

67、【寄物则少,寄言则多】(谚)托人捎东西,特别是吃的东西,会越捎越少;托人捎话,辗转相传,添枝加叶,会越捎越多。指话越传越失真。

68、【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谚)囡:小孩。母亲的素质好,生养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长成的稻子就好一样。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69、【磨刀不误砍柴工】(谚)把砍柴的刀磨快,虽然费了些工夫,但砍柴就省时省力。指凡事作好准备,就会事半功倍。 也作“磨镰不误打柴工”。

70、【锯开大口儿】敞开口,不加限制。浩然《艳阳天》:“我是 不见兔子不撒鹰;没个底码儿在手里,我就是找着李乡长, 也不能锯开大口儿呀!”

71、老师叫一同学在黑板上算一道应用题。他的步骤对但得数却计算错了。老师打趣道:“你大风大浪都闯过去了,却在小河沟里翻了船。”(陕西·成阳)

72、【空手捞白鱼】捞,含“捞一把”之意。谓不花本钱而得利。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吧,这是一 本万利空手捞白鱼的买卖。”

73、【蜜罐子嘴,秤钩子心】释义:比喻嘴甜会说,心里打着鬼主意。例句:茶三钱、尼佳你们这些鬼东西,哪个不晓得哟!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哪个敢信!

74、【一哭二睡三上吊】这是妇女受到委屈时采取的行动。赵 树理《三里湾》:“从前那些爱使刁的女人们常用的‘一哭二 饿三上吊’的办法,她不完全赞成。”

75、【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随机应 变,分别对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见人说人话,见 鬼说鬼话,她是多么不容易哟!”

76、【分银子都会有人骂】做好事也会有人不满。陈残云《香飘 四季》:“好比俗话说的,分银子都会有入骂,搞社会主义,跫 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总有些人不满意。”

77、【一遭生,二遭熟】(谚)指人与人的交际,一次接触生疏,再接触就惯熟了。也指路径多接触,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见两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78、【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惯)1形容诗文富于变化,跌宕起伏有气势。2比喻问题层出不穷,一个尚未解决,另一个又出来了。 也作一波未了,一波已起。 一浪未平,又起一浪。

79、天变的时候,妈妈总会说:“看看天上的云往哪儿飘,就知道会不会下雨。”还说出一句顺口溜:“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水漂船,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河南·安阳)

80、【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释义:初三晚上月亮下有云带,初四白天就有倾盆大雨。例句:新月下,有黑云横截,主来日雨。谚云:“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81、【锅里有,碗里才有】局部依赖整体。或说:锅里有米,碗里 有饭。袁静《淮上人家》:“全中队的工效提高,每一个分队 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这就是我说的:锅里有,碗里才能 有。”

82、红红刚从学校回来,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旁边的奶奶对嫂嫂说:“你和红红像反贴着的门神,孩子倒怪亲的。”嫂嫂说:“箩筐粪杈,孬好一家呗!”(山西·平顺)

83、【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谚)山那边纵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铜实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实惠无论多么小,却实实在在归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宁求小而实,不务大而空。

84、玉米一收下来,妈妈就把吃的麦面换成了玉米面。我嘟囔着说:“打几千斤麦还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个啥?”妈妈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不能吃今儿没有明儿。细水长流,省了还是咱自家的。”(河南·郸城)

85、【踩小板凳儿糊险道神——差着一帽头子】(歇)险道神:即险道神将,旧时出殡时纸糊的开路神。险道神身长,制作时,踩在小板凳上还够不着头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着板凳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儿”。

86、【剃头担子——一头热】(歇)剃头担子:理发匠流动着做生意用的担子,一头放板凳和理发工具,另一头是烧热水用的小火炉。指当事双方一方热情,一方冷淡。 也作剃头挑子——一头热。 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8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释义:朱:朱红。接近好的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的可以使人变坏。例句:我们研究外国文学的,整天接触外国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国的影响。

88、【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谚)蝼蚁:蝼蛄和蚂蚁。像蝼蚁这样微小的昆虫也知道贪生,人生七尺之躯,有什么理由不爱惜自身。指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作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死。 蝼蚁且贪生,人岂不惜命。

89、【提起此马来头大】秦叔宝,秦琼,《说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时,曾要卖去他的战马。借指有来头,事情不简 单。或说: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孙犁《风云初记》: “看样子,真是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哩!”

90、【家常饭,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谚)家常饭吃得饱,粗布衣穿着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热知冷,体贴入微。指不要羡慕山珍海味,不要贪图绫罗绸缎,更不要眼热那些妖艳的女色。 也作“家常饭,粗布衣,知热知冷结发妻”。结发妻:原配妻。I

91、【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释义:比喻当面不说人家的短处或人家忌讳的话。例句: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的脸上怎么过得去?

9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难免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 语序亦可换置。类似的: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周克芹《许 茂和他的女儿们》:“只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瓜无个个 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 处世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

93、【鸟瘦毛长,人贫志短】释义:人在穷困时常常没有办法挣脱困境。也说“马瘦毛长,人穷志短”,意为人在穷困时,常常丧失志气。例句:春儿又好笑又好恼,忍不住骂道:“你常常—躯男子汉,不}旨望你养老婆,难道一身一口,再没个道路寻饭吃?”可成道:“贤妻说得是。‘鸟瘦毛长,人贫志短。’你教我那—条道路寻得饭吃的,我去做。”

94、【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间俗称,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人。“一把手”这一称呼的来历,与象征权力的印信印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一把手”这个词从产生之日起就与权力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印信起源很早,据史料记载,大概周朝就已经使用印章了。自秦汉以后,历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对印文、材质、印鼻、尺寸、印绶都有详细的规定,以区别不同的等级和权力的大小。比如秦汉时规定,皇帝用六玺,白玉质地,螭虎钮,皇后金玺蛇钮,诸侯王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将军金印龟钮,食禄二千石银印龟钮,千石

95、【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以那些小败嘲笑大败的人,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它源自战国时期的《孟子》。战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孟子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尽心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战败的一方免不了会丢盔弃甲,飞奔逃命。那只跑了五十步的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是贪生怕死。这对不对呢?”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样的道理。”后人用此比喻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自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程度轻些罢了,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96、【赵公元帅】民间认为“赵公元帅”是财神爷,供奉该神可以发财致富。 “赵公元帅”原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财神爷。名字叫赵公明,晋代时已出现。在《搜神记》中他是个冥神,在隋唐两代,他是个瘟神,当时人们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赵公明被封为“正一玄坛元帅”,这是他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的来历。这时赵公明的面目已焕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帮助做买卖者求财盈利的财神爷了。赵公明成为财神爷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说《封神演义》的大肆渲染描绘,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后,赵公元帅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听从他的差唤。“招财进宝”一词便始于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又把财神爷请回来了,在大小饭店的显著位置,多有供奉财神的,以求好运发大财。但不要忘记诚信为本。

97、【排档】“排档”,是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排档是广东口语。 “排档”可能源于“排当”。元代刘一清撰《钱塘遗事》细述南宋旧事,卷五有“排当”一则云:“宫中饮宴名排当。理宗朝排当之礼多内侍自为之,一有排当则必有私事密启度宗。因之故,咸淳丙寅给事陈宗礼有日:‘内侍用心非借排当以规羡馀,则假秩筵以奉殷勤。不如聚几州汗血之劳而供一夕笙歌之费。’此说可想矣!” 原来,“排当”是宫中饮宴的名称,是古代一种腐败现象。根据发现的南宋宫廷菜单考证,皇宫里下人也不是每天花天酒地,皇宫里也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有时宫廷内侍们就自己掏腰包,请皇帝、贵族、大臣吃饭。一下子竞成风气,由于轮流请客,排队当值,称为“排当”。刚开始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报销,到宋理宗的时候,开始拿到中央或各级财政的金库报销了。后来,排当流到民间,成为简易、廉价、大众消费的形式。由于经常设在街边,摆有大量桌椅,同时广东人称摊位为“档”或“档口”,进而转变为“排档”了。现在“大排档”风靡全国。

98、【散步】饭后散步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有谚赞日: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这个词的产生与古人食药风气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寿,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风气。所谓“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黄五种矿物质,这是主要成分,此外还包括萎根、防风、桔梗、海蛤、白术、人参等药材搭配。服药后,不能静卧休息,必须行走,以刺激药性发作。原因是药物中某些成分含较大的毒性,会对人体构成伤害。服药后,若能使药性发作,身体发热,就能减轻毒性对身体的伤害。药性的呈现,被称为“散发”,散发说明药已得力。如果药性不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服药后行走,目的是药性显现,这叫做“行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服用“五石散”,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对身体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风趋于衰落,而“行散”这种漫步的方式却对身体有益,被人们保留下来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现在意义上的“散步”已与服药行散脱了钩,变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99、【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再来一篇
上一篇:微博号民间俗语經典俗语(精选99 下一篇:寿星老 寿星公代表什么意思?(精选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