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为在这里学得
2、【佛心禅语】 对任何事的过于在意必然要自寻
3、【佛心禅语】 在反省中完善自我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 皆为净土。
4、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
5、一者如佛菩萨发菩提心;二者正法将灭,为护持故,发菩提心;三者见诸众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发菩提心。《如来智印经》
6、【佛心禅语】 人生短暂,假如在这有限的生命中还不停计较和困惑,那么不但难以解脱而且必定虚度此生。人生自在适意即可。
7、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圆觉经》卷上
8、五戒是净化人心的良药,绝非拘束自由的枷锁,一人受持,一人得益;万人受持,万人得益,若全世界人类共同受持,则大同世界即日可待。
9、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10、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11、师生之间不仅是靠知识结缘,更要靠德义相感。知识从哪位老师那儿都可以学到,老师的人格和品德,是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的最具独特价值的东西。
12、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13、【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出得三界去?”师曰:“汝在里许,得多少时也?”日:“如何出离?”师日:“青山不碍白云飞。”——《紫玉道通禅师》
14、阻碍他人走正路,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15、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放弃,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
16、【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所谓耗财毁业行为,有如下六种:嗜酒;赌博;行为不检点;迷恋歌舞声色;结交坏朋友;偷懒不上进。这是六种耗损财业的方式。
17、【佛心禅语】 【福由心生,祸由己招】 信佛应避贪、嗔、痴,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尘世中的事情迷失自 己。心净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
18、人人脸上有笑容,这个集体就非常祥和,人与人之间就能够彼此包容、彼此谅解、彼此尊重。在一个集体当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关重要。
19、【佛心禅语】 离离春草,分明漏泄天机。历历杜鹃,尽是普门境界。不如休征罢战好,况是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放却戈矛,归家稳坐。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20、【佛心禅语】 你就是一颗明珠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 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21、一个人如果骄慢,一定会受人群排挤。因为自我骄慢的人,处处想与人一较高低,即会产生排除别人的心理;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上,当然也会成为别人所排挤的对象。
22、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唐)湛然《始终心要》
23、人为了自私的感情,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更会连累到爱他的亲人也受到痛苦的煎熬。一个人自私爱念的生起,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而仇恨、怨怒,更易造成罪业。
24、发心行菩萨道教化众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欢喜心,使悭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恶业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这样的发心和行持就是菩萨!
25、谓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不见色异我,不见我中色、色中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不见识异我,不见我中识、识中我,是名得无身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70经
26、贫困的众生由于家境困难,对所追求的欲望无法达到时,容易起一分忧郁卑劣的心理;有钱的众生,物质虽然很丰富,可是在精神上却永远无法达到满足感,心无餍足。
27、【佛心禅语】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日:“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大珠禅师语录》
28、【佛心禅语】 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29、【佛心禅语】 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佛陀的格言》
30、能“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日于斯、夜于斯,时时刻刻行于斯,能够早晚时时刻刻依理行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合于道理,就是真正体悟道理的精粹了。
31、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谓好,就是合适的,且还要加上时间单位,是当下的,过去的,还是未来,都不能同日而语。此一时彼一时,任何事物永远都处在阴阳的变化当中。
32、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一切诸罪性皆如,颠倒因缘妄心起,如是罪相本来空,三世之中无所得。非内非外非中间,性相如如俱不动。《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33、所归依者,谓唯灭谛爱尽涅槃。或复有谓:归依僧者,归依四姓出家之僧,今显此僧威仪形相,皆是有漏,非所归依,所归依者,谓成僧伽学无学法。《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
34、相逢一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是自杀第一利刃。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客。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方算好心。
35、【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道?”师云:“炉中有火无心拨,处处无踪任意游。”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师云:“坐看烟霞秀,不与白云齐。”一《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
36、“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照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佛教一首有名的诗偈,叙述农夫插秧是低头弯腰,一步步后退的结果,一行行的秧苗也栽成了。
37、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外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通过自身努力,可能得到天助、人助,使外部条件由不利变成有利,原本不可能成就的事也可能大功告成。
38、静坐深思的主要用意是:聚精凝神、养精蓄“睿”,反观内心自性,反省过去,慎思现在,警惕未来。亦即:止恶——诸恶莫作;持善——众吾奉行。静坐不离此意,即是真修行。
39、【佛心禅语】 一个人所说的话,是他价值观、格调及情绪的映射。喜欢说无聊话的 人,会让听者觉得他素养不高,内心空虚,有意无意说挑拨之语的人,会 让人认为他品质有问题。
40、【佛心禅语】 生气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常生气会使人得病,过度生气会导致 死亡。所以佛说:生气发怒的人,是一个败亡的人。提醒我们学会控制, 切不可常生气、生大气。
41、佛陀所示妙法能医治人生大病,但佛法只能提示,你不依法力行,“贪嗔痴”的心病是不会不药而愈的。学佛本来就是学自己,光说不做,图尚空谈,就不能怨别人,而应该怪自己。
42、境随心转,我们一思一念决定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我今生会遇见什么人、做什么事、吃什么饭、挣多少钱、住什么样的房子,走什么样的路,这一切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43、【佛心禅语】 人生宛若大梦一场,也象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 梦,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暂的幸福,当然无法发现自己掌中的明珠。 所以,做人必须要认识自己。
44、【佛心禅语】 佛经十分推崇孝道,佛对于父母,对于师长,对于众生,无一不关怀 备至。佛经中《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的就是要孝养父母,它告诉我 们,父母生养我们是多么不易。
45、生活也是如此,人生路上,留一点遗憾在生活中,也许比完美更觉得美。佛语,天地本不全,人间便不可能完整,也算是对不完美的缺憾,一种自我安慰吧。佛且这么说,何况我们人呢。
46、生活,就要乐观地去面对,笑着去生活,简单而明快,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47、【佛心禅语】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人们往往主观性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因快而慢,达不到目的。瓜熟方能蒂落,与其焦虑未来莫测的前途,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48、早安,夜晚的精灵;早安,晨间的歌者!你们沉睡或者醒来,在梦中还是路上,都一样受到光明的眷顾。朝晖热爱你们的思想,晨风眷恋你们的身影,因为你们天空没有忧郁,大地不再寂寞。
49、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50、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看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生意人的账簿,记录收入与支出,两数相减,便是盈利:人生的账簿,记录爱与被爱,两数相加.就是成就。
51、【佛心禅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青原惟信禅师》
52、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3、【佛心禅语】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
54、我幻想着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与你归隐山林。清晨,鸟语花香,风清雾茫,十指相携,找山而上。午后,竹林清禅,素纸笔杆,一笔一划,墨色晕染。傍晚,梨花相伴,一筝一琴,相知相鸣,月柔星叹。
55、【佛心禅语】 唐朝盘山宝积禅师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被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全圆融。
56、【佛语经典语录】 “骑牛觅牛”的比喻说明了“自心就是佛心”的道理。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性即是人性,佛心即是人心。可见,每个人都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只要你愿意从内心里追求这种品德。
57、【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圆满成佛。人」如无愿,就无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法成就事业。
58、【禅】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59、生活的禅法是从内心世界去拓宽空间,能够具有包容的雅量,更有担待的善意,还有对于自我固执的规范,活出生活的活泼与勇气,这份活泼来自于利他的情怀,这份勇气来自于能够纠正自我偏执的信心。
60、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失去生命的意义。有句谚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还年轻时努力学习,等到年迈时想再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与了。
61、佛说:生的时候带不来一文钱,死的时候带不走一文钱,辛辛苦苦地积聚财富,并为之忧愁烦恼,对自己没有益处,只是为他人所有,外无善行可以依恃,内无心得可以依凭,致使命终之时,堕落到三恶道中。
62、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从生到死,还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一生仅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佛教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透彻、更究竟。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佛教都有自己不变的真理。
63、【冬】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64、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与量都会提高。
65、汝等广植德本,弗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休息。《无量寿经》卷下
66、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过的山水,都是风景;尝过的欢愉,都是幸。掬一抹禅意入墨,以风的洒脱笑看沧桑;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
67、人生的历程,需要抱一份平淡的态度,而不是一场疲惫与劳累,所经过的那些痛苦与烦恼,不过是一种风雨阴晴的更替,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悲观者能够看到信心,人活着就是一种升华,好好的活着,活得自然,不必
68、人活在世上,总要有所承担,所谓恪守本分不过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该做之事,无非是合于伦理、不悖法律,即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助长个人身心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不该做的事情则与之相反。
69、【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70、慈悲,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份至死不渝的信念,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气概,举手投足的潇洒来源于日久天长的积淀,杀伐决断的果敢来源于冷静细致的分析,真正的慈悲来自于内心深处、理智约束下的镇定和智慧。
71、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发达,物质生活也渐渐奢侈浮华,但是,很多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这是为什么呢?是精神生活的缺失抑或是受锢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于是很多人试图通过修行和学禅来明白这些问题。
72、从小我就礼拜观世音菩萨,对她的慈悲、庄严感受最深;经常诵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多念一声佛号,多亲近一次菩萨,心中就多一份清净平安。愿大家一起来“观世音”“观自在”“施无畏”。
73、【佛心禅语】 生活中没有任何困难或逆境可以成为我们畏缩不前的理由。当我们陷入困境、一蹶不振时,一定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拿出勇气走过人生的灰色地带,让自己勇敢地再来一次。这样才能大步向前,推开成功的大门。
74、浮云煮成茶,红尘吹成雪,一簇烟雨,褪了喧嚣,淡了繁华。青丝漫卷,十指纤纤,携一缕潇湘梦,嗅一瓣花香,或芊指弄弦;或浅吟低唱;或品茗赏菊,将层层叠叠的心事,泡成云水禅心,存放在红尘深处,婉约成丝丝柔情。
75、翻阅时光画卷,春,活泼,有风,万物复苏;夏,明媚,有暖,千丝万缕;秋,静美,有韵,水色阑珊;而冬,纯洁,有雪,素衣白裳,透着灵性,透着孤独,透着静美,如一只白狐,苍茫大地,修行,不闻喧嚣,只携禅意在心。
76、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会后悔是人之常情,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但若一味地埋头后悔,无异于自寻烦恼,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77、【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黄,夏叶老绿,秋叶红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脸上有了老年斑,便觉得不美。的确,人不如叶。人若能如叶,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忆念,人生何必羡少年?有佛一切皆美,无佛一切不美,与年龄无关。
78、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79、【佛心禅语】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成佛需要莫作诸恶,并尽量做到至善。这就要求一个人能够大爱无疆,把他人的痛苦看做自己的痛苦,想他人之所想,尽心行善,至善了无痕。
80、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到坎坷挫折时,若能抱持“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襟怀,则何处没有光风霁月的空间?当一个人遭遇到沮丧失意的时候,如果能记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教训,则何处没有美丽灿烂的希望?
81、【佛心禅语】 一次打击或挫折,可能给你带来一次新的机遇、一种新的动力,关键 在于你个人是如何对待、如何把握。德国大文豪歌德有一句名言:“有时, 一个人受到厄运的可怕打击,不管这厄运是来自公众或个人,倒可能是件 好事。”
82、恩宠不以为荣。假如有什么光荣、有什么奖赏,甚至有什么荣誉利益,对有道德修养的人来说,他因为证悟到“富贵繁华,镜花水月”,所以对世间的虚名与虚荣,都已经看得开,放得下,所以也会视之如浮云,不会以恩宠为荣,跳出了名缰利锁。
83、【佛心禅语】 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就会被捧在掌心。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也应有此心境,不要一心攀摘得不到的东西,而要以智慧心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
84、习惯了在寂寞里开花。温一壶老酒,做几道小菜,品着月光的清凉,跌醉在夜晚的裙摆之下。风徐徐来,夜渐渐深。最后忘记了是自己在寂寞里开出了花,还是寂寞本来就是一枝禅意幽深的花,在与世无争的素心下,明媚了远山近水,婉转了隔世天涯。
85、【佛心禅语】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 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如今却已没有时 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
86、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87、【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88、我有一念善良,念念都是善良;我有一念真诚,念念都是真诚;我有一念美好,念念都是美好。作为俗人,难能不生一念,不存一念,念既有生,不可遏制;念既有存,欲弃也难,不如时时修炼,固守真元,任阳光照彻心空,凭和风流畅心田,如此念念必然是正念。
89、【佛心禅语】 固然,见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的越多越好,这是人们共 同的心理。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发财,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君子 爱财,取之有道,又不能贪心不足。人过于贪婪会丧失道德,又会被他人 利用,所以,忍贪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90、当下之交通,纵横四方,汽车、飞机令今人所能到达之范围,远超古人。 身行于辽阔之地,却有人在二六时中只计较个人利害,视他者为地狱, 步步都有自设的关卡。当净其意、远离妄想,心才能所向无碍才能辽阔。 辽阔之地,草木荣枯、云聚云散,无不是生机之相。
91、不要轻易耻笑你自认为能力比你差的人,因为我敢确定你绝不是这个世界上能力最高的人;也不要轻易嘲笑你自认为学问不如你的人,我同样可以确定你绝不是人世间学问最高的人。你笑别人,别人也会笑你,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
92、长寿十法:要长寿,多积阴功天保佑;要长寿,嬉嬉常笑眉莫皱;要长寿,远离美色如仇寇;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要长寿,热身莫教风寒受;要长寿,出言行事俱从厚;要长寿,大小物命都怜惜;要长寿,书酒花月随前后;要长寿,诸般省俭常念旧;要长寿,上床鼾吁神不漏。
93、通俗地讲,气场就是一个人的气质,表现为权威性、魅力、风度、影响力等,是一个人身、心、灵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圈。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看上去很有气场,某某人很有气质、很有煽动性、比较有魅力,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气场能量对外释放的一种结果,它们都是气场的一部分。
94、佛日千光恒照世,利益群生度有缘,无缘不睹佛慈光,犹如盲者无所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譬人吞服少金刚,终竟不消要当出,供养十力诸功德,灭惑必至金刚智。如干草积等须弥,投芥子火必烧尽,供养诸佛少功德,必断烦恼至涅槃。《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95、身空虚伪,不可长养,无有诤讼,亦无正主。从诸因缘,和合而有,无有坚实,妄想故起。业力机关,假伪空聚,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共处一箧。水火风种,散灭坏时,大小不净,盈流于外。体生诸虫,无可爱乐,捐弃冢间,如朽败木。《金光明经》卷二
96、【天天禅语】有时,我们因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起烦恼,为了使它们尽快消失而想尽方法。但请想想路边或失明或肢体残缺的乞丐吧,这时我们是否会白然生起一颗怜悯之心呢?此时我们还会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烦恼吗?由此及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这个道理。我们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036。
97、【佛心禅语】 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98、慢一点,让你的生活跟上晨歌的节奏,细细品味那舒缓优美的旋律;慢一点,让你的灵魂等一下升起的朝霞,看朝霞怎样精心地鎏金天空和大地。人生的脚步太快,你会错过许多本该属于你的早晨风景;生命的节奏太快,你会踏乱原本流畅的清晨序曲。我们本就是一个短暂的偶然,没有必要那样匆忙。
99、不要指望别人都对你好,人家没有这个义务。要别人对你好,前提是你要对别人好。假如有了这个前提,别人依然不会对你好,那是别人的事情,你也没有必要纠结。如果你总是心存好心,乐善好施,即使得不到所有人的好,也能得到自己良心的好。良心需要修炼,就当对别人的好是你修炼必需的付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