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语禅意 列表页

佛家早上好(精选99句)

2022-07-04 互联网 佛语禅意

1、【佛心禅语】 有时候,宽容一个人的错误,更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这个 人来说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

2、要看清人间真相,你的眼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人生真相,你的境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生命真相,你的灵界必须高一点。

3、【佛心禅语】 没有时间老:越忙的人时间越多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4、佛是没有烦恼的人,佛是欢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无私奉献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

5、于诸财物中,信财第一胜;于诸滋味中,实语为第一。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如法善修行,能得快乐报。《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6、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每天摄人食物,实际上是在服毒;本来摄人食物是为了补给生命,实际上却在戕害生命,我们最想掐死的是谁?

7、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不暂停。《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筵还自缠。《佛说无常经》

8、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脑瓜子特聪明,经常会冒出许多聪明的主意,如果这些主意带着善意,那是没关系的,如果带着恶意,就有问题了。

9、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1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弘,言动要谨!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生太忙,则耽误风花雪夜之情!不闲不慢,疏密有情,方为快哉。

11、【佛心禅语】 不宽恕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 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

12、用事宁失于宽,勿失于急;宁失于略,勿失于详。急则不可救,详则无所容,当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缓。(宋)佛眼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13、佛言: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般舟三昧经》

14、甚至,西方的有识之士冷静地指出:西方社会能否生存,取决于能否吸收东方首先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15、【佛心禅语】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实,最有能力的人肯定不是爱招摇和显援的人。聪明人凡事都心知肚明,谨言慎行,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出来。

16、【佛心禅语】 佛家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世人却往往为虚荣心、自大心、卑贱 心等诸多心魔所网。世人若能将一颗尘心从中解脱,可修圆满之功德。

17、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虔诚。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无求自净,不求是贵,少病是寿,够用是富,无欲是福,感激是喜。

18、阻碍他人走正路,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19、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放弃,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

20、【佛心禅语】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 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21、【佛心禅语】 【福由心生,祸由己招】 信佛应避贪、嗔、痴,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尘世中的事情迷失自 己。心净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

22、【佛心禅语】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 的同时,我们不但能在内心产生一种由衷的快乐,而且也会得到他人的 帮助。

23、【佛心禅语】 穷人因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见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积起财富,有一颗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过得快乐。

24、在富有爱心的人的眼中,善良却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美,一切伪善、奸笑、冷酷、麻木在它面前都会退避三舍,任何顽固的丑恶都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对善良咬牙切齿。

25、【佛心禅语】 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一定不要被犹豫和怯懦绊住脚步,不要害怕去爱,将爱大胆说出口,才能收获幸福的爱情。

26、【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不愿意让烦恼缠身,如果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消除表面的痛苦,获得暂时的解脱,就会陷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恶性循环。

27、有生就会有死,因为生就是死的开头;反过来说,死也就是生的起点。凡夫生死不能由己,随业力而舍此投彼,今生依照各人所造不同的业力,来人间受着不同的苦。

28、知足常乐,内心平静,胸怀豁达,气如百川。就会体验到一种真爱,一种平凡,一种幸福,一种感觉,一份禅意。让生命如诗如画,清纯如珠,内涵丰盈,浓郁芳香。

29、“相争”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要抓住其有利的一面而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最聪明的相争是对事不对人,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而不是打击、征服别人。

30、禅宗是理性的,它的目标是开启人的智慧、消除人的烦恼,从而使人人皆成菩萨、人人皆人佛道。以慈悲心对他人,则身边处处皆有佛缘,人人成佛,又哪里会有敌人?

31、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古印度)马呜《大乘起信论》

32、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还要用心。失去欣赏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经变得衰老。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赏他人,义是如何欣赏的。

33、【佛家经典禅语】 一个邪恶的念头打开五个不善的大门:邪恶能够烧毁人的善良的本性。从邪恶中再生邪恶。做圣人所怒斥的事情。失去已修得的菩提之果。置人于死地。

34、年轻人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他们都过早地凋谢了,世界还有未来吗?社会需要为年轻人减压。为了一场“拜金”者的游戏,什么都让为生存奋斗的年轻人去背负,这不公平。

35、有句老话说得好:“人叫不走,鬼叫飞跑。”意思是,当一个人身上阳气不足,邪气有余时,周围就尽是小鬼打搅、小人来找。即使偶尔有君子来规劝,他们也是熟视无睹。

36、给心灵装一款“杀毒软件”——反省。随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寻找真知,可以有效过滤“三毒”。思维只是一种错觉,不必偏执于闲常的是非对错。

37、【佛心禅语】 心无心而物物明,物有心而心不堪。不堪心中污心田,心田皎皎没人参。没人参,东作南,青青妙色出于蓝。见即便见见取好,不见莫怨老瞿昙。——《快活歌》

38、【佛心禅语】 倘若一个人时刻执著于寻找快乐,就会离快乐的本质越来越远。正如修行本是事实,却应在修行过程中忘记这个事实,不执著于修行的念头,才能更好地得到悟证。

39、【佛心禅语】 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从平易的地方去觅;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内心发掘,因此,便迷入悟中,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40、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其他一切戒律无一不由五戒衍生而成,也无一不将五戒作为重戒。五戒主要包括杀、盗、淫、妄、酒。

41、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42、布施就是修福。钱财,若舍不得用而存在金库做守财奴,就与穷人没有两样;但是,如果用得不当也会有害身心,甚至祸国殃民。若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则是修福积德的大好机会。

43、【佛心禅语】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话说:这个人就现出衰相,就显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44、【佛心禅语】 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45、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狮子吼菩萨品

46、我们常常会自说自话,因为每个人都天生有说话的欲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心甘情愿的听众。自说自话者往往被人视为精神疾病患者,其实他们大多不是,他们更接近灵魂的流浪者。

47、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象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48、【佛心禅语】 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和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和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49、【佛心禅语】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即名为慧也。——《大珠禅师语录》卷上

50、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圆觉经》卷上

51、【佛心禅语】 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达摩大师血脉论》

52、【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从贪婪的念头中产生忧虑和恐怖,离开了贪欲就没有了忧虑,哪里还会有恐怖?从享乐的欲望中产生忧虑和恐怖;离开了享乐的欲望就没有了忧虑,哪里还会有恐怖的忧患?

53、体力、脑力、精力、心力都不具可储存性,年轻时的体力并不能保存到老年使用,故体力、脑力、精力、心力充盛时要充分使用以培德积福,增智发慧;只要使用得当,不仅不会消竭,反而源源增长。

54、我们做人,何妨像一朵花,多给人一些欣赏、一些芬芳、一些气质、一些美感。怕的是做人像一根刺,逢人伤人,遇事害事。修道者要做灵山会上的那一朵花,给人喜悦。禅,就是一朵花,喜悦芬芳。

55、官场一如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都是演员。官场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有时间去扮演那些不同的面孔,不如守护好自己的一颗平常心,等你离开官场,走下戏台之后,也好有一处安置灵魂的地方。

56、将所有的痛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57、缘起·空·无我·中道缘起法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9经

58、【佛心禅语】 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感到充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59、【佛心禅语】 有磨难才会有痛苦,才会使人思索。一个人只有痛苦地思索,才会顿 悟人生的真谛,才会明智练达。而只有明智的人,人生才会卓越,才会不 同凡响。这就是逆境,一种造就强者的人生境遇。

60、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不急不躁,忍辱不辩,对众生之苦充满恻隐与怜悯之念,淡然而无畏,慈悲而祥和,那就是觉者永恒的心态。

61、故城旧巷,指间生香。于这薄凉的世界里,定要做一个静婉且柔情的女人,绾上一巷云烟,身着一季素香,捧一砚清墨,了悟这一片云水禅心。独自,在巷末的转角处,捻一方岁月静好,温婉成旧日的念想。

6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102】快马不用鞭催,响鼓无须重槌。子本无私惠,岂向他人谄媚。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惰埋葬天才,勤劳产生智慧。摆渡摆到河边,送佛送到西天。善流芳百世,为恶遗臭万年。

63、【哲理小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不小心把一粒豆子掉在了地上。它立即把手中的豆子全丢了,去找刚才掉的那粒豆子。 结果掉的那粒豆子没有找到,丢在地上的那把豆子全让鸡鸭吃光了。

64、网络及传媒的发展,使当代人所获信息量越来越大,虽有哲人说知识就 是力量,然而知识也可成为人类恶欲的帮凶,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那 颗心,才是我们必须去认知、把握的。学佛习禅,让智慧更有力量。

65、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生命也有保质期,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慎重地供奉在心里,却未曾去履行。

66、参禅证悟之人,绝非心念断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慧能没伎俩,不 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幺长。心念不绝,于不绝之心念中增长 菩提智慧,此为入不二法门之证悟者。尚在修行者,切不可与心念为敌,

67、人生,绝对提纯是不可能的,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人生反而更真实,更美好。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不是由单一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的湖水养不了鲜活的鱼,腐臭的肥料却营养着美丽的鲜花,五谷杂粮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

68、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烦恼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够转变,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扩展开来,那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69、生活的禅法是与命运一起进行,从困惑迷茫中突围,因为心头的执着与分别,我们不回避与逃避任何痛苦,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平心静气的去迎接那些违缘。协调好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看破才自在。

70、甲如理如法,认真念经;乙有口无心,也算卖力;丙则偷懒耍滑,把真经念成歪经。老和尚虽洞若观火,但不点破,无论经念正念歪,大家念完吃饭。如是天长日久,甲乙顿悟,老和尚从此听的都是歪经,寺内香火渐断。

71、菩萨谦逊,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询,与之共语,言常含笑。《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要谦恭有礼,要谦虚受学,要委曲求全,要善解人意。(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72、【相约】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命累了,我在净土等你。们安息了,我在佛前的莲池中等你。

73、慈悲,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份至死不渝的信念,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气概,举手投足的潇洒来源于日久天长的积淀,杀伐决断的果敢来源于冷静细致的分析,真正的慈悲来自于内心深处、理智约束下的镇定和智慧。

74、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75、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要怨天尤人,先从自身找原因,将那些失败的惨痛教训写在纸上,天天告诫自己:如果我们不彻底从心底改变,我们还会失败,还会跌倒,还会被人唾弃。因为你不能奢望这个世界会因为要迎合我们而有任何改变。

76、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我们如果能够“不要贪财、贪爱、贪嗔;不要自大、自怨、自叹;不要无信、无义、无耻;不要负国、负人、负己”,深信你必能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得道多助,营造自己幸福的人生。

77、真诚赞美比自己优秀的人是一种睿智,客观赞美和自己比肩的人是一种胸怀,真心赞美不及自己的人是一种美德。总是赞美自己的人非常肤浅,总是批评别人的人缺乏自明,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人人品极差。身处尘世,与人交往,引朋结友,不可不察。

78、恋爱时,我们也时而会厌烦,他为什么总是告诫你,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邀请,哪些男人对你不怀好意。或许,你会常常觉得他太小心眼,他在吃醋。其实,他真正想要做的是保护你,只是他的方式让你觉得讨厌,但他的出发点却都是因为爱,因为他太爱你。

79、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冻时,近火虽可取暖,但太靠近却很危险:若看不开、放不下,犹如手拿烧红热铁,必然被烫伤。世间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来很美,喝起来也很清凉,但握久了手也会冻伤。众生颠倒,明知财物、名利伤人身心,却仍甘于被伤害。

80、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81、来世愿错过繁华三千,只为前世的祈盼,只为今生能够看你一眼。来世愿舍弃如画江山,只为前世的夙愿,只为今生能够绘你素颜。来世愿辗转红尘之间,只为前世的良缘,只为今生能够触你心弦。来世愿修身山寺禅院,只为前世的誓言,只为今生能够与你天涯为伴。

82、【佛心禅语】 那些功名富贵、金钱物质不是不重要,只是你可以用它,但不能被它所用。分散一些给社会大众,自己的生命也会得到延展。能操控生命的长度与活法不是最大的自在吗?人生的前途,得失苦乐,不是求得,的,而是做到的。一切操之在我,不由他人也。

83、人的心灵像木盆一样,原本洁净,受后天肮脏的观念与行为的习染,变得越来越脏,也变得越来越低贱,不适于盛放高贵的东西了。如何保持洁净的心灵呢?唯有持戒,为心灵布设一道警戒线,将不恰当的观念挡在心门之外。心理上有持戒养洁的自觉,言行也就洁净了。

84、从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意思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但由于人类制定了各种制度与规范,使人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85、当有人批评你的时候,若是你自己没有错误,何必为它而生气烦恼?若是你真的有错误,为它生气烦恼又有何意义?他说的是真话呀!正如《萨迦格言》中所说:“聪明人能勇敢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傻瓜连缺点都不敢承认;雄鹰能啄死有毒的大蛇,乌鸦连小蛇都不敢得罪。”

86、【佛心禅语】 人们生活在喧嚣之中,不仅环境的喧嚣无处不在,内心深处不息的追逐和欲望带来的喧嚣,也令人不得安宁。人们或许可以回归大自然,寻找片刻的宁静,然而大多数时候,人们身陷凡尘,无法平复内心的欲求和骚动,因为人们不懂得在喧嚣处为自己留一份清静。

87、说话不急躁的人,说时心里有数,言语之间皆有分寸;遇事不怨怒的人,行事有章法,举止言谈都很从容;待人接物不分贵贱的人,平等随和,给人尊重,也往往受人尊重;得失随缘的人,往往宠辱不惊,所以生活总是心平气和。若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心平气和,与佛有何不同呢?

88、世间事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处事接物,人生所到之处就会充满真善美。所以,对人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无事生疑;若多了一分疑心,相对地就减损一分信心;如果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当然就无法产生毅力与勇气,那要教别人如何能信赖我们呢?

89、【佛心禅语】 我小时候不懂得如何孝敬,长大后去各地学习、求法,没有机会孝敬。记得,有一次我回家乡看望母亲时,妈妈对我说:“虽然我每天都想你,度日如年,但只要你好好学佛,将来好好地服务众生,我就会心满意足!”我发愿对每一位众生像对母亲一样善待,请诸佛菩萨加持我!

90、【故事】山上庙里有座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在山路上的石阶一开始抱怨: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佛像笑了:当年,您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阶,而我经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悟道】今天的坎坷,都是为自己的未来增添财富。

91、某小户人家和一大家族毗邻,小户人家屋窄田瘦,大家族房多田肥。诗书传家的大家族品高德勋,历来安守本分,小户人家则总怀小家心态,对大家族既羡又妒且恨,并常常挑衅,欲侵其屋占其田。大家族却一忍再忍,甚而以德报怨。一日大家族内起纷争,小户家乘虚而入,虽被棒出,而贼心不死。

92、【佛心禅语】 贪者追逐名利,导致堕入饿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离之心,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导致堕入地狱;行者自利利他,圆满菩提之心,普度有情众生,成就色身佛果。痴者取舍颠倒,导致堕入畜牲;行者证得空性,圆满法界智慧,远离一切戏论,成就法身佛果。

93、【天天禅语】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树立正见对治痴,生活之中转烦恼。

94、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恶,为恶友杀,必至三恶。《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高贵德王菩萨品

95、【人不当人看】看人,不要当作独立具体的个人。他只是一堆因缘的聚合体,是一个因缘团,如同一团烟雾,不自在,不能自主。虽然他口口声声说“我,我”,但他并没有“我”,所以不要上当。既然都是因缘,就会理性不情绪。难道我们可以对一团因缘的烟雾怒吼吗?指着它说“就是你,才这样”吗?

96、【禅是禅非】①气不与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②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③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④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⑤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97、年轻时我们向往天空,希望鹤立鸡群。当岁月走过,当发染冰霜,我们才真正理解,天空为什么永恒高远,鹤立鸡群是何等寂寞。那时花开,生命里有无穷律动,却并不懂得人生,选择往往对错各半。因为心性高远,我们选对了飞翔;因为生活的懵懂,却选错了对象。大地是鸡的故乡,天空才是鹤的天堂。

98、父母尚健在,儿女未成人,你就没有权力挥霍生命。因为你挥霍的不仅仅是生命,同时还挥霍了对父母应尽的孝,对儿女要担的责。每个人都有来处,每个人都有归期,不必也不能逃避。即使你是独身,同样不能。可以不去探求生活、生命和人生的意义,但必须敬畏自己的生命,因为它不仅仅属于你自己。

99、【禅理故事】一个人对佛无限崇拜,想看看活佛是什么样子。他来到名寺,恳求大师让他见活佛。大师说:回去吧,佛在你家。那个披头散发为你开门的人就是活佛。那人将信将疑返回家中,敲门后等着活佛出现,披散着头发开门的是他妻子。恍然大悟,原来活佛就是身边一切善良给我们关怀与帮助的凡人。

再来一篇
上一篇:自学体会心得佛言禅言(精选99句) 下一篇:禅理经典话语(精选99句)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