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典名言 列表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精选151句)

2022-03-27 互联网 经典名言

1、◎

2、美国教育家杜威名言名句

3、◎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

4、◎教师必须具有对儿童的同情心和

5、◎教育的定义应该是经验的解放和扩充。

6、◎儿童在一年内的作业(每周五小时)中获得的

7、◎从事具有社会兴趣的作业可以获得直接的知识。

8、◎人们最初的认识,最根深蒂固地保持的知识,是

9、◎我们必须记住,通过改革所带来的最必要的东西,不是积累

10、◎把一个人的思想,用一条很短的绳子,拴在功用的柱子上,是不值得的。

11、◎儿童最初三年的学校生活应当大半用于学习读写本国文字。假如我们在这个

12、◎教育人从儿童的时候起就明晰地思考自己和管理自己,是反抗剥削的一种最好的保障。

13、◎自由指理智上的创造性、观察的独立性、理智的发明、结果的预见性以及适应结果的灵活性。

14、◎……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在其中获得教养和道德的训练。加深和扩展他的

15、◎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

16、◎有一种强烈的诱惑,认为把形式完善的教材教给学生就是学习的康庄大道。认为学生从有能力的研究工

17、◎真正名副其实的知识,即养成对任何事物都应付的才干,只有通过积极而密切地参与社会活动才能获得。

18、◎帮助别人不是使接受者更加依赖别人的一种施舍形式,而仅仅是一种帮助。它使被帮助者舒展力量,继续前进。

19、◎如果我们把一个所谓统一的一般的方法强加给每一个人,那么除了最杰出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碌碌庸才。

20、◎在我们所说的非正规教育中,教材直接包含在社会交往的情境之中。这就是一个人所联系的人所做的和所说的事物。

21、◎当一个学科是按照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上的意义。正常儿童所不断需要的与其说是

22、◎所谓教材,就是在一个有目的的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所观察的、回忆的、阅读的和谈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

23、◎经验具有明确的物质的性质;它和与身体有关的具体的事物有关。相反,理性或科学则掌握非物质的、理想的和精神的东西。

24、◎真正的自由是理智的;它依靠训练有素的思维能力,依靠研究事物的叩其两端(turnthings。ver)的能力和深思熟虑对待事物的能力。

25、◎所有儿童都能有益地、机智地以及自愿地走来走去,没有任何粗暴鲁莽的行为的一个课堂,在我看来,确实是训练得很好的课堂。

26、◎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

27、◎教师的实际问题在于保持平衡,既不能展示和解说得太少,以至不能刺激反省的思维;也不能展示和解说得太多,而抑制学生的思维。

28、◎一般说来,教学方法上的基本错误在于假定学生的经验是可以想当然的。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29、◎人类并不是为了知识而获得其最初的信息贮备,也不是因为自然对象自身而在心灵上留下印记;其理解植物、动物、石头、金属、气候等等,是因为

30、◎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

31、◎大多数人并不十分了解其本身的心理习惯的特殊性。他们把自己的心理作用看作是当然如此的,并且把他们自己的心理作用当作判断别人心理过程的标准。

32、◎复演论①认为,适当的教材来自于过去时代的文化产品,或者是一般的文献,或者是和受教育者发展阶段相应的文化时代所产生的特殊的文献。……

33、◎形式地理解符号和反复记忆的兴趣,在许多学生中成为对现实的那种原始的、生动的兴趣的代替品,这一切都由于课程教材同个人的心理具体状况缺乏联系。

34、◎假使我们希望所办教育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一种密切的关系,给学生以一种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在社会中间成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则需要研究种种社会变迁。

35、◎学校即是这样,科目如何定,如何教,历年相传,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的科目、习惯的方法,即便将来政治、经济有什么变化,它都置之不理,并与社会生活渐行渐远。

36、◎经常有一个危险,就是教育将会永远沿袭为少数人而设的旧传统,……把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解释为工艺教育,作为获得将来专门职业的技术效率的手段。

37、◎第二,提问要使学生注意教材内容,而不是注意教师的目的。如果重点主要放在如何得到正确答案上,就违背了这个原则。那么,上课也就变成了追求教师真正答案的猜谜游艺会了。

38、◎有关儿童研究、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的知识,可以补充教师个人对学生的了解。但是各种方法永远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个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没有一个

39、◎人类幼年和很多低等动物的崽仔比较起来,原有的效能差得多,甚至维持身体所需要的力量必须经过教导方能获得。那么,对于人类一切技术、艺术、科学和道德的成就来说,那就更需要教导了!

40、◎所谓个人生活在世界之中,就是指生活在一系列的情境之中。当我们说人们生活在这些情境之中时,在……之中这个词的涵义和我们所说的钱在衣袋之中,或者油漆在铁桶之中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41、◎保持生长的能力就是虚心接受意见的一种报酬。顽固不化,抱有成见,最大的坏处就是抑制发展,使心灵没有接受刺激的机会。所谓虚心,就是保持孩子般天真的态度;而胸襟闭塞,就是在理智上未老先衰。

42、◎对儿童来说,自由就是提供机会,使他能尝试他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的种种冲动及倾向,从中他感到自己充分地发现这些人和事的特点,以致他可以避免那些有害的东西,发展那些对他自己和别人有益的东西。

43、◎有人断言,现在学校总是重视表面的纪律,重视分数和奖赏,重视升级和留级,就是不注意生活的情境。这是有足够根据的。在生活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到了解事实、观念、原则和问题的重要意义。

44、◎在学校里,学生往往过分被人看作求取知识的理论的旁观者,他们通过直接的智慧力量占有知识。学生一词,几乎是指直接吸收知识而不从事获得有效经验的人。所谓心智或意识,和活动的身体器官隔离开来。

45、◎科学的方法大致来说,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观察,即搜集资料,加以研究。二是分类,即排列搜集的信息,将其分门别类,并能相互衔接。三是推导。以搜集的材料为工具,发现其中的原理,催生新的思想。

46、◎所谓教师者,并不是表示他的能力大,他的学问大,使得人总尊敬他,崇拜他,这不是教师应做的事情。教师不过是用来辅助的,指导的。学生得到他的感动,因而知道自力,知道自动。这才是教师应做的事情。

47、◎教育上有种种对立,如劳动与闲暇的对立,理论与实践的对立,身体与精神的对立,心理状态与物质世界的对立,回顾一下这些对立背后的理智的臆断,就可以明白,它们最终表现为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的对立。

48、◎学校科目过分复杂,课程和功课过分拥塞,所产生的最永久的恶果并不是随之而来的忧心忡忡、神经紧张和肤浅的理解(尽管这些后果是严重的),而在于不能使学生理解真正认识一件事和真正相信一件事的含义。

49、◎良好的教学乃是这样一种教学,它求助于已经形成的能力而又包括有要求转向新目的所需的新材料,这种转向需要有思考——理智的努力。总之,努力的教育意义,它对教育性生长的价值,是在于它能激发出

50、◎历史课堂中,因为教材和儿童的经验原本就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在儿童拥有经验之前,历史教材本就已经有了。但是历史如果能与儿童经验联通,就好像架座桥,儿童可以从现在回到过去,历史就当是另一副样子了。

51、◎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

52、◎理性是了解普通原理和本质的官能;而感官则是认识变化的器官;后者是不稳定的,多种多样的,而前者则是永久性的,始终如一的。感官活动的结果保存在记忆和想象之中,应用于由习惯形成的技能,从而构成经验。

53、◎……科学的观察,并不能简单地代替以享乐本身为目的的观察。后者的观察,可以磨练才智,对于书写、绘画、唱歌等等的艺术用途有所裨益,而能变成真正艺术的观察。喜欢看、喜欢听的人就是最好的观察者。

54、◎儿童出于对工作本身的热爱来学习工作,而不是为了一种奖励或因为他害怕一种惩罚。活动需要积极的品行——有活力、主动性、创造性——这些品质比在执行命令中哪怕是最完善的忠诚来说对世界更有价值。

55、◎那些对学生影响不良的教师,其性格和习惯所引起的教育困难,有时候远远超过知识传授本身。教育确实有很多技术上的规律,但这些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这些规律和知识,去改变自己和学生的经验和习惯。

56、◎做事有目的,就仿佛有一种动机在后面,叫自己不得不去做,比如说学音乐,如果带着目的.就会常常自觉地练习。成人做事、儿童游戏,都是自动的,他们自己有一种从内部生发出来的动机和欲望,唯有如此,学校的训练才能真正有效。

57、◎抛弃把教材当作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当作在儿童的经验之外的东西的见解;不再把儿童的经验当做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把它当做某些变化的、在形成中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认识到,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

58、◎在第二个时期,即从八九岁到十一二岁,目标是认识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并对它做出反应。……他不再直接地满足于仅仅是游戏的活动。他必然感到要完成某种事情——达到一个明确的、持久的结果。因此就有了对行动规律的认识。

59、◎学校是纯粹个人主义式学习方法和社会行动之间以及自由和社会控制之间这种虚构的对立表现得最鲜明的机构。这种对立反映在缺乏社会的气氛和学习的动机,和在学校管理方面造成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分离;学校更很少有机会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60、◎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这种可悲的情境,难道不是由于原理本身仅仅是听人讲讲的事吗?这个原理只是被人宣讲,被人讲课,被人写作罢了。

61、◎脱离教材的方法,……有三种可能的途径……一是利用兴奋、快乐的冲击和迎合学生的胃口。二是使不注意的学生感到痛苦,用伤害来威胁学生,促使他关心不相干的教材。……或者直接投其所好,使他能不说明任何理由就努力工作。

62、◎常人选择职业的大病,在于选择没有标准,不过是偶然的被动的:不是父母或旁人给他选定的,便是瞎碰来的。痛苦和不经济都是由此发生。所以最重要的是使本人有充分的知识,广大的眼光,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种种不同,对于哪些有兴趣,哪些没兴趣。

63、◎教师和书本不再是惟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任何书本或地图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它们不能取代实际的旅行。物体下落的算术公式也不能代替掷石子或把苹果从树上摇下来。

64、◎学校教材要首先拿儿童现有的经验做基础,然后授以抽象的知识。以此为依据,定出学校中有系统、有组织的种种科目。这就是新教育。相对而言,以学校中固有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种种科目做根本,虽然看似科学,但恰恰是从外面强加给儿童的。这就是旧教育。

65、◎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教师仅有学问还是不够的。事实上,除非教师的习惯态度关心教材和学生本人的经验的相互影响,否则,教师的学问或他所熟练掌握的教材,孤立地看,它的某些特点反而有碍于有效的教学。

66、◎成人教材的逻辑安排并不是唯一的一种;这种按照科学原则组织起来的教材,其实并不适合于儿童。只有儿童的心智达到成熟的地步,他才能理解为什么教材的安排采取这种形式,而不是别的形式。只有儿童的心智达到了这种成熟的地步,才能够采用按照科学原则组织起来的教材。

67、◎教育中,心理学是解决怎样(方法)的问题,社会学是解决什么(目的)的问题。如果要想取得良好的结果,怎样和什么就必须交互作用,两者要是分开,将充满危险。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是能选择有助于心理发展的题材的;我们所需要的题材,亦能使方法的应用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68、◎习惯中,我们总是希望教育是可以精确计量的。但凡是可以计量的东西,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和精确的事物。自然科学可以依此实行,但教育却不行。教育有多少成分是在特殊的技能和智识中呢?人在学习技能和获得智识的过程中,又有自己的欲望、好恶、兴趣,又该如何去计量呢?

69、◎实际生活方面的练习是为了教会儿童独立,能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熟练优雅地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就能保持教室的整洁,清扫和安顿食堂的用具,收拾好各种散乱的材料。当他们工作时他们自己照料自己,取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找到工作便利的地方。

70、◎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如果所获得的知识和专门的智力技能不能影响社会倾向的形成,平常的充满活力的经验的意义不能增进,那学校教育只能制造学习上的骗子——自私自利的专家。

71、◎教材只不过是精神的食粮,是可能具有营养作用的材料。它不能自己消化;它不能自动地变为骨骼、血和肉。学校里任何僵死的、机械的和形式主义的东西的根源,在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从属于课程的情况下恰好找得到。正因为这样,学习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

72、◎如果采用这些方法①,不顾他自己的常识,不了解他必须应付的情境,这些方法比没有还糟。但是,如果他获得了这些方法,在估量他所从事的独特的经验的种种需要、办法和困难时,在思想上有所帮助,那么它们就有了建设性的价值。 (理)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杜威教育箴言。

73、◎学与做相结合的教育将会取代传授他人学问的被动的教育。后者再怎么好,也不过是适应封建社会的,在那种社会里大多数人必须永远温顺地服从于长官的权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是与一个以创造和独立为原则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投身于共同利益的事务之中的民主社会不协调的。

74、◎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从现有经验的范围内,选择那些有希望有可能提出一些新问题的事物,这些新问题能激起新的观察和新的判断的方式,从而扩大未来的经验的范围。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不把已经获得的东西当作固定不变的占有物,而是当作一种动力和媒介,用这种动力和媒介去开辟新的领域。

75、◎目前教育上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方法的分离。很多人以为这两者是可以分离的,并各有其范围。如果非要如此看的话,那这里的目的也就是个挂名的而已。目的的构成,必须依照方法,甚至可以说:目的只是方法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已,方法也只是目的的一部分,两者都必须与对方匹配。

76、◎实际上,只有当儿童运用事物和感知来支配他的身体、协调他的活动,才能使儿童得到发展。……几十年以前,初等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是,过分地相信语言符号(包括数字),认为它们能产生神奇般的智力训练效果;现在,又过分相信实物教学的效能,因而实物又成了改革道路上的障碍。

77、◎有组织的教材,代表着和儿童的经验相类似的许多经验的成熟产物,这些经验包含同一个世界,也代表着和儿童所有相类似的许多能力和需要。这种教材并不代表完美无缺或一贯正确的智慧;但是,它是可以自由支配以增进新经验的最好的教材,至少在某些方面超越现有的知识和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成就。

78、◎所谓良好的判断能力,就是对疑难情境的各种特点具有指明其价值的能力,就是能够知道什么是无价值的,应当排除哪些不相干的材料,应当保留哪些能导致结果的材料,什么应当作为疑难中的线索加以强调。在通常事务中,这种能力称为技巧、机智、聪明;在更重要的事务中,这种能力称为洞察力和辨别力。

79、◎教育之科学的目的,包括从各方面得来的题材,使教育者(包括行政者和教师)更深刻地观察和思索他所进行的究竟是什么。教育是生活,是行为的方式。就行为而言,教育是一种科学,这种科学使从事教育的人更聪明、更有思想、更明白他们进行的是什么,因而也更能修正他的进行方法,使未来的教育更加丰富。

80、◎原子,分子,化学的公式,物理研究中的数学命题,所有这些首先具有知识的价值,但只是间接地有经验的价值。它们代表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和别的工具一样,它们的意义只能通过应用来学习。我们不是看了事物就能了解它们的意义,只能通过它们的工作,把它们作为求得知识的方法的一部分,才能了解它们的意义。

81、◎如果我们采用与儿童获得最初经验尽可能相类似的方法来扩大儿童的经验,很显然,我们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儿童没有进学校以前所学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与他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的。他怎样获得这种知识,这个问题为自然的学校教育方法提供了线索。这个答案就是,不是通过阅读书本或倾听

82、◎对历史教学最要紧的,是要合于人性,合于人情,不要把那种不切实际的事实,拿来教授。那种遥远的事情,与目前的人事、生活毫无关系,都是枯燥无味的,也都是死的。我们要使历史课起死回生,就要做到两点:一是重想象力,二是重因果联系(即过去和现在的联系)。有了这两点,历史的教材就可以合于人性和人情。

83、◎儿童生来都有好奇心,非常活泼,所以喜欢摸摸东西,拿拿东西。可以说,他一伸手,就有了行为,而他所摸到的东西,对他会有新的刺激。儿童因此对世界产生新的印象,于是在一施一受、一受一施之间,儿童就与世界产生了新的关系。……儿童做事,无论是对人对事,都要与对象发生关系,这就是儿童的社交性。同情心

84、◎尊重儿童时期就是尊重生长的需要和时机。我们可悲的一种错误,就是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致忽视了生长的过程。他①又说:自然要求儿童在成人以前还是儿童。如果我们想要颠倒这个程序,就会结出一种不自然的果子,没有成熟,没有味道,这种果子不到成熟就烂掉了。……儿童时期有它的思维、观察和感知的方式。

85、◎第五,最后,在每一堂课终了的时候,要检查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和学到的知识。……检查的重要性表现在:(a)理解教材上的进步;(b)运用已经学习到的东西,作为一种工具,从事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能力.;(c)增进作为思维基础的一般习惯和态度,包括好奇心,有条不紊、复习能力、总结、定义、虚心、思想诚实,等等。

86、◎一般教室中的设备和布置都是和实际的经验情境不相容的。在教室中有什么东西和能引起困难的日常生活的情况相类似呢?几乎一切都证明非常重视听讲、读书和背诵所听到的和读到的知识。教室中的这种情况和学生在家庭里、在游戏场上、在履行日常生活的职责中与事物和人们主动接触的情况,两者差别悬殊,这么讲不可能过分。

87、◎学校中各种实践的目的不在于它们本身,不在于厨工、女缝工、木工和泥水工的专门技巧,而在于它们在社会方面与校外生活的联系;同时,在个人方面,它们是回答儿童在行动、表现、做事的欲望等方面的需要,使他所做的事是建造的、创造性的而不只是被动的、奉旨办事的。它们的重大意义在于保持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的平衡。

88、◎他们①认为知识就是纯粹的心理存在从外部运用于有待认识的事物,或者是外界的教材作用于心智所造成的种种印象;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因此,教材被看作是自身完成的东西;教材不过是有待学习或认识的东西。至于学习的方法&39;或者通过自动地运用心智于教材,或者通过作用于心智的种种印象……这些观念都是无稽之谈。

89、◎任何思维——只要它是思维——就都含有独创性的成分。这种独创性不是指学生自己的结论和别人的结论有所不同,更不是指要得出一个彻底的新奇的结论。~…所谓独创性,是指学生对于问题有亲身探讨的兴趣,对于别人提供的暗示有反复深思的主动精神,并且真心实意地循此前进,导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思维习惯

90、◎在理想的学校课程中,各门科目并不是先后连贯的。如果教育即是生活,那么一切生活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的一面、艺术和文化的一面以及相互交往的一面。因此,一个年级的固定科目只是阅读和写字,而较高的年级里却开设阅读、文学或科学,这是不正确的。进度不是在于各门科目的连贯性,而是在于对经验的新态度和新兴趣的发展。

91、◎有人反对凭孩子的兴趣实施教育,他们说儿童在学校里面,总要吃点苦,才足以磨砺他,锻炼他,好像只有战胜多少困难,克服多少障碍,才可能有所成就。这种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全对。我们要磨砺孩子,就必须让他自己知道磨砺的价值——如果叫他吃苦受困,而不明白何以要吃苦,何以要受困。那所谓吃苦,意义也不大。

92、◎教育的变化必须要慢慢地来,如施以不当强迫,便会引起强烈的反应而导致更大的阻力。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请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及那些熟悉现代学校制度和毛病的行政人员来一次坦白和彻底的批判。教育家应当坦白地面对这样的事实:今天的教育是一个妥协、过渡的产物,它表面上处处是新方法、新思想,而实质上却和旧教育一样。

93、◎学生起初学一种科目的时候,自然要察明其方向在哪里。但是要定方向,他们又觉得很费时间,似乎不大经济。然而,方向不定.绝对达不到目的。我们应当在学习的环境里面预先选择一种方向。这种方向,是命令他所学的东西产生好的结果来。所以,无论学什么科目,做什么事业,必定要先经过自己的选择,假如不是这样,就不能达到目的了。

94、◎同时,学生原本应开发的能力和天赋因得不到合理地训练而渐渐退化。比如,学校中的写字训练,其精细度和复杂度对一个人的肌肉、感官、神经都有很高的要求,这种过度而野蛮的训练必会阻碍肌肉、感官和神经的正常发育。强迫儿童在未成熟时将整个注意力放在这种事情上,必会在将来留下一个受伤的神经系统、紊乱的肌肉和扭曲的悲伤记忆。

95、◎常有人以为道德是孤立的,好像与智育无关,这就大错的了。假使学了专门的知识,而没有道德,那么思想虽发达,而品行不发达,这种思想就绝不可能是高尚的思想;有了道德,而没有知识,那么品行再好,而思想跟不上,也一定不是圆满的品行。正是很多人对道德教育有误解,才在学校里不得不设立专门的部门,这种书生教授的治校是行不通的。

96、◎教育改革应建立于科研之上。什么是科学?有人以为科学仅限于数学或由精确的结果和严苛的证明方法所构成的学科。如此看来,物理化学也不一定科学,生物就更可疑。那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就更不是了。在我看来,科学是指系统的探究方法,当其应用于一般事物上时,能使我们更了解事物,更善于驾驭事实,而不至于胡乱而循例地应付事实。

97、◎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识,才能具有逻辑的使用价值。有些人几乎没有什么书本知识,他们的知识是同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联结在一起的,因此,他们时常能够有效地运用他们所具有的那些知识;而一些博学多识的人,却时常陷入在大堆知识中而不能自拔,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靠记忆得来的,而不是靠思维的作用得来的。

98、◎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人们参与一种有共同利益的事,每个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参照别人的行动,必须考虑别人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有意义和有方向,这样的人在空间上大量地扩大范围,就等于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过去使人们看不到他们活动的全部意义。

99、◎现在历史课堂的乏味,除了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之外,还在于它的目的产生了偏离。有些地方,它的目的是忠君报国,所以教授的时候总想引起儿童的忠心,让儿童去效忠于某一个人,所以选择材料总是偏于帝王的事,比如朝代的更迭、政治的选举等,强使他们知道帝王的丰功伟绩。这种选择明显是偏于政治的,除此之外,还有军事等其他方面。

100、◎绘画和音乐或绘画的和听的艺术是代表所进行的一切工作的顶点、理想化和优美的极致。……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出自手工制作的模拟实物的艺术品。它不是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产生的,不管这环境多么合乎理想,而是把素朴的、日常的生活方式中见到的各种过程继续进行,使它们具有精神的意义。学术应当注意到这种关系。

101、◎在传统教育中,太多地强调把现成的材料(书本、实物教学、教师的谈论,等等)传授给孩子;并且,孩子还完全排他地被迫承担起背诵这种现成材料的任务,以致只有培养反思的注意力的偶然机会和动机。几乎没有对这种根本需要——引导孩子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来理解,以至于他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而自我诱导地注意它——给予考虑。

102、◎如果目前的行为没有由预见未来可能的结果所决定的方向,这种行为就没有智力。对未来只有想象的预测,而不注意预测所依靠的条件,那就只是自己欺骗自己,或是痴心妄想,这是一种发育不全的智力。……心智就从不是什么自身完成的东西;它是一个得到智力指导的行动的过程;换言之,在行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有结局并须选择手段,以促进达到目的。

103、◎在一个实际上包含实用主义思想观念的教育计划中,智力的教育将会因此具有下列特征:(a)它将全部产生于学生自己从事的活动的需要和机会。……(b)信息将不会被作为自在目的而被收集、堆积并被灌输给学生,而会围绕着活动的开展聚集起来。……(c)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教育将会这样教导心灵:所有的观点、真理、理论等等,都具有工作假设的性质。

104、◎如果这种.做是向儿童指定的,是一步步向他提出要求的,那么大部分的做只会导致表面的肌肉锻炼。然而,当儿童将自发的好奇心、喜欢活动的天性用于研究有益的问题上,用于自己去发现如何才能使环境适合他的需要时,教师就会看到,学生不仅功课做得和以前一样好,而且学会了如何去控制和创造性地利用那些能量,这些能量在普通的课堂里只起到消极的作用。

105、◎所谓意志,就是对待未来、对待产生可能的结果的态度,这种态度包含一种努力,清楚地和全面地预见各种行动方式的可能结果,并主动地认识某些预期的结果。……一个人对于现有的材料只有愿意或不愿意应用的问题。所用的材料愈是没有关系的东西,愈是与一个人的习惯和好好毫不相干的东西,就愈要求作出努力,使心智用到这种材料上去,因而更能训练意志。

106、◎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只有儿童提供了教育的标准。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需要衡量其价值。个性、性格比教材更为重要。不是知识和传闻的知识,而是自我实现,才是目标。具有世界上的一切知识而迷了路,在教育里就像在宗教里一样是可怕的命运。

107、◎他们①力求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更大的自由。他们希望有更大的力量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发动变革;更大的运动规模和由此带来的运动中包含的观察和观念有更大自由。他们不要孤立于世界,而要更紧密地与世界联系。他们要直接形成他们有关世界的信念,但不是通过传统。他们要和他们的同辈建立更紧密的联合,以便能更有效的相互影响,并且为共同的目的联合他们各自的行动。

108、◎学校的改革是需要听取大众的意见来推进的。这种意见将最终控制校董会、督学、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些小的改变,或细节的改变,可以直接在学校系统中实行,但学校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组织,它是社会的一员。所以,要在学校中获得更科学化的工作改进,其实就是要在整个人群中获得思想和活动的观念与标准。教育问题的最后目的是要调动社会的智慧和物质财富来应对今天的需要。

109、◎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这一普通的说法只道出了一半真理,而一半真理就极可能导致十足的错误。语言虽然可以表达思想,但是,起初并不是表达思想,甚至也不是有意识的。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去影响(通过渴望、情绪和思想的表现)别人的行动;语言的第二个用途在于用语言形成与别人更亲密的社交关系;语言用来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运载工具,这个用途居于第三位,其形成是比较晚的。

110、◎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时间的顺序,是从理智性质比较粗糙的经验,到理智性质比较精密的经验。如果忽视这个事实,就会把科学看作全是单调的知识,这种知识用不寻常的专门词汇表达,比通常的知识更加使人不感兴趣,更加远离生活实际。科学在课程中必须履行的功能,就是它已经为种族履行过的功能:从局部的和暂时的偶然经验中解放出来,开辟没有为偶然的个人习惯和偏爱遮蔽的理智的前景。

111、◎必须承认,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在相当程度上只是技术上的进步:它为满足先已存在的欲望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手段,但并没有改变人类目的的质量。例如,还没有一种近代文明能在各方面和希腊文化媲美。科学还是新近的东西,没有被吸收到人们想象的和情感的倾向中去。……这一事实,给教育提出了利用科学以改变对想象和情感的习惯态度的任务,而不是以物质方面的扩充享用感到满足。

112、◎儿童本能的力量、他实现自己的冲动的要求,是压制不住的。如果外部的条件使得儿童不能将他的活动用于要做的工作,他就令人十分惊奇地学会了为满足教师的要求而对外部教材仅仅给予恰如其分的注意,同时却留下其余的力量去穷究使他感兴趣的联想的事物。我不是说,在养成这种外部注意的习惯时其中绝对没有包含道德的培养,我是说,对于形成智力浪费的习惯,也是一个有道德含义的问题。

113、◎文学和历史是儿童想象力迫切需要的食物。它们既能给想象力以有价值的材料,又能抑制其病态和紊乱的活动(如胡思乱想)。它们给儿童呈现出社会生活的种种状况,也显示出社会生活的种种斗争和矛盾,甚至描绘出了这种生活背后的精神产物和思想脉络。在学校中,文学和历史常常是很难得到它应有的地位的,除非教师能自如地按照它们的内在价值,而不是按照儿童对于印刷文字的识别力去选择材料。

114、◎教授的时候,不能不问儿童需要,而尽我所有地倾囊相授,这种教授,会把人教成知识的奴隶。如果课前学生已经有了准备,有了印象,只不过对一两个问题还存在疑惑。那老师在此情况下,才可以尽其所有地教给学生,并且,在这时学生的学习愿望很强烈,教师应充分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这就如同饥饿一样,生理上有了饥饿,人就容易吃东西;心理上有了饥饿——欲望,人就容易领受知识。

115、◎如果我们少用些折中的办法,少一些折中所造成的混乱,如果我们更审慎地分析文化和实用的各自的意义,我们就可能比较容易地制订一种课程,它应该同时既是有用的,又是自由的。只有迷信使我们相信这两个方面必然对立,即一个科目既是有用的,便是不自由的;一个科目因为无用,所以有文化修养的作用。我们一般可以发现,以实利为目的的教学牺牲想象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改进和理智见识的加深……

116、◎经验是对所做的事情的审慎的控制,使我们自身发生的事情和我们对事物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富于暗示的意义,同时又是试验这些暗示效度的手段。当尝试或实验不再为冲动或习俗所蒙蔽,当它受到目的的指引,进行时还有措施和方法时,试验就变成合理的和合乎理性的了。当我们蒙受事物的结果不再是偶然的事情,当这种结果转变为我们自己先前有目的的活动的后果时,它就变成合理的、有意义的、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了。

117、◎职业教育并不是营业教育,不是做专门行业的教育,做专门行业的教育是机械的,用不着心思和高深的学问,只希望养成本行的专门技能就算了。但这不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使人懂得实业、工业所应知的科学方法:一方应用手足、肢体发展的本能;一方不能不注重知识,知道科学的所以然,否则对于行业没有趣味。倘能知道科学的所以然,则随时可求革新进步。不但做工方面,就是享受工业方面,也可以革新进步。

118、◎学校教材和儿童经验如何才是合宜?可以分三层说:(科目起初并不是分门别类的,而是从前人历年的经验中,逐渐组织成功的。(许多前人遗留下的种种经验,并不是不分好坏地一概拿来组织,我们必须加以甄别,择其精华保存起来。(我们要知道,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在前人的时代,这些知识都是零散而没有一定的标准的。经过选择后,就将其体积缩小、凝结起来,成为结晶。但很多教师和学生对此却并不了解。

119、◎人类喜欢采用极端对立的方式去思考。他们惯用非此即彼(Either-。r)的公式来阐述他们的信念,认为在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种种调和的可能性。当他们被迫承认极端的主张行不通的时候,他们仍然认为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只是实际的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折中的方案。教育哲学也不例外。教育理论的历史表明了教育内发说和教育外铄说两种观念的对立:前者认为教育以自然秉赋为基础,后者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通过外力强制而获得习惯的过程。

120、◎我们提出了一个一般心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人人都相同的求知的方法。然后我们又认为各个人的心智在分量上是不同的。我们指望平常的人做平常的事,只允许超常的人有创造能力。平常的学生和天才学生之间的区别,在于平常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但是,这种一般心智的概念纯属虚构。一个人的能力怎样和另一个人的能力在数量上进行比较,并不是教师的事。这种比较和教师的工作无关。教师所要做的事,是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使用他自己的力量。

121、◎科学是人类防止这些①自然倾向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恶果的工具。科学由人类缓慢地设计的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所构成,在思考的程序和结果可以试验的情况下,人们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从事思考。科学是人为的(是获得的技术),不是自发的;是学得的,不是天生的。因为这个事实,科学在教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无法估价的地位;也因为这个事实,产生了威胁着正确利用科学的危险。一个人没有养成科学的精神,他就没有人类为有效地指导的思考所设计的最好的工具。

122、◎历史课有一个最大的毛病,也是其他学科共有的,就是拿成人的眼光去教授,拿史学家的标准去教授,一代一代地依照一样的次序、一定的传统,逐步研究,逐步教授,一路下来毫不间断。这种方法,唯有成人才可以做到。儿童学习历史,其实是要教师首先研究哪些材料在教育上有价值,能够让儿童了解现在的状况和问题,而不是把历史上所有的材料都教给他。只有当儿童对现在的社会生活有了足够的了解,能力也增长了,才可以进行那种有次序的、有系统的学术型研究。

123、◎在教育方面,我们首先注意到,由于民主社会实现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中,各种利益相互渗透,并特别注意进步或重新调整,这就使民主社会比其他各种社会更加关心审慎的和有系统的教育。民主政治热心教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表面的解释,一个民主的政府,除非选举人和受统治的人都受过教育,否则这种政府就是不能成功的。民主的社会既然否定外部权威的原则,就必须用自愿的倾向和兴趣来替代它;而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

124、◎在纪律和良好秩序的名义下,人们经常使学校的状况尽可能地趋向于单调呆板和整齐划一。桌椅安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军队式的管理。长期地反复阅读同样课本,排斥其他的读物。除了背诵教科书中的材料,其他全在禁止之列;讲授中是如此强调条理,而排斥自然发挥,同样地,也排斥新奇性和变化性。在管理制度较好的学校里,这样说也许是夸大了。但是,在以建立机械习惯和行动整齐划一为主要目的的学校里,激发求异精神并使其保有活力的情况是必然受到排斥的。

125、◎……观念的出现就如同某些事物偶然在我们面前出现一样,我们是无从自主的。这正如我们睁开眼睛,就会看到眼前的东西一样;所以,当我们出现暗示时,它们是我们过去经验的一种机能,而不是我们现实的意志和意图。就思想的特殊意义而言,其实是说它在想(就像我们说天在下雨一样),而不是说我在想。只有当一个人试图控制那些决定暗示出现的种种情境,并且肩负任务,去考察随着暗示会出现什么情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把我当做思维的主体和源头,才是富有意义的。

126、◎职业给我们一个轴心,它把大量变化多样的细节贯穿起来;它使种种经验、事实和信息的细目彼此井井有条。……职业好像磁铁一样吸收资料,又好像胶水一样保存资料。这样组织知识的方法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是和需要联系的;它表现于行动,又在行动中重新调整,永远不会停滞。如果事实的分类、选择和整理是有意识地为了纯粹抽象的目的而进行的,无论在可靠性还是在效果上都断然比不上迫于职业的需要而组织的知识。比较起来,前一种知识是刻板的、表面的、无趣味的。

127、◎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担任教学的人,应该有理由认为各个科目和其中所包括的课题既能提供直接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提供材料,用于其他具有直接兴趣的事情。因为课程常常装满纯属承袭的传统教材和主要少数有影响人物所喜爱的科目,所以要求对课程进行经常的检查、批评和修订,以保证完成它的目的。此外,常常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课程代表成人的价值,而不是代表儿童和青年的价值;或者代表30年前学生的价值,而不是代表今天的学生的价值。因此,还需要有批判的观点和考察。

128、◎教学中,儿童往往最怕抽象,以为抽象的东西都是让人厌烦的、捉摸不定的。但所有成熟的科学,从它们的科学史中都可以表明:所有问题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困难。人们在获得有关热的理论之前,早已经知道钻木取火,知道摩擦生热了。正是这种日常经验,后来才引起后来所谓热分子运动的猜想和观念。但这种观念,是将日常观念通过反省得到的,而反省又能被事物的表象所惑。没有一种科学是不需要抽象作用的;所谓抽象,其根本意义是指我们从实际经验所见的情形上升至反省的或理论的研究。

129、◎人人都同意,用襁褓包裹婴孩并不好,其限制和阻碍了身体的发育。那直背式的课桌,就等于婴儿的襁褓,还有头要朝前看,手要折起来,所有这些对于上学的儿童来说,正好比是束缚甚至是精神上的折磨。难怪每天必须这样坐上几小时的学生,一旦束缚解除,就会爆发出阵阵过分的喧哗和盲动。既然他们的体力没有正常的发泄渠道,它就只得在体内积蓄,一旦机会来临,它就会由于原先遭受到的精神刺激——这种刺激是由于压抑训练不周的躯体活动造成的——而更加猛烈地迸发出来。

130、◎学写字,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儿童从练习笔记开始。儿童有了经验,或听人说了感兴趣的话,或旅行见了好玩的东西,或其他什么新接触,一定要让她记下来。起初记录的时候,不妨简单一点,后来就渐渐地变得详细。这种记录非常有用,甚至可直接当做教作文的材料用,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儿童的眼光里所见到的世界,必定是很有趣味的。总之,当儿童养成了随时记录的习惯,那他们的经验就将和环境融为一体;即便一样一样的记录可能耗费很多时间,但相对它极大的裨益之处,是足以弥补损失的。

131、◎社会科学——历史、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科目——每前进一步,都表明只有在我们应用自然科学所特有的搜集资料、形成假说并在行动中加以检验的时候,只有在我们为促进社会福利利用物理和化学所确定的专门知识的时候,我们才能明智地应付许多社会问题。处理诸如精神病~酗酒、贫穷、公共卫生、城市规划、自然资源保存、建设性地运用政府机构以促进公共福利而不削弱个人主动性等错综复杂的问题的先进方法,都表明我们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都直接依赖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成果。

132、◎我们所以特别要求全面的态度,是因为在人生许多互相冲突的兴趣中,需要行动的一体。哪里兴趣还是表面的,彼此容易变化,哪里兴趣还没有足够的组织,彼此尚未达到冲突的地方,哪里就看不出哲学的需要。但是,如果譬如说科学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发生冲突;或者经济的兴趣和科学的或审美的兴趣发生冲突;或者对于秩序的保守的关切和求得自由的进步的兴趣发生对抗,或者制度主义和个性彼此抵触,在这种时候,我们就有一种刺激,要发现某种比较全面的观点,弥合分歧,恢复经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133、◎对于学校所做的,是否就是人民要它做的这一问题的回答,要由人民要什么来决定。学校不能够全部做到人民所希望的,除非人民的需要中有一种统一的、有组织和系统的要求。缝纫机刚刚发明时,为了将它介绍给社会,经纪人甚至需要打破人家的房子。假如人民需要缝纫机的话,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的需要。在教育中,也有这样的困境,人民也许正迫切需要一种他们并不知道的教育。学校对社会的职能就是要传递新观念、新概念,帮助人民对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如何去满足这一需要,产生一个更加清晰而有系统的观念。

134、◎政治地理代表了从静态看而不是从动态看的同样的社会相互作用,即是说看作暂时定形并以某种形式固定起来的东西。自然地理(它不仅包括地文学,而且包括对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研究)代表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抽象。它研究决定人类行为的条件,暂时不考虑他们具体进行活动的方式。数学地理使这种分析回到更高更远的条件,表明地球的自然条件不是最终的,而是依赖于这个世界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换言之,这里在一步一步地追踪着把直接的社会职业和人群的划分与最终决定他们的整个自然系统联系起来的纽带。

135、◎在这种①社会中,制造东西的人,他们的智力在和事物的不懈斗争中变得坚实了;而没有受到工作锻炼的人,他们的智力却变得放纵和柔弱了。……这种事态足以说明我们历史上的教育传统中的许多事情。它使我们了解教育制度的不同部分所表现的目的的冲突,大部分初等教育的狭隘的实用的性质,和大部分高等教育的狭隘的训练的和文化的性质。这种事态说明为什么需用智力的事情趋于孤立,知识变成学院式的、学术性的和专门技术性的;又说明为什么有很多人深信自由教育和生活的职业中有价值的教育的要求相对立。

136、◎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唯一的办法是增加实际教学工作的质和量。因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来做的,并且是为了自己而做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教师是一名向导和指导者;教师掌舵,而驱动船只前进的力量一定是来自学生的。教师愈是了解学生以往的经验,了解其希望、理想和主要的兴趣,就愈能更好地理解为使学生形成反省思维所需要加以指导和利用的各种工作动力。这些因素的数目和性质因人而异,因此,不能在一本书①里全部罗列出来。但是,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一种倾向和力量,凭靠和利用这些力量可以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方法。

137、◎能对我们的教育目的产生影响的,就是情感。一个人没有情感,不但不能起爱念,而且还会生出厌恶。譬如甲乙两个人,甲习惯钱财,乙喜欢学问。甲对于学问,无论他怎样精彩,始终在感情上漠然不能一动;乙对于钱财,亦是如此。对钱财和学问,两者不能得兼,所以就不可能互生感情。教育中,凡为所动的,就能产生行为;能产生行为的人,就可以有某种趋向,某种自我的兴趣。这时,学生和他学习的对象之间就能形成一种联系(Relati。n)、一种结合(C。ntact),这种联系和结合就是感情的结合,有了它,儿童的生长就可以生出良好的结果来。

138、◎对儿童来说,教育本就是一件带有欣赏味道的事情,但今天却常常与痛苦、折磨相联系,儿童们见到书就厌恶,就惧怕,其中的原因在哪里?从反面说,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一直缺少欣赏的意识和手段;从正面说,就是学校能不能正确利用儿童的欲望。我们要知道,儿童有什么样的欲望,我们就适时朝着什么方向引导,满足他们的欲望,同时进行学习,这也必将能促进他们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使学生知道,他所念的书是对他自己有利的,而不是使他受苦受折磨的,如果能做到这点,学生就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也就自然可以被培养出欣赏的态度。

139、◎如果变革的最可贵的结果仅是增加人类生产工具的技术效率、从奴役的制度转变到自由公民的制度,我们是有所失而无所得。如果我们满足于那些直接利用自然的人仍处于冒昧和不自由的状况,而把控制自然的智力让相隔很远的科学家和工业界的巨头所独占,那么我们把智力看作通过行动控制自然的力量,我们也只有所失而无所得。只有当我们对教育实践中持续不断地训练多数人从事包含单纯的生产技能的职业,训练少数人获得属于装潢和文化修饰的知识不负任何责任时,我们才能诚实地批评把生活划分为彼此分离的许多功能,批评把社会划分成彼此隔离的若干阶级。

140、◎要想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在教材上动脑筋。但一般的教师,往往喜欢在教材之外做文章。有的教师,利用儿童畏惧的本能,拿落第、惩罚等恐吓他,逼他向前(c。mpellingt。learnbyf。rce)。这种方法,刚开始用时或许能奏效,但毕竟是方法不当,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有的教师,另设奖诱的办法,如同糖包苦药,哄孩子前进。这也是从教材之外想的办法。总之,恐吓和奖诱这两种方法,引起的所谓兴趣,都无法长久,只要一停止,孩子就依然如故。最佳的办法,应该是第三种:教材要看它和儿童的经验、儿童的需要有什么关系,然后从这些关系里面,自然就会生成一种趣味。这种趣味.也就是孩子天然的兴趣。

141、◎学校为什么要与社会的各种职业相连,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哪里?这个目的或许很遥远,但绝不能没有,也绝不是达不到的。之所以说学校与职业相连,其实就是指从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人,必须接受学校的教育,也就是实业必须教育。现在社会的一大弊病,就是生活与教育分离,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以为职业就是赚钱,就是养家糊口——他们不知道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他们有了闲钱,有了时间,会做什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受高等的教育,学会思考和改良,而不是终生做僵死的、机械的、摧残人性的劳动苦力。我们要知道,要改良社会种种实业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学校与工、农、商、艺相联通。

142、◎我所说的习惯,比普通所说的范围广一些。所谓习惯,是指一种技能(Ability),一种能力,有了这种技能和能力,就可以做出种种的事业来(enableust。perf。rmw。rk),产生极好的效能和效果。而要获得这种习惯,就需要三个要素:驾驭、条理和感情。驾驭即对于获得的技能或能力,要能制服它,支配它,操纵它;条理即学习要有次序,要有条理。凡学一种科目,一件事情,你看小孩子初学走路的时候,他总是没有一定的次序,一定的目的,非常散漫。假如没有规则,没有秩序,虽是能做,但终究达不到目的;……感情即对所做之事自然而生的一种情感,或者说是学一种科目,总似乎必须要去做,不做就觉得不快意。

143、◎许多学校用戏剧表演作为一种任何学科教学的第~步的辅助工具,在较低年级尤其是这样。……教师们总是催促儿童读得自然些,就像说话时那样读。但是当一个小孩对于他课文中见到的东西毫无交流的动机时,尽管他在读,心里却知道教师也有书,而且能比他讲得更好,因此即使他想表现得自然些,也往往是被迫的和勉强作出的。每一个留心观察的人,谁都知道有些儿童常常虽然不是在单调乏味的朗读,却学着一种虚假的状态,装出一种肤浅的生动和假扮出来的活泼。戏剧表演既能保证把注意力引到课文的思想上来,又能保证学生自发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大声朗读,这种朗读足以使大家都能听到,并且发音很清晰。

144、◎任何从现在工业制度出发的职业教育计划,都很可能表现并延续这个制度的阶级划分和缺陷,因而成为实现社会宿命论的封建教条的工具。……如果教育承认职业的全部理智的和社会的意义,这种教育就要包括有关目前状况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包括科学的训练,给人以应付生产原料和生产机构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包括学习经济学、公民和政治学,使未来的工人能接触当代的种种问题以及所提出的有关改进社会的各种方法。总之,这种教育将训练未来的工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的能力,使他们不会盲目地听天由命。这种理想不仅要和现在种种教育传统的惰性作斗争,还要和那些盘踞着指挥工业机构的人的反抗作斗争……

145、◎一个人仅仅因为他上学才学习这些学科,那就很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他所学习的东西,不过是大量远离日常经验以及和日常经验无关的事情。他的活动被分割了,建立起两个互相分离的世界,他的活动出现在分割开来的各个时期。没有发生什么演变;日常经验也没有因得到各方面的联系而扩大它的意义;所学习的东西和他目前的活动没有关系,没有生气,也不真实。原来的日常经验虽然范围狭隘,却是有活力的。现在,日常经验失却了流动性和对暗示的敏感性。它被没有得到吸收的知识的沉重负担所压倒,并被推到一个角落。它失去了它的灵活的敏感性,不再渴求增加的意义;离开生活的直接兴趣,仅仅堆积知识,使脑子笨拙;灵活性消失了。

146、◎柏拉图认为,一个人非经多年的实际锻炼和艰苦的训练,不能懂得善的理论意义。……不论柏拉图所处的地位如何,很容易看出知识这个名词用来指两种很不相同的东西,一种是亲切的和有生命力的个人的真知灼见——在经验中获得和经过经验的信念,一种是第二手的、基本上是使用符号的认识,人们一般相信如此——一种没有生命力的遥远的知识。后面这种知识并不保证行为,它不深刻地影响性格,这是不消说的。……任何时候,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而不坐在火炉上,下雨时就带伞,生病时就请教医生——简言之,无论做其他日常生活的任何行为,都证明某种知识在行为上必有直接的结果。我们有一切理由假定同样

147、◎科学可以具有任何价值,这视用科学作为手段的情境而定。对有些人来说,科学的价值可以是军事方面的,它可以是增加进攻或防御手段的工具;科学可以有技术方面的价值,作为工程的工具;科学可以有商业方面的价值,作为成功地经商的助手;在其他情况下,科学的价值可以是慈善性质的,它的作用在于解除人类的苦难;它还可以有十分传统的价值,用来树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使人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事实上,科学为所有这些目的服务,要想确定其中一个作为科学的真正目的,将是一种武断。在教育上,我们可以肯定,科学的教学应该使科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目的,科学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科学本身对生活经验所作出的独特的、内在的贡献。

148、◎教育上有三个秘密:要照顾儿童的需要(Needs)。普通教师,都知道自己方面,但不问儿童有没有自己的需要。要叫他觉得需要,然后才可以教他。假使他不觉得需要,那是万万不能受教的。要应用儿童原有的动作(Activities。rexprience)。一般的教法总是把儿童看做被动者,叫他怎样就怎样,拿儿童当做海绵,可以吸收水分,硬从外面注入。我们一切的教授,决不能直接授受,……真正的教法是:利用儿童原有的动作,从旁指导,使他渐渐的发展、生长,再浸到知识技能当中去。要有好环境(C。nditi。ns)。很多普通学校的教学发生困难的缘故,是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使学生生出趣味来。体操做了多年,书读了许久,还是同以前一模一样,一点趣味也没有,也就一点效果都没有。

149、◎学校②的教学计划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生可以在这些时间中的任何时候改变他的整个计划,而不是不得不连续半年与太难或太易或没有适当分配的课业奋斗。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学校仍然保持分级制,但是学生不是按照年级数字编号分班,而是按快班普通班和慢班三种类型来分。学校12年的功课,快班的学生在大约16岁时可学完,普通班的学生18岁可以学完,慢班的学生则学到20岁。这种分班并不说明所做工作的质量。慢班的学生也许比快班的学生学得更彻底。这种分班也不是用来区分学习者的能力,而是为了利用儿童的自然生长,让他的学业和生长相辅而行。快班的学生尽可能快地逐渐升上去,而不是倒退回来,除非他的工作对他失去了刺激;慢班的学生在他对某门课做好准备前,就不勉强他去做。

150、◎一门科学或学术的一个分支,一门学科的有逻辑、有系统的材料,终究不能代替个人具有的经验。一个下坠体的数学公式不能代替对下坠体的个人接触和个人直接经验。但地图是一个总结,一个对已往经验有准备、有顺序的观察,是用来作为对于将来经验的向导;它指出了方向;它便于控制;它节省人力,防止无益的彷徨不前,并指出最迅速地和最可靠地达到预期效果的途径。通过地图,每个新的旅行家可以使自己的旅行从别人的勘探的结果中得到帮助,而不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徘徊不前——要是没有前人经验的客观的和概括的记录的帮助,他将会被迫再次徘徊不前。我们称之为一门科学或一门科目的东西,是将过去经验的最后结果用一种将来最合用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代表一种可以立即生息的资本。

151、◎在柏拉图看来,经验指的是习以为常或者把过去很多偶然尝试的净存结果保存下来。理性指的是改革的原理,进步的原理,增加控制的原理。忠于理性的事业指的是打破习俗的限制,了解事物的真相。对近代的改革家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所谓理性,所谓普通原理,所谓先验观念,要么是一些空白的表格,必须用经验去填载,用感官观察去填载,才有意义,才有确切的内容;要么就是一些顽固的偏见,由权威强加的教条,用冠冕堂皇的名称,乔装打扮,借以保护。所以,最大的需要是要打破培根所说的期待自然和仅仅把人的意见强加给自然的概念的束缚,凭借经验以发现自然的真理。诉诸经验,标志着突破权威。这就意味着对新的印象开放;热衷于发现和发明,而不是专注于排列和整理所接受的观念,并且各观念互相支持的关系证明这些观念。这是以事物的真面目映人心灵,打开加在事物身上的先人之见的帷幕。

再来一篇
上一篇:学习的名言名言(精选61句) 下一篇:感叹人生要有目标的名言(精选60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