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一
关键词: 现代 社交礼仪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解释:一.礼节和仪式。这是传统的解释。二.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
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总之,一个人学习并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充满人格魅力。
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既然礼仪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现代人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和学习呢?
礼仪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我们只具体探讨一下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社交礼仪又包含有:个人形象、化妆礼仪、着装礼仪、见面礼仪、
名片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坐姿礼仪、送花礼仪等等。
1、个人形象:赏心悦目、整洁干净。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2、化妆礼仪:不在公共场合当众化妆;不在普通或陌生异性面前化妆;不评论他人妆容;不妨碍他人化妆;不借用他人化妆品;不用过于浓烈的香水;不让残妆示人化妆礼仪 、男士不要过分化妆、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
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古代《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服装具有:美化、角色调整、辅佐社交等功能。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衣着打扮“五适宜”,具体是:与性别年龄相适宜;与容貌肤色相适宜;与身体造型相适宜;与个性气质相适宜;与职业身份相适宜。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服装穿着要注意整体性和独特性;坚持tpo原则:
time:早晚、时代、季节
place:地方、场所、职位
object:目的、对象
场合因素:不超过三种颜色
正式场合:单色、深色、无图
4、见面礼仪:
拥抱:右上左下,连续三次
亲吻:长辈晚辈、异性同性区别
鞠躬:15°、45°、90°
拱手:右拳左掌
举手:标准、来源
点头:距离、要求
鼓掌:嘉宾领导入场、高潮
名片规格:西方:10*6
中国:男:9*5.5 女:8*4.5
忌左手接名片
6、交谈礼仪
交谈12忌:
一、忌居高临下 二、忌自我炫耀 三、忌口若悬河
四、忌心不在焉 五、忌随意插嘴 六、忌节外生枝
七、忌搔首弄姿 八、忌挖苦嘲弄 九、忌言不由衷
十、忌故弄玄虚 十一、忌冷暖不均 十二、忌短话长谈 谨记: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社交距离:
亲密区0——45cm ; 个人区45——120cm;
社交区120——360cm; 公众区360cm之外。
7、电话礼仪
时段:早上8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不可。
去电避开中午及就餐时间、公务电话避开周末时间
时长:不超过三分钟
要求:两声之后、五声之内
语调温和、音量适中
吐字清晰、语速稍慢
8、坐姿礼仪
人们出于礼貌在公共面前都会以收敛的态势从而防止自己表现出不良的举止。然后事实上对于公众场合中的静态美——坐姿礼仪却是最考验人的,也是最能体现气质与美的。正确规范的礼仪坐姿要求端庄而优美,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正确的礼仪坐姿要求“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
9、送花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送花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鲜花是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象征着美好、吉祥、幸福、友谊,赠送鲜花要特别注重礼仪。送花,在一般场合是送一束,如探慰病人、拜会朋友、参加宴会等。有一定的私交,而仅仅只是表示友谊时,可以送一枝。在比较重大或正式的场合下,如对方开业典礼、庆祝仪式等,可以送花篮,以示隆重。送花既可以是自己亲自送,也可以是请花店代送,附上你口授而请花店代笔的贺信或贺卡。送时令鲜花最好,也可以送绢花,但不能送塑料做的假花。
社交礼仪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还有饮食礼仪,迎宾礼仪等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礼仪学》知识的博大。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礼仪,也就是不成为人了。有无礼节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各种摩擦、冲突频繁发生,人们相处不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有感于此,我们务必对礼仪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这对于培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文明有礼,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
参考资料
[1]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姚轲邺:《礼仪学》ppt课件,20xx年。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二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的传人,作文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了解礼仪基本规范,规范个人礼仪,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更易于他人接受,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在更好的适应于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 个人礼仪
正文
一、礼仪及个人礼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做礼仪。换句话说,礼仪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在其内部和在其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 礼包括礼貌、礼节、礼仪,其本质都是表示对人的尊重、敬意和友好。礼貌、礼节、礼仪都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礼貌是礼的行为规范,礼节是礼的惯用形式,礼仪是礼的较隆重的仪式。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二、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频繁,人们对个人的礼仪更是倍加关注。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强调个人礼仪,倡导现代文明,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强化公民的文明观念。良好的礼仪风范,出众的形象风采,是人们自尊尊人之本,更是人们立足、立业之源。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化。历代君主、诸路圣贤均把礼仪视作是一切的准绳,认为一切应以礼为治,以礼为教。关于个人礼仪与社会文明的问题,人们的先人也有过不少的论述。如《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王以礼,有耻且格。”其大意为为政者需要用礼仪来规范老百姓,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人礼仪的养成及基本规范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地形成。因此,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完成这种变化则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力量,即个人的原动力,教育的推动力以及环境的感染力。
个人礼仪包括仪表、仪容、仪态等,下边我将阐述最基本的个人礼仪知识。
第一, 头发的问题。俗话说:“远看头,近看脚。”“头”等大事也是个人形象地重要因素之一。头发首先得干净,不能有异味和异物。
第二, 面容的问题。对眼眉不提倡拔掉,也不提倡修剪。但是可以适当的用眉笔画。出席正式场合不应该带墨镜、太阳镜等,更不能只带镜框不代镜片。不留较长胡须。不要化太浓的妆,一般化淡妆,不要当众化妆。
第三, 着装问题。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第四, 搭配问题。暖色调(红、橙、黄等)给人以温和,华贵的感觉,冷色调(紫、蓝、绿等)往往使人感到凉爽、恬静、安宁、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给人平和、稳重,可靠的感觉,是最常见的工作服装用色。在选择服装外饰物的色彩时,应考虑到各种色调的协调与肤色,在正式场合我们的着装不宜超过三种颜色。另外装饰品的种类不宜过多,必须在三种之内。
第五, 言谈问题。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应该要言谈要礼貌、谦逊,使用文明用语。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第六, 自我介绍问题。自我介绍是我们要注意场合时间,真实诚恳,态度端正。
而作为师范生的我,教师将是我未来的职业懂得基本的教师礼仪必不可少。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身为教师应该掌握以下的礼仪知识。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2)站姿: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教师应注意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
3、与学生谈话:提前通知,有所准备。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分清场合,人情人理。
参考文献
《个人礼仪》浦东新区社区学院组织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11-11-1
《礼仪金说》金正昆 陕西师范大学 20xx-9-1
中国礼仪网
百度百科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三
题 目:论大学生商务礼仪行为规范
学生姓名: 刘林炜
学 号:
院 部: 经济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20__级(1)班
任课教师: 褚静茹
论文摘要:
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更应该要学习各种礼仪,做到知礼、守礼,发挥中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校园活动方面的礼仪修养是校园礼仪的重要内容。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礼仪 礼仪修养
半学期的商务礼仪课已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学习中,商务礼仪课让我明白了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学习商务礼仪的真正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体现。学习礼仪,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学习商务礼仪,不仅纠正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为我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了一些借鉴。还没开始学商务礼仪时,就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在真正接触了商务礼仪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要真正做到优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人举止得体,言语文雅,就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说现今崇尚的是自然美,但两者并不冲突。恰到好处的打扮和修饰,不仅不会显得过分招摇,反而塑造了个人的良好形象,展现了个人的道德素养。
学习大学生礼仪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
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通过一个学期的礼仪课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比如着装,在不同的季节、场合,就要有适合其季节、场合的不同的装扮。并不见得非得穿着漂亮、时尚才是美,这也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得体大方的衣着,同样能展现个人的美好形象。在这一系列的礼仪指导课程中,自我感觉收获最大的是行为举止。如果在平时,我们大都随意任行,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一些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在礼仪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仅一个简简单单的蹲坐姿势,就蕴含着不少学问。课堂上,当老师说到,坐不能超过椅子的三分之二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由地欠了欠身。这时才惊觉,自己的整个身体几乎全瘫坐在椅子上了,于是不禁一阵窃笑。有些人则暗暗自喜,庆幸自己没坐多。又如,当不小心掉了东西时,捡的时候要半蹲着身子,并膝盖靠拢„„有时候,我偶尔会自我开玩笑地说:连捡个东西也表现得如此有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这还真有点古代的韵味了。不过,这也正好展现了我们“礼仪之邦”固有的大国风范。
在职场中,学好商务礼仪更显得重要。穿着得体、谈吐优雅、举
止大方,无言中增加了自己的印象分。对于一个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更应该了解一些职场礼仪方面的知识。光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要懂得一些面试的技巧。有些人很优秀,但在求职中却屡屡不顺,很多时候往往是在一些细节上出了问题。因此,在面试之前,我们要给自己来一个精心的打扮,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面试官的一种尊重。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自信、有礼。如此我们将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我相信,如果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一切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了。我们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
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加强礼仪修养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的各个心理过程之特性的总和,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影响自身所有行为并与他人有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其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体。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主要是侧重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宏观教育,往往对人格教育落实不够。实践证明,思想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言谈举止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心理和礼仪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其人文精神,一直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目标。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认为,“大学是‘育人,非制器’,‘动于衷,形于外’。言行举止,是文明还是野蛮,是高雅还是粗俗,这是人的文化底蕴深浅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文教育效果的直接检验。一个文明的人,讲话应有文化内涵,用语文明,行为举止应合乎道德规范,行为文明。大学生应通过对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节、礼仪,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从中汲取宝贵的人文营养,提升人文精神。
再次,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当代大
学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将带来民族价值观的崩溃和大学生精神信仰无所依托等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努力,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大学生对礼仪理论和礼仪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必将促使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研习和思考,潜移默化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最后,礼仪修养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人无自信不能立。增强自信心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人们看到,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往往是由于不善人际交往造成的,而不善人际交往,又往往与不懂礼节礼貌有关。一些大学生由于不善于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孤僻性格,使他们极易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他们不但在校期间生活缺乏愉快感,毕业后也因缺乏自信而就业困难。无疑,良好的礼仪修养会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大学生礼仪,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中,都是有意义的。规范大学生礼仪,既要令其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坚持长久的做好大学生礼仪所要求的是一件长久而又艰苦的漫长道路。只是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提高礼仪修养是必需的事,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大学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随时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四
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
摘要:必要的大学生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高校开设礼仪教育课,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策略来探讨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更多大学生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生论文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体现;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标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未来中国文明进步的标志。
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和教化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个人礼仪是以文明的行为标准成为一个人自觉自然的行为的一种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大学生,需要长期的知识的积累、情操的陶冶和不断的实践。
一、高等院校要为大学生礼仪培养创造条件
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是否有礼仪直接体现了这一院校的风貌,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高等院校要真正看到礼仪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礼仪教育,设置礼仪课程,把礼仪教学纳入文化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中,礼仪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懂得一些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礼仪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并能够有所创新,体现出新一代大学生的风范。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适应在不同场合进行交际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如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誓师大会,演讲报告,社团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集体精神,而且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也是践行礼仪知识的好机会。
教师要在学生参与各种学校社会活动的时候,应给与必要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礼仪的基本前提就是主体有着自己的主观要求,礼仪规范是人们自觉自愿遵守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是在个人主观意识控制下进行的,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并愿意投身到礼仪的学习中,才可能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主动去实践。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秀外惠中”的道理,大学生有着精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但是外在的形象、气质,对于个人也是重要的,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
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内心善良,自然会善解人意,体贴他人,对美有着很好认识的人,穿着打扮自然搭配得体大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佳的礼仪是人们的礼仪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认可自己正确的行为,不断发现自己行为中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正,把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变成个人自觉地行动,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地努力把讲礼仪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
礼仪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礼仪规范自觉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在自己的社交过程中,不断用礼仪来规范自己,改正过去不合礼仪规范的一切行为,是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与礼仪要求的一致性,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礼仪习惯。
礼仪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反复实践的过程,对于一些礼仪知识,礼仪规范,要反复体会不断运用,才能真正掌握。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多,在学习了礼仪的理论知识后,要以主动积极地态度,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自己学到的礼仪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能自觉以礼仪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我们的礼仪修养,改掉一些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
四、丰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学识的综合体现,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修养是一个需要等待,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精进提高的过程,修养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是没有终点的修为。
礼仪是个人修养、风度、气质等的综合反映,丰富的文化知识是礼仪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礼仪品味的坚实基础。讲礼仪,有修养的一般都是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相对而言,他们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分析问题比较透彻,处理问题比较得当,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个人魅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礼仪知识只是做有礼仪的开始,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让我们的礼仪更有内涵,更有品味。
礼仪修养是人一生一直学习的课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礼仪修养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对于他们将来是否能够成为优雅有修养的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医护礼仪》主编:单伟颖,郑州大学出版社,20__
[2]《社交礼仪》作者:金正昆 北京联合出版社,20__
作者:温俊轶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新学期好!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在这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里,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一起迎接新学期的到来。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祝我们的学校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放飞心中的梦想,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吧!
亲爱的同学们,自我校大力开展“品位教育”以来,“做一个有品位的实小人”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品位”一词的内容涵盖的面非常广,怎样才能彰显我们的品位呢?新学期,我要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注重仪容仪表,做有品位的学生。
何谓“仪容仪表”呢?简单地说,它是指一个人在相貌、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它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在日常交往中,若是能做到穿着得体、举止有风度,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可见,得体的仪容仪表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们品位校园里,大多数学生的仪容仪表整洁大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为我们的美丽校园增添了光彩。当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不合谐的现象存在。比如:个别同学的着装不够整洁,不按要求佩戴红领巾,课间在楼道冲跑、大声喧哗等等。以上这些现象,与我们追寻的“有品位”大相径庭。那么,怎样做才是仪容仪表得体,彰显我们实小人有品位的精神风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着装整洁彰显品位。请同学们按照学校的要求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参加升旗仪式时,做到精神饱满。在平时,同学们要做到着装整洁,不穿奇装异服到校。朴素大方、整洁干净的着装不仅会为我们有品位的外形增加砝码,还能折射出同学们的朝气蓬勃、阳光自信。
二、注重细节彰显品位。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能展现个人的修养与品位。希望男同学不留长发,剪怪异的发型;女同学不披头散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同时,要及时做好个人卫生,以干净清爽的良好形象去迎接每天的学习生活。
三、言行得体彰显品位。“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一声“谢谢”能温暖人心,一个“对不起”能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没关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弯下腰捡起碎纸是一种美,课间轻声慢步是一种美,轻轻摆正班级里桌椅也是一种美……亲爱的同学们,若是我们大家与人相处时都能说文明之语,以礼待人,你会发现天很蓝,草很绿,周围的人很友善。
亲爱的同学们,和谐有品位的校园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创建,注重仪容仪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能做到着装整洁,干干净净地迎接每一天;用得体的举止、友善的微笑感染身边的人,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上,彰显我们实小人有品位的风采!
最后,祝大家新的学期里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谢谢大家!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六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2、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
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3、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4、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七
今天的思想品德课,让我感觉到了我们素养的低,我们太缺乏环保意识。我们总是原谅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总是感觉老师强调的都是小事一桩。
须知——
小事不小,生活点滴见素养。
如果,你能将垃圾远走几步扔进垃圾桶;如果,看到一些纸屑,能主动捡起来放入撮箕;如果,你将能你手中的垃圾分类处理,甚至变废为宝;如果,面对干净的地面不随便吐痰;如果,你能在旅游中不随便丢塑料袋;如果,你能面对竹林石碑不乱刻乱画……
这些都是生活的点滴小事,如果你能做到,那你就很伟大!你就是素养高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水混浊了,鱼虾难见踪迹了;花花绿绿的塑料到处飞舞,垃圾堆随处可见了;空气中总是弥漫难闻的气息,只有躲进深山绿林才感觉舒适。
怎么改变这样的现状呢?同学们,我们要共同努力,从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小事做好了,那就成了不得的大事。
也许有同学要说:“我们凭什么要做这些小事?别人又没看见,就是看见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要做就做大事。”这种想法有问题,一个字,错!“不积细流,何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就可以带动身边的的每一个人。我们就可以在做事中提高修养,走向完美。伟大在平凡之中——积少成多,不知不觉,我们就绿了一方土地靓丽了一片天空。
换个角度想想。也许就是我们不经意的举动让我们的环境变化,我们随手扔的一颗电池就污染了一平方米的土地;我们随手丢入江河的塑料,就要了鱼儿的生命;我们随口吐的一口痰,传播了无数细菌……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得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呀。所以我们要从自身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改变不好的行为。我们只要勤劳一点点,我们只要用心一点点,我们只要多做一点点,我们就会大不同,我们就会看到大拇指听到赞叹声——真懂事的孩子!高素质的学生。
我想,小事,我能行,当然,你也一样行!
我们做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我们做该做的事,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小事不小,那巍峨的高山就是由一点一点的尘埃组成。
小事不小,那三峡的巨坝就是一车车的混凝土筑成。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八
1、“通识”——指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共同认知,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等。
2、“通质”——指的是教师最基本的,不分专业,共同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教学基本功和新时期教育下的新素质。
在这种素质下我应努力做到如下几项:
1、 理论学习——在专家讲座中加深认识。多参加新课标下的理论需求的讲座。
2、 集体教研——在思维激荡中深度思考。通过各种集体教研活动让自身立于学科立场或大学科立场多方交流,多角度观察,进入深度思考。
3、 个人展示——在活动比赛中提升能力。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赛事,论坛沙龙等活动等,使自己情趣爱好更广泛,使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战斗力。
4、 叙事研究——在自我剖析中不断超越。通过个人博客,作好自我的叙事研究。
5、 专题研究——在课题引领中凸显特色。展开核心研究课题,课题不求大、深,强调理论弱化,重视行动研究。
6、 阅读考察——在交流访问中拓宽视野。一个教师的视野,决定自己的课堂视野如何。“教师走得有多远,学生才能走得有多远。”教师的视野开阔途径,一种是身临其境,一种是从阅读中走出去。因此,努力创造机会,让自己“走”出去。
多看、多听、多学,才会使自己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我要加大自身的学习量,研读新课标争取再短时间内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新教师!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九
国旗下演讲稿《注重仪容仪表,崇尚文明礼貌》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关于校园文明这个主题,有着许多内涵,今天我就专门谈一谈学生的仪容仪表问题,题目是《注重仪容仪表,崇尚文明礼貌》。
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金钱;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貌,你是彻彻底夜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没错,我们做人的行为规范就是讲文明礼貌。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骑马跨天下;孔融让梨,尊敬长辈,长期以来令人赞不绝口;杨时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终成大器……。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生活在“礼仪之邦”的炎黄子孙,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处处崇尚文明,让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展现出青春活泼、自然大方、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的风采。
中国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打眼一看,穿着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反映出一个人精神风貌。在日常交往中,这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
同学们在电视上都目睹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都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那统一的军服、挺拔的身姿、坚实有力的步伐,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中国的强盛;人民警察那一身笔挺的警服、帽子上那熠熠闪光的警徽,无不透射出法律的尊严;白衣天使们那一身洁白无暇的大褂,象徵着生命的圣洁;生产线上工人的统一着装,体现出大工业生产的规范和勃勃的生机……
同学们可以作一假设,如果没有统一的着装,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社会赋予广大学生应有的仪容仪表要求,穿着校服可以端正学生的思想作风,抵制攀比等不良风气,穿着校服能够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整齐的校服、干净朴素的仪容仪表、文明友善的行为举止,处处折射出同学们青春靓丽、朝气蓬勃。不化妆、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发怪发,并不是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是希望辅助同学们更为健康地成长。过早接触那些并不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所谓时尚,并不能让同学们显得更为优秀和健康,反而会在某些程度上显得不伦不类。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数控系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着装规范、举止文明、遵章守纪。但是,我也不得不明确指出,目前在仪容仪表方面出现的一些不和谐。有极少数的同学,仍然我行我素,无心学习,无视学校规章制度,表现在不穿校服;男生留长发、怪发;女生染发、烫发;也有一些同学,佩带戒指、耳环、项链等;还有一些同学指甲留得比较长,暂且不说你学习、生活、运动是否方便,单就个人卫生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还有一些同学,成天萎靡不振,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随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卫生习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虽然这些问题都发生在极少数同学身上,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极少数的不和谐,影响了我们的校园文明。从表面看来,发型、妆容、服饰、卫生习惯、待人接物,这些话题显得有些过于零碎,但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恰恰反映出学生的健康风貌。
当然,仪容仪表仅仅是外在表现,真正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应该从小陶冶自身的情操,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品德,尊重他人。“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具备了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言行举止自然应运而生。学习行为规范重在实践,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日常的言行中,尽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
一声谢谢,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人吹去一阵温暖的春风;以礼待人,把笑脸常挂,你会发现天很蓝,花很红,其他的人也很友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这就是礼貌的魅力所在了。
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弯下腰捡起的是碎纸,擦去的确是污渍,说话用的是文明之语,但这一切却纯洁了自己的精神,净化了自己的灵魂,改变了自己的陋习,这就是文明的独特之处。
文明礼貌,重在表现;良好习惯,重在平时;社会公德,重在你我。就让我们一起来告别那不文明的行为,挥别那不雅的历史,重塑一个更加文明,更加礼貌的许机高职学子形象。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十
关键词:主体意识 教育规律 创设思维情境
摘要: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堂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大转变,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多年实践的过程看,则要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虽然历史讲得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工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历史发展过程的因果联系,偶然性和必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曲折性与规律性等,无不反映着辩证思维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评价能力,这是人们较一致的看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把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作为宗旨,从一个方面讲,这里有宝贵的经验。因为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必须以坚实的历史知识为根基,但是没有重视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包括分析历史的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五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五项侧重在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上,强调历史地、客观地认识社会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是逻辑的、辩证的、理论的思维能力,这既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历史学科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吸收摄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最佳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
首先是学会阅读。历史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基本的是要学会读教材,读相关的史料、图画、图表等。可以从教材入手,历史事件的论述是多方面的,但概括精要,揭示本质,最关键的表述往往只一句或几句话。要善于引导摄取、加工教材中最有断语意义的语言(即最主要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问题,是使学生注意集中在所提问题有密切相关内容上的主要手段。对低年级学生,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问题前置),如“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么?”问题一提出就把“秦末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内在联系,沟通起来了。对需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才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一般在阅读后(问题后置)提出效果更好。如比较汉唐对外关系的异同点,说明唐朝比汉更强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在阅读中探索提取、加工等思维,逐步得出结论。阅读过程中不提问题、单纯阅读的方法不可取,问题是设置悬念,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阅读有利思维发展。阅读中应提倡多问、大胆质疑、人人参与。可引导学生对教材或史料中不理解、不明确的问题质疑,对教材不同论点质疑,对尖子生还可引导能质疑又能释疑,充分开发潜能。
其次学会讨论。讨论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参与讨论历史问题,它的益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占有材料,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争鸣,达到解决问题、深入学习、发展自我的目的。例如布置了“应该怎样认识殖民侵略的两重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充分的分析、综合、比较,课本没有现成答案(只限于结论),但与现实联系密切,同学们热切希望了解这个热点问题。课堂上学生争论激烈、形成两种不同观点,(史学家也有不同看法),但通过唇枪舌剑,统一了认识,得出:侵略造成殖民地的贫穷和灾难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化是以殖民地化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目的是要把殖民地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劳动市场,并不是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推进资本主义社会,变成发达国家。在侵略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只是客观后果,不能把功劳记在殖民者身上。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历史的要义,训练了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理论观点,又解决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学会了历史思维,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郑金洲主编,中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9月版
[3]赵亚夫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历史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版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十一
[论文摘要]在当今这样一个与时俱进、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教育实效
在当今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方法有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一、转变素质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往往是教育者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教育者“相信”的而未必是清楚地“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知道”的甚至“懂得”的东西未必是“相信”的、“坚持”的东西,所以转变教育理念绝非易事。有些人把教育理念理解为教育理论、教育知识,以为只要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就能转变其教育理念,这种想法过于简单。目前的大学生素质现状要求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创新富于时代特色的、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从狭窄的专业教育理念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理念
在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影响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虽有一技之长,但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往往显得比较缺乏。从目前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较量,因为素质是底蕴、是内涵,只有高素质,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因此,高等教育者应该积极更新观念,从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把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二)从终结型教育理念转向终身型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知识不断更新、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人才。过去那种“学习一阵子够用一辈子”的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型教育治学理念是古代圣贤提出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等劝学良言在当今社会的再现。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乐于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三)从封闭的教学理念转向开放的教学理念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封闭为特征,它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造成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也得不到承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极大限制。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我们从封闭的教学理念转向开放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个人修养、业务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障碍重重,但教师素质是突破口,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高校教师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提高素质的对象。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1.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理论。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表现在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去塑造大学生,去引导他们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所抱的目的,规定了主体对客体信息有选择的接受,主体的目的性愈明确,对信息接受的质量也就愈高。教师只有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才可能按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去认真思考和探索教育改革,把素质教育融汇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理念,就要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快从“传道型”转为“引导型”、从“授业型”转为“参与型”、从“解惑型”转为“启发型”。
2.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广泛化,对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水平,总结经验,扩大交流,在对比与渗透中培养大学生的诸多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行。
3.要具备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意识。陶行知说过:“惟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不厌的学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一定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意识来自于对自我价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和实现的强烈愿望,来自于热爱教育对象的职业情感。高校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知识,增强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多方收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科研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1.重视对教师有效引进与优化教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延聘一流教师,千方百计延揽大批名师。这种唯才是举的作风,必定能招揽一批优秀的教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应重新强调高水平教师为高校本科生上课的精神和要求,努力推进高水平教师走上讲台,明确规定教授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至少完成本科课程一定课时量的主讲任务或者一定学分的教学工作,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不断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竞争在组织内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公平、公正的竞争对教师将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和鞭策,高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在重要岗位设置、加薪、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于获奖的优秀教师以及本科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优先考虑,要定期评选一批在教学工作第一线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并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奖励。
3.实行大学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导师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每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等负有全部责任。新生入学后,可根据学生班的人数,为各班配备1~2名任课老师做导师,可以要求每名导师每月与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这样学生与教师沟通联系的渠道就会增多,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参加科研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指点人生、启迪智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促进教师修德敬业
1.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素养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老师不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言行举止出现失范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职工之家”或工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把教师的思想修养重新凝聚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上来。
2.对在修德敬业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的典型教师和典型事迹要予以大力表彰。给予优秀教师较高规格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真正激起其他老师“比差距、赶上来”的决心和动力。通过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学典型、做典型”活动,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修德敬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3.定期组织教师中短期轮训。培训中间可以穿插一些讨论、看录像、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以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但要避免出现为了搞活动而组织培训或为参加活动前来学习的错误思想倾向,活动仅是培训的一个教学环节,培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修德敬业的意识。
4.对教师中出现失范的现象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包庇纵容,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出现过错的教师要根据情节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但处理前要找该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以及处理方案,并让其本人对处理意见以及今后该如何做进行表态;对其他教师要以此事为例,查明问题的根源,提出警示。
三、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也应转变观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高校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根据社会上的典型事例,呼吁家长和社会,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教育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一样对塑造大学生诸素质、诸能力的同等重要,它们为高校能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铺平道路。
2.利用大学新生家长送子女上学的机会,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或在新生报到手册中公开“致大学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讲学校学生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家长提一些具体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协调好学校与家长共同育人的职责,使双方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在日常的管理中,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客观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其生活和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这样就会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和被重视,从而提高其成长的速度和质量。
(二)高校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以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课外社会实践为补充,强化专业课教学实习。通过发挥学科竞赛作用、支持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等多种途径,带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搭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平台。融入国家或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产业技术合作,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调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形成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链,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3.把服务和贡献社会当作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责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向社会输送适应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通过科学研究,为企业界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对企业界的知识转移。
(三)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1.建立一支优秀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宣传队伍。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作用,凡是与素质教育有关的重大活动,邀请社会重要媒体前来进行采访,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把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2.学校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建立自己的素质教育网站。在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在大学生中征集网站名字。学校除了在内容上要严格把关外,整个网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与设计,尽量把富有政治性、教育性的内容融于可读性、新颖性、娱乐性和富有时代性之中。可以设立论坛版块,通过点击量加强和改进网站的内容与形式,真正把大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由校外吸引到校内、由素质教育领域外吸引到素质教育领域内。
3.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高校的办学特色、成就以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学校声誉。高校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成就、学术交流、名师风采、优秀毕业生等。也可以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代表参观学校的特色实验室、大学生的科研成果展和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自身实力。真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个人礼仪论文结尾篇十二
摘 要: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都离不开礼仪,而在众多礼仪中,个人礼仪是各类礼仪的基础,它指的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事的原则。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个人礼仪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古代的一些礼仪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塑造完美的自我。
关键词:个人礼仪 礼貌用语 修养
一、坐立行走
在古代,坐立行走都是是有讲究的,就说坐吧,席地而坐是古人一种日常起居习俗,它起源于商周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我国的唐代时期,长达20xx多年。而其坐姿又有不同种类,如下:
其一是席地而坐,其坐姿是这样的:两膝跪在席上,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有点像跪。这种姿势,我个人认为,有点接近日本的跪礼中的“正座”;其二为跽,也称长跪,姿势为:在席地而坐的姿势时,臀部离开脚后跟,上身笔直,这时人的身体似乎加长,故又称长跪,这是一种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有时也表示对别人尊敬的意思;其三为蹲踞,也称居,具体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像我们现在正常蹲下一样;其四为箕踞,具体为:臀部贴地,两腿分开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只是一种特别随便的坐法,也是古代也是最不恭敬的坐法之一,这也许和现代坐时跷二郎腿是一样不受欢迎的吧。
而现在,我们虽然不需要有遵循那么严格的规矩,但还是要懂得最起码的坐姿,便是要上半身挺直,放松双肩,双膝并拢,给人一种大方、优雅之感,这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喜欢跷二郎腿,并已经形成习惯。翘二郎腿不仅仅会影响腿型,而且会给人一种太过随意,不尊重别人的感觉,我曾经听说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素质很高的学生在老师的推荐下去公司面试,结果却令老师意外,学生并没有被录取,询问原因才知道,他开始时表现很好,坐姿很标准,回答问题流畅自然,老板对他很满意,可聊着聊着,他便翘起了二郎腿,背也很自然地蜷起来,最后被老板驳回了。这就说明很重要的一点,不要临时抱佛脚,注意自己平时的一些礼仪的细节,养成好的习惯,那么无论出现什么状况,我们总会从容不迫去面对,并取得成功。
再说古代的站姿,自古以来“站似一棵松”是受人赞美的,在《礼记·曲礼上》记载,“立如齐”“立勿跛”“立不中门”说的意思就是站的时候要呈立正姿势,不能站在门中间,就是在现在,我们的长辈还会教导我们不要站在门中间的门框上,是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在站立的时候要懂得一些忌讳,并且姿势要优美,放松并挺直腰板,给人一种自信、大方的感觉。
在古代的行走也分多种,行指走路,走即是跑,步是徐行,奔是跑,趋是小步快跑,而趋在古代是比较有讲究的,它是一种恭敬的动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趋,特别是在长辈、老师、君王面前等。平日里,我们不需要像模特走路一样优美夸张,还是需要抬头挺胸,走直线。我觉得在和长辈一起走时,应配合长辈的步伐,不能自己走得飞快或很慢,显得不礼貌,也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二、礼貌用语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仁和礼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曾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即有博大宽广的胸怀,宽容爱人,尊重别人,和他人和睦相处,克制自己的言语,约束自己,符合礼的要求,在这种言语要求的情况下,人们之间往往形成和睦友爱的和谐关系,而礼貌用语正体现了这一点。古代很多礼貌用语如宾客到来的时候,主人会说“光临”;请别人接收东西时,会说“笑纳”;求别人指点时,会说“赐教”;身体不适时,会说“欠安”赞美别人的见解会说“高见”等等。这些礼貌用语在现代几乎不常用了,但它的影响还在,如我们在向别人咨询时,通常“请问,你知道怎么走吗?”当向别人请求帮助,表示感谢“让您费心了!”当需要考虑一下再回答别人问题时,“我再斟酌斟酌。”
而大学生在言语方面的改变是紧随潮流的,带有时尚感,例如,当见面时,不再说“你好/您好!”他们认为这样会显得过于死板生硬,过于正式而带有一种距离感,而是说采用带有随意色彩的英文“hi/hello!”或“嗨!”这样显得热情,讨人喜欢。当陌生人见面时,不再询问“您贵姓?”而是直接询问“hi,你叫什么名字啊?”或稍微委婉些“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当熟人见面的时候,是这样说的“hi,去哪儿啊?”“美女/帅哥,最近咋样啊?”言语中所采用的“美女/帅哥”等这样的词语早已在大学中习以为常,并不显轻浮,反而是对对方的一种赞美和肯定,也是一种礼貌的用语。
与对方说话时也要也应注意一下仪态,语气要亲切并且态度落落大方,最好能够面带笑容,不是虚伪的笑,而是非常自然、友善的笑,从心底发出的笑往往目光带有含笑脉脉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三、个人修养
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个人礼仪,那么个人有良好的修养,才会在礼仪上表现出好的一面来,所以加强个人修养是很重要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畅游书海,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在学识方面日益进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首先就是个人的形象气质。不要过分清高,孤傲冷僻的气质只会让人想要远离,要温和淡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外在美不一定就会吸引众人,而气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能真正展现个人的魅力。
其次在平日与人交往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为诚实守信,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靠的便是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做到,这是一种懂礼仪的表现。其二为谦虚宽容,自古以来,谦虚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的人才受大家欢迎,在生活中要懂得宽以待人,总会有人伤害到你,但若无伤大雅都要适当地给予宽容,也正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其三为亲切友善,学会发自内心去爱别人,关心帮助别人,待人和善亲切,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便足够了。
在生活的一些琐事上,也会不经意间体现个人礼仪,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说的爱护公物,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做不到,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垃圾桶被踢翻;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体现了个人修养的缺失,那么外在的礼仪也就没有达到好的标准。其实,我们要做到的很简单:吃完的东西不随手乱丢,看到流浪的小动物能够用一颗善心去爱护它,给饥饿的它们喂喂食,在图书馆控制说话的音量、上下楼时脚步轻轻等等。这些事虽小,但它体现了修养和人品,即个人礼仪的外在表现。
四、结语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做到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做有修养的,内在美的人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达到标准的个人礼仪也需要每个人用心去做,成为一文明、有道德修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委会.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xx
[2]刘青,邓代玉.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xx.
[3]应忠良.礼仪家园[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xx.
[4] 杨赛,王润清.现代社区礼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