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列表页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2023-09-30 互联网 实用范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1)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号召,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如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不深入的调查研究更会误导决策,对工作指导产生本质上偏离。因此,调查研究莫要“走马观花”,要结合好工作瓶颈、问题关键、自身短板,察好民情、寻好出路、抓好落实,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走访莫要“走形式”,要找准工作的瓶颈,用心用情察民情。“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到此一游”只会看到表面现象,唯有用心用情才能听真话、察实情,让调研对象敞开心扉、打开天窗说亮话,然后“顺藤摸瓜”,挖出真实有用信息。在调研工作开展前,要做足案头准备,提前了解调研区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群众关切,掌握不同群体的沟通艺术。调研中,要紧扣工作难点堵点,通过拉家常打开话题,同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交朋友”,让不同群体敢说真话、愿提建议,同时,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走进一时一事误区,被一景一物遮挡,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抓住细节和深挖问题根源,广泛听取基层声音,深入基层“耳闻”、亲临一线“目睹”、走进现场“心领”、结合实际“神会”,通过面对面交谈,直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思所盼,从而调研到最真实、最完备的第一手资料。

研判莫要“过场子”,要聚焦问题的关键,群策群力寻出路。对分析研究提出了6字要诀:交换、比较、反复。分析研判,分析的是问题,研判的是措施,就如同开药治病的过程,首先要把准脉,再专家会诊,最后开出良方,这个过程必须发挥好集体智慧,不能是个体“偏方”。具体来讲,就是要集思广益,系统的整合前期调研资料,找出问题的共性和个性,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域观全局、透过热闹摸门道,找准问题根源,查出病症、看出病因、解开谜团,让真理拨云见日。既要结合政策制度,又要体现方便灵活;既要结合宏观把控,又要体现分条分类;客观全面查找问题,科学有效作出指导。要把握好领导关心的重点、决策落实的难点、值得推广的亮点、尚未暴露的盲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展开分析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

整改莫要“做样子”,要对照自身的短板,有序有效抓落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补齐自身短板、解决现实问题,理论成果不落实到工作中,就是一张“劳民伤财”的白纸。做足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首先要通过政策法规部门把关、领导审批、会上讨论等形式,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出立规矩、固根本、利长远的制度规定,再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的举措,对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全方位大检查,查出短板弱项、明确整改时限,并按要求一项项推进,一条条执行,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需要长期推进的,聚焦目标、紧盯不放,问题没有解决不松劲、目标没有达成绝不罢休,确保各项调研成果落地生根。同时,要运用好实践反馈机制,善于发现调研理论在实践中的偏差、遗漏,及时作出修订、补充,确保调研成果不断完善、更加科学。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开展调查研究,基础在调研之向、关键在调研之法、核心在调研之用。要注重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研方法,着力问题解决,推动各项工作,“水落石出”开展好调查研究。

坚持滴“水”穿石,涵养调研定力。调研之道,重在实,要在准。调查什么,研究什么,是开展调查研究前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直奔问题而去,明确调研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调研的方案,保持调研的方向,做到眼睛向下,保持对问题的敏锐“嗅觉”,真正扎进问题堆,扎进矛盾和问题集中之地,不被问题表象所迷,不为问题“多头”而误,保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和定力,做到拔云见日,刨根问底,把问题找准、找实,弄清问题根源所在,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着眼“落”地生根,遵循调研规律。调查研究是一种倾听民声、收集民意的过程。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精准把握准调研的方向,充分了解上级要求、工作需求和群众需求,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搞明白调研的对象,合理安排调研时间、调研方式和调研群体,提升调研精准度。要坚持身入心至,多看“风景”不看“盆景”,多访群众少翻资料,多听“逆耳”少听汇报,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真正把功夫下在查实情、办实事、出实招上,推动调研走深走实。

挖掘金“石”之策,把握调研方式。调查是为了认识问题,研究是为了认清问题。要准确把握事物规律,掌握问题的要害所在,对调研收集到的素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解剖麻雀”,抓住问题主要矛盾,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注重回应群众呼声,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谈问题、想办法,汲取群众好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带着问题下去,带着办法上来,建立问题台账,对症下药、科学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实招、妙招,解决好群众所盼、所急、所需。

注重推陈“出”新,提升调研质效。调研,调研,最忌调而不研,也忌调而无果。当前,面对新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愈显紧要。要明晰调研责任、强化调研成果转化,杜绝“调研多,落实少”“深入基层调研不够”等问题发生,消除“空中决策”,防治“政策打架”。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消化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点子”,尽心尽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调研成果更具可行性、更有生命力。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3)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党员干部更好履行职责、承担使命,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解决问题“走弯路”。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目标导向“不绕路”。“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可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紧紧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才能找到问题症结、开出管用良方。要突出“真”和“准”,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将调查研究的“准星”对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靶心”。要敏锐捕捉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把握重点、看到难点。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调实情、查问题,要切实把调研中梳理的问题、形成的思路、总结的经验,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

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实际效果“不绕路”。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剖析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要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既要到工作局面良好的地方去取经学习,又要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真正明白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深入沟通讨论,与人民群众想在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走“捷径”。

坚持服务发展,确保科学决策“不绕路”。“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广大党员干部要扎实细致、实事求是的开展调查研究,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能抓住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4)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__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特别是要围绕总体要求和调研内容常行“三式”调查研究,老老实实搞调查、踏踏实实去研究,切实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透、将措施定实,卓有成效地推动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始终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中守好“传家宝”。

常行“点题式”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有一定之规的,须先进行调查研究,方能再进行科学决策,否则,就可能犯“拍脑袋”乱决策、瞎指挥的弊病。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经常开展点题式调查研究,自觉主动把搞好调查研究,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素质的“必修课”,勇于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积极深入基层,切实沉到一线,面对面了解基层实际,心贴心倾听群众诉求。只有戒骄戒躁、虚心请教,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足够的诚心敬意,才能听到更多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大实话。

常行“破题式”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重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弱项,要在拿出实招硬招、解决实际问题。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就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找短板查弱项,决不是和任何单位或个人过不去,而是对待事业应有的负责任态度。对问题视而不见,对矛盾退避闪躲,只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让小矛盾积成大祸患。从一定意义上讲,情况越复杂,矛盾越尖锐,意味着解决的难度越大,发展的空间也越大。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更要经常到困难多、压力大、情况复杂的地方研究问题,尽可能多一些解剖麻雀、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实把调查研究往深里做、往实上做,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破题水准。

常行“立题式”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既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现实问题,更是为了化解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矛盾,提前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开展调查研究,闭门造车徒劳无益,反倒损害群众利益、贻误大好机遇,只会对事业发展添堵。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各级各部门工作做得好不好、成绩怎么样,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有打分权,也最有发言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的便是孕育其中的群众智慧及发展空间,如此满怀热忱、满腔热情,定能汇聚众智众力、获得真知灼见,收获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果。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5)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喊响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口号,党的__以来,__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聚焦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过程内容和结果效用,以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写好“扎根基层”这篇调研报告,让调查研究在广阔基层蔚然成风。

在方式方法上“靶向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路线,避免“闭门造车”式误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调查研究正是解决问题的来源,解决问题正是调查研究的目的,从发现问题到推动问题解决,正是调查研究的使命之所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要重点聚焦实践过程中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新思路、好办法。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另一项总体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扑下身子”深扎基层,也要“迈开步子”寻计问策,既拜人民为师,又与群众交友,真正让调查研究查到人民的心坎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在过程内容上“靶向发力”,确保求真务实和纪律严明,避免“走马观花”式误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调查研究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具体落实,在于内容是否全面、过程是否务实。“求真务实”应当是调查研究的主基调,贯穿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始末,很多时候改革推进不下去、工作开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不敢触及问题本身最真实的那一面,不敢针对最根本的情况进行查摆整改。党员干部应当严格参照《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亲力亲为、亲自查看、亲身体验,既要深入机关,也要深入基层;既要调研干部,也要调研群众;既要解剖麻雀,也要把握全局,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不让调查研究成为“掩人耳目”的“空中楼阁”。另外,还要杜绝走过场、把现场当“秀场”的形式主义调研,杜绝“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流水线式”调研,摒弃报喜不报忧的错误思想和只迎合领导心思、不关注群众意愿的官僚主义做派,更不能打着“友好交流”的旗号搞“拿来主义”式的弄虚作假,让调查研究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在结果效用上“靶向发力”,做好总结提炼和成果运用,避免“纸上谈兵”式误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和成果运用是调查研究见实效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做好总结提炼,调查研究不能光调查不研究,调查得来的问题、数据、案例等不能一放了之,而是要下足“真功夫”“正确的功夫”,系统全面科学地梳理调查成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正确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系统提炼出应对问题的经验。要注重成果运用,对通过调研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关系到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拿出“时间表”“施工图”,及时加以推广和应用;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加以研究论证,或是再度调研,或是逐步完善,锚定打基础、利长远的目标,直至形成具体措施,上升为决策部署,最终付诸实施;对于那些已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政策,要加强跟踪了解、综合评估,动态优化完善调整,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工作的实效性,真正推动调查研究转化为“真知灼见”“良方妙策”。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广大党员干部热议。《方案》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众呼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就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调查研究要将“群众呼声”置顶,做到“身入+心入”“上情+下情”“谋事+谋效”,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真正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以“身入+心入”发现问题,查民之所盼。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党员干部应当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用心用情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农村、企业、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调查情况。“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只有亲自去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才能摸到实情,听到真话,获得“第一手资料”。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要心系群众“冷暖”,深刻关注群众生活,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学位、车位、床位、厕位等问题出发,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以“上情+下情”分析问题,研民之所思。《__在浙江》采访实录中记录了__曾写过一副对联关于调查研究的春联:“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这副春联生动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研究分析问题就是该拿出这种精神,既要“吃透”上情,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也要“把握”下情,了解和掌握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情况,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及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等;既要着眼于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也要立足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只有将上情与下情紧密结合起来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和老百姓想在一起。

以“谋事+谋效”解决问题,解民之所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定人定责,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动问题及时解决。要突出“效”的应用导向,善于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调研结束后要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做好调研工作的推广运用,比如印发优秀调研报告文集、召开专题分享会……让调研报告能够回应更多群众的呼声。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不仅要学习继承好党的这一光荣传统,用好这一法宝,更要带头做好表率。

宜“深”忌“浅”,在深度上“一竿到底”。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对上需要吃透政策、领会意图、落实部署,对下需要正确指导、统筹协调、因地施策。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政策落实进度不掌握,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就会导致思维僵硬固化、干事创业底气不足、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的现象。因此,组工调研来不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旅游打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找原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调研软弱涣散党组织,不仅要看其运行不畅、干事不力的外在表现,找准“病症”;更要分析其“病灶”,摸清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是班子缺少战斗力,还是__矛盾集中,或是存在涉黑涉恶问题……并结合问题根源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思考,进而开出“治病良方”。

宜“实”忌“虚”,在作风上“一马当先”。求实、务实、扎实,是组织工作的一贯作风,也是组工调研的必然要求。如果精心选定调研路线,精心安排陪同人员,精心准备调研材料,这样的调研本身就是一场“作秀”。它的结果就是想看的看不见,想听的听不到,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没有实效,无法获得科学决策的真实依据。组工调研要听实话、办实事、出实效,紧扣与新时代背景下组织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紧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性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身入心至、躬身践行,直插田间地头、基层组织、农户家中,让组织工作沾泥土、接地气,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才能看到最直接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做好成果转化,让调查研究形成的科学决策真正源于人民又服务人民。

宜“活”忌“僵”,在方法上“一应俱全”。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党建、干部、人才等方方面面内容,点多、面广、线长。这一特性决定组工调研的范围广、对象多、内容杂。如果调研方法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便难以从海量原始素材中获取真凭实据、实用价值。要答好组工调研这道题,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调研方式,甚至要创新调查研究的新方法。既要熟练运用问卷调查、蹲点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调查、信息比对等”老把式“,又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守正创新的同时,因地制宜不断拓宽调查研究渠道、提高调查研究效率,实现调查研究时代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的多重提升。

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心得体会(篇8)

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当赴一场主题教育之约,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晒出养分浓郁、见解独到、内容精彩的“干货笔记”,确保在主题教育学习中汲取成长养料、获得奋斗之能,以实干实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趣学为舟畅游“理论长河”,“淘金问路”晒出养分浓郁的“学习笔记”。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过去人们“劝学”总以勤字、苦字为核心,深意为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更无顺风船可驶,这一道理深刻且耐人寻味。但时代发展至今,越是解读内涵深厚、博大精深的理论篇章,越是要以“兴趣为师”,以乐为伴、善用巧劲,更能产生更触动人心的回响和影响力。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畅游“理论长河”,带着疑问、困惑和好奇、求知之心沉浸于主题教育的“富矿”之中,既要逐字逐句认真研读、反复揣摩,更要细心标注“难懂章节”,在充分融合历史故事、时代变迁、重要讲话中慢慢“消化”直到“吸收”,把每一次学习视为“攀峰”的过程,每学一节都标记坐标、见证成长,这样的“淘金问路”来得有趣又有效,从而真正晒出养分浓郁的“学习笔记”。

调研为镜映照“实况问题”,“上下求索”晒出见解独到的“感悟笔记”。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考验与机遇交织的新征程,用心写好主题教育和调查研究“融合文章”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特别是抱有“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带着思考下去、带着收获回来”“带着政策下去、带着民心回来”的目标感,更是有非凡价值和深远意义的事情。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调研为镜映照“实况问题”,在立足行业领域、服务大局、助推发展的角度,去设置调研的“差异性”,始终聚焦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发力”,在追根溯源、层层分析、靶向施策中求得“正解”,真正在“上下求索”中感受理论深意,晒出见解独到的“感悟笔记”。

实干为笔书写“时代考卷”,“破题立论”晒出内容出彩的“奋斗笔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绝不能走向“学做两张皮”的形式主义,更不能将理论“束之高阁”扼杀其生命力。百年非凡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科学“指南书”的导航下,锚定着正确航向、划动着奋斗之桨,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创造了无数奇迹、书写了震撼人心的非凡篇章。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实干为笔书写“时代考卷”,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卷面如何复杂,都要持续在“学中干,干中学”里汲取动能和力量,以不断丰盈的“知识库”、日益拔节的“能力值”、澎湃不息的“精气神”去闯关夺隘,真正在奋斗的火热场检验理论学习成效,在“破题立论”中晒出内容出彩的“奋斗笔记”。

再来一篇
上一篇: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报告范文3 下一篇:最新巡察组对社区的巡察整改情况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