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强调与时俱进,教案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句子范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 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是我们发展成成人的重要时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首先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关于这方面,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2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3
设计理念
1.体现作文的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时空开放,时间确定在课堂40分钟,空间按作文的目标、内容而定,学校、大自然都是学习的空间。
2.体现作文教学的情感性。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语言表达中吐情。
3.体现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实施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整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通顺表达。
3.引导学生写观察后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完整、通顺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作前指导,储备表象
教师领学生实地春游,相机点拨,唤起学生情绪,激发观察兴趣,丰富事物表象。
二、作中指导,学习表达
1.巧设情景,引导交流。教师利用春游间隙,请学生席地而坐,互相交流春天的新发现。
2.渗透方法,指导表达。
①学生自说。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②指名口述。师生评论,教师相机点拨:“用完整、通顺的话,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春天的景物。”
③同伴互说。抓住事物特点,用完整、通顺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教师巡视点拨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④指名口述,师生评议,教师点拨“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⑤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找准切入点,如通过对柳枝、桃花或小草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做法:学生半眯着眼,听老师描述春天里的一种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⑥指名口述“想象”,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小结过渡,揭示写话要求,要求学生用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基础好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童话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讲评课
一、谈话深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的景象,写下了对春天的赞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互赏选文
1.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对春天景物的描述。
2.小组同学互相比较,推选优秀片断。同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典型缺点的语段,为导评导改作准备。
3.指名朗读优秀片断,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标准: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
4.大屏展示有典型缺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评点,教师利用学生善抓缺点、忽视优点的心理,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即看别人的作文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正如看待同学一样,既要看到缺点,也要发现优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
5.鼓励学生发现“优点”。
6.帮助改正“缺点”:要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7.对比评析,共同提高。
8.借助板书,小结过渡:如果我们把“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每个要求看作一颗星,看你能得几颗星。
9.对照评价标准,自评自改所写的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0.自改汇报。大屏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语段,进一步确定写话要求,提高写话水平。
三、作后指导,延伸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写话成果,从而巩固写话兴趣。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考察成果,认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分析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丛,并做好记录。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考察记录。
·请1—2个学生汇报展示考察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他们的考察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总结评价学生的考察活动。
2、讨论蔷薇花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蔷薇花的生长需要什么,它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蔷薇花的邻里们生长需要什么,它们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谁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使它们成为植物需要的肥料?
·采用提问的方式,全班研讨交流。
·谁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如:肥料蔷薇
蔷薇蚜虫
蚜虫瓢虫
能把这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连在一起吗?
·学生在记录本上表示各种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蚜虫鸟
蔷薇
微生物肥料
3、了解动植物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问:除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蔷薇花丛是蚜虫、瓢虫等动物遮阳避雨的场所;
蝴蝶为蔷薇传粉;
瓢虫为蔷薇花丛除害虫;
蚜虫等动物的粪便是蔷薇等植物的肥料。
……
·如果蔷薇花生长不好,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蔷薇花旁边的小草等植物长得太繁茂,会发生什么现象?
·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知道草地、森林、沼泽、农田、城市和矿区等区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状态的称呼,并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认识月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弯弯的蛾眉月怎么就变成了圆月?”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2:月相变化有规律
月相是有变化的,经常在农历十五的时候能见到满月,月相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教科书上的表格是妍妍从满月开始,在一个月内每天观测月亮,记录下来的月相,同学们分析妍妍的月线观测记录,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了吗?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发现,月相呈现“满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见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的规律。此时,教师再指出“看不见月亮”的时候的月相称为新月,然后再回应驱动页的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活动3:月相变化成因
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模拟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来探究吧!
用电筒光模拟太阳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观测者的眼睛模拟地球上的观测点。
以观测者为中心,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方向,电筒光一直平行一个方向直射乒乓球,观测者观察并记录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状。
结论:综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五:课堂小结及交流分享
同学们小结出本节课了解的内容,月亮不同形状的名称,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并尝试在生活中坚持长时间地观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雨和雪教案篇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